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化学原理导论
- 格式:ppt
- 大小:57.72 MB
- 文档页数:151
《地球化学》章节笔记第一章:导论一、地球化学概述1.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性质、化学作用和化学演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与物理学、生物学、大气科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地球化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的固体部分,包括岩石、矿物、土壤等;- 地球的流体部分,包括大气、水体、地下水等;- 地球生物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地幔、地核等。
3. 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 地球物质的化学组成及其时空变化;- 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化学过程;- 元素的迁移、富集和分散规律;- 地球化学循环及其与生物圈的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在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应用。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1. 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与采样:包括地质填图、钻孔、槽探、岩心采样等;- 实验室分析:包括光学显微镜观察、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原子吸收光谱(AAS)等;- 地球化学数据处理:包括统计学分析、多元回归、聚类分析等;- 地球化学模型:建立地球化学过程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 同位素示踪:利用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地球化学过程。
2. 地球化学研究的意义:- 揭示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 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成分和动力学过程;- 探索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分布规律;- 评估和治理环境污染问题;- 理解地球生物圈的化学循环和生态平衡;-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1. 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阶段:19世纪初,地质学家开始关注矿物的化学组成;- 形成阶段: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维克托·戈尔德施密特等科学家奠定了地球化学的基础;- 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地球化学在理论、方法、应用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现代阶段:20世纪末至今,地球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交叉,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地球化学》课程笔记第一章:地球化学概述一、地球化学的定义与范畴1. 定义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及其组成部分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化学演化规律以及这些过程与地球其他物理、生物过程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 范畴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 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循环- 岩石和矿物的形成、演化和分类- 生物与地球化学过程的相互作用- 地球表面环境的化学演化- 自然资源和能源的地球化学特征-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地球化学机制二、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1. 地球的物质组成- 地壳:研究地壳的化学成分、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 地幔:探讨地幔的化学结构、岩石类型、矿物组成和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
- 地核:分析地核的物质组成、物理状态和地球化学性质。
- 地球表面流体:研究大气、水圈和生物圈的化学组成和演化。
2. 元素地球化学- 元素的丰度:研究元素在地壳、地幔、地核中的丰度分布。
- 元素的分布:分析元素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 元素的迁移与富集:探讨元素在地质过程中的迁移机制和富集条件。
- 元素循环:研究元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循环路径和循环速率。
3. 岩石地球化学- 岩石成因分类:根据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形成环境对岩石进行分类。
- 岩浆岩地球化学:研究岩浆的起源、演化、结晶过程和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岩地球化学:分析沉积物的来源、沉积环境和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点。
- 变质岩地球化学:探讨变质作用过程中岩石的化学变化和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4. 矿物地球化学- 矿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矿物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和化学键合。
- 矿物的形成与变化:探讨矿物的形成条件、变化过程和稳定性。
- 矿物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矿物的物理性质与地球化学环境的关系。
- 矿物化学分类:根据矿物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
5. 生物地球化学-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过程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模式。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地球化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在地球系统中的分布、变化和相互作用规律,探索地球内部和外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探讨其在环境科学、资源勘探以及地质学等领域的重要性。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的研究基础主要建立在以下几个基本原理的基础上:1. 元素的宇宙起源:地球大部分化学元素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宇宙大爆炸的初期。
通过宇宙尘埃的云团和恒星演化过程,元素被逐渐合成并分布到宇宙各处。
2. 地球物质的成因:地球物质主要由岩石、矿物和土壤等构成。
通过研究地球各层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可以了解地球形成的历史和地球内部过程。
3. 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元素分布受到地球内部地球化学循环和外部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研究地球物质中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揭示地球内部地幔对地壳的物质供给和地球壳的物质循环规律。
4. 同位素的地球化学:同位素是具有相同原子序数但质量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种类。
通过研究同位素的分布和演化过程,可以追溯地球的演化历史、探索地球内部过程、判断化学反应过程以及解释大气和水体中的化学过程。
二、地球化学的应用领域1. 环境科学中的应用:地球化学研究对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如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可以评估和监测环境污染,并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2. 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和开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规律和同位素特征,可以指导找矿勘探活动,寻找矿床、矿体和矿化带。
3. 地质学中的应用:地球化学在地质学领域的应用广泛。
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岩石和矿物中的分布和特征,可以揭示地壳演化历史,研究岩石圈和火山作用,以及解释地质灾害等地质现象。
4. 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地球化学还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通过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生物体中的分布和转化规律,可以揭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研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探索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过程。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在地球圈层中的分布、迁移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了广阔的研究领域,如地球的成因演化、地球内部物质的组成和运动、地形地貌的形成以及环境和生命的演化等。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通过对样品的采集、分析和解释,揭示地球物质的特征与变化规律。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的研究基于一系列基本原理。
首先,地球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地球化学过程是有序的、相互影响的。
其次,地球的物质由元素组成,各元素以化学形式存在,并且会在地球圈层中相互转化和迁移。
再次,地球化学元素的分配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过程的影响。
此外,地球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和不同尺度的相互作用也对地球化学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1. 野外采样:地球化学研究从野外的实地采样开始,通过采集不同地貌、不同地质单位和多个层次的岩石、土壤、水和气等样品,获得地球化学元素的信息。
2. 实验室分析:通过高精度分析仪器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如电子探针、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这些分析方法能准确测定样品中各元素的含量和同位素组成。
3. 数据处理和解释:通过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得出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
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标准化、统计分析、元素比值计算等。
四、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领域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1. 地壳演化与成矿:通过地球化学方法,可以揭示地球内部岩石圈和陆地表层物质的成分和来源,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和成岩成矿过程。
2. 环境地球化学:通过地球化学技术,可以监测和评估环境中的污染物,如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这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环保政策和资源管理方案。
3. 气候与气象地球化学:地球化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气候变化与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气候演化的机制,并为气候预测和气象灾害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4. 生物地球化学: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可以了解生命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研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管理。
绪论何为地球化学,初次接触这门学科的学生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
从字面上看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的化学,是研究地球中物质的化学运动形式的科学。
然而,这样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这门科学有其明确的研究任务,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独立的研究历史。
为了学好这门科学,我们应该对地球化学的发展过程和研究现状有一较为详细的了解。
第一节地球化学的定义和任务一. 地球化学的定义地球化学这一名词是在1838年由瑞士化学家许拜恩(Schonbein C F)首先提出的,70年后产生了关于地球化学的第一项系统的研究成果-美国地质调查所总化学师克拉克发表的专著“地球化学资料”(Clarke,1908)。
如果把这本巨著的问世看成为地球化学成型的标志,那么这门学科已经有了将近100年的独立发展历史。
当地球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后,不同时期的研究者都曾根据当时的认识水平,对其下过各种不同的定义。
俄罗斯著名地球化学家维尔纳茨基V I(1922)给地球化学下的定义是:“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化学元素,即研究地壳的原子,在可能的范围内也研究整个地球的原子。
它研究原子的历史‘原子在空间及时间上分配与运动的情形,以及他们在地球上的相互成因关系”。
俄罗斯另一位著名的地球化学家费尔斯曼A E(1922)提出了类似的定义“地球化学研究地壳中化学元素—原子的历史,及其在自然界的各种不同的热力学与物理化学条件下的行为”。
欧洲杰出的地球化学家戈尔德斯密特V M(1933)给出的地球化学定义是“地球化学是根据原子和离子的性质,研究化学元素在矿物、矿石、岩石、土壤、水及大气圈中的分布和含量以及这些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迁移”。
从这些经典地球化学家给出的定义可以看出,20世纪初是地球化学打基础的时期,处在积累资料的阶段。
这个时期大量的工作是关于地壳和地壳不同部位,不同地质体中各种元素含量和分布的研究,在理论上则采用了晶体化学的成就和热力学原理来探讨矿物中元素的分配与结合规律(涂光炽等,1984)。
第一章绪论1.1 地球化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地球化学?顾名思义,地球化学就是地球的化学,它是研究地球(广义的也包括部分天体)的化学组成、化学作用及化学演化的学科。
它是地学和化学的边缘学科。
地球化学着重研究化学元素和其同位素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的分布、迁移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地球化学的定义、概念和研究范围是逐渐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早在本世纪20年代,维尔纳茨基(В.И.Верналскиǔ)给地球化学下的定义是:“地球化学科学地研究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即地壳的原子,在可能范围内也研究整个地球的原子。
地球化学研究原子的历史、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配和运动,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成因关系”。
这大概是那个时代对地球化学的最完整的理解了。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和领域也更为广泛。
1973年,美国全国地球化学委员会地球化学发展方向小组委员会以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名义编写的《地球化学发展方向》(《Orientation in Geochemistry》)一书中给地球化学作了如下的描述:“地球化学是关于地球与太阳系的化学成分及化学演化的一门科学,它包括了与它有关的一切学科的化学方面”。
“地球化学包括组成太阳系的宇宙尘埃化学;地球、月球和行星化学;地壳、地幔和地核化学;岩石循环(包括剥蚀、搬运、沉积和抬升)化学;海洋与大气的化学和岩石中有机质的化学”。
这表明,不但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扩大了,而且研究的出发点和重点也从“地壳中的原子”,“元素的行为”而发展成为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演化”,乃至“地球和行星演化的所有化学方面”。
在各种自然体系中,物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而组成物质的各种元素,其分布也是很不均匀的。
地球化学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查明各自然体系(大至地壳、地球、太阳系,小至岩石、矿物)中化学元素的分布状态。
要从其不均匀分布中了解其变化范围和其平均值,后者就是所谓的元素丰度。
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各种元素、同位素在地球内外相互分配的科学,是研究地球层、地表、水体和大气中元素和同位素组成、分布和迁移规律的学科。
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质来源、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化学时标以及地球化学计量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
一、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地球化学研究以元素和同位素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 元素循环:地球上的元素在不同的地球系统之间进行循环。
例如,在岩石圈中,元素经历了岩浆作用、岩石风化和沉积作用等过程,不断地在地球系统中迁移和转化。
2. 同位素分馏:同位素分馏是地球化学中的重要现象。
同位素的分馏是指在地质、化学或生物过程中,不同同位素的分布比例发生变化。
通过研究同位素分馏过程,可以揭示地质、化学和生物时间尺度上的环境变化和地球演化过程。
3. 地球系统的开放性:地球系统是开放的,并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例如,大气中的的氧气可以通过生物作用与地壳中的氧发生反应形成氧化物。
这些交换过程对地球系统的物质组成和环境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二、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地球化学研究方法是通过采集地球样品,利用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对样品中的元素和同位素进行分析,来揭示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变化。
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1. 野外样品采集:地球化学研究通常需要采集岩石、土壤、水体、大气等不同类型的地球样品。
采集样品的方法要求采集的样品具有代表性,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2. 样品前处理:采集到的地球样品需要进行前处理,包括样品的破碎、磨粉、溶解等步骤。
这些前处理工作是为了获得样品中的溶液或粉末,以便进行后续的元素和同位素分析。
3. 元素分析:地球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元素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质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对地球样品中的元素进行准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4. 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分析是地球化学研究中重要的手段,通过测量同位素的比例来研究地球化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