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患者分析、预防及保健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8
心悸自我按摩疗法自我保健按摩是在掌握了一定按摩手法,熟悉了人体一些基本穴位之后,以自己的双手在自身或家人身上进行按摩的一种最方便、最简单的自我保健康复方法。
自我按摩疗法可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及滞留体液或病理渗出物的吸收,促进病理产生物的消散,缓解病理紧张并促进排出有毒代谢产物。
中医学认为,自我按摩具有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益肾补虚、清泄三焦燥热等功效。
休闲之时,自己进行以下按摩,或给家人按摩一下,即可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通过自我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和脏腑器官功能,增强免疫力,可以有效地防治心悸。
按法:用拇指指尖或指腹垂直平压穴位或反射区、反应点。
点法:用拇指指端按在施术部位的穴位上,拇指指端着力,拇指与施术部位成80°角。
揉法:是以拇指指腹或示、中指指腹按于施术部位穴区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掌指做轻柔和缓的旋转揉动,将力通过手指而达部位。
擦法:是以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手的一定部位,紧贴皮肤进行往复快速直线运动。
摩法:是以手掌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螺纹面附于手部一定穴区上,以腕关节连同臂部摆动使掌部穴区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行擦动。
捻法:是用拇指、示指螺纹面夹持住一定部位,一般是单指、两指相对做搓揉动作。
1.缺血性心脏病引发的心悸:症见心中悸动,胸前憋闷感,气短,乏力,时感头晕目眩等症。
(1)点揉神门5分钟。
(2)点揉心俞5分钟。
(3)屈指点压涌泉20秒。
每日早晚治疗2次。
2.心肌炎及心包炎引发的心悸:症见发热多汗,心悸气急,恶寒,疲乏无力,浮肿等症。
(1)摩虚里5分钟。
(2)摩心俞5分钟。
每日早晚治疗2次。
3.甲亢引发的心悸:症见心慌,心动过速,怕热,多汗,多食而消瘦,性情急躁,甲状腺肿大。
(1)揉内关1分钟。
(2)揉神门1分钟。
(3)按揉太冲30秒。
(4)按揉涌泉30秒。
每日早晚治疗2次。
4.贫血引发的心悸:症见心慌心悸,面色、手指甲、口唇苍白。
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一、心悸的症状1、胸痛。
如果患有冠心病、心包炎、心绞痛、心肌病患者在发生心悸时就常常伴随着胸痛。
像心绞痛,疼痛多位于胸骨后、向左肩、疼痛每次发作一般为4分钟左右,不超过15分钟。
原因可能是过度劳累、精神紧张、冷等因素。
注意休息,疼痛便可缓解。
2、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多见于心功能不全造成的。
呼吸困难比较轻的,比如心肌炎、心包炎、肺源性心脏病等。
比较严重的像心源性哮喘。
因为血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降低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
心律不正常对心功能的影响有时可为查明病因提供线索。
3、昏厥抽搐。
多为不同病因引起的严重心律失常所致,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
4、心慌发热。
像出现心悸病症的风湿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肌炎等发热性疾病都会出现发热症状。
出现这种情况注意要观察热型及其他症状、以免耽误治疗。
二、心悸的原因一生理性因素剧烈运动、过度紧张、精神兴奋、啦烟、饮酒、浓茶、咖啡等。
二病理性因素1、贫血贫血时常出现心悸,活动时加重。
面色苍白、乏力、呼吸困难也常见。
伴随症状还包括收缩期杂音、洪脉、心动过速、湿啰音房性奔马律,以及颈动脉收缩期杂音。
2、焦虑发作急性焦虑是儿童和成人心悸的最常见原因。
焦虑时还伴随出汗、潮红、震颤、逐渐逼近的毁灭感。
症状较恒定。
患者多过度通气,导致头晕、乏力或晕厥。
其他典型表现还包括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气短、烦躁、失眠。
3、心律失常阵发性或持续性心悸常伴头晕、虚弱、乏力,常感觉到不规律.迅速或缓慢的脉搏,血压下降,意识模糊,面色苍白,少尿。
出汗。
4、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多无症状,或主诉为持续性心悸、头痛、眩晕、耳鸣、乏力。
血压>140/90mmHg。
还可出现恶心、呕吐、抽搐、意识水平下降。
5、低钙血症低钙血症呵引起心悸、虚弱、乏力。
可进展为感觉异常、肌紧张、腕足痉挛。
还可出现肌肉颤搐、腱反射增强、撵蹈症、Chvostek出征和Trousseau征阳性。
心悸中医护理方案1.心悸中医护理方案2.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3.中医护理:失眠的辩证施治4.中医护理的中医护理简介心悸中医护理方案张某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频繁,大便不畅,每因情态因素而发作,舌苔薄白,脉弦来诊。
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证)调护原则:一、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饮食的关系。
2、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3、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
四、饮食护理: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
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五、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持乐观情绪。
六、临证(症)施护:1、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2、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进行。
健康指导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
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有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中医护理八纲辨证之表里浑身没劲心慌怎么回事1、浑身没劲心慌可能是颈椎问题头晕颈部不适,头胀痛,或有上肢麻木、疼痛:往往是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导致头晕的疾病。
2、浑身没劲心慌可能是肌肉疲劳还有一种头晕是白领阶层常见的:每天坐在办公室看电脑,下班时头晕,自觉颈部肌肉酸胀不适,这种情况是由于保持一个姿势时间过长,颈肌紧张造成的,需要进行适当的颈椎保健体操或针灸按摩治疗,并加强体育运动锻炼。
心悸因心失所养或邪扰心神所致。
病位在心。
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临床表现以心跳异常、自觉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
二、辨证分型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虚弱证、阴虚火旺证、心血瘀阻、水气凌心证三、护理评估1、心率、心律情况。
2、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四、护理要点1、重者卧床休息,轻者适当活动。
2、做好病情观察,护理记录3、观察患者心律、心率、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4、观察心悸发作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关系密切。
5、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口唇青紫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出现脉结代及促、心前区出现剧烈疼痛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7、出现呼吸表浅,频率、节律发生改变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五、临证(症)施护1、心阳虚弱,水气凌心,喘促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吸氧。
2、心血瘀阻,心阳虚弱,脉结代者,应正确测量短绌脉。
3、心悸时,遵医嘱给予针刺。
4、水气凌心伴水肿者,做好皮肤护理,避免皮肤损伤。
六、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宜温服,心阳不振者应趁热服用。
2、观察并记录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七、饮食护理1、饮食注意营养、水分和钠盐的摄入量,尤其对水气凌心水肿者,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饮食有节制,宜清淡可口,忌食辛辣、醇酒、咖啡之品。
3、便秘者给予润肠通便之物,多食含纤维素的食物。
八、情志护理1、心悸发作时有恐惧感者,应有人在旁陪伴,并予以心理安慰。
2、平时多向患者讲解紧张、恐惧、激动、思虑对病情的不良影响。
3、指导患者掌握自我排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如自慰法、转移法、音乐疗法、谈心释放法等。
九、并发症护理并发症:心阳暴脱证护理1、心阳虚衰病人宜安置在单人向阳房间,注意避风寒;急救药品、物品应齐备待用。
2、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例如心悸怔忡、汗出肢冷、突然出现精神疲惫,或意识障碍等厥脱证侯,必须立即报告医生,并做好一切抢救准备。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1)自觉心中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
(2)可见结脉、代脉、促脉等脉象。
(3)常有情志剌激、惊恐、紧张、劳倦、烟酒等诱发因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ACC/AHA/ESC制定,2006年)。
(1)临床表现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不适,部分病人还可以出现心前区重击感、头晕、乏力、胸闷,甚至晕厥;较轻的室性期前收缩常无临床症状。
体征:心脏听诊有提前出现的心搏,其后有较长的间歇,提前出现的室性期前搏动的第一心音增强,第二心音减弱或消失,有时仅能听到第一心音。
桡动脉搏动有漏搏现象。
(2)心电图特征①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时限>0.12s,其前无P波,其后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期,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②室性早搏的类型:室性早搏可孤立或规律出现。
每个窦性搏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二联律;每2个窦性搏动后出现一个室性早搏,并有规律出现两次以上者称为室性早搏三联律;连续发生2个室性早搏称成对室性早搏;连续3个以上室性早搏称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位于两个窦性心律之间的室性早搏称为间位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形态相同,且偶联间期固定者,称为单形性室性早搏。
若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者称多形性室性早搏。
若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内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形态,且偶联间期存在差异者,称为多源性室性早搏。
(3)病情分类①按发作频率分类偶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频发室性期前收缩:ECG示>5次/min,DCG示>30次/h;②按形态分类单源(单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相同;多源(多灶):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及配对间期均不相同;多形(联律间期相同,形态迥异):同一导联中室性早搏的形态不同,但配对间期相等。
心悸急救措施什么是心悸?心悸是指心跳加快或不规律,让人感到心脏在跳得很快或者剧烈,甚至有些人可能感到心脏快要停止跳动了。
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引起重视,因为它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或者是其他危险情况的先兆。
心悸的常见症状•心跳加快或变得不规律•胸部不适或疼痛•呼吸急促•感到眩晕、头晕或昏厥•患者可能感到焦虑、恐慌或紧张•感到疲倦或身体虚弱心悸的常见原因•心脏疾病•神经病学问题•身体物理负担•消化问题•精神紧张或焦虑•饮食和习惯问题心悸的急救措施如果患者感到心悸,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急救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1. 放松身体,保持平静放松身体,慢慢地呼吸,心情平静,这样有助于让症状得到缓解。
如果患者感到恐慌、紧张或焦虑,可以试着使用放松技巧,例如深呼吸或冥想。
2. 坐下或仰卧站立或行走可能会让症状加重,因此患者需要坐下或仰卧,让身体放松。
如果患者正在进行某种活动,例如锻炼或户外活动,应该立即停止并静止不动。
3. 喝水或淡盐水喝水或淡盐水可以帮助控制心跳,尤其是在热天或运动之后,可以补充水分、电解质,减轻心悸症状。
4. 使用草药或保健品一些草药或保健品,例如茶、柿子饼、龙眼肉等,都可以缓解心悸症状。
不过建议先询问医生或药师的意见,确保这些草药或保健品不会与患者正在服用的药物或治疗方案发生不良反应或干扰。
5. 紧急就医如果患者的心悸症状严重或伴随其他症状,例如胸痛、呼吸困难或昏厥,应该立即寻求紧急医疗救助。
就算症状轻微或持续时间很短,也应该尽快咨询医生,确保这不是某种严重疾病或危险情况的征兆。
心悸的预防方法除了采取急救措施外,还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预防心悸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预防方法:•不要过度饮酒或喝咖啡•避免使用可导致心悸的药物或物质,例如毒品、香烟等•遵循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健康体重,规律锻炼•学会应对信念和情感压力,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结论心悸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也可能是其他危险情况的先兆,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心悸怎么办呢?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心悸的症状。
在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心悸的症状呢。
有可能是因为心情紧张焦躁的情况了,也有可能是因为睡眠不好,也有可能是因为饮食方面问题。
所以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睡眠习惯。
接下来让为大家来说受到心悸失眠困扰的人,饮食和日常生活保健当中该注意什么?专家建议从饮食、生活、药膳等面向着手,透过多面向调养的方式,才能降低发生心悸的机会。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觉或心慌感。
那么,?专家表示,心悸的人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日常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常心悸的人应节制个人的食量,尤其是不要吃太饱以便防止心脏负担过重的情形发生;肥甘厚味的食物也不可以碰,因为吃太多的人必伤脾胃,进而助湿生痰,当痰饮内生的时候将导致心悸;酒类、辛辣类食物也应避之则吉,以便预防因耗伤心阴而导致心悸发作。
在生活方面,心悸患者要有适当的休息、睡眠的时间,老年人尤其要注意,睡觉的时间不可以太短,这样才能促使心血得充、心神得养;气候变化也应适时留意,避免身体受到各种外邪侵犯而诱发心悸或导致病情加重,中医认为,做到“形劳而不倦”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心悸病人应该多散散步、打打太极拳、做气功、户外慢跑等不剧烈的运动,以便增强心脏的功能,这样就可望降低心悸发生的机会。
在食疗方面,百合粥、麦门冬粥、生姜粥等药膳粥也可以帮助改善心悸,百合粥需准备百合20克、白米50克,将百合、白米一起煮成粥即可,适合用于心气或心阴不足的人;麦冬粥需准备麦门冬50克、白米50克,先将麦门冬捣烂后取汁去残渣,然后跟放入煮好的白米粥即可,适合用于阴虚火旺的人;生姜粥需准备生姜5克、白米50克,先把生姜切成片状,然后跟白米一起煮成粥即可,适合用于饮邪凌心的心悸。
只要心悸患者从上述饮食、生活、食疗三方面来综合调养,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不会再有“”这类的困扰问题了。
说心悸怎么办。
看了以上的建议以及做法,大家也都了解心悸要如何调节了把。
胸闷心悸的护理措施胸闷心悸的定义胸闷心悸是指患者感到胸口紧束或压迫感,伴随心跳加快或不规则的症状。
这种症状常常与心脏疾病、焦虑、压力和其他身体状况有关。
胸闷心悸的原因胸闷心悸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心脏疾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2.健康问题:如高血压、心肌炎、甲亢等;3.身体状况:如肺部疾病、贫血、低血糖等;4.精神压力:如焦虑、抑郁、恐慌等。
胸闷心悸的护理措施对于出现胸闷心悸的患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护理措施来缓解症状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 规律的锻炼规律的锻炼对于心脏健康非常重要。
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脏病风险。
但是对于胸闷心悸的患者来说,应该避免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以免加重症状。
2. 改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胸闷心悸的症状。
首先,戒烟限酒是非常重要的。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对心脏健康造成很大的伤害。
其次,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物,减少盐和饱和脂肪的摄入量。
最后,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
3. 控制焦虑和压力焦虑和压力是胸闷心悸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采取措施降低焦虑和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听音乐、读书等也都可以帮助缓解焦虑和压力。
4. 使用药物治疗如果胸闷心悸的症状无法通过生活方式改变和心理护理缓解,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具体用药方案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常用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控制心率和减轻心脏负荷。
5. 密切关注症状变化对于胸闷心悸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症状的变化。
如果症状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心电图和其他必要的检查,以监测病情发展和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胸闷心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
通过规律的锻炼、改善生活习惯、控制焦虑和压力、使用药物治疗以及密切关注症状变化等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胸闷心悸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最新资料推荐------------------------------------------------------心悸患者分析、预防及保健1 心悸患者分析、预防及保健作者:邹有丽,张彬,韩宁,张靓【摘要】目的通过动态心电图对心悸患者的监测,分析其发病原因,以制订相应治疗与预防保健措施。
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患者 103 例,采用 DMS Holtwin 7.0 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监测,并将闪光卡回放分析。
结果在 103 例患者中共检出心律失常 82 例,占总人数的 78%(82/103)。
心悸发作时记录到的心律失常43例,占被检人数的42% (43/103)。
心律失常类型与心悸症状之间有明显关系。
心悸发作时,男性与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差别不大(32/82,11/21,2=2.22,Pgt;0.05)。
结论通过对心悸与心律失常关系的分析,帮助临床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
同时为无心律失常的患者扫除心理障碍,避免心源性疾病产生。
心悸的预防、保健和治疗应积极进行。
社会也应对心悸现象给予足够重视,并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心悸;预防;保健[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e cause of disease of patient with heart-throb and set down corresponding step of treat,prevention and health1 / 8protection through measure of holter on patient with heart-throb.Methods 2 We chose 103 patients who accorded with our qualification,backed up the recorded tape to analyse,the holter apparatus was DMS Holtwin 7.0.Results 82 patients appeared arrhtythmia in 103 patients,it was 78% of total (82/103).43 patients that holter recorded arrhythmia when heart-thorb was outbreaking were recorded,it was 42% of total (43/103).There was obv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 of arrhythmia and symptom of heart-throb.Man and woman had not obvious difference in check rate of arrhythmia (32/82,11/21,2=2.22,Pgt;0.05).Conclusion It can help doctor work out correct therapy through we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thorb and arrhythmia.Patients mental obstacle can be cleaned off at the same time,their disease from psychology can be avoided.Prevention,health protection and cure of patient with heart-throb must go along actively.Society should give enough reconstruction on phenomena of heart-thorb,lucubration should go along with this aspect. [ Key words ] heart-thort;prevention ; health protection 3 心悸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患者主诉为心跳伴心前区不适等症状[1]。
心悸多由心脏疾病所致心率失常引起,但亦有部分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悸并非由心脏疾病引起。
---------------------------------------------------------------最新资料推荐------------------------------------------------------ 因此,我们利用动态心电图仪,对 103 例主述心悸患者做了 24 h 心电图监测,对其心悸原因进行检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3 例患者既往均无心脏病史,其中男 82例,年龄 34~56 岁(平均 45.5 岁);女 21 例,年龄 27~53 岁(平均 40.7 岁)。
所选择的病例都是在门诊或住院期间曾有过心悸症状发作的患者,除外近期使用麻黄素、肾上腺素、阿托品类药物引起的心动过速者。
1.2 方法采用 DMS Holtwin 7.0 动态心电图对其进行监测,并将闪光卡回放分析。
2 结果在所监测的 103 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检查出有心率失常者 82 例,占总人数的 78%(82/103);无心率失常者 21 例,占 22%。
室性期前收缩 68 例,房性期前收缩 30 例,交界性期前收缩 8 例,房室传导阻滞 2 例,窦房阻滞 1 例。
部分患者有 2 种以上心律失常。
根据生活日志,103 例患者先后都出现过心悸症状,合计 164 次。
心悸发作时即刻记录到的心律失常 43 例,占被检人数的 42%(43/103)。
心律失常以短阵室速、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房速引起的心悸症状最 4 为明显,房性期前收缩、交界性期前收缩、窦房传导阻滞、房3 / 8颤等症状次之,而房室传导阻滞症状不是十分明显。
心律失常出现的类型越多,持续的时间越长,其症状明显,时间也长。
否则反之,偶发的、单源的心律失常症状最轻,持续时间也短。
心悸发作时,男性和女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差别不大(分别为32/82 和 11/21,2=2.22,Pgt;0.05)。
3 讨论心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个症状[2],有时因常规心电图不能及时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所以常不被医生所重视。
动态心电图可以较长时间记录到患者的大量心电信息,特别是能检测出在心悸发作时的心电图表现,这对找出病因,选择正确的治疗与预防保健方案是颇有益处的。
引起心悸的疾病原因主要有:心律失常;心脏本身病变,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扩大、心衰;心外因素,甲亢、贫血和发热等;心脏神经官能症[3]。
因而找出原因,及时治疗是消除心悸的关键。
在心悸发作时,如能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则此心悸与心律失常有关。
如未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则此心悸可能是非疾病因素引起,与心律失常没有直接关系,可以排除心悸由心律失常引起。
记录到心律失常波形的心悸患者,可按病情针对治疗,其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易为患者所接受。
---------------------------------------------------------------最新资料推荐------------------------------------------------------ 本例结果表明,在心悸患者中部分为无异常心电图发生(占5 22%),因此无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的心悸患者更易被医生所忽略。
无论哪种心悸,反复多次发作,往往会引起患者精神紧张,有的虽无异常心电图记录,但如不及时对其进行预防与保健,严重者可影响生活和工作,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以致影响心理健康,最终导致心源性疾病。
因此,对心律失常心悸患者的预防与保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保健工作是对个体进行有计划的体格检查、健康检查和巡查等,及时掌握个体的健康状况,通过合理的疗养和住院,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
预防保健工作是通过各种医学技术手段(如体格检查、健康检查等),及时了解和掌握人员健康状况,采取防治措施,防止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对个体和群体造成危害,同时,通过对群体健康状况的分析,制订卫生防病措施[4]。
无异常心电记录的心悸主要是由心理压力、工作紧张等因素造成。
心理因素与心血管反应性、心血管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早在本世纪初 Cannon 等的研究就证明,心理压力和情绪应激可使自主神经系统发生改变,从而使心率、心输出量、血压等发生明显变化。
尤其是交感神经的变化,应激引起的紧张而致交感神经水平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5]。
5 / 8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又是导致心血管病的原因之一。
尤其对中青年干部阶层,由于他们工作和生活压力均较大,易导致心理状态欠佳,因此是易患人群(本病例均为此类人6 群)。
而他们几乎都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所以对他们疾病的保健与预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预防,心理干预可作为心悸预防的重要手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患者应自我减轻压力,放松精神,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增加工作以外的社会交流,释放心理压力,保持良好心理状态,避免心源性疾病的发生。
第二是保健,应对个体进行有计划的体格检查、健康检查和巡查等,及时掌握个体的健康状况,对经常出现心悸症状的个体,应进行详细的检查。
在排除心脏性疾病之后,告知其心悸并非由疾病引起,以此来缓解精神压力,并通过合理的疗养与住院休息、远离引起心悸的因素,来消除心悸症状,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
第三,融预防、保健和治疗为一体。
(1)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内容和形式要多样性,力求生动活泼,以提高患者对卫生保健的认识和坚持保健措施的自觉性。
(2)体育锻炼不但能增强体魄,还能舒展心情,陶冶情操,因此---------------------------------------------------------------最新资料推荐------------------------------------------------------ 应对患者宣传普及科学的体育锻炼知识和有针对性的教授体育锻炼技术,提高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兴趣,从而为其长期体育锻炼打下基础。
(3)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的危险因素的认识日益深入和广泛,要求医疗工作者必须掌握这一领域的丰富知识,并积极地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宣传,使他们能够掌握自我保健常识,结合个人情况做好经常性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