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2725-1991 铁镍碱性蓄电池总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205.03 KB
- 文档页数: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蓄电池名词术语Terminology of ( secondary )cell or batteryGB 2900.71—88UDC 621.355:001.4本标准等效采用IEC 第21技术委员会,国际电工词汇486.21(中央办公室)289号文件《蓄电池名词术语》(1986年1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蓄电池名词术语的词条及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铅酸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产品的基本名词术语。
2 一般术语及蓄电池类型2.1 蓄电池( secondary )cell or battory能将所获得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并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
2.2.单体蓄电池(secondary )cell(rechargeable) cell由电极和电解质组成,构成蓄电池组的基本单元。
2.3 蓄电池组(secondary) battery(rechargeable) batterystorage battery用电气方式连接起来的用作能源的两个或多个单体蓄电池。
2.4 铅酸蓄电池lead-acid battery电极主要由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2.5 碱性蓄电池alkaline secondary battery电解液是碱性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2.6 铁镍蓄电池nickel-iron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铁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7 镉镍蓄电池nickel-cadmium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8 锌银蓄电池silver-zinc secondary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锌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9 镉银蓄电池silver-cadmium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国内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蓄电池名词术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蓄电池名词术语Terminologyof(secondary)cellorbatteryGB2900.71—88UDC621.355:001.4本标准等效采用IEC第21技术委员会,国际电工词汇486.21(中央办公室)289号文件《蓄电池名词术语》(1986年1月)。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蓄电池名词术语的词条及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铅酸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产品的基本名词术语。
2壹般术语及蓄电池类型2.1蓄电池(secondary)cellorbattory能将所获得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壹种电化学装置。
2.2.单体蓄电池(secondary)cell(rechargeable)cell由电极和电解质组成,构成蓄电池组的基本单元。
2.3蓄电池组(secondary)battery(rechargeable)batterystoragebattery用电气方式连接起来的用作能源的俩个或多个单体蓄电池。
2.4铅酸蓄电池lead-acidbattery电极主要由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壹种蓄电池。
2.5碱性蓄电池alkalinesecondarybattery电解液是碱性溶液的壹种蓄电池。
2.6铁镍蓄电池nickel-iron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铁制成的壹种碱性蓄电池。
2.7镉镍蓄电池nickel-cadmium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壹种碱性蓄电池。
2.8锌银蓄电池silver-zincsecondary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锌制成的壹种碱性蓄电池。
2.9镉银蓄电池silver-cadmium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壹种碱性蓄电池。
2.10锌镍蓄电池nickel-zinc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锌制成的壹种碱性蓄电池。
小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的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型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应急照明设备、不间断电源、移动测量设备、通讯设备和电力系统直流电源柜等额定容量在40Ah以下的各种直流用蓄电池。
2 引用标准GB/T5781-2000 六角头螺栓-全螺纹-C级JB/T2599-1993 铅酸蓄电池产品型号编制办法JB3076-1999 铅酸蓄电池槽JB/T7630.1-1998 铅酸蓄电池超细玻璃纤维隔板GB/T1227-1986 精密压力表JB/T9461-1999 动槽水银气压表技术条件GB/T12805-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3 符号3.1 C20 — 20小时率额定容量(Ah);3.2 Ce — 20小时率实际容量(Ah);3.3 I20 — 20小时率放电电流(A), 电流值为C20/20(A);3.4 R—蓄电池自放电容量损失百分数,%。
4 产品分类与命名4.1 蓄电池的型号按JB/T2599的方法编制。
5 技术要求5.1 蓄电池的工作环境蓄电池在环境温度为-15℃-+45℃条件下应能正常使用。
5.2 电池结构5.2.1 一般结构蓄电池由正极板、负极板、隔板、蓄电池槽、蓄电池盖、电解液、端子、安全阀等组成。
5.2.2 蓄电池槽蓄电池槽应符合JB3076标准规定或与用户商定。
5.2.3 蓄电池隔板蓄电池隔板应符合JB/T 7630.1标准要求。
5.2.4 端子蓄电池端子应能够用接插件或螺栓和螺母连接,使用的螺栓应符合GB/T5781标准规定。
5.3 蓄电池尺寸及允差蓄电池外形尺寸应符合表1中尺寸的要求,外型尺寸允差为±2mm。
5.4 外观蓄电池外观不应有裂纹、裂痕、明显变形及污迹,且标志应清晰。
5.5 容量5.5.1 蓄电池20小时率额定容量C20应符合表1中容量的要求。
5.5.2 蓄电池按6.3条试验时,实际容量Ce在第三次或之前的试验应不低于0.95C2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2-92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7月1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蓄电池组的工程安装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蓄电池组的安全运行,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电压为24V及以上,容量为30A·h及以上的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组和容量为10A·h及以上的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第1.0.3条蓄电池组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1.0.4条采用的设备及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合格证件。
设备应有铭牌。
第1.0.5条蓄电池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应轻搬轻放,不得有强烈冲击和振动,不得倒置、重压和日晒雨淋。
第1.0.6条设备到达现场后,应在规定期限内作验收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包装及密封应良好。
二、开箱检查清点,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齐全;元件无损坏情况。
三、产品的技术文件应齐全。
四、按本规范要求外观检查合格。
第1.0.7条蓄电池到达现场后,应在产品规定的有效保管期限内进行安装及充电。
不立即安装时,其保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酸性和碱性蓄电池不得存放在同一室内。
二、蓄电池不得倒置,开箱存放时,不得重叠。
三、蓄电池应存放在清洁、干燥、通风良好、无阳光直射的室内;存放中,严禁短路、受潮,并应定期清除灰尘,保证清洁。
四、酸性蓄电池的保管室温宜为5~40℃;碱性蓄电池的保管温度不宜高于35℃。
存放宜在放电态下,拧上密闭气塞,清理干净,在极柱上涂抹防腐脂。
第1.0.8条施工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应符合本规范和现行有关安全技术标准及产品的技术文件的规定。
第1.0.9条蓄电池室的建筑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与蓄电池安装有关的建筑物的建筑工程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二、蓄电池安装前,建筑工程及其辅助设施应按设计要求全部竣工,并经验收合格。
电动汽车用镍氢蓄电池技术条件电动汽车用镍氢蓄电池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镍氢蓄电池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用镍氢蓄电池单体,以及由单体组成的蓄电池模块和蓄电池包。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QC/T 744 -2006 电动汽车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SAND2005-3123 FreedomCAR Electr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Abuse Test Manual forElectric and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Applications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蓄电池单体构成电池系统的最小单元,一般由正极、负极和电解液等组成,其标称电压为电化学偶的标称电压。
3.2蓄电池模块放置在一个单独的机械或电气单元内的一组相联的蓄电池单体(模块内蓄电池单体串联数记为n1)。
3.3蓄电池包能量存储装置,包括蓄电池单体或蓄电池模块的集成(蓄电池包内单体总串联数记为n2)、高压电路、低压电路、冷却装置以及机械总成。
3.4额定电压指蓄电池单体串联数乘以1.2V所得到的电压。
3.5额定容量制造厂规定的在指定的放电率、温度及放电终止电压下,从完全充电的蓄电池(单体、模块、包)中放出的容量。
3.6荷电状态(SOC)在蓄电池全充电的状态下,放电后剩余容量和全荷电容量之比。
3.7放电深度(DOD)表示蓄电池(单体、模块、包)放电状态的参数,等于实际放电容量和额定容量的百分比。
3.8峰值功率由制造商规定的,蓄电池(单体、模块、包)所允许的不影响循环寿命的瞬态(10秒)充放电的最大功率3.9过充电对已经充满电(SOC达到100%)的蓄电池(单体、模块、包)继续充电,或超出最大充电电流限制的充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蓄电池名词术语Terminology of ( secondary )cell or batteryGB 2900.71—88UDC 621.355:001.4本标准等效采用IEC 第21技术委员会,国际电工词汇486.21(中央办公室)289号文件《蓄电池名词术语》(1986年1月)。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蓄电池名词术语的词条及定义。
本标准适用于铅酸蓄电池和碱性蓄电池产品的基本名词术语。
2 一般术语及蓄电池类型2.1 蓄电池( secondary )cell or battory能将所获得的电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存并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电化学装置。
2.2.单体蓄电池(secondary )cell(rechargeable) cell由电极和电解质组成,构成蓄电池组的基本单元。
2.3 蓄电池组(secondary) battery(rechargeable) batterystorage battery用电气方式连接起来的用作能源的两个或多个单体蓄电池。
2.4 铅酸蓄电池lead-acid battery电极主要由铅制成,电解液是硫酸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2.5 碱性蓄电池alkaline secondary battery电解液是碱性溶液的一种蓄电池。
2.6 铁镍蓄电池nickel-iron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铁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7 镉镍蓄电池nickel-cadmium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镍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8 锌银蓄电池silver-zinc secondary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锌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9 镉银蓄电池silver-cadmium battery正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银制成,负极活性物质主要由镉制成的一种碱性蓄电池。
2—15 蓄电池安装工艺标准(215—1998)11范围本工艺标准适用于电压为24V及以上,容量30A·h以上的固定型铅酸蓄电池组和容量为10A·h及以上的铞镉镍碱性蓄电池组安装工程。
22施工准备2.1 设备及材料要求:2.1.1 凡使用的设备及器材均应符合国家和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
2.1.2 安装的设备及器材应有铭牌,注明厂家,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并应有合格证件及技术文件。
2.1.3 设备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附件、备件齐全。
2.1.4 配制铅酸蓄电池电解液用硫酸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蓄电池用硫酸》,并有产品合格证。
2.1.5 配制镉镍碱性蓄电池电解液应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三级化学纯度的氢氧化钾(KOH),其技术条件见表2-36。
表2-362.1.6 蓄电池用蒸流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铅酸蓄电池用水》的规定。
2.1.7 蓄电池台架所用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2.1.8 绝缘子、绝缘垫无碎裂和缺损;型钢无明显锈蚀。
2.1.9 其他材料:防锈漆、耐酸漆,电力复合脂、镀锌螺丝、塑料带、沥青漆、酒精、铅板均应有合格证。
2.2 2.2主要机具:配液池、台钻、砂轮、电锤、鎯头、板锉、圆锉、手锯、扳手、水平尺、线坠、钢板尺、钢卷尺、木锤、铜带鎯弯器、油刷子、手电筒、电焊机、气焊工具、排风扇、摇表、万用表、直流电压表、比重计、温度计、陶瓷缸、漏斗、玻璃棒、量杯、吸液器、眼镜、耐酸碱服、胶皮手套、胶皮围裙、胶皮靴、口罩。
2.3 作业条件:2.3.1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齐全。
2.3.2 土建工程全部施工完毕,门窗齐全。
2.3.3 蓄电池室耐酸地面做完,墙、门、窗、通风道内外金属结构均应刷完耐酸漆。
2.3.4 放置蓄电池台墩均已施工完毕。
2.3.5 2.3.5采暖、通风装置以及照明全部达到使用条件。
2.3.6 2.3.6蓄电池室上、下水道接通。
3 操作工艺3.1 3.1工艺流程:设备点件检查→母线、电缆及台架安装→蓄电池组安装→配液及充放电→碱性蓄电池配液及充放电→送电、验收3.2 设备点件检查:3.2.1 设备拆箱点件检查应由施工单位、供货单位、建设单位共同进行,并做好记录。
蓄电池安装指导手册1 安装镉镍碱性蓄电池(组)放电态不带电解液出厂1.1 安装前检查安装前的检查(见表1)表1序号检查项目标准处理1壳、盖有否机械损伤完好、不漏液如有损伤、漏液更换电池2气塞、螺母、跨接板是否齐全备附件齐全3紧固件紧固程度紧固件紧固接触用专用工具将其紧固4是否去掉气塞顶部密封物去掉1.2注入电解液拧下蓄电池气塞后,即将电解液注入蓄电池内,(电解液的标准及配制方法见表2 )调整液面高度至上液面线,浸泡4h,重新调整液面高度,重新拧上气塞,并将外溢到蓄电池表面的电解液清理干净。
1.3蓄电池的安装用跨接板将蓄电池(组)串联、串联时蓄电池(组)的正板同相邻蓄电池(组)的负板相连,依次类推,最后将整组蓄电池(组)余下的正板端与充电电源正板引出线相连,负板端与充电电源负板引出线相连。
见图1图1:蓄电池组连接方式1.4初充电(见操作运行手册)2 电解液的选用、配制及保管2.1按蓄电池使用的环境温度选用所需电解液(见表2)表22.2电解液的配制2.2.1配制电解液用原材料技术要求及容器:氢氧化钾(KOH):化学纯(GB2306-80)或工业用(GB1919-80)氢氧化锂(LiOH.H2O):工业纯,LiOH含量不少于50%。
配制电解液用的水:应为蒸馏水或软化水,或去离子水,电渗析水等,严禁使用矿水、海水自来水。
存取水的容器,一般可用玻璃、塑料、不锈钢、搪瓷容器等,严禁用铁桶存放,存水的容器一定要密封保存。
配制电解液时可用:塑料、搪瓷、不锈钢等耐碱材料的容器。
2.2.2 配制电解液的工具浮计(量程1.10-1.30)、温度计、量筒、漏斗、塑料勺、台称、搅拌器(配大量电解液)或塑料棒(少量电解液)等工具。
2.2.3 电解液的配制方法按表2规定的各种成分比,依每只蓄电池所需电解液量(见附录一)计算并称取碱的重量,先将水倒入容器内,然后慢慢加入碱,并立即加入所需量的氢氧化锂,不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冷却至20±5℃,沉淀、测定电解液相对密度并调整至所需值,取其澄清液使用。
GBT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前言本标准是参考IEC 61436(1998)《密封金属氢化物镍再充电单体电池》标准编制的举荐性国家标准。
编制本标准内容时,一方面依据电动道路车辆的技术要求,同时又要考虑我国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的现期水平,既要满足当前的需要又要考虑远期进展。
因此制定标准时,以我国目前最新水平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十八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高技术新型储能材料工程开发中心、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沈阳中辽三普电池、广东佳力集团公司、国营第七五五厂。
本标准要紧起草人:王捷、汪继强、毛立彩、詹锋、刘远鸿、段秋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道路车辆用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GB/T18332.2-2001Nickel-metal hydride batteries for electric road vehicles1 范畴本标准规定了电动道路车辆(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摩托车等)用密封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以下简称蓄电池)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电动道路车辆用额定电压12V的密封金属氢化物镍蓄电池。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2900.11-1998 蓄电池名词术语(eqv IEC 486:1986)3 定义与符号本标准除采纳GB/T 2900.11中的定义外,还增加了下列定义。
3.1 密封蓄电池 sealed cell当蓄电池在规定设计范畴内工作时保持密封状态,但当内部压力超过预定值时,承诺气体通过一个可复位或不可复位的压力开释装置逸出。
3.2 符号C3——3小时率额定容量。
I3——3小时率放电电流,其数值等于1/3C3(A)V——蓄电池以一定电流充电时,充电电压升高至最高值V1后,在规定的时刻内下降至V2的电压压降用符号ΔV表示,即ΔV=V2-V14 分类与命名4.1 产品品种蓄电池由10只单体电池组成,单体电池可分为方形和圆柱形两种,分别用“10QNF×××”和“10QNY×××”表示。
大容量电池储能站蓄电池技术规范(送审稿)ICSICS 点击此处添加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NB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NB/T XXXXX—2012大容量电池储能站蓄电池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 for battery of large-capacity 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送审稿)2012 - XX - XX发布 2012 - XX - XX实施发布国家能源局目录前言 ..................................................................... ........................................................................ . (II)1 范围 ..................................................................... ........................................................................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 .. (1)4 使用条件 ..................................................................... ........................................................................ (2)4.1 环境温度 ..................................................................... .........................................................................24.2 相对湿度 ..................................................................... .........................................................................24.3 大气压力 ..................................................................... .........................................................................24.4 安装垂直倾斜度 ..................................................................... . (2)5 技术要求 ..................................................................... ........................................................................ (2)5.1 单体蓄电池的技术性能要求 ..................................................................... .. (2)5.2 蓄电池模块的技术性能要求 ..................................................................... .. (3)5.3 蓄电池安全性能要求 ..................................................................... .. (5)6 试验方法 ..................................................................... ........................................................................ (5)6.1 试验条件 ..................................................................... .........................................................................56.2 单体蓄电池试验 ..................................................................... . (6)6.3 蓄电池模块试验 ..................................................................... . (8)7 检验和试验项目 ..................................................................... . (10)7.1 类型 ..................................................................... ........................................................................ . (10)7.2 试验项目 ..................................................................... .......................................................................108 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 . (11)8.1 标志 ..................................................................... ........................................................................ .. (11)8.2 包装 ............................................................................................................................................. .. (11)8.3 运输 ..................................................................... ........................................................................ . (12)8.4 储存 ..................................................................... ........................................................................ . (12)附录A 一致性测试 ..................................................................... . (13)附录B 大容量电池储能站电池成组典型结构...................................................................... .. (14)I前言本标准由…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