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发展史
- 格式:pptx
- 大小:113.21 KB
- 文档页数:14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简史教育技术发展简史2.2、中国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分为两个⼤的阶段,即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和改⾰开放以后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
2.2.1、电化教育的形成和初步发展阶段教育技术作为⼀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运动,⽽在我国则是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20世纪初叶,幻灯传⼊我国,开始了最早的⽆声电影和幻灯教育⼿段,随着外国视听教育的发展,30年代视听概念引⼊我国,受到当时政府教育部门和学者的注意,确⽴了“电化教育”名称。
1936年,教育部在南京成⽴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教育委员会,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机构。
解放前当时经济、教育、科技发展落后,我国的电化教育只是星星点点,在少数⼏个城市,学校,社教机关有所开展,未能⼤⾯积推⾏。
中华⼈民共和国成⽴以后,电化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在北京,天津,上海,⼴州等地办起电视⼤学,⼴播函授⼤学等学校。
⼀直到1965年我国的电化教育取得了很⼤的成绩,发展也很迅速。
60年代初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和1966年开始的“⽂化⼤⾰命”使我国教育受到了严重摧残,整个电化教育事业也处于瘫痪、停⽌状态。
1976年⼗年动乱结束,党和政府采取了⼀系列拨乱反正的政策和措施,我国的教育⼯作逐步得到恢复,电话教育也重新得到起步。
2.2.2、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全⾯发展阶段1978年召开了⼗⼀届三中全会,电化教育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78年教育部成⽴了电化教育局,中央电教馆,中央电视⼤学,建全了各级电化教育机构,装备了⼤批电教设备建起了现代化的电教设施,创办了⼀批电化教育刊物,开办了教育技术专业,建⽴了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开展了⼤规模的电化教育实验研究。
在这段时间⾥发⽣了三次⽐较⼤的事件:1)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讨论,从 1982年开始,1984-1986年进⼊⾼峰期。
这场讨论后,国家教委在1987年发布了“⾼师本科专业⽬录”,正式确定了“电化教育”的名称,⽽在1986年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设⽴教育技术硕⼠专业,教育技术学也就正式在我国建⽴起来了,同时出现了教育传播学、教育技术学、电化教育学三科⿍⽴的同步发展的格局。
第三章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教育技术是指将科学技术与教育相结合,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和手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演变。
下面将从教育技术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来探讨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一、教育技术的起源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石板和棕榈叶作为教学工具,将知识记录下来并传播给学生。
这是教育技术的最早形式,称为“口耳相传”。
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对话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对话来传授知识,被认为是古希腊教育技术的重要里程碑。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1.机械教育技术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教育技术开始兴起。
这一时期,使用幻灯片、录音机、电影等机械装置来进行教学已成为主流。
这些机械装置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来学习知识,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2.多媒体教育技术时代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引发了教育技术的新一轮变革。
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可以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互动学习。
同时,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如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元素的结合,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
3.网络教育技术时代21世纪初,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网络教育技术的出现,使得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同时,网络教育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在线课程、教学软件和互动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技术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技术将继续创新和演变。
未来,教育技术有望实现个性化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同时,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变教育的形式和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体验度。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这个在现代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的概念,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并且在不断的发展与变革中持续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学习体验。
回首过去,教育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当人类的祖先开始用简单的图形和符号来记录和传递信息时,教育技术的雏形便已悄然诞生。
在古代文明中,如古埃及和古希腊,人们使用石板、羊皮纸等工具来书写和保存知识,这在当时就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
而在中国,古代的私塾教育中,先生使用戒尺、笔墨纸砚等教具进行教学,也是那个时代特定的教育技术形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术的发明无疑是教育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印刷术的出现使得书籍能够大规模生产和传播,知识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
这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进入近代,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变革。
黑板和粉笔成为了教室里常见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而幻灯片、投影仪等光学设备的出现,则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视觉元素,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
20 世纪以来,教育技术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
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开始被应用于教育领域。
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学生可以在家中接受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的出现则给教育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从最初的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信息技术逐渐融入教育的方方面面。
教育软件的开发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进度进行学习。
互联网的普及更是将教育技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在线课程、教育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世界各地的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
慕课(MOOC)的兴起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惠及全球的学习者,无论你身处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享受到顶尖学府的课程。
移动技术的发展也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使得学习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类 APP 层出不穷,涵盖了从语言学习到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下面将为您介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一、20世纪初至50年代
1.投影机:电影机和幻灯机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学生可以通过投影来进行视觉学习。
2.录音机:录音机的发明让学生可以回放老师的教学内容,对理解有所帮助。
3.电视机:电视机可以把遥远的地方带到教室中。
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向学生展示遥远地方的文化和知识。
二、60年代至80年代
1.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变革了教学方式,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
2.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室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流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3.激光光盘:激光光盘技术的推广,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90年代至今
1.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快速、便捷的传递与交流,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和交流。
2.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普及,让学生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3.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法,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和研究领域,在美国开始于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运动,在中国则以电化教育的出现为标志。
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发展为教育现代化注入了活力,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产生了积横的作用与广泛的影响。
1.新中因成主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产生“电化教育”的产生与“电气化”有关。
“电气化”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具有“高科技”的含义,幻灯、电影、广播以及电视都和“电”有关联,教育电影、教育广播、教育电视、幻灯片等利用电力,通过教育影响一个人与其世界的相互关系。
我国的电化教育是在国外视听教育的影前下引入的,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出现之初由学校、学者倡导,从社会教育实验到学校教育推广。
在当时经济不发达、科技落后、政府不重视、投入不足的情况下,电化教育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大规模推广。
(2)兴办电教专业随着电影和广播教学的开展,一些学校开始开设电影播音课程,开办电影播音专业,培养专门的电教人才,主要有:1936年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影播音教育专科;1939年金陵大学开办的电影播音专修科:1940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开办的电化教育专修科等。
(3)兴办电化教育出版物20世纪40年代电化教育出版物主要有金陵大学的《电影与播音》、国立社会教育学院的《电教趟讯》和社会教育司的《电化教育》等。
2.新中国成立初朝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历程(1)电化教育的初步发展1949年11月,新中国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后为幻灯处),负责全国电教工作。
1950年,文化部商同教育部把所属各省、市文化馆划归文化部领导,以利推动电教工作。
我国的电教事业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开始起步和发展。
(2)社会电化教育的发展开展播音教育:1949年,北京、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俄语广播学校”;1953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举办“文化补习学校”;1958年天津举办“广播函授大学”。
开展电视教育:1960-1966年,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广州等地相继举办”电视大学”,开设数学、物理、化学、中文、政治、俄语、英语等课程。
教育技术的发展演变及概念界定一,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
1. 视觉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初~30年代)
2. 视听教育发展阶段(20世纪30~50年代)
3. 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4. 教育技术迅猛发展极端(20世纪70年代~)
①媒体观:教育技术是以各种教育机器为主体的教学手段如录音,幻灯,电视,计算
机,电视等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②过程观:教育技术是教学信息由信息源(教师或教材)传递给受者(学习者)的整个
传播过程。
③系统观:教学过程是一个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的系统,教育技术即是一种教学过程
的系统方法,起核心是对教与学进行最佳的设计,实施和评价。
二,我国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的发展
1,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7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
2,信息化教育教育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
三,教育技术概念的演变
1. 视觉教育(杨•阿姆斯•夸美纽斯T 《大教学论》)
2. 视听教育(视听教育运动美国教育家埃德加•戴尔著述《教学中的视听方法》
)
3. 视播传播
4. 教育技术(①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 ②媒体观,过程观,系统观)
5. 现代教育技术
结论:视听教育代替视觉教育,二者没有质的飞跃,关注和研究的核心都是多媒体技术
二视听传播取代视听教育,却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关注和研究的重心从媒体转向了教学传播
过程。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一、国内教育技术发展历史。
1. 古代:传统教育手段为主。
在咱老祖宗那会儿呢,教育技术那可简单得很。
基本上就是老师言传身教,用个竹简啊、纸张写写字来传授知识。
像孔子讲学,就带着一帮弟子,在院子里或者屋子里,凭着一张嘴、一些写了字的简册就开讲了。
到后来有了书院,那也就是增加了些书籍的收藏,教学方式还是很传统,先生念,学生跟着读,背背经史子集啥的。
2. 近代:西方教育技术传入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被西方列强敲开大门后,西方的教育技术也跟着进来了。
这时候开始有了新式学堂,黑板、粉笔这种简单的教育工具开始流行起来。
而且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课本变得更容易获取了。
像商务印书馆就印了好多课本,让更多孩子能有书可读。
还有一些教会学校,带来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像直观教学法,老师们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实物模型来给学生讲解知识,比如说地理课上用个小地球仪。
3. 现代:电化教育到教育技术的转变。
上世纪初,电化教育开始兴起。
最开始就是幻灯片、无声电影进入教育领域。
那时候能看到幻灯片上的图片或者无声电影里的一些场景,对于学生来说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广播、电视等媒体也开始在教育中发挥作用。
广播大学就是个典型例子,很多人通过听广播学习知识。
电视大学更是让远程教育走进了更多家庭,大家可以坐在家里看老师在电视上讲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脑逐渐走进学校。
刚开始就是简单的计算机课,教大家打字、一些基础的编程知识。
后来多媒体教学兴起,老师可以用PPT等软件做课件,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现在呢,互联网教育更是热火朝天。
各种在线课程平台,像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啥的,让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管是学个小技能还是考个证,方便得很。
4. 当代:智能教育的探索。
现在咱国内已经开始探索智能教育了。
人工智能在教育里的应用越来越多,比如说智能辅导系统,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还有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也开始走进课堂,想象一下,上历史课的时候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战场,多酷啊。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
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从古至今,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始终不断,教育技术不断演进,令人屏息观赏。
秦汉时期,赵孟頫发明秦汉书籍抄制术,从而开启了教材印刷术和全盘教育再利用的历史。
隋唐时期,众多教师利用“图书箱”、“灯报”,积极拓展师生作用,实现课堂教学中内容思想的传播。
宋元时期,由于张安民的活字印刷业的发展,教材的出版范围得到了扩大,受众群体得到了极大的扩大,也影响了教育技术的发展。
明清时期,蒙学教育技术发展较为突出,将“指图画”、“实物仿制”、“借例比喻”都与教学结合起来,使得传播知识的效果大大提高。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形式教育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从传统的面授形式,向网络教育、视频教育、VR等教育技术进行转型,为普及升学、复读的政策尽快落地提供了可能。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由先古一步步扎实推进,形成了今天教育新时代所面对的大量新时期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
第二章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从那时起,教育技术便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我国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下面是对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教育工作亟需教育技术的支持与发展。
1953年成立了首个教育技术机构,国立教育技术训练中心,该中心开始进行教育技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推动了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
1956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讲台革命”的口号,提倡使用教育技术手段教学方式。
从此,教育技术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始了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
上世纪60年代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1963年,教育部正式成立了教育技术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教育技术设备研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同年,中国首部教育技术研究专著《教育技术概论》面世,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系统化。
此后,教育技术教育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学科。
上世纪70年代,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1977年,教育部委托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计算机与教育研究所,该机构在教育计算机应用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上世纪70年代还兴起了以影视教育为主的“看电影、听报告”教学模式,促进了我国教育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是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198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技术知识体系》,明确了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方向。
同时,我国教育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了高潮期,大量教育技术研究机构、教育技术中心相继成立。
此外,1985年,我国首个国家级教育技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我国教育技术研究的集中与规模化。
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技术进入了数字化时代。
我国教育部于2000年提出了“教育信息化”战略,推动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此后,我国教育技术进一步拓宽了应用范围,包括教育软件研发、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1. 引言哎,聊到教育技术的发展,这可是个大话题啊。
从古至今,教育技术就像是那根细线,把人类的知识传递得更远、更广。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条线如何一步步编织成今天我们熟知的样子。
2. 教育技术的起源2.1 古代的“黑科技”说到教育技术,咱们得从古代说起。
那时候的“高科技”就是纸和笔。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让不少学生头痛的笔记本。
这时候,教育技术的“硬件”也很简单,老师用板书,学生用抄的。
虽说看似简单,但这时候的教育技术已经把知识传递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2.2 近现代的变革快进到19世纪,教育技术开始有了大变化。
印刷术的出现就像给教育加了个“超速”按钮。
书籍变得越来越普及,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到知识。
大家不用再把一份手写的材料传递一遍遍,而是可以拿到一本清晰的印刷书籍,这可真是个大进步!3. 20世纪的技术跃进3.1 计算机的引入进入20世纪,计算机的出现简直是教育技术的“革命性突破”。
刚开始,大家都觉得计算机离我们太远了,可是后来计算机成了教室里不可或缺的“新朋友”。
从打字、查资料,到制作多媒体课件,计算机把教育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3.2 网络的普及紧接着,互联网的普及更是把教育技术推向了一个新高峰。
突然间,地球上的知识就像一条无形的网,把大家紧紧连在了一起。
线上课程、电子图书、教育APP,这些新兴的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便捷、灵活。
以前我们得去图书馆翻阅资料,现在坐在家里就能轻松获取各种信息。
这可真是让人觉得生活方便了不少。
4. 当代教育技术的潮流4.1 智能化的进步如今,教育技术已经进入了智能化的阶段。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这些科技玩意儿开始慢慢走进课堂。
比如,虚拟现实让学生可以在教室里体验到历史事件,仿佛回到过去亲身感受一样;人工智能则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真是让人觉得,这些技术不仅让学习变得更有趣,还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4.2 教育技术的挑战与展望不过,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教育技术的历史与发展教育技术,这个在现代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领域,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最原始的口耳相传,到如今高度数字化、智能化的教育模式,教育技术的每一次变革都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形态和效果。
在遥远的古代,教育技术的形式十分简单和直接。
那时,知识的传递主要依靠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和亲身示范。
师傅将自己的经验和技能传授给徒弟,徒弟通过观察、模仿和实践来学习。
这种方式虽然原始,但在当时却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文字的出现是教育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有了文字,知识能够被更广泛地记录和传播。
人们开始把经验和智慧刻在石头、竹简或羊皮纸上,这使得教育不再局限于即时的面对面交流,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进行传承。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教育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
尤其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和质量,降低了成本。
书籍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而逐渐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
这使得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取知识,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在这个时期,学校开始出现,成为了专门进行教育的场所。
进入近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更加迅速。
黑板和粉笔成为了教室里常见的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在黑板上书写、绘图,更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同时,幻灯片和投影仪的发明也为教学带来了新的可能。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幻灯片,展示图片、图表和文字,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到了 20 世纪,广播和电视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
通过广播教学和电视课程,学生可以在家中接受教育,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这为那些无法到学校接受教育的人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也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计算机的出现则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又一个重大转折点。
从早期的大型计算机到个人电脑的普及,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教育软件的开发使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互动。
学生可以通过玩教育游戏、做练习题等方式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教育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线教育平台的出现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
结合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技术也发展了,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
育技术的发展,可以从古至今的几个时期进行划分。
(一)古代
古代教育技术,主要是围绕口述传承,比如说,我国古代的《周易》
和《诗经》,最早的文本记录是汉朝的《汉书》,古代也有一些绘图工具
的运用,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古代文献,比如说,贝肯得出的《孙子兵法》,用绘图工具,将兵法的核心思想进行图形化,让人们更容易理解。
(二)中世纪
中世纪的教育技术发展,主要是推广口述传统,此外,在中世纪,也
孕育出了新的学术记录和研究工具,比如说,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里昂
大学开始,就采用书写媒介,传播和推广知识,更好的记录古老的文献,
还有就是显示媒介,比如说洛克菲勒图书馆中的展开图,让人们更容易理
解古老文献的内涵。
(三)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教育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数学家文
森特·开普勒发明了印刷术,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文献可
以被广泛传播、研究、讨论。
此外,计算机集合技术的应用,让教育更加
方便。
(四)现代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