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昆虫形态特征的观察识别(精)
- 格式:ppt
- 大小:4.71 MB
- 文档页数:37
简述鉴定昆虫种类的方法(一)简述鉴定昆虫种类介绍在昆虫学中,鉴定昆虫种类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生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潜在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鉴定昆虫的种类。
方法一:外部形态外部形态是鉴定昆虫种类的最基本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来确定其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部形态特征:•头部:观察昆虫的触角、口器的形状和长度;•躯干:注意昆虫的体长、体宽、颜色和纹路等特征;•翅膀:注意昆虫的翅膀形状、质地、斑纹和色彩等特征;•腿部:观察昆虫的腿的数量、结构、长度和形状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外部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比较,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种类。
方法二:解剖学解剖学是鉴定昆虫种类的另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对昆虫的解剖学结构进行观察,我们可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来确定其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剖学方法:•显微镜下观察: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昆虫的组织结构,例如口器、触角、翅膀和生殖器官等;•鉴别特殊器官:观察昆虫的特殊器官,如雄性昆虫的生殖器官或雌性昆虫的卵巢结构等。
通过解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昆虫的内部结构,并进一步确认其种类。
方法三: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种类鉴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分析昆虫的DNA或RNA序列,我们可以准确地确定其种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子生物学方法:•PCR技术: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扩增并分离出昆虫的DNA 或RNA序列;•DNA条形码:通过分析昆虫的指定区域的DNA序列,与已知种类的DNA库进行比对;•系统发育分析:利用不同种类昆虫DNA序列的差异性,绘制系统发育树以确定其分类关系。
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具有高度准确性和灵敏性,但需要实验室设备和专业知识的支持。
方法四:参考文献对于一些特殊的昆虫种类鉴定,我们可以通过参考相关的昆虫分类学文献来获取详细的鉴定方法和分类信息。
这些文献通常包括描述性的文字、图表和标本示意图等。
如何识别常见的昆虫方法识别常见的昆虫是昆虫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对于许多人来说,也是一项有趣的爱好。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识别方法。
1.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观察昆虫的外部形态是最常用的昆虫识别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昆虫的颜色、大小、触角、触须、翅膀等特征,可以初步确定昆虫的分类。
有些昆虫具有特殊的形态特征,如螳螂的前肢、蜻蜓的翅膀等,通过这些独特的特征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识别。
2.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有些昆虫的特征十分相似,难以通过肉眼观察进行准确识别。
此时,可以使用显微镜观察昆虫的细节结构,如复眼、触角、翅膀的纹理等,来区分不同的昆虫。
3.通过昆虫的生活习性进行识别:不同的昆虫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食性和栖息地等生活习性。
观察昆虫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如其捕食方式、筑巢行为等,可以帮助识别昆虫的科属。
4.借助昆虫分类手册:昆虫分类手册是昆虫学领域的重要工具,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昆虫种类和详细的描述。
在识别昆虫过程中,可以借助分类手册对照昆虫的特征进行鉴定。
5.使用昆虫识别应用程序: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昆虫识别类的应用程序也相继推出。
用户可以通过拍照或输入相关信息,应用程序会通过图像识别或数据库查询等技术手段来识别昆虫的品种。
6.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如果自身在昆虫识别方面缺乏相关知识,或者遇到了难以判别的昆虫种类,可以寻求专业昆虫学家或昆虫爱好者的帮助。
他们通常具有丰富的昆虫识别经验,能够准确鉴定昆虫的种类。
除了以上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昆虫的形态特征会随着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识别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昆虫的生命周期。
此外,昆虫的识别和分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识别。
综上所述,识别常见的昆虫需要观察其外部形态、细节结构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可以借助显微镜、昆虫分类手册、昆虫识别应用程序等工具进行鉴定,同时也可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昆虫识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
第1章认识生物第1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学到的生物进行归类3、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调查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2、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生活环境。
三、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物的主要特征,大家还记得生物的基本特征共有那几点吗?学生:一共8点。
课件展示生物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同学们在校园漫步的时候是否有留意过我们的学校里面都有哪些生物呢?学生:有植物、有动物。
教师:同学们都是爱观察,爱生活的孩子呀。
我们语文课文当中曾经也学习过这样一篇描述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的文章,这篇文章出自著名的作家鲁迅的之手。
大家知道是哪篇文章吗?学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师:非常棒。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顾一下这篇文章。
请学生阅读教材页“想一想,议一议”。
2、新课讲授教师:鲁迅的百草园里面都有哪些植物和动物呢?哪位同学可以举手告诉我这个答案。
学生:植物:皂荚树、桑葚、菜、树、菜花、草。
动物:蝉、叫天子、油蛉、蟋蟀、黄蜂。
教师:这些动物都生活在什么地方呢?学生:昆虫及其栖息环境蝉(树上)油蛉(泥墙根处)蟋蟑(泥墙根处)鸟类及其栖息环境:叫天子(云雀)(草丛中)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并课件展示。
教师:鸟类的生活环境是哪?昆虫的生活环境呢?昆虫吃什么呢?学生:鸟类属于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属于陆地生活的动物,有食草昆虫,也有食肉昆虫。
教师:如果给鲁迅的百草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会怎样分类呢?学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分类,也可以按照食性分类。
教师:非常棒。
我们了解了鲁迅的百草园中各种各样的生物,接下来我们来尝试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里都有哪些生物。
提问:要了解学校里面有哪些生物,需要采取科学方法。
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一种科学方法是什么呢?学生:观察法。
教师:没错,这节课我们将学习另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调查法。
昆虫记中昆虫的形态特征-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昆虫记是法国作家让·亨利·法布尔所创作的一部以昆虫为主角的小说。
这部小说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致入微的描写闻名于世,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奇幻而真实的昆虫世界。
而昆虫们的形态特征也是这个世界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昆虫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形态独特的昆虫。
它们有着不同的身体结构、颜色和纹路,这使得它们能够在自然界中成功地适应各种环境。
昆虫的身体通常由头部、胸部和腹部组成,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首先是昆虫的头部,它是昆虫身体的最前端,承担着视觉、触觉和嗅觉等多种感知功能。
昆虫的眼睛有着不同的形状和构造,比如复眼和单眼等。
复眼像一个由许多小眼组成的凸起,可以提供广角视野,而单眼则是一个简单的凹坑,主要用于像鉴别和遮光等基本视觉功能。
另外,昆虫的触角和口器也是头部的显著特征。
触角能够感知物体的形状和触觉刺激,口器则用于取食、吮吸血液或花蜜等。
昆虫的胸部是连接头部和腹部的一段,主要负责昆虫的运动。
每个胸部都有三对关节的腿,昆虫通过腿的运动来行走、跳跃或攀爬等。
此外,昆虫的前胸部还有一对或两对翅膀,它们是昆虫最为独特的特征之一。
不同种类的昆虫翅膀的形状和构造各异,有的是狭长且透明的,有的则是鲜艳而有图案的。
翅膀使得昆虫能够在空中自由飞行,更好地觅食、繁殖和逃避天敌。
昆虫的腹部是昆虫身体的最后一部分,其中包含了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和呼吸器官等。
昆虫用腹部进行呼吸,通过一系列称为气孔的微小结构进行气体交换。
昆虫的腹部形状和颜色各异,有些昆虫的腹部带有鲜艳的斑点或花纹,起到了警示或伪装的作用。
此外,昆虫的腹部还有一些附属器官,如产卵管、刺等。
总而言之,昆虫的形态特征是它们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重要工具。
昆虫记中描绘的各类昆虫形态丰富多样,同时也展示了昆虫们在世界中的不同角色和生活方式。
通过对昆虫的形态特征的观察和了解,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欣赏这个神奇的昆虫世界。
第一节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教学目标1.简述观察的基本要求,初步学会制作观察记录表。
2.尝试观察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3.关注周边生物的生活环境,初步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的科学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观察和描述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教学准备校园内部分动植物的图片、观察记录表、笔、放大镜、尺子、照相机等。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出示镇海林蛙和银杏叶的图片,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动物和植物吗?【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活动】总结:图中的动物叫镇海林蛙,是我国特有的两栖动物;图中的植物叫银杏,被称为“活化石”,是原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
你们知道吗?镇海林蛙曾被认为是日本林蛙。
后来,我国科学家发现不论是在蛙的外部形态上还是在细胞核内部物质的特征上,镇海林蛙都与日本林蛙有较大区别,从而确定了它是不同于日本林蛙的新物种。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关于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去哪里寻找呢?【学生活动】思考,尝试回答。
【教师活动】展示柳枝上的蝉的图片,引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在《昆虫记》中描写蝉的一段话。
法布尔曾说过:“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一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要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来进一步认识生物。
【教师活动】出示幼苗时期的韭菜和小麦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哪个是韭菜,哪个是小麦?同学们是依据什么特征区分的?【学生活动】思考,回答:一般情况下,韭菜叶要厚一些、光滑无毛,小麦叶上有细小的毛。
而且我们还可以采取“闻”的办法,韭菜叶有浓烈的独特气味,小麦的叶有淡淡的清香。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区分韭菜和小麦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科学探究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
要认识身边的生物,首先要从观察开始。
在我们周边的环境中到底有多少新奇有趣的生物呢?怎样去认识身边的植物和动物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观察。
新知探究一、观察【教师活动】什么是观察?观察不是随便看看,而是“仔细察看”。
植物保护基础NO2-1:农业昆虫识别-昆虫的形态特征技能训练1 昆虫形态特征的观察一、目的要求熟悉昆虫体躯外部形态特征,认识各种附器及其类型;了解昆虫内部器官的位置和构造。
二、材料及用具蝗虫、蝼蛄、家蝇、蛾类、蝶类、蜜蜂、蝉、蝽、螳螂、龙虱、草蛉、金龟甲、步行虫、蚜虫、蓟马、象甲、白蚁等浸渍或针插标本,有关昆虫外部形态挂图;体视显微镜、放大镜、镊子、挑针等用具。
三、内容及操作步骤(一)昆虫体躯的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蝗虫体躯,注意体外包被的外骨骼,体躯的分节情况和头、胸、腹3个体段的划分,触角、眼(复眼、单眼)、口器、足、翅及气门、听器、尾须、雌雄外生殖器等的着生位置和形态。
(二)昆虫触角的观察用体视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蜜蜂或象甲触角的柄节、梗节、鞭节的构造。
对比观察蝗虫、蝉、蛾类、蝶类、蝽、金龟甲、步行虫、蝇类、白蚁等的触角,辨识触角的不同类型。
(三)昆虫口器的观察1.观察蝗虫的咀嚼式口器,注意其上唇、上颚、下颚、下唇、舌等构造和特征。
2.观察蝉的刺吸式口器(喙),注意其外形特征。
3.观察步行虫、蝗虫、蝽象的口器着生位置,注意其头式的类型。
4.观察蛾蝶类虹吸式口器、蝇类舐吸式口器示范标本。
(四)昆虫足的观察观察蝗虫足的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和前跗节的构造。
对比观察蝼蛄、螳螂的前足,蝗虫、蜜蜂、龙虱的后足,步行虫的足,以了解昆虫足的变化特点并辨别其类型。
(五)昆虫翅的观察观察蛾类前翅,了解昆虫翅的构造及分区。
对比观察蝗虫、蛾类、蜂类、蓟马类、草蛉类的前后翅,蝽类、金龟甲类的前翅,蝇类的后翅。
比较不同昆虫翅的类型在质地、形状上的变化特征。
(六)昆虫内部器官的观察观察蝗虫消化、神经、生殖系统和家蚕呼吸系统的示范标本。
四、考核标准五、实训报告1.昆虫的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在构造上有何区别?2.绘蜜蜂触角图,并列表说明所观察昆虫触角的类型。
3.绘昆虫足的基本构造图,并指出蝗虫后足,蝼蛄、螳螂、金龟甲前足各属何种类型?4.绘翅的模式图,标注其三边和三角,并列表说明所观察昆虫翅的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