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农业生产》word 公开课获奖教案 (5)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2
《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观察、调查、交流、查阅资料等多种学习方式,认识化肥的种类;能对化肥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能简单区分不同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思考化肥对农业增产的重要意义。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铵态氮肥的“跑肥”现象,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发现探究中的问题,掌握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运用实验探究掌握铵态氮肥的“跑肥”现象,运用化学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难点】掌握多种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建立化学学科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环节】一、课前下发《自主学习任务单》,进行任务驱动【教师活动】教师上传教学微视频,学生学习资料至“快乐学化学”QQ群。
【任务清单】下发学习任务单,引导学生学习。
任务一:认识化肥,科学选肥,精打细算(环节一)运用多种方式,认识化肥,了解化肥的分类。
【学生活动】运用多种方法认识化肥,观察自家的化肥,关心父母的劳动。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学会关注周围的生活,认识自家的化肥,能学会用观察法、调查法、查阅资料法获取新知识。
(环节二)结合生物学科所学知识,进一步了解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合理选肥,科学施肥。
(教师微视频支持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学生活动】1.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走访农资超市,询问老板了解更多的农药化肥的信息。
2.学会对肥料进行分类,了解其作用。
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对自己家的花草或农作物,去合理诊断。
【设计意图】能建立学科之间的联系,将生物学科学到的知识结合化学学科,综合利用。
(环节三)结合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学会计算化肥的纯度。
(三个环节的分层次设置,要求越来越高)【学生活动】有能力的同学进行定量计算。
【设计意图】能建立前后知识的联系,巩固定量计算,学会前后知识建立联系。
任务二:了解化肥,科学施肥,合理储存【学生活动】采访家长并将自己的学习内容,照片、视频、文本等资料上传QQ群,与大家分享1.知道家里的肥料哪些是铵态氮肥吗?2.铵态氮肥为什么不能与碱性肥料混用?3.应如何储存铵态氮肥【设计意图】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增进孩子与家长的交流二、小组合作,反馈自主学习情况【教师活动】通过学生上传的习题,检测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
6.3化学与农业生产【学习目标】1.知道一些常用化肥的分类、名称和作用;了解铵态氮肥的使用注意事项。
2.知道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了解其他一些常用农药的名称与性能。
3.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农作物生长的过程以及影响这一过程的因素;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思考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重点、难点】1.常用化肥的分类、作用以及铵态氮肥的检验。
2.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
铵态氮肥的检验。
【实验准备】多媒体;研钵,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药匙,胶头滴管;硫酸铵,硝酸铵,熟石灰,碳酸氢铵,红色石蕊试纸,蒸馏水。
【学习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意图【情景创设】“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你都认识哪些化学肥料?引入提问:图片上的两位农民在干什么?追问:如果不施肥,不喷洒农药,会怎么样?【导入新课】化肥和农药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范观看。
积极回答:为庄稼施肥,喷洒农药。
肯定的回答:减产。
(城镇中学学生可能会有疑惑。
)以学生非常熟悉的父辈劳作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对粮食增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围内,化肥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已超过40%;如果不使用农药,世界粮食产量将减少1/3。
而化肥、农药的研制、生产和使用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板书课题]1、农作物生长需要的多种营养元素由、和水提供。
2、土壤中常缺乏的三种营养元素是、、。
3、化肥可根据所含的不同,分为①、②、③、④。
4、氮肥能使作物枝叶,叶色;没有肥,作物就会得软骨病;磷肥能使作物、耐寒耐旱。
5、复合肥料指含有的化肥,例如。
6、波尔多液就是和混合制得的。
7、根据硝酸铵 NH4NO3的化学式计算:①相对分子质量②各元素的质量比③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活动一、化肥——农作物的重要食粮自学课本的本节内容,完成问题并回答。
1、空气,土壤2、NP K 3、营养元素①氮肥②磷肥③钾肥④复合肥4、繁茂浓绿;钾;根系发达。
5、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硝酸钾(KNO3) 6、胆矾生石灰 7、① 80② 7:1:12 ③ 35%培养学生的自学、阅读与归纳、概括的能力。
11.3化学与农业生产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学会自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学会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3.学会如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为大力开展农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维护人体健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简单鉴别;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随着人类不断进化,驾驭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逐渐对那些人类可利用、可食用的植物进行栽培,由于早期人口总数少,生产水平低,植物的生长全靠自然调节;而到了现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产量要求提高,人们可以用很多方式来提高产量。
改变基因就是一种方法,比方现在油菜就有两种:黑油菜和黄油菜,前者的产量就要高些。
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另一种常见的方法:施用化学肥料。
那什么是化学肥料呢?[板书] 课题2 化学肥料一、肥料1.种类:农家肥和化肥[展示]①化肥谚语: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人是铁,饭是钢,地里缺肥庄稼荒。
C.土地施足肥,青苗往上飞。
②A.小麦亩产量从建国初期的150-200斤到现在的500-900斤;B.水稻玉米的亩产量现在能到达1000多公斤。
[提问] 1.什么是农家肥?2.什么是化肥?3.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板书] 二、化学肥料[讲解] 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等,其中氮、磷、钾需要量大。
因此氮肥、磷肥和钾肥是最主要的化学肥料。
[板书] 1.氮肥[讲解] ①氮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②植物缺氮元素表现出来的病症;③哪些是常见的氮肥〔出示样品〕;④少数植物如大豆、花生有固氮的能力。
[板书] 2.磷肥[讲解] ①磷元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②植物缺磷元素表现出来的病症;③哪些是常见的磷肥〔出示样品〕。
初中化学与农业生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2. 掌握化学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化学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2. 化学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3. 化学在植物生长调控中的应用教学重点:1. 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原理;2. 各种化学产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学习化学原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2.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应用化学原理解决问题;3. 班级讨论,展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简单的实验或图片展示引入化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10分钟)二、讲解化学在肥料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及实例(20分钟)三、讲解化学在农药生产中的应用原理及实例(20分钟)四、讲解化学在植物生长调控中的应用原理及实例(20分钟)五、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方法(15分钟)六、班级讨论,展示学生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方法(15分钟)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讨论,积极思考问题;2. 学生能够灵活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问题;3. 学生对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反思:1. 教师要在课堂中更多地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2. 学生对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理解和应用能力;3. 下次教学时应更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与引导。
扩展练习:1. 请学生调查身边农业生产实践中化学产品的应用情况;2. 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观察不同化学产品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化学与农业生产的综合报告。
教学反馈:1. 收集学生对本课程的反馈意见和建议;2. 根据学生反馈意见,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3. 持续跟踪学生对化学与农业生产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学学《化学与农业Th产》教学设计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知道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了解铵态氮肥的性质及注意事项,学会运用观察和比较、分类的方法认识物质及其性质和应用。
2 .知道波尔多液的配制方法;了解常用农药性能和作用原理。
3 . 能从化学的视角认识农作物生长的过程;能从化学变化的角度思考化肥、农药等对农作物生长的作用。
4 .通过对化肥、农药“利弊”的思考,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根据心理学规律,九年级学生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能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喜欢对科学信息做批判思考、质疑、评价。
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热情和强烈的探究欲望,对社会也有高度的责任感。
他们对工业、农业、环境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同时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生物课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一些关于化肥、农药的知识,但不够系统,而且也认识不到化学的作用。
因此我就从学生熟悉的化肥和农药入手,使学生知道一些常用的化肥、农药的分类、名称、性能及作用,认识到化学在化肥农药研制、生产和使用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教育价值分析本节课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的拓展型课程。
联系生活实际和科技发展让学生学会鉴别常见的化肥、农药,体验化肥和农药利与弊,体会农业与环境的关系,通过对铵态氮肥性质的探究让学生获得探究物质及其性质、变化的亲身体验,体会研究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对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还将生物学知识与化学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生对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从化学的视角有了全新的认识。
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还有利于学生探究问题思路和方法的提升。
体会化学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究活动4:神奇的波尔多液阅读课本144 页到145 页,思考下列问题:作用原理,体会探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请1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形成运用物质改造物质的理念。
.配制波尔多液的原料是?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配制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3 .能否用铁桶配制或盛放波尔多液,你的理由是?4 .波尔多液杀菌防虫害的原理是?。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 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 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
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
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
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
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磷酸二氢铵 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
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
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4、磷酸二氢钾是含_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硝酸钾是含________元素的复合肥料。
5、常用的农药有哪些?说出各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本课教学反思
英语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方面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综合运用的能力。
写作是综合性较强的语言运用形式, 它与其它技能在语言学习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因此, 写作教案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 当前的写作教案存在“ 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教师和学生都把写作的重点放在习作的评价和语法错误的订正上,忽视了语言的输入。
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比较贴近生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将本单元情感目标融入其中,即保持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要珍惜生活的点点滴滴。
在教授语法时,应注重通过例句的讲解让语法概念深入人心,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概念相当于一个简单的定语从句,一个清晰的脉络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此教案设计为一个课时,主要将安妮的处境以及她的精神做一个简要概括,下一个课时则对语法知识进行讲解。
在此教案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辅导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再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案效果,才能避免在以后的学习中产生两极分化。
在教案中任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在“说”英语这个环节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开口朗读课文,所以复述课文便尚有难度,对于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还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