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陡岩煤矿防治水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8
煤矿水害防治措施煤矿水害防治措施1、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从源头杜绝水害事故的发生。
2、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成立组织机构,将水害防治工作纳入领导职责。
4、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规定》及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和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5、矿井的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查明水害情况,在水害情况未查明前,严禁进行采掘活动。
6、发现矿井有透水预兆时,应当立即停止受水害威胁区域内的采掘作业,撤出作业人员到安全地点,分析查找透水原因,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7、矿井应当对职工进行防治水知识的教育培训,保证职工具备必要的防治水知识,提高防治水工作的技能和抵御水灾的能力。
8、矿井防水煤﹙岩﹚柱留设:﹙1﹚采空区保安煤柱30米;﹙2﹚矿井断层保安煤柱40米;﹙3﹚平巷及釆区上﹙下﹚山煤柱20米;﹙4﹚井田边界煤柱30米。
矿井在采区设计及采掘过程中严禁开采防隔水煤柱。
9、采掘工作面探水前,应当编制探放水设计,确保探水警戒线,采掘作业点距离有水患威胁区域60米定为探水警戒线,进入探水警戒线作业,必须全程探水,并采取防止瓦斯和其它有害气体危害等安全措施。
探放水设计由专业技术人员提出,经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同意,按设计进行探放水。
10、探放水原则: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和《井下探放水规范》要求,我矿在采掘过程中,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进行探水作业。
﹙1﹚接近水掩或者有积水的井巷、老空或者相邻煤矿;﹙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水库、蓄水池、水井等断层破碎带;﹙5﹚接近有地质钻孔;﹙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7﹚釆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8﹚接近有其突水的地区。
关于地下矿山局部通风和防治水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方案一、前言地下矿山是人类开采矿产资源的重要领域。
为保障地下矿山安全高效运行,保护矿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障地下矿山环境安全,提高矿山经济效益,必须对地下矿山的通风和防治水进行专项整治。
二、工作目标本次地下矿山局部通风和防治水安全专项整治的工作目标是:1. 保障地下矿山的通风质量,减少通风事故的发生,提高地下矿山的生产效率和矿工的生产安全。
2. 加强地下矿山的水工程设备和管理,避免矿山水灾和矿工人员的伤亡。
3. 提高地下矿山的环境保护水平,避免对地下水资源和土地生态的影响,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效益。
三、工作内容1. 地下矿山局部通风专项整治(1)分析矿井通风系统现状,确定整治方案对矿山的通风系统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其缺陷和不足之处,的确通风系统的优劣以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全面、具体的整治方案。
方案应考虑通风设备的设置、通风井的数量、通风系统的管路布局等因素。
(2)强化矿井通风设备维护和管理为了保证通风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必须落实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排除通风设备故障。
实施科学、规范的清洗、维护和检查程序,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加强矿井通风监测和管理为了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加强矿井通风监测。
对矿井通风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通风系统问题及时处理,加强相关问题的管理。
2. 地下矿山防治水专项整治(1)确定矿井防治水方案通过对矿井的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评估,确定矿井防治水方案。
方案应考虑完善的排水系统,保证地下水和涌水处理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2)优化矿井排水系统对已有的排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更新并优化排水设备和管道布局,提高排水效率和安全性。
将重要部位的排水设备加强并设置备份设施。
完善防污染措施,防止排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伤害。
(3)完善矿井水文地质资料和水质检测制度完善矿井的水文地质资料和水质检测制度,加强矿井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问题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矿井防治水的措施矿井防治水的措施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发展,矿井的开采数量不断增加,矿井防治水变得越来越重要。
矿井防治水的目的是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有效地降低煤矿生产中的返水和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预防措施1. 防汛准备即在矿山降雨季节来临前,对矿井进行仔细检查,确保矿井排水系统正常运行。
对汛期防洪物资进行补充,对洪水灾害点进行加固,加强预防和应急措施,做好应变准备。
2. 矿井出水量控制在矿井开采初期,为了达到预制采煤和封闭采煤,应该及时采取矿井出水量控制措施,以早期有效地控制矿井水毁矿采场的发生。
3. 采取及时措施缓解矿井内水压力。
采取增加矿井大小和深度,减轻矿井内水压力的措施,可以减少矿井水灾害的发生。
二、善后处理措施1. 雨水渗透和喷水措施在雨季和水灾发生时,利用大喷水装置或喷淋装置迅速清洗矿井排水系统,避免管道堵塞,及时清理和疏通排水渠道,保持矿井排水正常运行。
2. 将矿井水利用起来。
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一直是我国煤炭工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矿井水利用方案应该既考虑利益的最大化,也考虑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矿井水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用水,一些矿井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可以供给周边农村及工业、生活用水。
3. 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地表水的成本尽可能低,并且在可控条件下将成本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可以采用泵站、拦截坝等方法有效地阻止矿井水进入地表水。
当然,矿井防治水的措施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它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需要公司负责人的注意和协助。
我们需要不断的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新型的矿井排水技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防治煤矿水害的十六字原则针对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复杂和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认真总结各方面教训、归纳提炼各地成功经验、组织专家广泛论证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十六字”原则和“五项”措施体现了我们对煤矿水害防治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十六字”原则科学地概括了水害治理的基本程序水害防治是有规律可循的,水害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多年来,有关科研机构与煤矿企业密切配合,对水害的突水机理、探查技术、预测预报、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十六字”原则就是对这一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预测预报”是水害防治的基础,要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水害防治的关键,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确保井下采掘安全。
“先治后采”是水害防治的最终目标,对排查的水害隐患,必须先治理后开采。
第二,“十六字”原则是煤矿企业防治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大水矿区如肥城、开滦、焦作等多年来一直注重煤矿水害隐患的排查,加大防治水资金投入,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淹井伤亡事故。
特别是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自xx年以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对煤层底板先注浆加固后开采,连续20年未发生大的突水事故和淹井事故。
这些典型经验充分说明,不管水害多么严重,只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十六字”原则,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到位,就一定能够防范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
2023年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为确保煤矿的安全生产,有效应对各种灾害事件,制定本方案,旨在加强煤矿的防汛和防治水能力,并确保2023年全年零汛事故发生。
二、工作任务:1、提升煤矿防汛和防治水综合能力:加强防汛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煤矿的防汛和排水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预警系统,提前预警,及时应对各类风险;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提高员工的防汛和防治水意识和技能。
2、完善防汛和排水规章制度:制定和完善煤矿防汛和防治水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建立健全的防汛和排水管理体系;加强风险评估和预测,及时发布防汛和排水指导意见,确保工作的科学和有序开展。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加强对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4、加强应急准备和处置能力: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制定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加强设备设施的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工作计划:1、加强防汛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a) 完善排水设备,提高排水能力。
加大对重要排水渠道的疏浚和修缮力度,确保通畅;加强对排水泵站的维护和更新,保证设备运行有效。
b) 加强抗洪工程建设。
加大对堤防、挡水墙等抗洪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煤矿的抗洪能力。
c) 完善信息化建设。
建立完善的防汛和排水信息化系统,确保及时获取和传递相关信息。
2、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a) 加强对员工的防汛和防治水培训,提高员工的防汛和排水意识和技能。
b) 开展经验交流和技术培训活动,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提升煤矿的防汛和防治水技术水平。
3、健全防汛和排水规章制度:a) 制定煤矿防汛和防治水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和任务分工。
2023年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方案一、背景概述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水灾成为影响煤矿安全和生产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煤矿防汛和防治水能力,保障煤矿安全稳定生产,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建立健全煤矿防汛和防治水体系,提高防汛和防治水能力,减少煤矿水灾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安全和煤矿生产正常进行。
2. 任务:(1) 完善防汛和防治水机构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形成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
(2) 加强设备设施建设,提高防汛和防治水设施水平。
(3)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防汛和防治水人员素质。
(4) 加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防汛和防治水隐患。
(5) 加强信息共享和灾害响应能力,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三、工作重点1. 完善防汛和防治水机构体系:(1) 建立健全煤矿防汛和防治水指挥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
(2) 加强与地方防汛和防治水机构的联动,形成协同作战的工作格局。
2. 加强设备设施建设:(1) 完善煤矿排水系统,提高排水能力和效率。
(2) 更新防汛设备,配备齐全的应急救援装备。
(3) 建设煤矿防汛和防治水设施,如防水墙、护坡等。
3. 加强人员培训和技术支持:(1) 组织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培训,提高人员业务水平和应对能力。
(2) 建立技术支持平台,提供专业技术咨询和服务。
4. 加强巡查和监测:(1) 加强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巡查,发现和处理隐患。
(2) 建立完善煤矿防汛和防治水监测系统,确保及时掌握水情。
5. 加强信息共享和灾害响应能力:(1) 健全煤矿防汛和防治水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发布。
(2) 提高煤矿防汛和防治水灾害应急响应能力,制定灾害应急预案。
四、工作措施1. 完善防汛和防治水机构体系:(1) 成立煤矿防汛和防治水指挥部,明确指挥部的职责和权限。
(2) 指定专人负责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提高工作机构的专业化水平。
(3) 加强与地方防汛和防治水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形成合力。
2024年度防治水计划及雨季三防计划防治水工作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为了切实搞好我矿的防治水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减轻水害影响,保证生产安全顺利进行,依据《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结合我矿水文地质条件以及雨季三防工作的需要,制定本计划。
一、矿井中长期防治水计划目前开采水平为一采区,属于自流排水状态,每年雨季前清挖水沟,备齐相应的排水、堵水材料。
下一步随着矿井开采水平的延深,总体计划。
一是按照设计布臵好二采区的水仓、泵房、排水泵、管路等,并做好联合排水试验,确保矿井排水系统完好、可靠。
二要加强探放水工作,做到有掘必探,在探放水工作开展前,制定完善的安全技术措施,准备好相应的器材和排水系统。
三、加强水文地质的调查工作对调查中发现的出水点、地质构造导水带及时上图,指导安全生产。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述小窑及老空积水基本情况矿井在建设过程中探明,由于受矿区东北部附近的相邻矿井-毕节市王官煤矿对本矿区的煤层破坏,该矿在+1650m水平以上已经进入上甲马石煤矿矿区570m左右。
致使上甲马石煤矿的资源在+1650m水平以上,采区上山以东的煤层均为被毕节市王官煤矿破坏,现上甲马石对于原王官煤矿在本矿区内的煤层破坏带掌握比较清楚,因此王官煤矿形成的破坏带对本矿井的安全威胁程度比较小。
预计王官采空区面积为。
143540m,但由于王官的主平硐标高低于采空区范围内的标高,所以基本不存在积水。
但在掘进过程中必须留设足够的隔水煤岩柱。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根据____年____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174地质队____年月提交的《贵州省毕节市上甲马石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矿区范围内的主要含隔水层分析如下:1、地层含水性①下二叠统茅口组(p1m)分布于井田西北边界外围,为灰-深灰色,中厚-厚层状石灰岩,总厚260m左右,岩溶裂隙较为发育,溶洞、落水洞漏屡见不鲜,含有较丰富的地下水,为强含水段。
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一、背景分析近年来,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频发,水害事故尤为突出,给矿工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从根本上解决煤矿水害问题,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制定本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二、总体目标通过实施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有效预防煤矿水害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提高煤矿防治水技术水平,为我国煤矿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三、工作重点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
2.完善矿井防治水设施,提高矿井防治水能力。
3.强化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确保矿井防治水措施落实到位。
4.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水平,培养专业防治水队伍。
四、具体措施1.开展矿井水文地质调查(1)对矿井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调查,收集相关资料,为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
(2)对矿井周边的河流、湖泊、水库等进行调查,掌握其水位变化规律,预防外部水源侵入矿井。
2.完善矿井防治水设施(1)加强矿井排水系统建设,确保矿井排水能力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2)对矿井排水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修,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3)加强矿井防水隔离层建设,防止水源侵入矿井。
3.强化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矿井防治水责任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责任。
(2)制定矿井防治水应急预案,提高矿井应对水害事故的能力。
(3)加强对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防治水措施落实到位。
4.提高矿井防治水技术水平(1)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研究,引进先进的防治水技术。
(2)开展矿井防治水技术培训,提高矿井防治水队伍的专业素质。
(3)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矿井防治水水平。
五、实施步骤1.调查研究阶段(1个月)对矿井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矿井水害原因。
2.制定方案阶段(2个月)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制定煤矿防治水专项治理工作方案。
3.实施阶段(6个月)按照制定的方案,加强矿井防治水设施建设,开展矿井防治水技术培训,强化矿井防治水管理制度。
地下矿山防治水工作计划1. 引言地下矿山是矿山开采的一种方式,然而地下矿山通常面临着水患的威胁。
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水工作,确保矿山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份地下矿山防治水工作计划,以应对矿山水患带来的风险。
2. 水患分析在制定防治水工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对地下矿山的水患进行全面分析。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条件分析:分析地层构造、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方向等因素,以了解地下水的运动规律。
- 水文气象分析:分析降雨量、地表径流情况和气象变化等,以预测水患发生的可能性。
- 矿井排水系统分析:分析矿井排水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3. 防治水工作目标基于水患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以下防治水工作的目标:- 减少矿山水患的发生频率和程度,提高矿山的防洪能力。
- 提高矿山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确保矿山的正常生产。
- 保护环境,防止矿山水患对周边地区造成的污染和破坏。
4. 防治水工作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进行防治水工作:4.1 加强地质勘察在矿山建设前和运营期间,加强对矿山地质条件的勘察工作。
包括地质剖面的绘制与分析、地下水位的监测与测量等。
这将为后续的防治水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4.2 完善矿井排水系统优化和完善矿山的排水系统,实现快速、高效地排水和管理地下水资源。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检修和改善抽水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 合理设置排水井和管网,确保水流畅通,避免积水和堵塞。
- 加强排水系统的监测和管理,做好水位和流量的实时监控。
4.3 做好防渗漏工作减少地下水与矿井之间的渗漏,防止因渗漏引起的水患。
主要措施包括:- 加强矿井壁面的防水处理,阻隔地下水的渗入。
- 注浆修复矿井漏水点,提高矿井的密闭性。
4.4 做好雨洪管理有效应对降雨引起的洪水,防止矿山被洪水淹没,主要措施包括:- 做好降雨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采取紧急排水措施。
2023年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方案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各地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同时煤矿作为特殊行业,面临着防汛和防治水的巨大挑战。
为了保障煤矿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营,应制定2023年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方案。
二、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健全完善的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机制,确保煤矿企业在防汛和防治水工作中的安全和稳定运营。
2. 原则:科学合理、安全稳定、资源节约、综合治理、法制管理。
三、策略和措施1. 完善预警机制(1)通过建立、完善煤矿防汛和防治水预警机制,实现对洪水、地质灾害等灾害因素的科学预测和及时预警。
(2)提升预警技术能力,引进先进的防汛和防治水技术设备,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敏感度。
2. 加强监测和监控(1)加强对煤矿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和监控,及时发现地下水涌出、地质变形和水位变化等预兆。
(2)加强对涝水情况的监测,确保及时掌握洪水的发展态势和变化情况。
(3)加强对工程建设和设备设施的巡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导致水环境污染和安全事故的隐患。
3. 提升应急能力(1)完善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洪涝等灾害时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2)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升员工应对洪涝灾害的能力和意识。
(3)统一协调煤矿企业和相关部门的资源和力量,提供应急物资和人力支持。
4. 强化防护和排水能力(1)加强煤矿生产区域和附近地区的防护工程建设,完善防洪设施。
(2)加强煤矿内部和周边地区的排水系统建设,确保迅速排除涝水。
(3)加强降水量监测和管理,合理规划管理水资源,确保随时掌握煤矿水情况。
5. 改进管理和制度建设(1)加强煤矿安全管理,建立健全煤矿企业灾害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责任和各部门的工作职责。
(2)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管理,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
(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煤矿防汛和防治水工作的联防联控机制。
鑫泉矿业有限公司
防
治
水
方
案
2017年7月7日
鑫泉矿业有限公司
防治水方案
编制:刘玉祥
安全矿长:
生产矿长:
总工程师:
矿长:
鑫泉矿业有限公司
防治水方案
一、矿区概况
冷水江市鑫泉矿业有限公司位于冷水江市中连乡境内,属村办集体企业。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1度26分40秒—111度27分32秒,北纬27度45分20秒—27度45分53秒,矿区面积约0.4118 km2。
1、地形地貌
该区为湘中山丘陵地貌,地表冲沟发育,地形起伏不大最高海拔为655m,最低海拔为275m,相对高差为275m。
地势中部高东西底,地形较简单,植被发能,地形坡度一般为15底左右。
2、气象
本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雨水较多,年平均气温16℃。
最高气温38.1℃,最低气温-10.7℃,历年相对温度80%,年降水量为1222.8mm——1293 mm;月最大降水量为241.8mm;日最大降水量为60.8mm;年降雨日数166——170天,降雨多集中在4——6月份。
大气降水是该矿井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
二、矿井水害调查
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1、矿区范围内的主要含隔水层分析:
地层含水性
矿区仅出露P2x地层、T1K地层和T1f1、T1f2地层。
上二叠统宣威组(P2x)碎屑岩类弱裂隙含水层,下三叠统卡以头组(T1K)碎屑岩类弱裂隙含水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相对隔水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弱裂隙含水层。
2、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矿井充水的主要因素为大气降水、老空积水和地表水。
(1)大气降水:
大气降水多沿基岩裂隙溶入矿井,矿井浅部裂隙发育地段其涌水量会有所增加,一般随开采深度的增加,水量会越来越小。
(2)地表水
矿区属于资江水系流域,有一条溪流从矿区北部边界外通过,为季节性溪流。
矿区内地表水系不发育,有季节性流水的冲沟,其流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故地表水对矿井的影响不大。
(3)老空积水
矿区有煤层出露,小窑一般沿露头布置。
因此老窑存在一定的采空区积水,它是矿井充水水源的主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本矿属于以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为主要为主要补给来源的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定为简单类型。
防治水方案
我矿矿井开拓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回风井布置在岩层中。
目前开采位置处于矿井中上部,浅部煤层被小窑采空,深部为塘冲煤矿采空区。
为防止在采掘过程中小窑老空透水及地面水渗入井下,特制定如下方案:
防治水管理机构
组长:侯志忠
副组长:阳庆平、王周玉
成员
杨永辉扶
检
兵
姜
孝
玖
谢
本
亮
扶
能
武
一、建立完善矿井疏水、防水及排水系统。
二、定期收集、调查和核对相邻各小煤矿和废弃老窑开采情况及水文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开采范围和积水情况等,并采取相应的“探、防、堵、截、排”等措施。
三、雨季到来前必须对防治水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完善各相关设施,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储备足够的防洪抢险物资。
四、地面防治水措施
1、必须及时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及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的降水情况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排水系统。
2、对地表可能渗入井下的积水及容易积水的地方必须修筑沟渠等进行疏排水,修筑沟渠时应避开煤层露头、裂隙及导水岩层,对较低洼地点、塌陷区及地面裂隙应及时进行充填压实;排到地面的矿井水,必须妥善处理,避免再渗入井下。
3、对可能与井巷连通的地表裂隙及塌陷地点必须进行填平、堵塞等工作,以防止地表水通过裂隙渗入井下。
4、每次降大到暴雨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有无裂隙、老窑陷落、塌陷等现象,如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
5、严禁将矸石、炉灰、垃圾等杂物堆放在山洪、河流
可能冲刷到的地段。
6、井口上方,地面工业广场建筑物周围修筑排截水沟,进行防排水。
7、地面排水沟必须随时进行清理,保持畅通,确保正常排水。
五、井下防治水措施
1、与各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设防水煤柱;严禁超出各种防隔水煤柱进行采掘活动。
2、在靠近各煤层隔水煤柱施工时,必须探明周边报废老窑、小窑的水文情况,在采掘过程中,必须坚持“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
3、井巷出水点的位置及其水量等,必须绘制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
4、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及降雨后,必须及时观测井下涌水量变化情况和水文变化情况。
5、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突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立即报告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待查清处理后,才能施工。
6、井下各巷道水沟必须随时进行清理,保持畅通,确保正常排水。
7、有积水的巷道必须配备足够能力及足够数量的排水设备,并作好维护工作,保持其完好,确保其随时能正常运行。
8、抓好探放水工作的落实,严格按探放水设计编制作业规程、同时作好施工记录,严禁弄虚作假。
六、每年雨季来临之前,必须作好当年井上、下防治水计划工作,并督促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其它未尽事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