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3.74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春季)考试

语文模拟试题

诗歌鉴赏选题

选题人:辛世凤、李玉江、张玮琪、关岩岩

教案制作:关岩岩

说明:共两课时,讲解、练习指导各一

试卷讲评、知识拓展点:

模拟卷第三套卷、第九套卷、第八套卷

《南园十三首(其六)》

(一)题目分析:

诗歌鉴赏题目都是在选项中解读诗歌,且顺序完整不乱。因此做题之初不需要阅读诗歌,否则会落入歧路。

做题技法:

①拿过题目,不要直接读诗,读题干看注释看选项;

②在选项阅读中理解诗歌,进而把握选项;

③复习时,不必要学习多余的诗歌鉴赏技法,只需要把选项结合自己的经验就能解决。

真题演练:2016、2014年真题分析

2017 D/2015 D,这些选项都是一样。

拓展脑洞答题方法

例题:下列对《琵琶行(并序)》选段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A、开头两句选择秋风中的枫叶和荻花为意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B、三、四句写凄凉景引出寂寞情,“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

C、五、六两句提到江月,这是全诗第一次提到,进一步渲染了沉郁伤感的心情。

D、末两句琵琶弹奏的声音使送者忘归,行者不发,正面描写了音乐的美妙动人。

(二)逻辑问题的梳理,例如第九套第10题: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A、首联诗人想象何遁山人的孩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

B、颔联紧承首联,想象何遁山人倚门远望的孩子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

C、诗歌后两联转而从何遁山人的角度展开想象,想象其回家之后的情形。

D、这是一首送别诗,一方面写出了作者为朋友归乡而高兴,另一方面也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惆怅感伤。

评讲:赏析时注意诗歌镜头上的转换,联系选项,逐条往下看。有疑问且一时搞不明白的地方,只需要圈出来,画上“?”即可。

真题链接:

10、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送李副使赴碛西④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要绝。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注释】①碛(qì)西:即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A、诗歌以火山、赤亭起句,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的精神。

B、“岂能”一词故作反问,强调李副使长期驰聘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C、全诗基调慷慨昂扬,尾句更是豪气冲天,但依然掩饰不住难舍的离情。

D、诗歌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其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给人以亲切洒脱之感。

(2015年)评:所谓“口语化”,就是引经据典的少,你能读懂。你都能读懂了,能不亲切吗?

因此,选项的这个部位是完全正确的。

(三)创新型题目

第八套第10题:

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第一行中的“你”是欣赏风景的主体,风景是客体。作者在第二行中作了一个快速的转换--“你”成了风景的一部分,被楼上的一个“看风景的人”在看着。

B、第三、四行诗给第一、二行诗以情境的补充。“明月”“窗子”“梦”这些非常情调化的意象,用“装饰”一词连接起来,使全诗在“意”和“境”上,得到了和谐的统一。

C、这首诗的主旨重在“相对”上,“你”看风景,“你”也是风景,这种相对是广泛的、连绵不绝的。短短四句诗,包含了一个深奥的哲理。

D、这首诗表现了一种被别人或社会当做装饰品的人生悲哀。

评讲:此题创新之处在于,鉴赏的诗歌范围扩大到现代诗,是一种思维的开拓,也是一种启发:诗歌鉴赏不能囿于古代诗歌。

其答题方法和技巧,与古代诗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