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规定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2021年作废的标准
2021年作废的标准包括但不限于:
1. GB/T :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
2. GB :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规定。
3. GB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放射治疗模拟机安全专用要求。
4. GB :医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自动控制式近距离治疗后装设备安全专用要求。
5. GB :医用电气设备第2-39部分:腹膜透析设备的安全专用要求。
6. GB :医用电气设备第1-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并列标准:医用电气系统安全要求。
7. GB/T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
这些标准被其他新标准取代,不再适用于相关的领域或行业。
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作废标准的信息,建议查阅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相关行业协会的官方网站。
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1995.01.09•【文号】交安监发[1995]27号•【施行日期】1995.03.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部关于上海水上安全监督规则规定(1995年1月9日交安监发(1995)27号文批复)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宗旨为加强上海水上安全监督管理,保障港口、船舶、设施和人命、财产的安全,防止船舶污染水域,维护国家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特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适用水域除另有规定外,本规则适用以下水域:(详见本规则第十七章第一百二十条)一、黄浦江(简称里港)二、长江口(简称外港)三、杭州湾北岸水域(简称新港)本条第一、二项的水域为狭水道。
第三条适用对象本规则适用于第二条规定范围内的一切船舶、设施及其所有人、经营人、代理人、船员、引航员和其它有关单位和个人。
第四条一般原则一、凡本规则未规定事项,依照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和我国政府认可的有关国际公约和规则办理。
二、关于避碰和信号部分,凡本规则和我国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未有规定事项,依据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国际信号规则办理。
第五条主管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港务监督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
第二章船舶、设施和人员第六条进港一、船舶进入本规则第二条规定水域,应按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规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办理进口手续,并应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核能(动力)船舶还应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接受特别检查和管理。
第七条离港一、离港的船舶开航前应按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规定或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国籍船舶管理规定办理离港手续,并应接受主管机关的检查。
二、除气象原因外,已办理签证或取得出口许可证的船舶,若在24小时内不能离港,应重新办理签证或申请出口许可,由此发生的交通等有关费用由船方承担。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国海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07.07.09•【文号】•【施行日期】2007.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国海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规则(试行)》的通知各直属海事局,沿海有关省、市、区交通厅(委):为加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有效地标示我国沿海的新危险沉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根据GB4696-1999《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国际海事组织SN/Circ.259通函和国际航标协会相关建议和指南,我局制定了《中国海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规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做好宣贯工作。
附件:中国海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规则(试行)二○○七年七月九日附件:中国海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规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应急沉船示位标设置管理,更有效地标示在我国沿海发生的新危险沉船,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保护水域环境,根据GB4696-1999《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国家标准和有关法规、国际海事组织相关通函和国际航标协会相关建议和指南,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国海区及其港口、通海河口为标示新危险沉船而紧急设置的应急沉船示位标。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是海区应急沉船示位标管理的主管机关。
交通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的航标管理机关,分别按照航标管辖范围负责管辖水域应急沉船示位标的设置和维护管理工作。
第二章用途、特征和技术标准第四条应急沉船示位标应设置或系泊在新危险沉船之上,或尽可能靠近新危险沉船的地方,标示新危险沉船所在,船舶应参照有关航海资料,避开本标谨慎航行。
第五条应急沉船示位标(见下图)的特征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颜色│浮标表面是等分的蓝黄垂直条纹(最少4个条纹最多8个条纹)│├───────┼────────────────────────────────┤│形状│柱形或杆形│├───────┼────────────────────────────────┤│顶标│如装有,为直立/垂直的黄色十字│├───────┼────────────────────────────────┤│灯质│黄蓝光互闪3秒,蓝光和黄光轮流各闪1秒钟,中间暗0.5秒│││Bu 1.0s + 0.5s + Y1.0s + 0.5s= 3.0s│├───────┼────────────────────────────────┤│其它│如果为标示同一危险沉船设置了多个标,其灯质必须同步闪光;可以考虑│││加设雷达应答器(莫尔斯编码“D”)和/或AIS应答器。
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国海事局船舶着色、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公布日期】2000.09.13•【文号】海计建字[2000]326号•【施行日期】2000.09.1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中国海事局关于印发《中国海事局船舶着色、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的通知(海计建字[2000]326号)各直海事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港航监督局(处):现将《中国海事局船舶着色、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各单位现有船舶按本办法规定于2001年9月31日前完成更改工作。
二○○○年九月十三日中国海事局船舶着色、标志、旗帜和命名办法第一条为了更好地履行国家赋予海事系统的职责,加强全国海事系统船舶的统一管理,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海事系统所属各类船舶。
第三条船舶的着色(一)船舶水线以上的船体、上层建筑及吊机、桅、旗杆、吊艇架、风筒等颜色为白色。
(二)所有室外甲板的颜色为墨绿色。
(三)锚机、绞盘、缆桩、导缆钳、锚穴、锚(特殊金属材料除外)颜色为黑色。
第四条船舶的标志(一)船体标志船体标志为一条宽红色与四条蓝白相间的斜线条构成,红色部分与蓝白相间部分的宽度相等,由船艉向船艏方向倾斜,斜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60度,标在船名后。
横向位:船艏至船体标志最后一条蓝色斜线与吃水线交点的长度为船舶总长度的三分之一(L/3),标志总宽度为总船长的九分之一(L/9);纵向位:船体标志上起主甲板边线护舷下沿,下至设计吃水线(见附件)。
(二)上层建筑标志1、设置烟囱的船舶:在烟囱两侧(有两个烟囱的在烟囱外侧)距甲板三分之二水平线与垂直中心线交点为中心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局徽主体。
局徽主体的具体尺寸视烟囱的大小协调匀称为宜。
2、不设置烟囱的船舶:在驾驶室正面窗户下居中的醒目部位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局徽主体。
(交通运输)国标内容公路水路运输(交通运输)国标内容公路水路运输公路、水路运输GB/T14507—1993公路、水路货物运输气候环境条件GB/T14508—1993等级公路货物运输机械环境条件GB/T14509—1993水路货物运输机械环境条件GB/T17271—1998集装箱运输术语GB/T18225—2000水路客运术语GB/T4352—1984载货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4353—1984载客汽车运行燃料消耗量GB/T7187.1—1987运输船舶燃油消耗量海洋船舶计算方法GB/T7187.2—2001运输船舶燃油消耗量长江船舶计算方法GB/T7187.3—2001运输船舶燃油消耗量内河船舶计算方法GB/T14951—1994汽车节油技术评定方法GB/T17751—1999运输船舶能源利用监测评价方法GB/T18566—2001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检测评价方法GB917.1—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命名、编号和编码GB917.2—2000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国道名称和编号GB/T919—2002公路等级代码GB/T920—2002公路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代码GB/T17784.1—1999货运和集拼汇总报文第1部分:联合国标准货运和集拼汇总报文GB/T17784.2—1999货运和集拼汇总报文第2部分:货运和集拼汇总报文子集—货物/运费舱单报文GB/T18016.1—1999实际订舱报文第1部分:联合国标准实际订舱报文GB/T18016.2—1999实际订舱报文第2部分:实际订舱报文子集订舱报文GB/T18017.1—1999订舱确认报文第1部分:联合国标准订舱确认报文GB/T18017.2—1999订舱确认报文第2部分:订舱确认报文子集订舱确认报文GB/T18156—2000海上国际集装箱货物交付单证GB/T18366—2001国际贸易运输船舶名称和代码编制原则GB/T18731—2002干线公路定位规则GB/T15233—1994包装单元货物尺寸GB7454—1987机动车前照灯使用和光束调整技术规定GB/T12303—1990海船声号器具的声压级测量GB/T12552—1990产业潜水最大安全深度GB/T16559—1996船舶溢油应变部署表GB16993—1997防止船舶货舱及封闭舱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16994—1997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GB17379—1998散装石油、液体化工产品港口储存通则GB17380—1998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规定GB17381—1998中国海区视觉航标表面色规定GB17422—1998液化气体船水上过驳作业安全准则GB/T18026—2000纸品装卸、储运安全要求GB18180—2000液化气体船舶安全作业要求GB18434—2001油船油码头安全作业规程GB/T18819—2002原油过驳安全作业要求GB/T5624—1985汽车维修术语GB/T8226—1987公路运输术语GB13392—1992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GB/T18833—2002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12419—1990集装箱公路中转站站级划分及设备配备GB/T11601—2000集装箱进出港站检查交接要求GB/T3798—1983汽车大修竣工出厂技术条件GB/T3799—1983汽车发动机大修竣工技术条件GB/T5336—1985大客车车身修理技术条件GB/T15746.1—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整车大修GB/T15746.2—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发动机大修GB/T15746.3—1995汽车修理质量检查评定标准车身大修GB/T16739.1—1997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1部分:壹类汽车维修企业GB/T16739.2—1997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2部分:二类汽车维修企业GB/T16739.3—1997汽车维修业开业条件第3部分:三类汽车维修业户GB/T18189—2000摩托车维修业开业条件GB/T18274—2000汽车鼓式制动器修理技术条件GB/T18275.1—2000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修理技术条件气压制动GB/T18275.2—2000汽车制动传动装置修理技术条件液压制动GB/T18343—2001汽车盘式制动器修理技术条件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18565—2001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T13563—1992滚筒式汽车车速表检验台GB/T13564—1992滚筒反力式汽车制动检验台GB/T18276—2000汽车动力性台架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GB/T18226—2000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GB/T4099—1983航海常用名词、术语及其代(符)号GB8244—1987救生艇筏饮用水GB/T10743—1989水运商务名词术语GB18436—2001轮机日志和车钟记录簿GB/T6551—1993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通信和导航GB/T11412.1—1989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总则GB/T11412.2—1989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甲板部GB/T11412.3—1989海上运输船舶安全开航技术要求轮机部GB13851.1—1992内河交通安全标志总则GB13851.2—1992内河交通安全标志标志GB/T13851.3—1992内河交通安全标志配备和安装GB14740—1993内河开式划桨救生艇GB16557—1996海船救生安全标志GB18093—2000航海日志GB/T15731—1995内河旅游船星级的划分及评定GB/T16890.1—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总则GB/T16890.2—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沿海、长江干线客船GB/T16890.3—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远洋、涉外游览客船GB/T16890.4—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内河客船GB/T16890.5—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高速客船GB/T16890.6—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游览船GB/T16890.7—1997水路客运服务质量要求港口客运站GB15215—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数字选择呼叫(DSC)设备性能要求GB15216—1994全球海上遇险安全系统(GMDSS)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性能要求GB/T16725—1997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船用单边带收、发信机技术要求GB/T17424—1998差分全球定位系统(DGPS)技术要求GB/T13386—1992海洋营运船舶明火作业安全技术要求GB/T16558.1—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总则GB/T16558.2—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船舶设备分类及代码GB/T16558.3—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船舶维修保养的分级、标准周期代码及周期允差GB/T16558.4—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工作卡的格式及其栏目GB/T16558.5—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工作卡的首排及其表示方法GB/T16558.6—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船舶维修计划营运管理方法GB/T16558.7—1996船舶维修保养体系表格样式GB/T8487—1987港口装卸术语GB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11602—1989集装箱港口装卸作业安全规程GB14734—1993港口浮式起重机安全规程GB/T15626—1995散装液体化工产品港口装卸技术要求GB/T13145—1991机械式冷藏集装箱堆场技术管理要求GB14735—1993港口装卸用吊钩使用技术条件GB14736—1993港口装卸用吊环使用技术条件GB14737—1993港口装卸用链式吊索使用技术条件GB14738—1993港口装卸用钢丝绳吊索使用技术条件GB14739—1993港口装卸用纤维绳吊索使用技术条件GB/T14741—1993港口吸粮机技术条件GB/T14742—1993港口吸粮机试验方法GB/T14743—1993港口轮胎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4744—1993港口轮胎起重机试验方法GB/T14783—1993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5360—1994岸边集装箱起重机试验方法GB/T15361—1994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5362—1994轮胎式集装箱门式起重机试验方法GB/T16562—1996港口高塔柱式轨道起重机技术条件GB/T16905—1997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试验方法GB17992—1999集装箱正面吊运起重机安全规程GB18224—2000桥式抓斗卸船机安全规程GB/T18438—2001港口起重机验收试验规则GB/T18439—2001港口起重机稳定性基本要求GB/T18440—2001港口起重机技术性能和验收文件GB/T18441—2001港口起重机供需必备文件GB12521—1990空气潜水减压技术要求GB/T17870—1999减压病加压治疗技术要求GB/T17871—1999氮氧饱和或空气饱和空气巡回潜水减压程序GB16636—1996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技术规范GB17869—1999潜水员水下用电安全操作规程GB/T16560—1996甲板减压舱GB17868—1999加压舱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B18435—2001潜水呼吸气体GB/T17765—1999航标术语GB5863—1993内河助航标志GB5864—1993内河助航标志的主要外形尺寸GB15359—1994中国海区灯船和大型浮标制式GB4696—1999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12708—1991航标灯光信号颜色GB5768—199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T16311—1996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1797—1989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图形符号GB/T11798.1—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1部分:滑板式汽车侧滑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2—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2部分:滚筒反力式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3—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3部分:汽油车排气分析仪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4—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4部分:滚筒式车速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5—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5部分:滤纸式烟度计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6—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6部分:对称光前照灯检测仪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7—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7部分:轴(轮)重仪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8—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8部分:摩托车轮偏检测仪检定技术条件GB/T11798.9—2001机动车安全检测设备检定技术条件第9部分:平板制动试验台检定技术条件GB14886—1994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7—1994道路交通信号灯技术条件及测试方法GB/T18277—2000公路收费制式GB/T18367—2001公路收费方式GB/T18567—2001高速公路隧道监控系统模式。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GB4696199919990531 20000401本标准采用国际航标协会(IALA)《海上浮标制度》中A区域的原则,按照GB/T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1部分:标准编写的基本规定》对GB 4696—84进行修订的。
本标准在编写格式上对GB 4696—84作了较大修改,并尽量以表格的形式表达助航标志的特征,使之更加直观、简明。
由于原标准附录D、附录G的的内容已在GB/T 16161—1996《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形状显示规定》和GB/T 17765—1999《航标术语》中作了规定,故在本标准中将其删除。
本标准中增加了第10章“通用要求”,对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的形状和尺寸,灯光颜色及表面色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
本标准自2000年4月11日实施起,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均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从实施之日起,代替GB 4696—84。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的附录E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海事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交通部海事局、交通部广州海上安全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维、梁宇、张性平、刘郁郁。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海事局负责解释。
1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海区水上浮标和水中固定标志的形状、颜色、灯质、标记符号及其设置与使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交通、渔业、科研、石油勘察、海洋开发及军事等部门在中国海区及其港口、通海河口设置的水上浮标和水中固定标志。
本标准不适用于灯塔、扇形光灯标、导标、灯船和大型助航浮标。
2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708—1991 航标灯光信号颜色GB 16161—1996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形状显示规定GB 17381—1998 中国海区视觉航标表面色规定。
中国渔政标志使用管理办法第一条为推进渔业行政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确保中国渔政标志的正确使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渔政标志是经农业部确定的专用标识,所有权归农业部。
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该标志或与该标志相似的标志作为商标注册,不得擅自使用该标志的名称或与该标志近似的标志。
第三条中国渔政标志由衬有浅蓝色背景的圆型其周围绕排中国渔政中英文(或加单位名称),中心由周边为浅黄色的红色立体五角星和深蓝色(某些场合可反白)舵轮组成的图案(见附件使用规范及图例说明)。
第四条全国渔业行政执法机构、渔政装备,包括渔政执法、渔港监督、渔船检验应按照本办法规定使用中国渔政标志(包括车、船、艇及房屋建筑物内外徽标、纪念品、办公用品装饰等),不得随意更改或使用其它标志。
第五条中国渔政标志在渔业行政执法船舶上的使用方法:(一)设置烟囱的渔业执法船舶:在烟囱两侧或驾驶楼两侧设置渔政标志。
标志主体的具体尺寸视烟囱的大小协调匀称为宜(可按方格放大法进行放大或缩小)。
(二)不设置烟囱的渔业执法船舶:在驾驶室正面窗户下居中的醒目部位设置渔政标志。
标志主体的具体尺寸视船舶的大小协调匀称为宜。
渔业行政执法船舶实行统一外观颜色和编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行政执法船舶管理办法》(农业部2000第33号令)规定执行。
第六条中国渔政标志在渔业行政执法车上使用并备案的方案:(一)渔业行政执法车的车身颜色以白色为基色,喷涂渔政标志和“中国渔政”字样(见附件使用规范及图例说明)组成。
(二)具体排列为:两侧车前门从前往后由渔政标志和深蓝色(黑体)“中国渔政”字样组成,标志、字样的具体尺寸:高以车门窗下沿到车门底部三等分居中处,“中国渔政”字样以前后两门中缝两侧排列,标志在前,视车辆的大小协调匀称为宜。
(三)我部2002年以来配发各地的渔业行政执法车,其外观、颜色不变,但需统一用新标志;各地自行装备的渔业行政执法车亦应参照以上规定统一外观标识。
中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2007 年8 月前言1 范围2 引用标准3 术语和定义4 视觉航标4.1 双向通航桥孔中央标志4.2 通航桥孔左侧、右侧标志4.3 单向通航桥孔标志4.4 桥孔禁航标志4.5 桥墩警示标志5 音响航标6 无线电航标7 设置要求8 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的编号9 附录附录A:海区通航桥梁助航标志设置示意图附录B:海区通航桥梁助航标志标牌尺寸附录C:海区通航桥梁助航标志海图图式(推荐)本标准是参照国际航标协会(IALA)《关于可航行水道上固定桥梁标志的建议》及有关国家的标准,结合中国海区的助航实际需求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规定了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的类别、功能、形状、尺寸、颜色、灯质、编号、设置原则及图例。
为了帮助航海者和航标管理人员更准确地理解本标准的要求,附件中给出了固定桥梁标志的典型设置参照图例。
我国海区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定义了可航行水域桥梁助航标志的种类、功能、形状、尺寸、颜色、灯质、编号、图例及设置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在中国海区及其港口、通海河口可航行水域的桥梁(包括跨越可航行水域的铁路、道路、管路和渡槽等固定建筑物)上所设置的助航标志。
2 引用标准GB4696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JTJ237 水运工程导标设计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桥梁助航标志为保障桥梁和船舶航行安全,具有示位、警告危险、指示交通等功能,设置于桥梁上的视觉、音响、无线电航标。
4 视觉航标包括双向通航桥孔中央标志、通航桥孔左侧标志、通航桥孔右侧标志、单向通航桥孔标志、桥孔禁航标志、桥墩警示标志。
4.1 双向通航桥孔中央标志4.1.1 双向通航桥孔中央标志形状、颜色如图1 所示。
4.1.2 双向通航桥孔中央标志的特征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4.1.3 双向通航桥孔中央标志设置在双向通航桥孔的桥桁上或桥桁下面,标示桥孔下通航航道的中线。
附件3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形状显示规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标准起草组2019年10月目录一、工作简况 (1)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2)三、国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情况的说明 (8)四、与我国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其他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8)五、重大意见分歧的处理结果和依据 (9)六、强制的理由,预期的社会经济效果 (9)七、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9)八、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九、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10)一、工作简况(一)任务来源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和调整〈汽车禁用物质要求〉等6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18] 82号)安排,《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形状显示规定》(计划编号:20183395-Q-348)由交通运输部提出并归口,由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牵头,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承担标准修订任务。
(二)主要工作过程2018年5月,与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签订交通运输标准(定额)项目任务书(合同)2018年5月~6月,向北海航海保障中心、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南海航海保障中心18个基层航标处发放调研问卷,调研统计海区水上助航标志形状显示的实际应用情况,共收到18个基层航标处的31份问卷。
2018年7月~8月,在分析统计问卷,翻译消化IALA有关资料,研究现有标准的基础上,编写征求意见稿初稿。
2018年9月~10月,先后到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汕头航标处、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标处、天元海航标科技有限公司、东海航海保障中心、上海航标处、吴江琳达航标厂等进行调研。
2018年10月,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草案。
2018年11月,召开征求意见稿草案专家评审会,会后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稿。
2018年12月,发函至21家单位征求意见,对收集的意见进行了汇总。
2019年3月修改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正式稿上报标委会。
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规定
The regulation for the marking of offshore structures in China
GB17380-1998
自 1999-2-1 起执行
前言
本标准是参照国际航标协会(IALA)《关于近海建(构)筑物标志的建议》的原则,依据GB 4696—84《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新建的海区水中建(构)筑物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原设置的海区水中建(构)筑物在本标准实施后二年起须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本标准的附录A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全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全监督局、交通部标准计量研究所、交通部天津海上安全监督局、交通部上海海上安全监督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国维、胡江山、孟庆忠、董树江、刘郁郁、张富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安全监督局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国海区水中建(构)筑物标志的形状、颜色及光、声、无线电信号。
本标准适用于中国海区可航水域内具有固定位置的海区水中建(构)筑物。
本标准不适用于作为助航标志而专门设置的建(构)筑物,也不适用于跨海桥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696—84 中国海区水上助航标志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海区水中建(构)筑物[以下简称建(构)筑物] offshore structures
在海区水中设置的永久性或临时性的有固定位置的建(构)筑物。
如钻井平台、石油生产平台、采集海洋水文资料用的数据平台以及油井的外部附属结构等。
3.2 节奏光的有效光强 effective intensity of rhythmic light
在同样环境和设备条件下,定光光源和节奏光光源相比,若两者的发光强度相等,则此定光光源的发光强度即为节奏光的有效光强。
4 技术要求
4.1 主灯
4.1.1 任何建(构)筑物都应在适当的部位装备一盏或同步工作的多盏闪光的白色灯,以确保在夜间航行的船舶从任何方向接近它时,至少能看到一盏闪光的白色灯。
4.1.2 安装高度为:在建(构)筑物所在地点的平均大潮高潮面上方6~30m之间。
4.1.3 闪光节奏应符合莫尔斯码U(··一)的要求,周期为15s。
莫尔斯码的组合应符合:
a)短明(点)0.5s,两次明之间(点与点或点与划)暗的持续时间与点相等;
b)长明(划)的持续时间是点的三倍;
c)相临的两组莫尔斯码之间暗的持续时间为8~12s。
4.1.4 每盏主灯的有效发光强度应不小于1200cd;在垂直平面发光强度分布曲线上最大发光强度的10%的两点间,光束角宽度应不小于2.5°。
4.1.5 从日落前15min到日出时,以及其他时间在任何方向上的大气能见度不大于2n mile时,主灯应一直保持发光。
4.1.6 所有建(构)筑物应装备备用灯系统。
当主灯发生故障时,备用灯系统自动启动工作;独立于主灯的该系统的电源应至少能连续工作96h;备用灯的性能及安装要求应与主灯一致。
4.1.7 在特殊情况下,当一个永久性的建(构)筑物的平台高度使主灯不能安装在平均大潮高潮面上方30m以下时,可经海区航标管理机关批准,适当提高安装高度,在这种情况下光束轴应对准地平面。
4.1.8 建(构)筑物的主控制室内应安装报警系统,以备在主灯出现故障时,向操作人员报警。
4.2 辅灯
4.2.1 在建(构)筑物四周应安装闪光的红色辅灯。
各辅灯安装的位置和方法应能够明确标示出建(构)筑物的水平边缘,除非这些边缘已被主灯标志清楚。
4.2.2 每盏铺灯在其位置的水平方向上,应以尽可能大的光束弧度发光,且射程不小于3n mile。
4.2.3 辅灯的闪光特性应与主灯相同,并且各辅灯应同步工作。
4.2.4 每盏辅灯的有效发光强度应不小于15cd;在垂直平面发光强度分布曲线上最大发光强度的10%的两点间,光束角宽度应小于2.5°。
4.2.5 从日落前15min到日出时,辅灯应一直保持发光。
4.3 雾号
建(构)筑物主管机关对本条中各条要求可视具体情况执行。
4.3.1 在建(构)筑物上应安装一个或多个同步工作的雾号,雾号发声器应安装在它所在地点的平均大潮高潮面上方12~35m之间,并保证在任何方向上其通常听程不小于2n mile。
4.3.2 雾号的发声特性应符合莫尔斯码U(··—)的要求。
其特性如下所示:
4.3.3 当在任何方向上的大气能见度小于2n mile时,雾号应自动启动发声。
4.3.4 在建(构)筑物上必须装备备用雾号系统。
该系统的发声器在任何方向上的通常听程应不小于0.5n mile;当主雾号全部损坏或因部分故障使其在任一方向上的通常听程小于0.5n mile时,独立于主雾号的备用雾号系统应能自动启动工作。
4.3.5 主雾号和备用雾号系统都应在不使用建(构)筑物主电源且满负载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至少96h。
4.3.6 建(构)筑物的主控制室内应安装报警系统,以备当雾号出现故障时,可向操作人员报警。
4.3.7 在同一建(构)筑物上,若装有多于一个电磁发声器时,各发声器之间的频率差应不小于10Hz。
这一要求不适用于垂直成组的发声器。
4.4 标志牌
在建(构)筑物上应设置标示其登记名称或代号的标志牌,标志牌为黄色底板上镶嵌不小于1m高的黑色文字和数字,标志牌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应能保证在任何方向上至少可以看到一块标志牌。
4.5 系碇用具和浮标
4.5.1 当建(构)筑物没有标示其系碇用具的不发光浮标时,应用以下方式标示:即在锚系浮标散布面的两侧外0.1n mile处至少各设一灯浮标。
每个灯浮标应依据对应障碍物的方位,按GB 4696第5章“方位标志”中各条的规定确定其特性,以便标志可航行水域。
4.5.2 灯浮标的有效发光强度应不小于70cd,射程不小于5n mile。
在垂直平面的发光强度分布曲线上最大发光强度的10%的两点间,光束角宽度应不小于9°;若在常规条件下浮标的侧倾角超过9°时,则应小于侧倾角。
4.6 附加标志
由于航行的特殊原因,航标管理机关可以要求对建(构)筑物设置附加标志。
这些标志包括以下三种。
a)具有特定性能的高发光强度灯。
b)具有特定作用距离和信号特征的雷达信标。
c)符合GB 4696规定的浮标。
4.7 标志全部出现故障时的临时标志
如果安装在建(构)筑物上的标志的主系统和备用系统全部出现故障时,应尽早设立临时标志,所设立的临时标志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
a)在建(构)筑物周边设立发光的方位标志浮标,其特征应符合4.5中各条的规定。
b)在建(构)筑物上设置带有独立电源的标志系统,其中包括:符合4.1.6要求的灯;符合4.3中各条要求的雾号。
4.8 特定建(构)筑物标志
当需要识别某个特定的建(构)筑物时,可设置雷达信标,它的作用距离和特征由航标管理机关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海图上暂未标明的建(构)筑物的雷达信标应采用莫尔斯码D(—··)。
附录A
(提示的附录)
参考资料
以下列出的文件是国际航标协会批准发布的、与本标准直接相关的资料。
海上浮标制度
关于近海建(构)筑物标志的建议
关于确定海上航标灯发光强度的建议
关于节奏光有效光强的计算的建议
关于雷达信标的建议
关于海区雷达信标(雷康)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