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影响分析_陈晓爽
- 格式:pdf
- 大小:1.90 MB
- 文档页数:1
军 情 关 注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分析钱文荣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亚太再平衡战略,一个十分热点的国际话题,也是美国21世纪谋求控制全球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奥巴马正式提出这个战略到今天已为时不短,而对于其战略内涵却依旧众说纷纭。
当下,美国从军事、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谋篇布局,可谓东风正劲!其所谓的盟友如日本、菲律宾等,在本国利益驱使之下,正动作频频!与此同时,“阿拉伯之春”席卷多国,影响迅速蔓延;乌克兰发生克里米亚危机,美俄角力。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大国博弈,小国求存。
多方牵制,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如何发展演变?立身局中中国如何落子,摆出胜负手?本期专题《论剑—亚太再平衡战略》特邀七位专门从事美国战略研究的专家学者,力图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剥茧抽丝地来剖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真实用意和未来走向。
这里既有国内专家从全球战略背景和概念角度加以分析,从美国再平衡战略多重目标加以解读,从美国武器装备发展趋势加以判断,还有美国专家从美国立场解读这一战略理念,同时也有日本专家针对此战略阐述的观点。
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正是这些观点的汇集,或令读者脑海中有一个基本判断,再谈起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个“热词”时有了自己的考量。
自奥巴马2011年11月正式提出“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对亚太地在哲学上,“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
”在国际关系伙伴,加紧制定新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推行所谓的“民主价值观”,其主要目标是遏制以中国为主的新兴大. All Rights Reserved.2010年美日达成声明称:两国同盟关系“不可撼动”08 军事文摘2014.062013年韩国总统朴瑾蕙访美开展价值观外交,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总统部署”。
去年以来加快了在亚太地区部署反导系统。
表面上说是为了防美印、美日、美菲联合军演10 军事文摘2014.062014.06军事文摘2013年中美在夏威夷举行联合军演12 军事文摘2014.06。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解析以及中国对策摘要:奥巴马政府首届任期以来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将中国视为在战略和军事安全领域加以制约防范,在双边经贸、地区稳定和全球治理等诸方面又须竞争与合作并重的“战略竞争对手”,并将亚太地区作为美、中战略竞争的重心。
这一战略作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指导方针,势必会对亚洲的局势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
分析这一战略有利于理解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相关活动,也是我国采取应对措施的必要之举。
关键词:亚太再平衡影响应对措施一、“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产生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11月在夏威夷抓住主办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的机遇高调亮出“转向亚洲”战略。
美政府开始从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撤出,同时寻求外交政策新亮点。
奥巴马团队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在“巧实力”的概念下调整了战略选择,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
在2012年6月3日闭幕的本年度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防长帕内塔提出了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2014年4月2日-4月3日,“美国-东盟防务论坛”在夏威夷召开,美国首度以东道主身份主办美国与东盟之间的部长级非正式会议。
会后,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将启程访问日本、中国、蒙古国,奥巴马4月下旬将出访亚洲,美领导人出发前在家门口“挽”住东盟“秀”姿态,实质是重申其战略重心不变。
哈格尔在此次论坛中反复强调,希望向与会东盟防长及代表重申美国对亚太地区的“承诺”,美方期待将这一论坛活动常规化,释放出“亚太再平衡”将会延续的信号。
二、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原因中国外交学院教授苏浩指出,美国将其军事盟国和战略伙伴国与自身的战略利益绑定,将它们推到前沿以对抗美国的挑战者,其效果可以一石三鸟:既将双边军事同盟变为多边同盟网络,从而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安全秩序;又挑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迟滞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同时更是直接锁住中国的海上实力的拓展空间,而又避免了与中国的直接对抗和冲突。
第五讲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再平衡”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逐步深化。
通过战略与安全的“再平衡”、盟友及伙伴关系的“再平衡”和经济“再平衡”,美国力图维持自己在亚太地区的优势和支配地位,与此同时,防范崛起大国对美国主导的地区秩序构成挑战。
“再平衡”在强化美国优势地位的同时也给美国带来了风险,同时导致大国关系的复杂化和中小国家可能出现的“选边站”困境。
中国必须高度重视美国战咯调整带来的地区效应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实与潜在影响。
一、重返亚太战略的提出及其调整2012年新年伊始,刚刚从十年伊战的泥潭中走出的美国将目光转向了亚太地区。
2012年1月5日,奥巴马会同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在五角大楼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一份酝酿了七年之久的美国新军事战略报告——《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
根据报告,美国将裁军50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等地面部队将被拿来“开刀”。
美国还将大幅削减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存在,但唯独却要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并进一步提升海空军作战能力。
如同众多国际媒体所评述的那样,“中国或许不是美国重返亚太的唯一原因,但却是最重要的原因”。
1.美国的“绝对安全”事实上,即便中国没有敌意,但追求“绝对安全”的美国始终将中国列为威胁之一。
自二战之后,彻底打破孤立主义,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美国为自己界定出了明确的安全和防务原则,那就是在全球范围内主动出击将威胁消灭在摇篮之中,而不是坐等潘多拉的盒子被打开。
在这种“预防性防务哲学”下,美国军事战略总是以近期的多元威胁和远期的重点威胁为着眼点,试图建立“绝对的安全”。
无论是在冷战期间,乃至“后冷战时代”都将此理念贯穿始终。
为此,美国就始终保持并维护着针对全球绝大多数地区的力量投送体系,试图能够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将威胁控制在“适当范围”之内。
例如,在延绵半个世纪的冷战中,尽管苏联其从始自终其军事战略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导,但其主动防御战略客观上却无形地挑战了美国在全球性的力量投送体系和军事存在。
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以及对中国周边安全的影响2012年6月3日,第十一届香格里拉对话暨亚洲安全会议闭幕,在为期3天的会议中,来自亚太地区27个国家的代表团、14位国防部长、众多政府官员及专家学者就亚太地区安全问题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
本次对话的5个主题分会分别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保护海事自由”、“威慑和地区稳定”、“新型战争:网络、无人机和新威胁”、“全球和亚太安全的新风险”。
其中,首次亮相香格里拉对话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2日参会讨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再平衡”。
“亚太再平衡战略”指出美国将在2020年前向亚太地区转移一批海军战舰,届时将60%的美国战舰部署在太平洋。
它依然是在利用中国周边个别国家对中国发展的疑虑,来加固美国的战略地位。
“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是对美国重返亚太的进一步充实。
那么,美国要“再平衡”什么?首先是欧亚地区战略的平衡。
即认为欧洲不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亚洲已经取而代之。
帕内塔说,今后五至十年,美国将继续加强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存在,将更大比例的部队部署在该地区。
其次是军事战略的平衡。
即更加注重海军和空军,到2020年前,美国海军力量将改变目前在太平洋与大西洋“五五开”的部署格局,将60%的战舰部署在太平洋;大部分巡洋舰、驱逐舰、潜艇与濒海战斗舰部署在太平洋,航空母舰数量增加到6艘。
帕内塔说,除数量外,美国还要在太平洋部署更先进的高科技潜艇与战舰,以及新的电子战设备与通讯系统等,以提高质量。
再次是部署方式的平衡。
即不再像冷战时期那样建设新的大型的永久性基地,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而是与盟友及伙伴国协作,通过接受临时任务,参加联合军演、训练和行动,确保伙伴国提供港口、机场和其他设施供其使用。
这种做法更加经济实惠,花费少成本低,伙伴国的政治反对相对较小。
明眼人都看得出,在各种“平衡”之中,美国正将亚洲装修成表演场,以展示肌肉,上演“健美秀”,以不断增长的军事存在为特征的“再平衡”,无疑将打破该地区原有平衡。
美国在亚太推行的“再平衡”战略及中国对策中国崛起已经成为亚太安全格局演变和地区国家之间关系调整的首要因素。
美国外交战略的重心加速转向亚太,继续利用海上安全问题对“雁型安全模式”进行升级,力争打造美国主导的“太平洋世纪”。
亚太地区军备竞赛趋势,中国周边国家利益分化重组加快。
特别是以非传统安全为主要内涵的海上安全问题极为突出。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在过去的2012年,亚太地区形势可谓是暗流涌动,矛盾不断,其中,美国战略重心东移、钓鱼岛之争、南海问题尤成为世界关注的三大问题。
美国“再平衡”战略势头强劲,在此背景下,日本、菲律宾等国“心领神会,伺机而动”,分别先后在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挑战中国的主权。
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01、南海问题矛盾激化。
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
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摩擦不断,冲突升级。
在东海,发生了中日撞船事件。
春海油田问题?中国海上邻国出现了“合纵连横”,共同制衡中国的趋势。
美国以海上安全作为其构建“雁型安全模式”的主要抓手,得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家的积极配合。
南海争端国际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
南海是关系中国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不允许任何人干预南中国海事务。
台湾、西藏、新疆与南海都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中国主张南海争议应该由声索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反对将南海争议问题国际化。
黄岩岛背后的南海博弈是什么?----主权?资源?航线?历史?战略?菲律宾举行反华游行,中方严正交涉。
菲律宾2%的华裔控制了菲律宾80%的财富。
菲律宾局势动荡影响华裔投资信心。
5月17日菲律宾退役军官乘船赴黄岩岛插国旗。
黄岩岛呼唤中国海洋新战略。
中国是否要建立海岸警卫队?我国南海有约350万平方公里的海疆。
历史上,东南亚国家曾发生排华反华事件。
1998年印度尼西亚发生了排华反华事件,导致1000多名华裔死于非命。
02、半岛局势僵局难破中国周边安全的最大矛盾是东北亚区域,朝鲜半岛形势是风向标。
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作者:陈积敏来源:《领导之友》2015年第04期自2009年执政以来,奥巴马政府就试图对美国的现实状况、国际地位以及全球战略做出新的思考与调整。
在对华政策方面,奥巴马政府从2009年的“战略再保证”转变为2010年之后的“两面下注”,并且更加重视对华防范、牵制的一面,而实施这一政策转变的重要杠杆便是强化在亚太地区的布局,积极推出所谓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从当前情势来看,美国两党虽在国内、国际诸多问题上存在立场与政策差异,但在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点上似乎达成了共识,这也为奥巴马政府进一步推进该战略提供了重要的国内政治基础。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该战略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前景表现出不确定性的一面。
即便如此,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仍对中国形成了重大外部压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美国对华军事压力增大2012年1月5日,奥巴马政府公布了名为《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先优势:21世纪国防的优先事项》的新版美国国防战略评估指南,其核心内容是“削减军费”“重点投入”“战略转型”与“保持优势”。
这份新军事战略指南中曾3次提到中国,认为“从长远来看,中国在亚太的崛起对美国经济和安全等许多方面产生了潜在的影响”,并且指出中国的军事发展对美国安全构成了挑战。
因而,新军事战略报告中明确将中国列为美国军事上的一个重要挑战者。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高强度军事布局,显然反映出美国对中国军事防范力度的增强,这必然给中国造成较大军事压力以及增加了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系数。
需要注意的是,美国正在寻求打造亚太地区联盟战略的升级版,即加强美澳日三边合作。
2014年8月13日,美国国务卿克里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发表关于美国亚太政策的演讲中就表示,美国与澳大利亚“同意扩大我们同日本的三边合作,这将让我们能在应对更加广泛的一系列安全挑战的过程中进一步使美日同盟关系现代化”。
二、中国的周边环境更加复杂近期,部分与中国存有领土、领海争议的邻国借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之机向中国发难,影响到中国周边的安全和秩序。
>才智
/297
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影响分析
陈晓爽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摘要:伴随当前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随之引发了美国在亚太地区战略的一系列调整。
自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提出了重返亚太的战略,并着重从贸易格局、国际关系、国家软实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调整。
作为亚太地区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和美国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国不可避免的要受到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影响。
分析美国亚太战略,对实现中国的和平发展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中国;影响
一、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
从国际方面而言,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建立了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以经济和安全为支柱,以美国为中心的双边同盟网络关系,并通过这个网络确立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影响。
然而,随着亚太地区国际社会的发展,7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的国际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
首先是1979年中美建交,其次是美国与新西兰同盟关系的破裂以及90年代在菲律宾、泰国驻军问题的失败。
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重新考虑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问题。
从中国的视角而言,随着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亚太地区原有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格局,使亚太地区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和权力的中心。
经济方面,中国的经济总量一度超越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实体和亚太地区大部分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国。
经济实力的增强使中国在亚太地区的话语权及影响力也相应的得到了提升,这无疑直接冲击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领导”地位,刺激了美国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亚太地区。
从美国国内来看,奥巴马政府自上台后,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2011年11月《外交政策》上发表《美国的太平洋世纪》一文,她正式高调宣称美国重返亚太,并宣称21世纪世界政治经济的重点就在亚太地区。
美国的战略重点一直是追随着国际关系的重心所在地。
上个世纪国际关系的重心在大西洋。
上世纪末以来,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这是 400 年来国际关系中最大的变化,也必然导致美国外交重心的转移。
二、新时期美国亚太战略的具体举措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主导并控制亚太地区的经贸协定——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即TPP。
TPP 最初由新加坡、智利、文莱和新西兰四个国家于2006年在经贸领域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签订的自贸协定。
此后,随着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间自贸区的建立与合作机制的深入发展,随之引起了美国的高度关注。
对此,奥奥巴马上台之后,美国将这一经济举措提升到了战略高度,并积极加入到TPP 中,成为了该协定的主导力量。
目前,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已经成为了美国亚太经济战略中的重要支撑力量,是美国主导亚太地区经贸格局的主要工具。
奥巴马自上任以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亚太地区的多边机制中。
2009年7月,与东南亚国家签订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同年11月,在 APEC 会议上,奥巴马与东盟十个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历史性的会晤,2011 年 11 月,正式加入到东亚峰会。
同时美国也在不断地加强同传统盟国日、韩的伙伴关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的实施,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角色由原来的旁观者逐步演变成了参与者。
此外,美国还积极寻求与亚太地区新兴国家包括中国、印度、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之间伙伴关系的建立,尤其是今年一月份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印度新德里访问期间,双方共同发表了《美印亚太和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展望》,将印度抬升到了“完全可以成为美国最佳伙伴”的高度。
“软力量是一种能够影响他人喜好的能力。
”[1]
它更多的是
一种吸引力,而不是通过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来达到预期的目标。
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特别重视软实力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巧实力”战略,将硬实力与软实力巧妙有效地结合起来。
在亚太地区,通过好莱坞影视产业不断向该地区传播美国的民主价值观,使更多的民众了解美国,并赞同美国是一个“自由的天堂”的说法;同时举办更多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将美国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传播到其它国家,进行文化的输出,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文化影响力。
三、新时期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
美国以亚太再平衡的名义“重返亚太”,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其中对中国的影响最为突出。
中国领土主权受到影响。
在海洋方面,美国重返亚太直接或间接的介入中国南海或东海领土争端,暗中支持同中国存在领土争端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家,使其肆意侵占中国岛屿,不断制造摩擦争端,使东海和南海问题日益复杂化,导致中国在维护领土主权安全方面困难重重。
在陆地边界问题上,中国与印度一直以来存在领土问题争端,美国在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影响之下,不断的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将印度视作“重要伙伴”国家,这也间接对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中国同亚太国家之间的关系受到影响。
中国在外交方面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但是随着美国重返亚太,不断宣传“中国威胁论”,增加亚太国家对中国的不信任感,并试图通过建立以美、日、韩、澳为核心的“民主国家同盟”来破坏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
中国同亚太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关系受到影响。
由于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不断提高,尤其是近些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支配地位。
因此,美国提出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妄图取代由中国所倡导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遏制中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
作为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必须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积极主动的采取相应的战略举措来应对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为此必须加快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和完善,加紧落实“一带一路”的外交理念,最终实现中美双方的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奈.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05.
作者简介:
陈晓爽,1990年5月出生,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