2018届高考地理知识点课后复习检测32(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3
第二讲城市化考纲要求考纲解读实践应用(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化的含义、动力及标志(2)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发展差异(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几大城市群的发展特点(2)十八大后,我国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3)2016年我国多个城市饱受内涝之困,反映出的城市化问题图1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1,回答问题](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②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进程:①填表完成其时间变化: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图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图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读图2,完成下表]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础设施逐步完善原因图3 我国不同城市的不同景观图[读图3,回答问题](1)图a、图b反映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①有利:图a景观表明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②不利:图b“握手楼”布局拥挤,不仅说明居住环境较差,而且反映出中心城区房价昂贵,此现象表明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我们应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是: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教师授课备用图]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上图显示城市化进程,从t1到t4体现出三个变化: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群组成。
第一节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纵观一百多年来的城市发展史,青岛完成从一个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性大城市的蜕变过程。
市区人口从1897年的约14 000人,发展到今天300多万人。
完成1~2题。
1.城市与乡村相比,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原因有( )。
①城市基础设施完善②通信便捷③城市面积广大④管理水平较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关于目前青岛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青岛是青岛市区域的中心,对周边地区有辐射带动作用B.青岛市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社会、经济、人口、对外开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C.已出现明显的逆城市化现象D.将来城市社会经济出现显著的扩散趋势解析城市面积扩大是城市化的表现之一,但不是其具有高效率、高效益的原因。
目前青岛市还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的后期,城市社会经济将会出现扩散趋势。
答案 1.D 2.C3.“许多城市的兴起得益于地理区位、山川形势和自然资源状况”。
这一观点是城市产生的( )。
A.集市说B.防御说C.地利说D.生产力说解析许多城市的兴起得益于地理区位、山川形势和自然资源状况。
例如,在河流干流与支流汇合处、河流入海处、商路交会处、煤炭和铁矿产地等,往往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
这是城市产生的“地利说”的观点。
答案 C4.关于城市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B.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C.在城市发展的前期,城市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D.城市对于地区的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加强解析城市发展的后期,其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扩散趋势。
答案 C5.关于我国城市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核心地位进一步突出B.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C.城市现代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内容D.生态城市建设得到空前重视解析我国城市发展趋势是:(1)城市核心地位进一步突出。
(2)城市现代化成为城市建设的主体内容。
(3)注重文化品位的提升。
(4)生态城市建设得到空前重视。
江苏2018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1.城市的形成过程1.读图,将代表不同含义的字母分别填入图中的方框内<每个字母限填一次),完成有关城市形成的知识网络。
①集市②货物集散和商品交换的场地③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④社会劳动分工,手工业兴起,手工业产品丰富⑤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有剩余2.交通在城市形成中的作用将于2018年10月份开通的沪杭高铁,其在浙江的中途停靠点几乎全部集中在嘉兴的几座城市:海宁、桐乡、嘉兴、嘉善。
一个与杭州、上海同城的概念正在形成中。
阅读材料回答1~3题。
b5E2RGbCAP1.海宁、桐乡、嘉兴、嘉善等城市在城市形成时,主要依靠的交通方式是A.公路 B.河运 C.航空 D.铁路2.沉寂多年的嘉兴楼市,在近半年时间内涨得最快的楼盘涨幅达50%,慢的也涨了30%。
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较快 B.京杭运河焕发生机C.“高铁”效应 D.大量移民迁入3.关于沪杭高铁对沿线影响错误的是A.能够带动沿线经济发展B.可以促进一些城市的崛起C.缩短到大城市的时间距离D.沿线居民将受到高强度的噪音污染3.城市区位分析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津市滨海新区地处环渤海经济带和京津冀城市群的交汇点,紧邻北京,背靠“三北”,腹地辽阔,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
这里拥有世界吞吐量第五的综合性贸易港口和中国最大的保税港区。
p1EanqFDPw材料二:天津市滨海新区示意图。
<1)简述天津市滨海新区发展的优势条件。
<2)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城市产业结构有何特点。
<3)对于中新生态城的建设,你有何建议。
申明: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
第7单元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读考纲·析考情·明考向考纲解读全国卷五年考题统题型备考指南考纲下载核心知识点计城市化的进程--命题重点:城市功能区、2015课标Ⅰ,3题,城市区位与城市化问4分题是常考点。
重点关注城市化2015课标Ⅱ,1题,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城市化的影响选择题4分与城市化过程示意图2014课标Ⅱ,1~2 的分析。
题,8分考查形式:以选择题或城市服务不同规模城市服综合题的形式出现,最--功能务功能的差异近几年综合题比重较城市功能区--大,分值一般在4~8分,难度系数0.6左右。
城市空间结构的2016课标Ⅰ,4~6选择题城市空间热点探究:城市新区的成因题,12分结构建设、新型城镇化、城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市内涝和交通拥堵问题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学习目标定位知识体系预览11.识记: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理解: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应用: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点一城市化及其进程[核心知识再现]1.城市的起源与发展(1)城市的起源(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时间数量规模功能工业革命前少小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工业革命后增加扩大扩展继续扩展,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二战”以后继续增加继续扩大化城市2.城市化及其特点(1)概念: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
(2)表现:城市化主要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和城市数量增加及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通常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
(3)特点①世界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②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差异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晚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 快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大小大小城市人口比重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原因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水平高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城市化表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现及原因原因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善[高分素养提升](2017·衡水中学调研)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含预测)。
1.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许多城市化问题。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频考点一、城市化进程1.世界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差异例1.(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 1.B 2.A【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Ⅱ)一、选择题:本题11小题,每题4分,满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4分)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2.(4分)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3.(4分)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如图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4分)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 )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5.(4分)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恩克斯堡岛(如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
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
据此完成6~8题。
6.(4分)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C.2月7日17时D.2月8日7时7.(4分)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南方向D.西北方向8.(4分)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B.对全球变暖敏感C.大气质量优良D.人类活动影响少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表一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重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城市的起源与发展课后练习(1)
1.下列地区中不适合发展城市的是
?A.河流发源地 B.干支流交汇处 C.河口 D.山前冲积扇
2.下列关于城乡差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景观要比乡村景观复杂得多
B.城市主要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乡村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
C.城市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环境最为强烈的地方
D.城市人口的规模、密度都大于乡村
3.关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目前城市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慢
C.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D.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
4.已经在发达国家出现的逆城市化,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有( )。
①大城市人口减少②大城市经济水平下降
③乡村环境优美、生活闲适④汽车普及、高速公路网发达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下列属于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
A.北京B.武汉C.株洲 D.杭州
6.石家庄是河北省的政治中心,体现了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是
A.经济增长中心 B.商业服务中心 C.行政管理中心 D.交通运输中心
7.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人口的不断增加B.经济的不断增长
C.工业的不断集聚 - D.农业的不断增加
8.城市不同于乡村的显著特征有( )
①第一产业占很大的优势②以农业活动为主⑧以非农业活动为主④具有高效率和高效益的特点⑤具有多功能和动态性的特点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④
9.早期城市分布在河流泛滥平原上,下列不属于这些城市在此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水源充足
C.农耕业发展条件优越,灌溉业得到发展
D.河运便利
10.“十二五”期间,上海市将围绕“创新趋动,转型发展”做文章,上海新一轮发展中心转向郊区,在建设重点方面,集中资源,推进松江、嘉定、青浦、南桥及临港等基础好的重点新城的功能建设和能级提升。
1.全球第六家丹尼斯乐园落户上海浦东,与之密切相关的区位优势是 ( )
①气候适宜
②科研力量强
③消费市场大
④交通便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参展上海世博会的我国各省市馆基本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有展示鼓楼、苗寨银饰等民族元素;有展示蒙古包、祥云、马鞍等文化元素;有以冰雪为主线布局展馆的。
这些展馆所属省区依次是 ( )
A.贵州、内蒙古、黑龙江 B.贵州、西藏、新疆
C.山西、内蒙古、黑龙江 D.山西、西藏、新疆
3.规划建设上海市郊区新城的最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规模,增加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B.发展新的经济部门,缓解城市就业问题
C.分散过多人口和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D.寻求洁净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参考答案:
1.答案: A
解析:
2.答案: B
解析:城乡差别表现在很多方面,其根本上是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在产业类型方面,城市是以非农产业为主,而乡村则是以农业为主。
3.答案: B
解析:
4.答案: C
解析:
5.答案: C
解析:
6.答案: C
解析:
7.答案: B
解析:
8.答案: C
解析:
9.答案: D
解析:早期城市分布在河流泛滥的平原上,主要是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利于农耕。
10.答案:C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