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性污染控制概述与噪声
- 格式:pptx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56
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物理性污染控制期末复习知识点第一章为绪论1.物理性污染特点:1.能源污染2.普遍为局部性污染,区域性和全球性较少见3.无残留材料。
一旦污染源消失,污染就会消失4.引起物理性污染的声、光、电磁场在环境永远存在,本身对人体无害,只是环境中含量过高或过低才造成污染或者异常。
2.环境污染:1化学污染2生物污染3物理污染(注:前两种为物质污染,后一种为能源污染)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一)概述1.噪声的定义:物理观点: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不规则地组合在一起心理学观点:人们不需要的声音2.噪声特征:局部性2.无残余污染物,不积累3.噪声源停止,污染消失4.能量小,利用价值不大3.噪音控制方法:1.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最根本有效):1.降噪材料2.改进设备结构3.改善传动装置4.改皮革加工生产2.从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最常用):1.闹静分离2.利用声源指向性降低噪声3.利用地形状4绿色3.在接收点进行防护(最无奈):隔声岗亭、耳塞等(二)声学基础1.声波的组成:空气介质中中声波为纵波,固体液体介质中声波既有横波也有纵波2.声波的基本物理量:频率、波长和声速(空气和固体中340m/s>液体>气体)3.声音的波动方程:.1.运动方程(牛顿第二定律)2.连续性方程(质量守恒定律)3.物态方程(绝热压缩定律)4.术语解释:频程:把频率变化范围划分为若干较小段落,称为频程波阵面:同一时刻相位相同的轨迹平面声波:波前垂直于传播方向的波称为平面声波声压:局部空气被压缩或膨胀,压缩处压力增大,膨胀处压力减小,这样在原来的大气压上产生了压强的变化,此压强变化由声波引起,称为声压瞬时声压:声场中某一瞬时声压值称为瞬时声压声能密度d:单位体积介质所含的声波能量声强I:单位时间内沿声传播方向垂直通过的单位面积平均声能W:单位时间内声源辐射的声能声压级:声强级:声功率级:5.计算题:6.随着温度的升高,声速增加,白天高度增加,温度降低,夜间高度增加,温度升高7.声影区:声线不能到达的地方8.温度和风速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图为关键)9.声源的指向性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指向性越强10.传播过程中噪声的衰减:1扩散引起的衰减2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3其他原因(植被、地表结构等)(三)噪声的评价和标准1.频率:20Hz-20KHz(次声、可听、超声波)声压:2*10^-5pa-20pa(可听阈值、痛阈)2.人耳对强度(声压级)相同而频率不相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响度感觉3.响度:描述声音大小的主观感知。
物理性污染及防治1、噪声污染噪声破坏了自然界原有的宁静,损伤人们的听力,损害人们的健康,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强噪声还能造成建筑物的损害,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噪声已成为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
2、交通噪声:主要指各种机动车辆、飞机、火车、轮船等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和喇叭声产生的噪声。
它的特点是流动性和不稳定性。
对交通干道两侧以及港口、机场附近的居民影响最大。
3、工业噪声:指工厂的机器在运转时产生的噪声和建筑工地施工时的噪声。
它的特点是具有稳定的噪声源。
在工厂和工地工作的人是直接的受害者,在其附近的居民也深受其害。
4、社会生活噪声:主要产生在商业区。
另外,娱乐、体育场所,游行、集会、宣传等社会活动也会产生噪声。
其他如家用电器的运转声,宠物的叫声,上楼下楼的脚步声,喧哗声,打闹声等等,都属于社会生活噪声。
5、噪声控制: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立法颁布了噪声控制标准,对飞机和机场的噪声、城市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厂机器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都制定了严格的噪声控制标准。
例如,工厂、工地的噪声应不超过85分贝~90分贝。
居民居住区,白天不能超过50分贝,夜间不能超过40分贝。
噪声是一种声波,噪声污染是由噪声源产生,再通过传播介质对人产生影响的。
噪声控制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和个人防护几个方面:(1)声源控制:运转的机器设备和各种交通运输工具是主要的噪声源,控制它们的噪声有两条途径:一是改进结构,提高各个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质量,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等,降低声源的噪声发射功率。
二是利用声波的吸收、反射、干涉等特性,采用吸声、隔声、减振、隔振等技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控制噪声的辐射。
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开发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推广使用低噪声设备,是控制噪声污染的长远战略。
(2)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主要措施有:①在城市建设中合理布局,按照不同的功能区规划,使居住区与噪声源尽量远离。
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1.物理性污染的定义:物理运动的强度超过了人的忍耐限度,超越了环境中物质的含量的本底值,就形成了物理性污染2.物理性污染的特点:能量的污染;局部性很少全球性和区域性;不会有残余物,污染源消除,污染也就消失了。
(强度,时间,空间三个方面考虑)3.噪声的定义:各种频率,振幅杂乱无章组合的声音;令人不愉快或讨厌,甚至影响或危害人类健康的声音都是噪声。
4.声波的相关内容:声源:我们把产生声音的振动物体称作声源。
声源发出的声音必须通过媒质才能传播。
根据媒质质点振动方向与声波传播方向可分为:纵波: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一致。
横波: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声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5.声的物理量:声功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辐射出的总声能量平均声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声传播方向上面积为S的平均声能量6.声波的衍射:在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物或孔洞时,如果声波的波长比障碍物尺寸大得多,声波会绕过障碍物而使传播方向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声波的衍射。
声波波长与障碍物尺寸相比的比值越大,衍射越大如果障碍物尺寸远大于入射声波波长,虽然也有衍射,但在障碍物后面边缘的附近将形成一个没有声波的声影区。
当声波波长小于障碍物的尺寸时,反射波增加,在障碍物后面形成一声影区,这一声影区随着波长缩短而扩大。
7.声压与声强:声压级L p :待测声压的有效值Pe与参考声压P 0 的比值取以10为底的对数再乘20,单位dB。
即:L p=20lg p+94声强级L I :待测声强I与参考声强I 0 的比值取常用对数再乘以10,8.单位为dB。
即:L = 10lg I + 120声级的加法:p0=(100.1Lp1 + 100.1Lp2)声能的衰弱量和传播距离和声波频率有关,对于一定的声源,其声功率级不变的,而声强和声压随着观测点不同而变化。
9.声音的频谱和频程:不同的声音,其含有的频率成分以及各个频率上的能量分布是不同的,这种频率成分与能量分布的关系称为声的频谱。
第4讲物理(wùlǐ)性污染控制4.1噪声污染(zào shēnɡ wū rǎn)及其控制4.1.1噪声源的种类(zhǒnglèi)及特点一切(yīqiè)可听声都有可能被判定为噪声,噪声控制的目的就是降低或消除可听声,噪声的测量也局限在可听声。
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一般在20Hz-20kHz,频率(pínlǜ)低于20Hz的声称为次声,频率高于20kHz的声称为超声。
噪声的分类方法较多,从区分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产生的噪声角度出发可分为自然噪声和人为噪声;按噪声辐射能量随时间的变化可分为稳态噪声、非稳态噪声和脉冲噪声;按频率分布可分为低频噪声(<500Hz)、中频噪声(500-1000Hz)和高频噪声(>1000Hz)。
环境声学一般从城市环境和噪声产生的机理进行分类。
按城市环境可将噪声分为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按发生机理可将噪声分为机械噪声、空气动力噪声及电磁噪声。
机械噪声是指机械部件之间在摩擦力、撞击力和非平衡力的作用下振动而产生的噪声。
机械噪声的特征与受振部件的大小、形状、边界条件、激振力的特性有关。
空气动力性噪声是指高速气流、不稳定气流以及由于气流与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噪声。
空气动力性噪声的特征与气流的压力、流速等因素有关。
电磁噪声是指电磁场的交替变化,引起某些机械部件或空间容积振动产生的噪声。
电磁噪声的特征主要取决于交变磁场特性、被激发振动部件和空间的大小形状等。
4.1.2噪声的物理度量人耳听觉系统所能感受到的信号称为声音。
从物理学观点来看,声音是一种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弹性介质中的传播。
机械振动是声波产生的根源,弹性介质的存在是声波传播的必要条件。
弹性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声波在上述介质中传播,相应地称为空气声、液体声和固体声。
声波在空气和液体中传播,传播介质的质点振动方向和声波传播方向相同,称这种波为纵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