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20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720043202住吉长屋的非理性成分分析收稿日期622作者简介王 彦(82),女,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硕士研究生,上海 王 彦摘 要:从材料、空间、造型等方面分析了住吉长屋的非理性成分,指出日本文化对安藤忠雄的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指出理性与非理性的共同作用才能创造出好的建筑作品,以供建筑设计者参考研究。
关键词:材料,空间,造型,设计理念中图分类号:TU 286文献标识码:A 1975年,安藤忠雄完成了大阪的一个小住宅的设计。
1979年,他凭借这个小住宅获得了日本建筑学会奖,令他一举成名。
这个小住宅就是住吉的长屋。
长屋是关西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
普通的长屋大约是以2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着排列而成的[1]。
住宅里面有中庭或通道,以及后庭。
中庭或过庭中有一些小的自然景色的空间。
因此,长屋是一种空间狭长、但充满生活情趣的住宅形式。
住吉的长屋继承了长屋的传统,在极度限制的条件下创造出了丰富的空间。
这个项目的建筑用地面宽2间(约4m),进深7间(约14m),总共14坪左右。
在这样紧张的条件下,安藤选择了切掉部分长屋,插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
盒子内被等分为三部分,中间部分为被安藤称为“光庭”的采光中庭。
起居室、厨房、卧室分别位于两端。
立面上没有开窗,只有在侧面靠楼板处开有用于通风的小洞。
每一个建筑师在把设计概念实体化的过程中,都会无法避免地加入一些非理性成分。
安藤选择用一个抽象的混凝土盒子来隐射关西的传统生活方式,这其中也含有非理性的部分。
安藤有一套自己的建筑设计的基本三原则:可信赖的材料———混凝土或者木材,纯净几何体以及自然体。
他的每一个作品都力图符合属于他自己的原则,或者说是基于这些原则而产生了设计概念。
这些原则与每个具体设计之间是否都存在理性而必然的联系呢?答案一定是否定的。
这种联系必须还要依赖理想化的主观意志和偶然性而建立起来。
住吉的长屋摘要: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后来作品的起点,值得纪念的建筑,也是他所钟爱的建筑之一。
这栋房子是三幢联立住宅中间的一个矩形插入体。
基本构思是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该建筑1979年获得日本建筑学会奖,是安藤早期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
有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思想。
关键词:长屋中庭结构装饰材料精神1976年大阪市住吉区,安藤忠雄的成名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
安藤先生自己对这座建筑也有一番评价“这个小住宅是我后来作品的起点,它是我值得纪念的建筑,也是我所钟爱的建筑之一。
这栋房子是三幢联立住宅中间的一个矩形插入体。
我的基本构思是楔入一个混凝土盒子,并在其间创造一处世外桃源,和一个由多样化空间和动态直线组合的简洁构成”。
住吉的长屋是在日本大阪传统民居的基础上引入现代住宅的概念,而又在这个利用西方发明的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住宅中充分体现出日本人的生活习惯和民族特点。
而且是在一个十分小的空间内完成的,又要考虑到与四周民居的统一。
因为所要做改建的长屋与其他长屋是一个整体,地基和大梁都是通用的。
一般的建筑师可能只是将其内部做一些改造,装饰一下而已,而安藤不仅成功解决以上各种问题,而且是安藤早期最优秀的作品,正是它使他日后逐步走向了世界。
使其成为经典建筑之一,并获得1979年日本建筑学会奖奖。
所以不能简单的观赏建筑外形,还要深刻的体会其建筑内涵和建筑风格。
1,住吉的长屋采用的建筑材料是非常普通的混凝土和钢材,其受力体系十分清楚简单。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和钢筋混凝土现浇得二层过道,经混凝土剪力墙传到基础,十分经济。
现浇模拆除后会留下很多矩形图形,安藤就将这些巨型图案作一些简单处理而使其成为内外墙的饰面,淡雅、朴素。
2,屋内则采用自然材料,地板为木材或者石材,家具全部采用木质材料,充分体现出日本人对自然的热爱,让住户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混凝土盒子的奥妙——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浅析建93 卜倩 2009010082住吉的长屋是安藤忠雄在日本开业的第一个作品,也是他极为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长屋是以两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排列而成的、在京都和大阪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
安藤忠雄用一个封闭的混凝土盒子取代了大阪住吉区三座连排长屋中间的一座。
这座建筑于1975年2-8月设计,1975年10月-1976年2月施工完成,基地面积57m2,占地面积34m2,总建筑面积65m2。
一、在城市中呼吸自然——住吉的长屋与环境。
夹在两座传统的长屋之间,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里面狭长而对称的特点,既保持了均衡感,也为这座位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了一定的传统性。
同时,对长方体的运用,也使得建筑与周边环境有较好的统一性。
随着城市的发展,光、风、雨这些自然地因素日趋消逝,因而,安藤的混凝土盒子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封闭的盒子隔开了外面城市的喧嚣,然而,这并不妨碍它在自然中自由自在的呼吸。
在封闭的混凝土盒子中,安藤刻意切出中段的1/3作为庭院,并将自然还原成光、风、空气、水等因素引入中庭,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以一个“微型的宇宙”。
变幻莫测的光线从中庭投入室内,投向地面,呈现出一种幽静的美,原本印象中黑暗而封闭的盒子此刻却溢满了光亮,墙体也因光而而减少了作为结构体的重量感,变得抽象。
所有的房间都以中庭为中心而设置,中庭成为呼吸自然的途径。
长屋没有设置最先进的机械系统,不是用空调,而是为每个空间开窗自然通风。
在夏天,来自两边相邻住宅空隙冷却了的空气吹进了房间。
安藤说,“建筑之力必须适应自然之力,建筑的目的永远是创造一种能让建筑之力和自然之力在矛盾中共生的的环境。
”住吉的长屋正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处理达到适应自然、呼吸自然的目的。
二、极端中的丰富——住吉的长屋功能分析长屋的建筑用地面宽只有两间,进深也只有七间,总共只有十四坪左右,而且还有建筑覆盖率的限制。
同时,由于长屋在结构上是连续的,设计时必须谨慎处理,特别是梁在切断时不能影响其他的住宅,同时原来合用的柱子还得保留,设计的条件近乎极端。
住吉的长屋详细资料平面布局上,建筑师首先用混凝土的墙壁把狭窄而细长的基地围合了起来,从而限定了内部空间作为一个特别的场所和栖居的场所。
接下来,把这一似长方形的箱子进行了三等分,前和后为两层,中间部分为向天空开放的庭院。
前后部分的二层用无顶的桥连接起来,并有楼梯通向底层庭院。
建成平面占地面积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5平方米。
立面处理在立面处理上:住吉的长屋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的特点,但在立面处理时,较传统长屋要封闭。
住吉的长屋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面向街道的墙壁是一个四角形的没有分割的立面,除了入口以外没有任何的装饰性元素。
从外部看似乎内部是没有光线的黑房子,且与外部缺乏交流,其实不然:长屋凹入处的墙板将光线反射到街道上,光线成为这座内向式住宅与街道相联系的调节器。
让进入内部的来访者感到惊讶,因为有了庭院而感到非常明亮。
其次,其立面的严格对称,一使建筑有均衡感,二使处于传统长屋区的建筑保留一定传统观念。
此外,通过将宅基地的三分之一设计为庭院,建筑覆盖率也可以达到60% ,充分合理的运用了用地。
住吉的长屋的立面处理,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周围嘈杂环境的不利影响,满足了地处中心城区的住宅对私密性的要求,同时凸现了内部光线的丰富性。
中庭——空间流动的枢纽长屋在大阪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住宅形式。
近些年来,由于大量旧建筑的更新,大都改建成了独家独户的组装式住宅或集合式住宅,长屋就越来越少。
普通的长屋大约是以2间的宽度为一户的住宅,然后将其连续着排列而成的。
进入住宅里面有中庭或通道,以及后院。
中庭或过庭中有一些小的自然景色的空间。
由于我们的生活需要采光、通风、日照等,住吉的长屋的设计,安藤忠雄认为即使再小的房子,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
“无论是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
”为什么向自然开放的庭院是必须的呢?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都成为常态,在城市中,已经不存在无垢的自然。
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①“要真正理解建筑,必须通过自己的五官来体验建筑空间。
去考虑随着时间改变而移动的光影、吹过的风携带的味道、响遍建筑里头人们的交谈声、周边空气的皮肤触感……”——安藤忠雄②“无论是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中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
”——安藤忠雄③如果要使街道和房屋表现出亲和,通道则不应为封闭的走廊。
公共和私密空间的相互渗透使它们具有活力,使人们能够体验各自空间里的生活。
〖个人简介〗194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62~1969年,游学于美国、欧洲和非洲1969年,创办“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1969年,设计了许多住宅(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 )1989年,担任哈佛大学的客座教授1990年后,从事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海外的建筑设计案1995年,获得普立兹克建筑奖1997年,开始任东京大学教授〖普立兹克建筑奖住吉的长屋〗1.作品名称:住吉长屋 4.面积:3.3m×14.1m2.建造时间:1976 5.构造:清水混凝土、钢材、玻璃、石头等建构,地上2层楼。
3.基地:日本.大阪 6.殊荣:1979日本建筑学会赏一、作品分析住吉长屋位于大阪南部,设计于1975年。
取代了一片密集住宅区内三座木制连排长屋之中的一座。
宽约3.5m、全长约14m、高约6m,共2层,总建筑面积仅有65平方米。
但其封闭的长方体块结构使得有限的地基得到了充分利用。
为什么向自然开放的庭院是必须的呢?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里,环境污染、环境破坏都成为常态,在城市中,已经不存在无垢的自然。
追究其深层原因,这是禅宗思想对日本民族的影响体现。
日本人在其内心深处还隐约存在着根深蒂固的与自然之间的一种特别关系:日本人从很久以前就把自己看做是自然的一个部分,有与自然统合在一起的强烈的思想倾向。
或许安藤并没有有意识地在他的作品中体现日本的传统文化,但毫无疑问,日本传统文化特别是弥生文化(在建筑上最重要的表现是人与自然的直接结合)对他的影响却是显而易见的。
【经典】安藤忠雄:住吉的长屋住吉的长屋建于1976年建筑面积约46㎡可说是安藤建筑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他曾坦言,其以后建筑作品中的理念几乎已经在住吉的长屋中进行思考长屋是日本京都大阪的一种比较普遍的住宅形式;普通的长屋大约是两间的宽度为一户,然后将其连续的排列而形成,内有中庭或小的开放空间。
由于大量的城市更新,长屋越来越少。
住吉的长屋是替换了一排住宅其中的一个木构建筑。
由于这一基地非常狭窄,同时又是三栋连排的长屋的中间单元,所以施工非常困难。
为使内部的空间做得更大些,与相邻建筑间距实际只有0.18m。
正因为安藤也是在关西这种长屋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他知道如何才能满足生活需要的采光,通风,日照。
安藤自己回忆说:“房主来委托设计时,我就决定,即使房子变得再小,也要在中间设置一个庭院空间。
”在创造这个有极度限制的空间的过程中,安藤领悟到在这种近乎极端的条件中存在一种丰富性,以及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一种限制性尺度。
安藤说:“我试图在其中放置一个混凝土结构,创造一个微观的世界。
”这座建筑对外没有设置一个窗户,从外部看似内部是没有光线的黑盒子。
但是进入内部就会发现,因为有庭院而感到非常明亮。
庭院提供了一种与自然的接触,揭示出自然的各个方面,它是住宅生活的中心,也是一个引换正在现代城市日趋消逝的光,风,雨等自然物的一种装置。
光线从天空渗入院中,在墙上和院子里投下深深的阴影。
安藤说:“我切掉部分长屋,插入表现抽象艺术的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
这看似容易实际并不简单。
无论多么小的物质空间,其小宇宙都应该有其不可替代的自然景色,我想创造这样一种居住空间丰富的住宅。
内省的居所——安藤忠雄作品住吉的长屋阅读关键词:现代性与地域性比较阅读内省摘要:通过比较阅读,以及对远近历史环境的分析,试寻找出安藤所受日本传统的影响、对待历史的态度,和他应对现代性与地域性关系的策略。
1.历史背景与长屋设计理念的形成:20世纪初,密斯将建筑的普遍性追求到了极致。
他作为理想提出的“万能空间”与材料的工业化同时并进,通过极其简易的形态将它传播到了全世界。
60年代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日本,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生产的毫无个性的方盒子。
建筑不能使人感受到差异,人的欲望或思想没有进入的余地,人们对现代建筑的“崇高理想”渐渐反感。
60年代现代主义进入转折时期,安藤此时二十出头,正在形成自己的建筑观。
在6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中,新的思维模式逐渐形成。
以前人们认为是好的传统,如对物的珍惜,重视与近邻的关系,重视家庭和睦,与自然共生等传统正在消失。
经历了变革激烈的60年代后,安藤开始思考“运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语言、几何学构成原理,使建筑同时具有时代精神和普遍性,将风光水等自然要素引入建筑的方法”,从而创造出根植于建筑场所的气候风土,又表现出其固有文化传统的建筑。
住吉的长屋,就是安藤这些思考的完整体现。
通过这样一个美丽的小住宅,安藤向导致“人的规格化、平均化”的标准化现代主义建筑宣战,实践着他关于人居理想的追求。
正因如此,Frampton 将安藤看做批判地域主义的成功实践者。
2.几何-场所-自然——长屋的总体理念住吉的长屋改造,基地在大阪住吉区,用地拥挤紧张,周围存在大片日本关西近代住宅形式——长屋。
具体用地宽2间、进深7间,共14坪左右,覆盖率限制在六成,在如此紧张的用地上,安藤却创造了充满诗意的栖居场所。
他切掉部分长屋,插入了表现抽象艺术的混凝土盒子,将关西人常年居住的长屋要素置换成现代建筑。
尽管有很多争议,令安藤骄傲的是,他“在完全抽象化的几何四方盒子中,将关西居民继承下来的传统居住方式,以及对自然的认识等全部装了进去”。
浅析日本建筑之住吉的长屋陈旭艳(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随着日本生活水平及社会文化背景的不断变化,日本建筑师们开始注意到自己国内的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并不断地在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道路上进行探索。
住吉的长屋就是在继承了传统长屋狭长等特点后,还考虑现代都市人生活习惯与喜好,运用现代新型材料进行建筑情感的表达。
关键词:狭长;传统;自然;禅意;交流一、设计师—安藤忠雄安藤忠雄,日本大阪人。
他是一个具有传奇性的建筑师,在他还没有成为建筑师之前,曾经是货车司机和拳击手,而且在没有经过任何正统建筑学习成为了专业的建筑师,所以,安藤素有“没有文化的日本鬼才”之称。
在近20年的建筑事业发展生涯中,安藤忠雄创作设计了近150项建筑作品和方案,发展了许多观点鲜明、思维深邃、文风犀利的学术论文和访谈录,其中多项作品对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并频频获奖。
安藤认为建筑师是住宅主人与建筑的中介,他要创造的空间是非理论化的,是要触及到精神层面的,是与人的本性相关的。
换言之,安藤就是试图要人们带着一种如同孩童般清纯、干净的心态去感受、体验建筑,并与其进行“交流”,亦即,寻求的是一种“回归人类本性”的设计理念。
而且,安藤非常关注人、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
认为建筑本身应该是适应自然环境的,建筑的目的永远都是使建筑与自然在矛盾中相统一。
住吉的长屋的设计中,安藤对“纯粹空间”的设计进行尝试。
在严格限定材料和形态的前提下,寻求一种包含材料和形态在内的简洁空间构成,并达到一种设计哲理的简明表述和信息传递。
二、基地分析日本是一个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的国家,随着佛教建筑的不断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本民族文化特色的民用住宅建筑长屋。
这种住宅形式是京都和大阪比较普通的一种住宅形式,其实长屋本就是一种古老的建筑形式,它曾经广泛存在东南亚及大洋洲等地。
而在日本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大约以4m的宽度为一户住宅,然后每户共用地基和大梁连续着排列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