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 格式:docx
- 大小:23.81 KB
- 文档页数:4
述评《“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西华师范大学刘人铭《“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是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博士生导师刘景华先生所编写的一本描写英国历史的著作,这本书对了解英国历史和对其衰落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是一本有价值的英国史著作。
本书一共分为二十章,从大不列颠岛上的最早居民,写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封建制度的正式确立再写到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以及奠定世界工厂的地位以及后来对外掠夺、经历一战二战实力下降最后写到英国战后自身努力崛起以及英国文明的世界的影响。
本人读了此书,感触颇多,不仅对英国的历史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认识,并且通过英国历史的借鉴意义,使我对本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
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化国家,英帝国的辉煌也达两个世纪之久,即使在当代,它还是世界上的一流大国,其影响力远非限于英伦和欧洲,说其衰落似乎不太恰当。
但是,英国现在拥有的大国地位,不等于说以前没有衰落过。
相对其最辉煌的时代,不能不承认英国的地位已大为下落。
刘景华先生《“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国的兴衰》主要是通过英国从古至今的一个历史发展走向脉络以及其达到的制高点和最低点来说明英国的兴衰历程。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最后一章《文明的张力》,日不落帝国的出现,将英国对世界的影响推向了极点。
这种影响,既有政治和军事上的,也有经济和文化上的:既有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也有精神和价值观念。
这种影响,有的是伴随英国强大的政治军事经济势力而去,或多或少地带有强制性,更多的则是其他民族和国家对英国模式的效仿。
或者说,英国强盛的国势,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得在国内出现的某些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自然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吸引别人来学习。
比如说英语语言、制宪君主制、政党内阁、文官制以及一些文学作品等都深刻影响着世界。
因此,我认为只有一个国家足够发达,足够强大,才能在世界上有发言权,才能吸引其他国家的关注,那么因此,这就对我国的发展提出的希冀。
刘耘博士9-29 21:39 来自 三星A9 Star 纯粹美拍【“日不落帝国”的两种命运:西班牙VS 英国】(先知书店 千字文华 8月12日)1492年,一名年已41岁的落魄中年男子终于碰到了他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并由此开始了他的“淘金”之旅。
这次由女王支持的航海活动,虽然被后世史学家冠以“大航海”的美誉,但其实看上去一点儿都不气派,甚至有些寒酸——总共就三条舢板和几十名船员,而且其中一条舢板还有点损坏。
这和七八十年前,由明成祖朱棣支持的郑和下西洋时“东方皇家式”的恢宏气度,有着天壤之别。
然而,这位中年男子依然意气风发地出发了——他此行的目的是当时被很多人认为遍地黄金的中国和印度,结果却阴差阳错的来到了堪称不毛之地的新大陆,他在这里没有找到黄金,却发现了两项可以和黄金媲美的盈利“业务”——奴隶和烟草贸易。
这个落魄的中年男子就是哥伦布,他发现的新大陆就是如今的美洲。
哥伦布的意外发现,让对此次航海本没抱多大希望的女王喜出望外。
随后,西班牙开始远渡大洋,开启了它的殖民扩张之路,并很快成为16世纪欧洲最富有、最强大的国家。
▍人类历史上的两个“日不落帝国”西班牙强盛之时,其“无敌舰队”独步天下,所向披靡,西班牙拥有的殖民地横跨欧亚非美,是无可争议的欧洲霸主,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曾骄傲地说:“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 然而,仅仅一个世纪,西班牙就从神坛上跌落下来,沦为西欧最贫穷的国家。
西班牙之后,西方世界不断有大国崛起。
然而,能再次被称为“日不落帝国”的,却只有一个国家——英国。
自1588年战胜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迈出攫取世界海洋霸权的第一步,之后经历了长达300年的扩张,鼎盛时期,其统治的人口及陆地面积,达到了整个世界的四分之一,成为公认的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不仅殖民地遍布各大洲,而且还控制了全球海权,主宰着世界贸易。
考点: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的过程1.日不落帝国的兴起: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
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
2.日不落帝国的强大: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3.日不落帝国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的根本原因:(拓展点)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实质反映了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因为当时其他国家仍然是封建制度,而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发达,综合国力强大。
4.英国在印度的殖民侵略机构及头目:负责在印度进行殖民活动的机构是东印度公司,头目是克莱武。
易错微析日不落帝国理解易错: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到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都建立了殖民地,所以号称“日不落帝国”。
例题1 武力和战争是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的重要手段,在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过程中,被英国打败的国家不包括()A.金字塔B.荷兰C.法国D.美国答案:D解析:17世纪以后,英国走上殖民争夺的道路。
它相继打败竞争对手西班牙、荷兰、和法国,故答案选D。
例题2 如果想了解“日不落帝国”的历史,我们应查阅哪国资料()A.日本B.英国C.法国D.美国答案:D解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在世界各大洲都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故本题选D。
1.1600年,英国人开始以私营公司的名义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代表机构是()A.西印度公司B.东印度公司C.英属印度公司D.微软公司2.1773年,英国议会宣布克莱武“对国家作出巨大贡献”,给予了极高荣誉。
你知道克莱武“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是()A.在工业革命中有重大的发明B.参加了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C.在印度为英国掠夺了大量财富D.通过三角贸易使英国大发横财3.下列关于英国殖民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17世纪以后,走上了殖民争夺的道路B.东印度公司负责英国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C.最早进行奴隶贸易,是“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D.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4.英国是老牌的殖民国家之一,曾在世界各大洲建立了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英国是如何成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是什么?下面就由店铺告诉大家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吧!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1、海运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在世界上最先进行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2、英国由于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3、由于英国海运业迅速发展最最核心的,女王当时也参与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股份,直接攫取了海上运输贸易霸权,建立了现代资本主义制度,正处于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英国处于大西洋航线的中心线上,海运便利,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利益受到保障,盛行圈地运动,进入了现代社会,实行较开明的经济政策,为当时英国手工业提供物质基础。
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1.英国的崛起:十七、十八世纪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国家。
(1)地理优势:新航路的开辟,大西洋沿岸取代地中海区域成为欧洲商贸枢纽,伦敦成为国际贸易中心之一。
(2)经济优势:重商主义政策、圈地运动影响下,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实力大增。
(3)政治优势:1688年"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4)殖民优势: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殖民国家。
(5)"世界工厂":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确立世界经济霸权。
2.英国的衰落:19世纪中后期至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开始下降,"世界工厂"地位丧失,经济地位动摇,殖民体系崩溃;追随美国。
英国为什么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为什么被称为“日不落帝国”“日不落帝国”是用来形容一个国家强盛繁荣,生生不息的称号。
日不落指太阳无论何时都会照在其领土上,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西班牙帝国衰弱后,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是大英帝国。
在19世纪这一词则被普遍作为大英帝国的别称,特别是在维多利亚时代,那时候英国出版的世界地图把大英帝国用粉红色标出,生动地表现出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霸权。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
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从英伦三岛蔓延到冈比亚、纽芬兰、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马来亚、香港、新加坡、缅甸、印度、乌干达、肯尼亚、南非、尼日利亚、马耳他以及无数岛屿,地球上的24个时区均有大英帝国的领土。
英国霸权领导下的国际秩序被称为“不列颠治下的和平”。
英国出版的大英帝国全球地图,通常用红色把帝国的领土标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英国的简介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是由大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以及一系列附属岛屿共同组成的一个西欧岛国,除了英国本土之外,还包括十四个海外领地。
世界民族之帝国兴衰—盎格鲁撒克逊⼈最近写了国内诸多民族的发展故事,在写这些民族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民族的故事往往不能完全等同于国家历史,应该说民族和国家是两个不同的纬度,民族的故事往往需要放在世界的范围内来讲述。
既然是写世界民族,就不能只说我们国内的民族,还要讲⼀讲国外的其他民族,这⾥请⼤家轻点喷,因为之前写蒙古族就被说成“蒙吹”,写满族就被说成“满吹”,我并不是想吹嘘其他民族多厉害,但能够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成长为现代民族的⼜有那些是等闲之辈呢?我还是觉得,不妄⾃菲薄是⼀种⾃信,不妄⾃尊⼤是⼀种清醒,只有正视其他民族的历史成就,中华民族才能砥砺前⾏,奋然崛起!我想,很多⼈在看世界杯预选赛的时候⼀定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疑问,英国巴掌⼤的地⽅为什么会有三⽀球队参加,⽽且国际⾜联也会默许他们的做法?这个要从英国的国家结构说起,英国全称为⼤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它主要由⼤不列颠岛上的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和爱尔兰岛上的北爱尔兰四部分组成,由于是联合王国,因此这四个组成部分都是政治实体,有很⼤的⾃主权,2014年苏格兰还曾经组织公投要求独⽴,竟然有超过45%的苏格兰⼈投了赞成票。
与此同时,英国⼈⼝也主要由这四种⼈组成,分别是占83.9%的英格兰⼈,占8.4%的苏格兰⼈,占4.8%的威尔⼠⼈和占2.9%的爱尔兰⼈。
从⼈种上讲,苏格兰⼈、威尔⼠⼈、爱尔兰⼈都属于凯尔特⼈种,⽽英格兰⼈(盎格鲁撒克逊⼈)却属于⽇⽿曼⼈范畴,两者根本就不是⼀个种族。
今天我们主要讲英格兰⼈,也就是盎格鲁撒克逊⼈(后⾯简称盎撒⼈)。
不列颠岛很早就有⼈居住,古⽼的“巨⽯阵”证明他们当时已经有⽂明的产⽣。
到公元前5世纪,凯尔特⼈逐渐迁移到不列颠岛,他们取代了岛上的原住民成为了新的主⼈。
到公元43年,罗马⼈⼊侵并占领了不列颠岛,在统治300多年后,⼜被迫撤出。
此时,西欧的⽇⽿曼⼈开始蠢蠢欲动,趁着空虚⼊侵了不列颠岛,他们主要是分布在⽇德兰半岛的盎格鲁⼈、朱特⼈和分布在德国西北的撒克逊⼈。
“日不落”帝国的日落/15/0618/11/605353_20150 6181107510615.jpg“日不落”帝国日落的背后英国以海权为依托,凭借数个世纪经营,方才营造起纵横四海的“日不落”帝国。
何谓“日不落”?一曰疆域辽阔,日出日落始终不离其领地;二曰国寿绵长,国势长盛不衰。
谁料想,“日不落”竟很快沦为“神话”和陈迹。
这是历史的必然,抑或偶然?如果从海权和陆权博弈的视角入手,就会发现:英国始自19世纪后半叶的颓势,与当时的“陆权”勃兴大势密不可分。
支撑起英国霸主地位的,除了举世无双的海上力量,还有欧洲大陆为英国玩弄均势外交所提供的腾挪空间。
英国能长期操纵欧陆“互搏”,固然得益于其外交手段高超、善于相时而动,更要“归功”于欧陆各国长期囿于封建桎梏,国力有限,不得不轮番充当英国在欧陆的“代言人”。
然而,发端于英国、迅速扩散开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却于无形中侵蚀了大英帝国的霸权根基:倒逼欧洲内外的一干大国为争雄而走上经济“升级”与政治整合之路。
德国、美国堪称其中翘楚:前者以“铁和血”完成统一、虎踞欧洲大陆;后者经过内战洗礼,在美洲大陆雄起,进而谋求发展海权。
横跨欧亚的陆权“超级潜力股”俄国也奋起直追。
这一来,国际舞台上可供英国玩弄均势的机会在变少,能纵横捭阖的新“玩家”却不断涌现。
可见,要维系一个超强帝国,没有海权和仅有海权都是不行的。
适合英国的“海权至上”时代已然走过,无论何等天纵英杰也难以长留住那镜花水月。
陆权、海权“双修”的美国最终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首强地位。
不过,“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
尽管英国的衰落大势不可逆转,但其“走衰”的速度和幅度实在令人侧目。
这与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前的战略运筹失误大有干系,其教训发人深省。
传统观点认为,德国一战前“挑衅”式的海军扩张导致了英德海军竞赛,英德矛盾也随之成为强国间的主要矛盾和大战的重要诱因。
但需认清,在海军领域,比起地缘环境复杂且根基浅薄的德国,“老牌”的英国始终是强势一方,其各型舰艇的产量和关键技术全面占优。
一第一个殖民大国葡萄牙〔一〕葡萄牙古代的统治阶级迦太基人→罗马人〔前2世纪〕→日耳曼人〔6世纪〕→阿拉伯人〔8世纪〕〔二〕葡萄牙国家形成1.11世纪,阿拉伯统治阶级残酷剥削人民引起对抗并引起朝廷内讧,形成许多的小国家;2.11世纪末,雷翁国王阿方索六世建立葡萄牙州,1139年,其子恩里克独立,遂形成葡萄牙王国;〔三〕航海时代的开场1.葡萄牙向外探索的原因①欧洲金银奇缺,物价飞涨,扩张可以缓解国内矛盾;②欧洲人喜欢用香料,但其产自东方,价格极其昂贵,扩张可以打破阿拉伯人贸易的垄断;③基督教十字军东征中,欧洲人渴望东方的财富,并且他们想联系到东方的约翰王,共同抗衡阿拉伯人;2.探险的开场①葡萄牙国王的三王子亨利大力鼓励进展航海探险,他创办了航海学院、收集各种文献、建立图书馆,提高航海和造船技术,目标是寻找"绿色国家〞,从那里获得黄金、香料;②1419年,船队〔仅有一艘船〕出发寻找几内亚,在之后的更多船队探索中,葡萄牙发现更多的了新岛屿,俘虏奴隶和进展奴隶贸易;③葡萄牙国王假设奥二世即位后,开场进展寻找印度的探险,他发现了加纳黄金海岸、刚果河。
期间迪亚士发现并命名了好望角;④1494年,葡萄牙与西班牙划定利益界限,将世界瓜分为两半,史称"教皇子午线〞事件。
3.印度的发现①在葡萄牙探险期间,西班牙资助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这深深地刺激葡萄牙加快寻找印度。
1497年,达伽马出发寻找印度,绕过了好望角,在向导的帮助下,1498年5月20日,终于到达了印度。
②1500年,葡萄牙派出船队,目的是征服印度控制香料贸易,结果由于计算的错误,船队发现了巴西,迪亚士在好望角附近遇难;〔四〕征服与控制1.葡萄牙人逐步控制了印度的香料贸易并掌握了印度洋的制海权;2.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了马六甲〔马六甲为阿拉伯人命的名〕,直到1641年被荷兰人赶走。
3.1533年,葡萄牙登陆澳门,开场染指中国;4.发现巴西后,葡萄牙把巴西当作甘蔗种植基地,使用黑人奴隶,进展殖民统治;〔五〕衰落启示1.人口过少,缺乏兵力;2.财富大量流失,包括航行的本钱、损耗、海盗等因素;3.国内享乐主义盛行,浪费十分严重,不思进取;4.后期的国王平庸无能,后起之秀排挤葡萄牙的地盘和利益;二美洲大陆的主宰〔一〕西班牙的光复运动1.11至13世纪,伊比利亚半岛掀起了对抗阿拉伯人的高潮,随之形成了三个较大的国家:卡提斯、阿拉贡和葡萄牙;2.随后半岛内的各个国家陷入了争权的混乱。
描写日不落帝国的句子
(原创版)
目录
1.日不落帝国的概念及其代表国家
2.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3.描写日不落帝国的句子
正文
日不落帝国,指的是那些领土遍布全球,以至于在它们的领土上总有一部分是白天,一部分是黑夜的国家。
这个词汇最初用来形容 16 世纪的西班牙帝国,后来又用来形容 18 世纪的英国帝国。
西班牙帝国是 16 世纪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它的殖民地遍布美洲,亚洲和非洲。
它的强大在于其无敌的舰队和勇猛的士兵。
然而,由于过度扩张和内部腐败,西班牙帝国在 17 世纪逐渐衰落。
18 世纪的英国帝国则在很多方面都超越了西班牙帝国。
它的殖民地遍布全球,包括北美,非洲,亚洲和大洋洲。
它的强大在于其先进的科技,完善的制度和强大的经济。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的冲击使英国帝国逐渐衰落,最终在 20 世纪中叶解体。
描写日不落帝国的句子可以有很多,例如:“英国的国旗在全世界高高飘扬,从日出到日落,它的领土上总是白天。
”或者“西班牙的舰队穿梭在各大洋,它们的旗帜在每一个港口都迎风飘扬。
第1页共1页。
日不落帝国一词最早是用来形容16世纪时的西班牙帝国的,它来源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亦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的一段论述:“ 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
”日不落帝国是指照耀在部分领土上的太阳落下而另一部分领土上的太阳仍然高挂的帝国,通常用来形容繁荣强盛、在全世界均有殖民地并掌握当时霸权的帝国。
西班牙帝国衰弱后,第二个获得“日不落帝国”称号的是大英帝国。
自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英国逐渐取代西班牙,成为海上新兴的霸权国家,开始不断扩张海外殖民地。
之后,英国相继在英荷战争和七年战争中,打败最强劲的对手荷兰和法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1815年英国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胜利,又进一步巩固了它在国际政治、军事强权地位,工业革命更让英国取得无可争辩的经济强权。
维多利亚时代的大英帝国步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全世界大约4~5亿人——也就是当时全球人口的约四分之一——都是大英帝国的子民,其领土面积则有约336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在1865年曾这样描述:北美和俄国的平原是我们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罗地海是我们的林区,澳大利亚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是我们的银矿,南非和澳大利亚是我们的金矿,印度和中国是我们的茶叶种植园,东印度群岛是我们的甘蔗,咖啡,香料种植园,美国南部是我们的棉花种植园。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础,促使欧美诸国先后实现工业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它为英国提供了历史机遇,利用工业化先发优势,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和幸福,同时也使人类面临新的矛盾和挑战。
资本主义在它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的生产力远远超过了以前几个世纪的总和。
英国殖民帝国太阳永不落的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英国殖民帝国曾经拥有着无比辉煌的过去。
那个时期,英国的影响力遍及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
英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如此庞大的殖民帝国,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英国在工业革命中率先取得了巨大的突破。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生产力大幅提高,能够生产出大量的商品。
这些商品需要更广阔的市场来销售,这就促使英国积极向外扩张,寻找新的殖民地,以获取原材料和市场。
其次,英国的军事力量在当时也是首屈一指的。
强大的海军力量让英国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军事行动,保护其贸易路线和殖民地。
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高效的军事组织,使得英国在与其他国家的竞争和冲突中往往占据上风。
再者,英国在政治和经济制度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为英国的殖民扩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英国的殖民统治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在经济方面,殖民地成为了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英国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资源,如矿产、木材、农产品等,为其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同时,英国的商品在殖民地大量倾销,破坏了当地原有的经济结构,使得殖民地经济严重依赖于英国。
在文化方面,英国将自己的语言、宗教、教育体系等传播到了殖民地。
英语成为了许多殖民地的官方语言,英式教育模式也在一些地方得以推行。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但同时也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
然而,英国的殖民统治并非全是积极的影响。
对于殖民地人民来说,这是一段充满痛苦和压迫的历史。
英国殖民者对当地人民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剥夺了他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许多殖民地人民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生活在贫困和饥饿之中。
在印度,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逐步控制了这个古老的国度。
他们对印度的农业和手工业进行了破坏,导致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失去生计。
同时,英国还在印度实行了高额的税收政策,使得印度人民的负担沉重不堪。
在非洲,英国的殖民统治同样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什么英国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一直是大英帝国文明的中心,它的野心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也带给了充满了挑战的毁灭性威胁。
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顾英国从何而来、为什么而来,以及它是如何称霸世界的智慧。
1、英国大英帝国历史沿革及发展:英国大英帝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发展至今已有超过500年的历史。
它的起源可追溯至1497年至1536年的英国婚姻期间,当时英格兰与苏格兰进行联盟,成为英国特殊君主国。
此后,英国继续发展壮大,采取了冒险的对外扩张策略,此政策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2、英国大英帝国的扩张与支配:英国大英帝国的扩张与支配,涉及到大英帝国控制的许多国家。
这些国家包括加拿大、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以及在欧洲、亚洲和非洲周边的一些地区。
在这些国家,英国实施了严格的统治,这种统治巩固了英国的地位,使英国不久将形成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3、英国大英帝国的发展与文化影响:英国大英帝国的发展与文化影响不仅在扩张中体现,同样也反映在文化上。
英国影响力强大,其流行文化也被迁移到海外,比如英国艺术、音乐、食物甚至技术,几乎都已逐渐渗透到海外国家,且远期影响着原有国家文化秩序与风俗。
4、英国大英帝国的崩溃及后果:随着二战的发生,英国大英帝国的日益萎缩开始显现出来。
1945年,伦敦作为世界顶尖海港,也变得衰败不堪。
1956年,英国大英帝国正式瓦解,这些国家纷纷独立出来,同时,英国的实力也慢慢被消磨殆尽。
英国大英帝国的崩溃,见证了一个朝代的更迭,也宣告了帝国时光的彻底终结。
5、今日英国:尽管英国今日已不再是一个帝国,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超级大国,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英国仍然是拥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国家,它在技术、文化、市场和教育等方面仍旧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英国仍是欧洲第三大经济体,在商业、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也统治着国际舞台,仍具有“日不落帝国”的雄伟气质。
⼤英帝国兴衰启⽰⼤英帝国兴衰的启⽰每⼀个国家的历史都是⼀部兴衰史,⼀国在历史的洪流中时⽽激流勇进,时⽽风⾬飘摇。
英国——⼈们⼝中的“⽇不落帝国”也不例外。
16世纪,是⼀个充斥着侵略与殖民⾎腥的时代。
葡萄⽛和西班⽛凭借着⾃⼰海上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肆扩张,正值伊丽莎⽩⼀世统治下的英国野⼼勃勃也希望与西班⽛分⼀杯羹。
这位极赋统治才能的⼥皇暗地⾥⿎动商船在海上抢夺其他货船,⾏径虽与海盗⽆异,但这却⼤⼤增加英国的原始积累。
趾⾼⽓昂的西班⽛王朝被激怒了“我们必须对英国开战,我们西班⽛⼈岂容他⼈欺负”,“⽆敌舰队”与英国的舰队在海上交锋,结果却另西班⽛⼤跌眼镜:半数舰队被击沉,其它落荒⽽逃……⾄此英国称霸海上,进⼊了早期的辉煌!这与英⼥皇的政治⼿腕息息相关,她强化王权,实⾏强有⼒的君主专制并重视商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的中国虽也处于封建专制的顶峰时期,但君主却仍实⾏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了中国落后于西⽅的国家。
伊丽莎⽩⼥王不仅重视商业的发展,也⾮常重视海防事业不惜⾎本建造军舰,东⽅的巨龙这时却海禁、闭关锁国何其荒唐!这就说明封建国家的强⼤不仅需要中央集权还需要放眼全球融⼊世界的竞争中,⼀味的逃避是⽆法让国家强⼤,相反会落后于他国。
跟不上历史的步伐!约翰,这位被英国⼈称为“失地王”的皇帝⽆疑导致了⼤英帝国的衰落,然⽽他与贵族之间签订的《⼤宪章》却⽆意间宣告了⼀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议会在国家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君主⽴宪的模式即将形成。
内战与光荣⾰命带给英国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在议会,王在法下”的君主⽴宪制度形成。
⼯业⾰命⼜⼀次刺激了英国的壮⼤,由于具有了⼀定民主的条件,以及时代的需求。
⼯业⾰命应运⽽⽣,“动⼒之⽗”⽡特改良蒸汽机,为整个社会注进了新鲜的⾎液。
英国把握住这次机会,1840年完成了第⼀次⼯业⾰命,⼯⼚取代了⼿⼯⼯场、机器化⼤⽣产取代了⼿⼯⽣产。
英国成为了世界⼯⼚。
然⽽同样是⼯业⾰命,第⼆次的⼯业⾰命却见证了英国的⼜⼀次衰落,19世纪70年代,⼜⼀次科技⼤潮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
09历史师范
(1)班戴小健27号
“日不落帝国“的兴衰
——英国的殖民扩张史
英国这个老牌殖民帝国,早从16世纪起就开始海外殖民。
到18世纪,随着以北美移民殖民地为主要标志的第一大英帝国的结束,英国开始大肆向亚洲、非洲、澳洲等地殖民扩张,建立了庞大的第二大英帝国。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大英帝国,包括白人自治领在内,总面积已达1270万平方公里,人口总计
4."31亿,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大英帝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英国本土爆发致富的过程,也是广大殖民地人民陷入深重灾难和不断反抗争取独立的过程。
英国在海外的殖民扩张是在15世纪末哥伦布首航美洲大陆之后开始的,早期的殖民地主要是由英国移民建立起来的北美殖民地,除在北美建立殖民地外,英国也在太平洋寻找新的土地。
它海外扩张与殖民活动,不仅伴随着与当地居民的冲突,而且还在伴随着与欧洲列强的战争,可以说英国的海外殖民帝国是在不断战胜欧洲殖民扩张对手的情况下迅速扩展的。
16世纪末,英国殖民扩张的主要对手是西班牙与葡萄牙,英国与西班牙进行了19年的战争,1588年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使英西战争发生了转扎,英国从此掌握了与西班牙战争的主动权,英国海上霸权的建立亦是从此时开始的。
17世纪,西班牙已衰弱,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手主要是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英国与1650年和1651年连续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荷兰,英荷之间的战争就此爆发,结果英国取胜并夺取了荷兰在美洲的殖民地。
荷兰被英国击败后,法国成了英国在海外殖民扩张的主要对手,在18世纪英国与法国进行了长期争夺,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1713年)中,英国打败了法国,夺取了北美的纽芬兰、阿卡第亚和哈德逊湾的一些法国属地,英
国还占领了直布罗陀,加强了对地中海的控制。
之后英国在18世纪与法国进行了一次7年的大决战,在这次战争中,英国从法国手中夺取了整个法属加拿大,还从西班牙手中获得了佛罗里达。
在印度,英国排挤了法国的势力,法国仅保留了在5个城市进行贸易的权利,这样英国加强了对印度的控制。
随着对欧洲殖民扩张对手的不断胜利,英国的海外殖民地迅速发展,在北美,英国的殖民地逐渐连成一片,包括著名的13个殖民地,这13个殖民地就是美国的前身,他们构成第一大英帝国的重心。
英国的早其殖民扩张活动不仅伴随着对土著居民的屠杀和同欧洲列强间的战争,而且还伴随着广泛的海盗活动与罪恶的奴隶贸易。
在第一大英帝国时期,英国在美洲建立起来的移民殖民地,以及后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建立的殖民地扩张,伴随的是对当地土著居民的大量屠杀与驱赶。
在北美无数的印第安人死于殖民主义者的屠刀之下,大屠杀所幸存下来的印第安人又受到凶残的压榨,被迫下矿井从事及其沉重的体力劳动,以至无数印第安人在矿井中死去。
然而,大批土著居民的死亡,使殖民主义者丧失了奴役的对象,他们需要有人为自己获取巨额财富而从事辛苦的劳作。
于是英国殖民主义者把成千上万的非洲黑人当作奴隶贩运到美洲。
第一大英帝国的结束是以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为标志的。
通过7年战争英国排除了法国在北美的威胁,没有了威胁的担心,英国于是加剧了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这导致了殖民地人民的强烈反抗。
1775年,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终于爆发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武装斗争,也就是美国独立战争。
1783年美国正式独立,这对英国殖民统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宣告了以北美为重心的殖民帝国的结束。
但这并不意味着大英帝国从此销声匿迹,相反,它在经历了打击之后重整旗鼓,加强了海上霸权的活动,集中力量在亚洲进行征服,在澳洲建立新的殖民地,迅速形成了以印度为重心的第二大英帝国。
109历史师范
(1)班戴小健27号
当美国独立战争余烟未消之际,欧洲又爆发了法国革命(1789年),英国借此机会先后拼凑了7次反法联盟,与法国进行了长达20余年的战争,在1815年第七次反法联盟最终打败拿破仑。
英国在这场战争中排除了法国对英国海上霸权的挑战,并获得了地中海的战略要地马耳他岛,夺取了荷兰与西班牙的一
些殖民地,包括南非开普敦殖民地,亚洲的锡兰(斯里兰卡),以及美洲的圭亚那(部分)和特立尼达;英国还夺取了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毛里求斯与塞舌尔群岛。
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已成为无可抗争的海上霸主,这更有利于在世界各地进行征服与扩张。
就在法国革命与拿破仑战争之际,英国一方面忙于在欧洲与法国打仗,同时亦大力在亚洲扩张,尤其在印度。
早在1757年普拉西战役时,英国就开始大肆武力征服印度的活动。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更加剧了在印度的鲸吞蚕食,1790年,英国发动侵略迈索尔的战争,迫使铁普苏丹把东北面约一半的领土割让给东印度公司;1799年,使迈索尔实际上处于英国管辖之下;1803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阿格拉和德里;英国还通过订立条约,迫使土邦接受英国的殖民控制。
这样在拿破仑战争结束时,印度大部分领土已陷入英国殖民统治之下。
19世纪40年代,英国进而吞并了旁遮普、信德和克什米尔,到这时,英国实际上统治了整个印度,形成了庞大的英印帝国,第二大英帝国就是以对印度的征服与统治建立起来的。
在征服印度的同时,英国亦加强在亚洲其他地方的侵略与扩张。
1819年英国占领了新加坡;1839年英国占领了亚丁;从1824年起英国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缅甸的战争,直到1886年正式吞并缅甸;从1838年起到1879年英国亦先后发动了三次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最终把阿富汗变成了它的“保护国”;1874~1887年,英国对马来西亚搬到各国先后以实行“保护制”为名加以占领;在19世纪的扩张当中,英国还发动了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侵略伊朗的战争。
在亚洲进行侵略扩张的同时,英国还加强在非洲的殖民侵略。
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占领了荷属开普敦殖民地,从而控制了非洲南端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地;在北非,1869年当苏伊士运河开通时,英国的势力就开始控制苏伊士运河,1882年英国发动了对埃及的武装侵略,占领了埃及全境;在地中海,英国于1878年夺取了塞浦路斯。
除在亚洲、非洲进行大肆侵略征服外,英国还在世界其他地区进行扩张。
自从1778年英国在澳大利亚开始殖民起,整个澳大利亚大陆逐渐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主义者在新西兰亦大肆推行殖民活动,发动了长期的屠杀毛利人的战争,新西兰亦成了英国的殖民地。
通过不断的殖民扩张,英国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大英帝国,包括白人自治领在内,总面积已达1270万平方英里,人口总计
4."31亿,大英帝国的版图空前庞大。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作为一个庞大的殖民主义帝国成了战争的一方,大战结束时,英国及其他协约国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英国通过巴黎和会以“委命统治”的形式攫取了得过更多的殖民地,大英帝国的领土大为增加。
然而,一战后大英帝国的扩张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从这时开始大英帝国处于衰落之中。
大战给英国带来了严重的损失,由于战争,英国的对外贸易减少了一半,英国从债权国变成了债务国。
在英国实力衰弱的同时,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体系亦面临着挑战,一战后英国一些殖民地的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阿富汗、埃及、伊拉克相继独立,印度、缅甸、马来亚、肯尼亚均爆发了不同程度的民族独立运动。
与此同时,英国和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亦不断激化,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逐渐实现了内部自治,成为自治领。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英帝国迅速瓦解,各个殖民地相继独立,直到70年代英国的殖民地大都获得了独立,只有少数的一些岛屿仍处于英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当年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到此土崩瓦解。
209历史师范
(1)班戴小健27号
参考书目:
《英国和英帝国危机》,帕尔姆·杜德著,苏仲彦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4年《英帝国兴衰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英国史》,蒋孟引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