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观后感

  • 格式:docx
  • 大小:17.39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之路》观后感

中国科技部与央视2套合作,联合制作了10集记录评论电视片《创新之路》。本来,偶然从第六集《政府的作用》看到的。然后在网上搜索,从头到尾基本上基本过了一遍。

感到这是一部做得不错的电视片。当然,也存在一些硬伤,主要体现在对于创新的鉴赏力关注得不够。

集差不多是个序言;第二集讲述了近、现代科学发展背景;第三集是“放飞好奇”,本节认为,讲述创新于好奇;其实,科学发现的基础于好奇,而技术创新并不完全源于好奇。定位不是很对。这一集还提到了熊.皮特的理论:经济发展并不只是原料,工时,价格,而是具有原来不可预料的新元素;第四集是“大学的作用”,还没有细看。第五集是专利制度的作用,第六集是讲政府的作用,这一集逻辑上不连贯,前面讲“创新是可遇而不可求”,后半集则说要守株待兔;第七集与第八集则说市场与资本的作用,这其实已经是创新的延伸处理了;第九集是“一个人的力量”,再一次强调了创新的个人作用,似乎没有非常照顾历史唯物主的脸面。第十集是“未来”,还没有看,大概是预料未来的创新特点吧。

感到中国观念在进步。该电视片其实关系到不少饶有兴致的课题,当然本文无意对于与社会理论密切相关的内容作

深入探讨。

有一点值得作简短说明,那就是《创新之路》对于“创新鉴赏力”关注不够。“创新鉴赏力”其实非常重要。鉴赏力不但关系到从事创新的人们选题、预判,直接关系到人们选题的取向,也关系到市场与投资人预判,准确的取向。如此重要的话题,居然编辑们没有注意到。当然编辑们其实立即面对这方面忽视引起的苦果:由于编辑们的“创新鉴赏力”不够好,题材选出问题了:例如其中说马斯克打算送几百万人去火星,并形成自给自足的社会,显得很没谱,模糊了“创新”与“信口开河,异想天开”界限,这与该片相对严肃的论题显得很不协调。如果编辑具有良好的“创新鉴赏力”,如此不靠谱内容应当毫不犹豫地过滤掉。可惜,编辑不太重视这个“鉴赏力”,因此问题在所难免,当然也情有可原。

附录:

以上是早几天发布的原文,重看了电视片《创新之路》,有一些收获,在基本不改动原文,用附录的方式逐步补充上来,与大家分享。

其实,早几年我曾经就创新问题有过一些思考,XX年以“探索创新客观规律,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题,作文讨论创新的一些相关问题,并参加当年的李政道先生发起的“创新论坛”征文,被收入会议文集,已经在本博置顶;

片中提到阿波罗飞船在1968年“平安夜“实现了首次

环月飞行,实际上说”12月24日“在中国更为通俗,符合国情;

解说把爱因斯坦的逝世年份说成1965年,其实是1955年;

望远镜是荷兰眼镜工匠发明的,伽利略个将其用于天文观测,获得了许多重要发现,但是就望远镜本身而言,伽利略并未作出实质性的改动,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望远镜,放大倍数也远达不到“创新之路”解说所说的1000倍;

莱特兄弟所做的架飞机起落架是一对滑橇,而不是电视片之中所介绍的机轮;

看了一遍“大学的作用”,讲述了很多有趣的内容:世界上所大学是博洛尼亚大学,于1088年由一群学生创立,此后10多年,法国创办巴黎大学,巴黎大学有英国学生,两国关系有时紧张,英国学生回国,在牛津创办自己的大学,后来又传到剑桥……当然本集的主题似乎与电视片的主题不是很搭,这一集的主题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