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落空间介绍及案例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4.81 MB
- 文档页数:25
香港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港中大深圳校园的学生中心,延续了传统岭南四合院建筑的空间特性,将垂直天井与水平穿廊的空间形式,转化为多层建筑交错穿透的院落空间。
设计利用大中小功能量体逐次退缩的叠加,形成层层而上的序列院落平台与天井,将学生由低层的穿廊逐渐带上中层的院落,逐步走到上层的平台与建筑框出的后山景观。
建筑面对校园绿地的中庭广场,背靠坡地的绿色山体,对外空间以长廊方院连接北侧的图书馆和东侧的教学楼,对内空间强化由校园绿地连接背后山体的视觉引导。
三维院落空间形式学生中心的建筑空间形式探讨了在六层高的量体中,如何透过不同高层的平台与连廊,以新的空间形式组织三维的中庭院落,反映传统岭南建筑院落、天井与穿廊的空间关系。
在直向与竖向的空间关系上,学生中心的建筑中轴以序列台阶和平台的组成,平台沿着主轴同时向两侧延展,贯穿半室外穿廊空间,层层框景步步高升。
配合穿廊的中轴线和空间功能,建筑在不同层高安排了大小和类型不同的四个院落,配合中间二三四层的主要的平台院落,量体的南北两侧的又分别发展了四个小尺度的平台与天井,这些半室内与室外的空间不但是学生活动理想的生活广场,和岭南的传统建筑一样,这些中庭院落与天井小院与更形成了横直竖三个向度的开口,引导通风采光与遮荫,调控舒适温度的微气候环境。
功能空间活动学生中心的空间形式反映本身的功能,也联系四周场地的活动。
学生中心与图书馆共同面对校园核心的下沉中庭广场, 背靠自然山体, 南侧连接逸夫书院。
在功能布局上, 学生中心将学校的主要餐厅放置于一二层,多功能厅位于三层;而学生事务处、社团、学生工作坊等功能则安排在活动中心的三至五层。
由大台阶和平台组成的竖向走廊贯穿建筑,将学生由广场引向后山, 也将山景引入建筑入口与校园的中庭广场, 强化了学生活动中心与校园绿地轴线的结合。
内外材料形式在整体建筑形式上,厚实方整的建筑方体外形透过光线材料表现内部空间的虚实关系,正立面以轻微的曲面转向校园中庭,呼应了图书馆对称翻转的建筑曲面形式,共同反映了单体建筑对校园中庭广场的围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