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化学成就
- 格式:doc
- 大小:52.73 KB
- 文档页数:5
领先于世界的中国古代化学中国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达国家。
中国古代化学也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其发展的水平远远超过了当时世界其它地区和国家。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说,中国是“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化学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主要的化学成就中国古代化学的主要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明了精美的陶瓷技术中国早在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明了原始的制陶术,成为世界上最早能够制陶的国家之一。
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以前,在今河南地区就出现了具有红、黑图饰的“彩陶”制品,反映了当时已经具有了相当高的制陶技术和社会文化水平,形成了著名的“彩陶文化”。
尧时代的朝代名就叫陶唐时代,充分反映了尧时代属于上古时代陶器时代。
在约四千五百年前,中国在不断改进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用较纯净和精细的瓷土取代粗糙的陶土为原料,制胎和挂釉,并以较高温度进行煅烧制出了世界最早的原始瓷器。
到了汉代,由于烧瓷技术不断改进,中国已能造出精细的青瓷。
以后,再经晋、唐、两宋到明,历代名窑已能制出极其精美的瓷器,并远销国外,受到各国人民的盛赞,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瓷”几乎已经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瓷器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的一项杰出成就。
2.掌握了超群的冶金技术(1)青铜冶炼。
中国开始冶炼青铜的时期记载说是晚于西方,但实际情况却是中国的冶炼铜器的水平远高于西方。
例如早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代,中国就掌握了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制出了造型复杂、精巧、庄重、雄伟的青铜器,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和成熟的技术,为世界其它地区所不及。
特别是在战国至汉代成书的《考工记》中,还提出了以六种不同的铜锡配比冶炼不同性能的青铜的“六齐”规则,成为世界上最早总结青铜冶炼规律的国家,反映了当时超群的冶炼水平。
(2)铸铁冶炼。
中国冶炼块铁技术也很早,冶炼铸铁的技术却比欧洲早2000年。
中国铸铁的发明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而欧洲则迟至公元后的15世纪。
由于铸铁的性能远高于块铁,所以真正的铁器时代是从铸铁诞生后开始的。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起因《庄子.逍遥游》描述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住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样生动浪漫的神仙幻境当然会引起人们的神往和追求。
所以人们为了羽化成仙从而追求某种长生不老药或者修炼某种长生不死的道术。
按照早期的炼丹家的信念,这种神丹一旦炼成,服用即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又可以点化汞、铜、铅等金属为黄金、白银。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和“点金家”追求由于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长生成仙,因此自从道教形成有组织的形式后,即在东汉时期以后,炼丹术开始兴起。
而且炼丹术的兴衰与道教在各个朝代的地位有紧密的关系在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就开始摒弃了以服食草木仙药,而服食某些天然的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转而经人工升炼的神丹。
但是又提出天然的金石矿物聚集了太阳、太阴之气,而含有大毒,解决的办法以火炼的方法来制伏其毒性,并提炼其飞升的精华,所以之后的的道士服用便从直接服天然金石过渡到火伏金石,升炼神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火炼升华操作为主的炼丹术技艺。
2、中国炼丹术的鼎盛时期中国炼丹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李唐王朝实行了尊道抑佛的政策,出现了道教和皇权结合的局面。
唐代的尊道抑佛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是在唐初的武德、贞观年间,第二次是是在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之初,道教组织抓住了唐王朝几番从政治上利用它们的时机,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徒众。
道教的兴起带动了炼丹术的兴起,由于唐王朝中许多皇帝都醉心于神丹金液,追求长生不死。
太宗晚年便服长生药,最终就是由于服丹药中毒,罹暴疾而驾崩的。
接着高宗也笃信长生有术,而后武后执政后也开始服用丹药,,玄宗在开元后期也开始日益对长生方术产生了兴趣,从而不少金丹术士得受宠信。
皇帝至尊,崇奉、支持金丹仙道如此狂热,“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服食长生之风一时弥漫朝野上下,烧丹炼汞,修炼长视之道,这使得炼丹术活动的繁荣,炼丹飞汞的实验得到广泛发展。
辽宋夏金时期的化学炼丹术两宋时期炼丹术仍很盛行。
北宋时一些人依然热中于烧炼外丹,如张邦基《墨庄漫录》卷3 载:章盛于宋真宗时,“炼丹一炉,在翰林金丹阁,日供炭五秤”,至宋神宗熙宁元年,“犹养火不绝”,“其丹作铁色。
”“张忠定公安道居南都,炼丹一炉,养火数十年。
”炼丹持续时间之长,可见其人迷恋之深。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9 载:“(徽宗)宣和末,又以方士刘知常所炼金轮,颁之天下神霄宫,名曰神霄宝轮。
知常言,其法以汞炼之成金。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6 载:宋太宗时得巧匠,“造金带得三十条”。
但是,不少炼丹术士实际上是江湖骗子,专以炼制伪金和伪银的方术骗人钱财,搞得声名狼藉。
尤为严重的是,由于服食丹药中毒致死者屡见不鲜,因而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所谓神丹仙药的危害性,并对炼丹术采取了严肃的批判态度。
如沈括就曾明确指出对炼丹术“不可不戒”。
《本草衍义》的作者寇宗奭也指出:“生金有毒,至于杀人,仍为难解”,“丹砂但宜生服,若炼服少,有不作废者”,“水银入药虽各有法,极须审谨,有毒故也。
”甚至连“养火数十年”的南都张安道也是“丹成,不敢服”,结果使一位坚求服食者中毒致死。
在这种情况下,到了南宋时期,从事烧铅炼汞的外丹术已明显衰落,与此同时,主张炼气养神的内丹术大为兴盛起来。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的炼丹术著作。
下面列举的几种是较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了解当时的炼丹设备、炼丹方法及炼丹术的发展情况等,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炼丹化学的成就具有重要的价值。
《丹房须知》,吴悮撰,成书于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
此书专讲炼丹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如择友、择地、择井、造坛、造鼎、造炉、研磨、合药、采铅、用火、开炉、服食、禁忌等。
书中虽字数不多,但记载了一些重要的炼丹设备的图形,如丹台、抽汞的蒸馏器、既济炉和未济炉、研磨器等。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白玉蟾授,孟煦撰,成书于南宋理宗宣庆元年(1225)。
此书对于炼丹设备的叙述很详细,如石榴罐、水海等,都是符合科学原理的。
中国古代炼丹术发展简述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起因《庄子、逍遥游》描述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住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这样生动浪漫的神仙幻境当然会引起人们的神往与追求。
所以人们为了羽化成仙从而追求某种长生不老药或者修炼某种长生不死的道术。
按照早期的炼丹家的信念,这种神丹一旦炼成,服用即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又可以点化汞、铜、铅等金属为黄金、白银。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与炼金术就是紧密相关的。
所以古代的炼丹术主要有两个目的:帝王追求长生不老与“点金家”追求由于中国道教的核心思想就是长生成仙,因此自从道教形成有组织的形式后,即在东汉时期以后,炼丹术开始兴起。
而且炼丹术的兴衰与道教在各个朝代的地位有紧密的关系在战国时期以后人们就开始摒弃了以服食草木仙药,而服食某些天然的矿物为辅的长生术,转转而经人工升炼的神丹。
但就是又提出天然的金石矿物聚集了太阳、太阴之气,而含有大毒,解决的办法以火炼的方法来制伏其毒性,并提炼其飞升的精华,所以之后的的道士服用便从直接服天然金石过渡到火伏金石,升炼神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以火炼升华操作为主的炼丹术技艺。
2、中国炼丹术的鼎盛时期中国炼丹术发展到唐代,进入它在历史上的鼎盛时期,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李唐王朝实行了尊道抑佛的政策,出现了道教与皇权结合的局面。
唐代的尊道抑佛出现过两次高潮,第一次就是在唐初的武德、贞观年间,第二次就是就是在玄宗开元年间及天宝之初,道教组织抓住了唐王朝几番从政治上利用它们的时机,扩展了自己的势力,壮大自己的徒众。
道教的兴起带动了炼丹术的兴起,由于唐王朝中许多皇帝都醉心于神丹金液,追求长生不死。
太宗晚年便服长生药,最终就就是由于服丹药中毒,罹暴疾而驾崩的。
接着高宗也笃信长生有术,而后武后执政后也开始服用丹药,,玄宗在开元后期也开始日益对长生方术产生了兴趣,从而不少金丹术士得受宠信。
皇帝至尊,崇奉、支持金丹仙道如此狂热,“上之所好,下必甚焉”,服食长生之风一时弥漫朝野上下,烧丹炼汞,修炼长视之道,这使得炼丹术活动的繁荣,炼丹飞汞的实验得到广泛发展。
2011-2012第一学期校公共选修课《中国古代化学史及文物保护修复》结课论文学生姓名赵颖彪学号8031210128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班级农机14-1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化学成就摘要: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上,揭示了物质可分、运动、守恒的规律(在化学实验上,炼丹家们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制法和鉴定方法)在化学工艺和技术上发明了火药、金属的冶炼和造纸术等,但中国古代化学也留给我们不少缺憾,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古代化学;炼丹术;化学发展;成就在化学领域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火药、陶瓷、造纸、金属的冶炼和炼丹术等令世人瞩目;在对物质的认识上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观点。
其中对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近代的化学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
本文就对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在化学上的作用作粗略的阐述。
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和成就1.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而且这个最初的化学实践,为古代炼丹术奠定了客观基础,因为那时人们无法理解风雨雷电等现象和灾害,“万物有灵”的观念十分强烈。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鬼神”恐吓,麻痹人民。
最初的化学萌芽也被他们用以维护他们的统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追求长寿和永生的愿望随之产生和增强,统治阶级梦想长生不死,万世霸业的欲望更加强烈,于是神仙传说大兴,便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寻仙求药活动。
炼丹术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方术,这种方术在我国起源很早,据《汉书·刘向传》载,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在他的《枕中鸿宝秘苑书》中说,战国时邹衍(约前305-前240)有“重追延命方”,看来这可能是我国古代丹方之祖。
但是这方不传于世,刘安那部书也早已散佚,内容怎样现在已经无从查考。
不过,《战国策》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史记》对秦始皇求“仙药”和派方士徐市(福)率童男女几千人入海求“仙人”的事叙述很详细,可见我国炼丹术在先秦时期的确已经开始萌芽。
中国古现代优秀化学家的贡献简介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从古代的炼丹术、炼金术,到现代的化学研究,中国化学家们为世界化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古代化学家及贡献1. 葛洪葛洪(284-364年)是东晋时期的著名道教学者,他在化学领域的主要贡献在于炼丹术。
葛洪的著作《抱朴子》中详细记载了多种炼丹方法,包括金丹术和烧炼技术,这些内容对后世化学实验有着重要的影响。
2. 孙思邈孙思邈(581-682年)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和炼丹家,他在炼丹实践中总结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
《丹经》是孙思邈的代表作,其中记载了多种药物的制作方法和炉火法则,对后世的化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化学家及贡献1. 李四光李四光(1887-1971年)是中国现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化学教育、有机化学研究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四光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培养了一大批化学人才。
他的研究涉及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等多个领域,并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2. 侯德榜侯德榜(1892-1977年)是中国著名化学家,以研究制碱工艺而著称。
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大幅度降低了制碱成本,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著作《制碱》详细介绍了制碱的原理和工艺。
3. 屠呦呦屠呦呦(1930-)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药理学家和有机化学家,她的杰出贡献在于发现了抗疟药青蒿素。
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团队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有效成分,为全球抗疟疾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因其在医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总结中国古现代化学家的贡献跨越了从古代炼丹术到现代化学研究的广阔领域。
他们的成就不仅推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也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这些化学家及其成就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管窥中国古代炼丹术炼金术在中国古代可谓源远流长,它满足了人们对长生不老与飞升成仙的幻想,因此吸引着一大批“活神仙”们倾尽一生的精力去追寻所谓“点石成金”,“长生不老”的仙方。
古往今来的炼金术士中,太上老君可谓是最知名的一位,盖因其在西游记中将孙悟空关进炼丹炉中却使其炼成火眼金睛的“卧底”表现不可谓不精彩,当然,如果我们细究起来,吴承恩他老人家其实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太上老君(老子)生活的年代,人类还没开始炼丹这项活动呢!事实上,炼丹术中的“丹”指的是丹砂,也就是天然的硫化汞,现在我们知道,汞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而由丹砂炼成的“丹药”的毒性也就可想而知了,各种武侠小说中出现的迅速增强功力的“九转大还丹”也是类似的东西,事实上,“还丹”就是指金丹,而这“九转”就有讲究了,指的是先使硫化汞,也就是丹砂受热分解成硫和汞,再让硫和汞化合成硫化汞,如此往复九次,九转大还丹即大功告成,以今天的眼光看,“九转大还丹”的炼制只是一个硫化汞分解又化合,化合又分解,来回折腾的过程,而且相当之不低碳,不要说增加几百年的功力了,不减寿十年已经是老天开恩了。
当然,虽然炼丹术士们的行为在现在的人们看来相当的无知,但是,要知道,一切的认知过程都是从“无知”开始的,也许未来的人们看今天我们的科学研究时的感受就如同现在的我们看古人“炼丹”活动。
客观的说,炼丹术士们也确实取得了一些认知上的进展,例如火药的发明,同时,中国的炼丹术经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间接的促进了化学的产生,盛赞浙大为“东方剑桥”的李约瑟博士就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道号“丹耀”,其来源就是炼丹术。
说起来,炼金术应该也算是中华民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只是由于长期以来被打上了“伪科学”的标签而一直为人们所轻视,但是我想,炼金术的发展历程对我们的科学研究应该是有启示作用的,能够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本文将对中国古代的炼金术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由于精力与篇幅的限制,只能是“管中窥豹”,但是我希望它能起到一个“可见一斑”的作用。
简述炼丹术的化学遗产
炼丹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医学和哲学技术,旨在将各种天然物质转化为药物、食品和珍宝。
虽然炼丹术在当今世界被视为一种伪科学,但其实际上具有重要的化学遗产。
炼丹术通过不同的媒介和反应器进行物质转化,如氧化还原、加热、冷却、沸腾等反应,并使用各种器具(如炉子、锅、瓶、杯等)进行热、物质和能量的调控。
这些技术和设备为现代化学实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基础,如热化学分析、各种反应器、分离技术等等。
此外,炼丹术也促进了许多物质和化合物的发现,如汞、砒霜、硫酸铜、铅及其化合物等等。
这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已被现代科学证实,如汞用于手电筒、温度计和电池中,砒霜用于杀虫,硫酸铜用于消毒,铅用于电池和防辐射材料等等。
总的来说,炼丹术的化学遗产对现代化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了重要的经验和技术基础。
隋唐时期的炼丹术和化学炼丹术的兴盛隋唐两代以至北宋是中国炼丹术发展的黄金时代。
特别是唐代,由于皇室姓李,便附托老子李聃为始祖,尊之为玄元皇帝,并把道教奉为国教。
唐代帝王多宠信方士,迷信神仙方术,炼丹术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
同时,许多文人学者热衷于问道寻仙,炼丹制药,出现了不少著名的炼丹家和内容丰富的炼丹著作。
于是,中国炼丹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唐代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这一时期,火法炼丹与水法炼丹都有很多新的成就;用药品种大为增加,所用植物药料开始增多;实验操作更为复杂,炼丹工具和设备从两汉所用比较简陋的土釜竹筒等发展到特制的铁质上下釜、水火鼎、铜桶等;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邠王府出土了一批炼丹药物和用具,从中可见这些药物和用具是相当精制和考究的;在理论上也趋于系统和完整,但失去了两汉时期那种较朴实的面貌,而更多地染上玄奥隐晦的神秘主义色彩①。
据梅彪撰《石药尔雅》记载,当时“有法可营造”的长生丹药就有九十八种,收录论述炼丹服食的书目则有九十七部。
又据《铅汞甲庚至宝集成》收录的《神仙养道术》记载,当时流行的药金达十五种。
以上这些都反映出当时炼丹术的兴盛情况。
炼丹家炼制的所谓“仙丹”,大多是含汞、铅、硫、砷的剧毒物质,吃了非但不能长生,反而会致人于死地。
汉代诗人就有“服药求神仙,多为药所误”①的感叹,以后不断有人对此发出警告,但服食受害者仍屡见不鲜。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十九“唐诸帝多饵丹药”条载,唐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皆服丹药中毒致死。
皇帝如此,何况臣民百姓。
当时一些大臣如杜伏威、李道古、李抱真等也都是因服食丹药中毒致死。
白居易《思归》诗云:“退之(韩愈)服硫黄,一病讫不痊。
微之(元稹)炼秋石,未老身溘然。
杜子(杜牧)得丹诀,终日断腥膻。
崔君(崔玄亮)夸药力,终冬不衣棉。
或疾或暴夭,悉不过中年。
”炼丹术的兴盛带来了不尽的悲哀。
但任何事物都有利有弊。
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在当时和对后世都有重要影响的炼丹家和炼丹著作。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我呀,一直觉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啥好东西都有。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这里面蕴含的化学知识,可有趣啦!就说那古代的炼丹术吧。
那些炼丹的道士们呀,整天在炉子里捣鼓各种东西。
他们把硫磺、硝石还有木炭啥的混在一起,想要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呢。
哎,你说这多神奇,他们可能都没想到,这一捣鼓,就捣鼓出了火药的雏形。
这就像咱们玩拼图一样,他们把这些化学物质当作小拼图块,不经意间就拼出了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
这火药可是改变了世界的呀,打仗用的火炮,过年放的鞭炮,都跟它有关系。
你想啊,如果那些道士知道他们没炼出仙丹,却弄出了这么个改变世界的东西,会是什么表情呢?说不定会惊掉下巴呢!再说说青铜器。
古代的那些青铜器可精美啦,什么鼎呀,尊呀,上面还有各种花纹呢。
你知道吗?制作青铜器可不容易,这里面就有好多化学知识。
铜本来是一种比较软的金属,但是当把锡加进去,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变成了青铜。
这就好比给一个软弱的小娃娃找了个强壮的小伙伴,两个人一合作,就变得超级厉害啦。
青铜又硬又结实,还不容易被腐蚀。
古代的工匠们肯定是经过了好多好多的试验,才掌握了这个比例的奥秘。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要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呢。
我就想啊,那些工匠在炉火把铜和锡熔化,看着它们融合在一起变成青铜的时候,心里肯定特别高兴,就像我们考试得了一百分一样。
还有那传统的中医。
中医里的药材可多啦,什么人参、枸杞、当归等等。
这些药材里面可都是有化学成分的呢。
比如说人参,里面就有很多种对身体有益的物质。
中医们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把这些药材按照不同的配方组合起来,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病。
这就像是厨师做菜,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做出美味又营养的菜肴。
我有一次感冒了,奶奶就给我煮了一碗中药。
那味道呀,可难闻了,苦得我直咧嘴。
我就问奶奶:“奶奶,这苦苦的药真的能让我好起来吗?”奶奶就笑着说:“傻孩子,这中药里的成分可神奇了,能把你身体里的病菌打败呢。
2011-2012第一学期校公共选修课《中国古代化学史及文物保护修复》结课论文学生姓名赵颖彪学号8031210128所属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班级农机14-1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化学成就摘要: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上,揭示了物质可分、运动、守恒的规律(在化学实验上,炼丹家们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制法和鉴定方法)在化学工艺和技术上发明了火药、金属的冶炼和造纸术等,但中国古代化学也留给我们不少缺憾,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古代化学;炼丹术;化学发展;成就在化学领域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火药、陶瓷、造纸、金属的冶炼和炼丹术等令世人瞩目;在对物质的认识上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观点。
其中对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近代的化学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
本文就对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在化学上的作用作粗略的阐述。
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和成就1.1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而且这个最初的化学实践,为古代炼丹术奠定了客观基础,因为那时人们无法理解风雨雷电等现象和灾害,“万物有灵”的观念十分强烈。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鬼神”恐吓,麻痹人民。
最初的化学萌芽也被他们用以维护他们的统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追求长寿和永生的愿望随之产生和增强,统治阶级梦想长生不死,万世霸业的欲望更加强烈,于是神仙传说大兴,便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寻仙求药活动。
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这种方术在我国起源很早,据《·传》载,(前179-前122)在他的《枕中鸿宝秘苑书》中说,战国时(约前305-前240)有“重追延命方”,看来这可能是我国古代丹方之祖。
但是这方不传于世,那部书也早已散佚,内容怎样现在已经无从查考。
不过,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对求“仙药”和派方士徐市(福)率童男女几千人入海求“仙人”的事叙述很详细,可见我国炼丹术在先秦时期的确已经开始萌芽。
以下是古代炼丹术对中国古代技术发展的贡献中国炼丹术源自数千年前的神话传说和古代文献的记载,它随着当时日益复杂的社会结构而发展。
炼丹术是用各种材料和药物,经过复杂的过程制成,以治疗疾病或抗衰老为目的。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古代技术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一,炼丹术有助于不断提高药物技术水平。
中国古代炼丹术是在不断摸索和发展中取得了脱胎换骨的进步,它促使中国古代药学走向更高的水平、技术和理论,在药物的研究、开发、制备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
炼丹师们从中总结出一些药物的使用原理和制作方法,并开发出一些新的药物,此外还有一些治疗技术的发明。
这些技术为中国古代药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二,炼丹术有助于发展中国古代机械技术。
炼丹师为了添加各种原料,通常要利用一套不同类型的完整设备。
他们设计和制造出许多新型机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制作方式,而且提高了炼药精度和技术水平,为中国古代机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三,炼丹术有助于发展中国古代化学技术。
炼丹师在制作过程中,必须对原料的性质、组成和特性进行分析,以达到理想的制作效果。
因此,他们不仅学会了分类药物的方法,而且发展出了中国古代技术史上最早的化学研究和分析方法,为我国古代化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中国古代炼丹术是中国文化和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技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炼丹术不仅为后来的
药物技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为中国古代机械技术和化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在中国古代技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从“炼丹术”想到的东西方化学发展廖佳芬2008302180027 临床八年自从有了人类,化学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钻木取火,用火烧煮食物,烧制陶器,冶炼青铜器和铁器,都是化学技术的应用。
正是这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
先让我们看看化学在古中国的留下的一些痕迹。
炼丹术,可说是一门相当古老的萌芽于东方的术法。
当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力有了较大提高的时候,统治阶级对物质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皇帝和贵族自然而然地希望永远占有巨大的财富享用下去。
于是,便有了长生不老的愿望。
例如,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便迫不及待地寻求长生不老药,不但让徐福等人出海寻找,还召集了一大帮方士(炼丹家)日日夜夜为他炼制丹砂——长生不老药。
炼金家想要点石成金(即用人工方法制造金银)。
他们认为,可以通过某种手段把铜、铅、锡、铁等贱金属转变为金、银等贵金属。
虔诚的炼丹家和炼金家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是他们辛勤的劳动并没有完全白费。
他们长年累月置身在被毒气、烟尘笼罩的简陋的“化学实验室”中,应该说是第一批专心致志地探索化学科学奥秘的“化学家”。
他们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甚至总结出一些化学反应的规律。
例如中国炼丹家葛洪从炼丹实践中提出:“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这是一种化学变化规律的总结,即“物质之间可以用人工的方法互相转变”。
炼丹家和炼金家夜以继日地在做这些最原始的化学实验,必定需要大批实验器具,于是,他们发明了蒸馏器、熔化炉、加热锅、烧杯及过滤装置等。
他们还根据当时的需要,制造出很多化学药剂、有用的合金或治病的药,其中很多都是今天常用的酸、碱和盐。
为了把试验的方法和经过记录下来,他们还创造了许多技术名词,写下了许多著作。
正是这些理论、化学实验方法、化学仪器以及炼丹、炼金著作,开启了化学这门科学的先河。
火药的发明与中国西汉时期的炼丹术有关,炼丹的目的是寻求长生不老的药,在炼丹的原料中,就有硫磺和硝石。
古代的四大发明火药:1、炼丹术和火药早在殷商时候,我国就开始大量生产青铜器了。
当时的青铜器造型复杂,非常美观,说明我国冶铸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我国冶铁也有悠久的历史。
大约在春秋中期,我国已经发明生铁治炼技术,春秋后期已经出现铸铁工具。
战国、秦汉以来,我国的炼钢技术也有较高的成就。
劳动人民在冶炼金属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也创造了很多的采矿和冶金方法。
在战国到西汉这段时期,有些人就把冶金技术运用到炼制矿物药方面,梦想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或者炼出更多的金银来。
这就产生了炼丹术;同时也出现了炼丹家,这种炼丹家,当时称为“方士”。
那些炼丹家炼仙丹在一次又一次的冶炼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的冶炼经验和化学知识,对促进我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
有些炼丹家在化学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贡献我国火药的发明和发展,就跟炼丹家有很大的关系。
唐朝初年,有名的药物学家孙思逸,也搞过炼丹。
他写了一部叫《丹经》的书,书里面提到一种“内伏硫黄法”,就是用硫黄二两,硝石二两,研成粉未,放在砂罐里。
然后,在地上掘一个坑,把锅子放在坑内,锅顶和地面齐平,锅子周围用土填实。
再用皂角子三个,用火点着,放进锅内,使硫黄和硝石烧起了焰火。
等到焰火刚息灭时,在用熟木炭三斤来炒。
等木炭烧完三分之一,趁没冷却的时候取出混合物,就叫做“伏火”。
硫黄和硝石等量研成粉未,点着后,能够起一种类似火药的作用,可是,这还不能算火药,必须再加上木炭,并且按恰当的比例配制,才能成为真正的火药。
2、开始铸造金属火器北宋末年,金军不断南侵。
在战争中,金人也学会了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方法。
宋金双方都不断改进火药武器。
到十三世纪时,宋金双方都开始用金属制造的火药武器来打仗。
“铁火炮”、“震天雷”它们名称不同,其实是一个东西,都是用生铁铸成的罐子,里面装着火药。
发射前先计算目标远近,然后加上一定长的引线,引线点着以后,立刻用抛石机发射出去。
在它刚刚到达目标的时候,引线正好点着罐里的火药,轰隆一声就炸开了。
第一学期校公共选修课2011-2012结课论《中国古代化学史及文物保护修复》文赵颖彪学生姓名8031210128 号学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所属学院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14-1 级班农机塔里木大学教务处制.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化学成就揭示了物质可中国古代化学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上,摘要:制法和鉴定方法)(在化学实验上,炼丹家们掌握了一些物质的性质、分、运动、守恒的规律但中国古代化学也留给我们不少在化学工艺和技术上发明了火药、金属的冶炼和造纸术等,缺憾,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古代化学;炼丹术;化学发展;成就在化学领域中,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其中火药、陶瓷、造在对物质的认识上体现了唯物辩证的观金属的冶炼和炼丹术等令世人瞩目;纸、中国古代化学取其中对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近代的化学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本文就对中国古代炼丹术及其在化学上的作用作粗略的阐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
述。
一、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和成就中国古代炼丹术的产生1.1在远古时代,火的使用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居住条件,而且这个最初的化学实“万物践,为古代炼丹术奠定了客观基础,因为那时人们无法理解风雨雷电等现象和灾害,有灵”的观念十分强烈。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统治阶级利用“鬼神”恐吓,麻痹人民。
最初的化学萌芽也被他们用以维护他们的统治,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万世霸业的欲望更加强烈,统治阶级梦想长生不死,追求长寿和永生的愿望随之产生和增强,于是神仙传说大兴,便开始了长达千年的寻仙求药活动。
(前《·传》据载,是古人为求“长生不老”而炼制丹药的,这种方术在我国起源很早,有“重追延命方”,240)(约前305-前《枕中鸿宝秘苑书》179-前122)在他的中说,战国时内容怎样现在已那部书也早已散佚,看来这可能是我国古代丹方之祖。
但是这方不传于世,(福)对求“仙药”和派方士徐市经无从查考。
不过,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的记载,可见我国炼丹术在先秦时期的确已经开始率童男女几千人入海求“仙人”的事叙述很详细,)以更大的规模求仙求药,并采纳方士的建议,在87156-前萌芽。
到西汉时期,武帝(前从此以后,炼丹之风就在封建统治阶级中开始盛行,并且经宫中设立丹灶,亲自从事炼丹。
久不衰,一直发展到宋元以后,因此历代都出现了许多烧丹炼汞的术士。
是带有冶金性质的无水加热法。
炼我国古代炼丹的方法可分火法和两种。
所谓火法,主要、丹家魏在中说,他那时有《火记》六百篇,讲的就是这种火法。
但是这部书早已失传,内容、炼(干燥已经无从查考。
据晋以及比较晚的炼丹著作的记载,火法大致包括缎(长时间)、伏(加、飞(又叫升,就是升华)、熔(熔化)、抽(蒸馏)物质的加热)、炙(局部烘烤)热使药物变性)等方法。
红色硫化汞一经加这种研究用的就是火法。
炼丹术最早的研究材料可能是,就是红色,,水银和硫磺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再加热使它升华,就又恢复红色硫热就会分解出(汞)化汞的原状。
所生成的水银,是金属物质却呈液体状态,圆转流动,容易挥发,显得和寻常物质不同。
东汉以前炼丹术有两个不同传统:一是致力寻找;二则试造黄金。
东汉时两个传统汇合为一,炼丹术家尝制长生不老药,而促成两个传统结合的因素实与医药发展有关,因此许多著名炼丹家如、陶弘景等同时是大医药家。
葛洪对炼丹术和早期的化学贡献保留在.)及它们的制炼方法。
《》内,纪录了许多长生不老药(如太清丹、金液以上是一种流传已久的信仰,更指出凡人也能脱胎换骨成神仙,此变形可用阴阳五行的理论作解释。
,这是古代的鼎”在春秋战国时期,是的盛世,诸子百家争鸣,生产也达到鼎盛时期。
说到“烹饪器,也是记载功勋的礼器,传说黄帝造九鼎,鼎就成了传国之宝。
考古发掘的文物,如《周礼)和铸造技术都已达到极高水平。
有名的司母戊方鼎,说明在当时冶炼青铜(铜锡合金规则。
“六齐”考工记》中就已经记载了合金成份不同而性质不同的鼎本是煮肉汤和食品的器具。
但这时人们就希望在鼎中也能炼出一些别的东西。
传说的女婿萧史就在宫中炼丹,他曾经炼成“飞雪丹”给秦穆公的女儿擦在脸上(实际上是炼成的铅粉)。
他也许可以算是最早的化学家。
在汉代是炼丹兴起的时期,虽然真金没有炼出来,却制成了多种貌似黄银和的假金。
更发现了许多种化学反应,最主要是铅、汞、硫、砷等之间的反应,还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
到了东汉时期,编著了一部炼丹术的著作《参同契》,这是世界公认现存的最古老的炼丹书(外国现存的最老的炼金术著作是圣·马克书稿,是公元十世纪的抄本)。
实际上《参同契》是魏伯阳钻研总结了前人大量的炼丹书“火记六百篇”后总结的理论著作,他把物质分为阴阳两大类,提出要产生新物质必须阴阳配合,同类物质在一起是不会化合的。
他还指出如果是“药物非种、分剂参差、失其纪纲”时,那就会“飞龟舞蛇,愈见乖张”,这实际是炼丹过程中发生爆炸的情况(这正是炼丹家发明的前奏)。
晋代葛洪编著的《抱朴子》也是有名的炼丹书,葛洪指出这些隐语严重阻碍了炼丹成果的正确传播。
此后,注释药物隐名的著作成为炼丹的指导书。
到了唐代,几乎各代皇帝都喜欢炼丹术,在这时中国的炼丹术发展到全盛时期,许多炼丹著作有了更实际的内容,并且也很少用隐语了。
这时中国炼丹术也传往,促进了的发展。
而阿拉伯炼金术后来又传入欧洲,几经演化发展,终于形成了现代科学的重要门类——化学。
1.2在中国炼丹术主要的一些化学原料及其化合物的有以下几类:汞化学汞是炼丹术中最重要的金属,因此关于它的化学反应和化合物研究得最多。
①硫化汞:中国古代的炼丹家由丹砂(即硫化汞)升炼水银,曾取得丰富的经验。
其中由硫黄和水银再升炼出红色硫化汞这件事,在化学史上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是一项最早的无机化学合成工艺,而且是用合成方法确定一种物质(丹砂)化学组成的最早范例,也是人类对可逆化学反应认识的开端。
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
这是古代炼丹家对该可逆反应的简单概括。
关于合成丹砂的明确记载,最早见于隋代方士苏元明《太清石壁记》(现存本为唐人楚泽编)的“太一小还丹方”。
在唐代以后的中国炼丹术著作中“升炼灵砂”仍占重要地位,入明以后称人工升炼的丹砂为“银朱”。
②氧化汞:它可能是较硫化汞更早制得的人工制品。
《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
”《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神符”、“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水银制得。
这些“丹”实际上都是红色氧化汞,当时人们把它误认作“丹砂”。
陶弘景最先明确区分了这两种红色的丹药。
明代以后,氧化汞广泛用作疡科药,称为“红升丹”,因为那时是用水银、硝石、白矾三味混合升炼而成,又称“三仙丹”。
它的纯度很高,不含游离水银。
③氯化汞:它的合成是中国古代汞化学中重大成就之一。
氯化高汞俗名升汞,中国古代称为粉霜、霜雪;氯化亚汞俗名甘汞,中国古代称为轻粉、水银粉。
由于它们都和)或直接用丹砂(是白色结晶,古时常发生混淆。
中国古代炼丹家很早就将水银、硫黄.戎盐、绿矾(或白矾)一起升炼,以制取甘汞;如配方中再掺入硝石或胆矾,则可制得升汞。
大约前者在东汉时先制得,后者在东晋时制得。
这两种人工制品后来都成为重要的药物,并有多种配方。
清代曾把升汞定名为“白降丹”。
铅化学商代的墓葬中发现有各种铅器和铅戈,说明中国当时已会炼制和使用铅。
炼丹术中也常将铅及其化合物作为实验对象。
①铅粉:中国最早的人工铅制剂是铅粉,即碱式碳酸铅。
铅粉的出现可能始自殷代,因为当时用铅器贮酒,低浓度的酒易发酵变为乙酸,乙酸与铅作用生成的乙酸铅,在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后,便会沉积出铅粉。
战国时,铅粉已普遍用作化妆品。
《周易参同契》里说:“胡粉(即铅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抱朴子·论仙篇》说:“胡粉……是化铅所作。
”这说明汉晋之际对铅粉与铅的互变关系已有较多认识。
铅粉自古以来就用作颜料、化妆品和药物;汉代以后又成为制釉原料和炼丹要药。
②乙酸铅:中国古时称作铅霜,实际上往往是铅粉制造工艺的第一步产物,所以制得可能较早,但关于它的制备方法的记载则较晚,最早见于唐代问世的一些丹经,称为“玄白”。
铅霜之名最早见于北宋苏颂的《图经本草》。
③氧化铅:金属铅在空气中焙烧即得氧化铅(PbO),中国古称黄丹,其色泽金黄,受到早期炼丹家的重视,称为“玄黄”。
若将黄丹以猛火加热,即变为橘红色的铅丹(PbO),43秦代已用作红色颜料,因其色红似丹砂,也被炼丹家视为炼丹大药。
汉末或晋代发明了用硝石、硫黄和金属铅炼制铅丹的方法,称为硝黄法,纯度较高。
《名医别录》对该法已有记载。
明代又有改进,采用硝石、矾和金属铅合炼的制法,称为硝矾法,生产效率大为提高。
宋代以后,则普遍作为灰吹法炼银的副产品而取得。
砷化学中国古代医药和炼丹术中很早就利用了含砷矿物,其中有雄黄(AsS)、雌22黄(AsS)、礜石(FeAsS)、砒黄(不纯的砒石)等;后来又利用了信石(AsO,信州产者3322良)。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所记载的医方中有“冶礜石”和“燔雄黄”,是在空气中焙烧礜石和雄黄,所得升华产物就是人工制造的砒霜。
①雄黄和雌黄:它们初时用作颜料。
宝鸡西周墓出土的丝织物上的黄色纹痕,表明就是以雌黄着色的。
东汉时有疡科“五毒方”,以石胆、丹砂、雄黄、礜石、慈石(即磁石)在土釜中合炼,所得药物的成分为升华的雄黄、砒霜和少量的硫酸亚汞。
《神农本草经》把雄黄列为中品,礜石列为下品,说明对它们的毒性和医疗效用已有一定的了解。
雄黄和雌黄在炼丹术中始终被视为炼丹要药。
《神农本草经》中说,炼食雄黄可使人轻身神仙。
《黄帝九鼎神丹经》所记载的“神丹”就是升华提纯的雄黄。
②砒霜:至迟到隋代时,中国炼丹家已知焙烧雄黄制得纯净的砒霜。
唐代著名医学家兼炼丹家孙思邈在《千金药方》中最早用它治疗疟疾、牙痛等病,因其毒性猛烈,称为“貔霜”。
较晚的本草学著作则写作“砒霜”。
雄黄、雌黄、砒霜在炼丹术中所以受到重视,还在于它们在炼金实践中用作“点化药”。
③单质砷:中国古代砷化学中的最大成就为单质砷的制得。
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有以雄黄、雌黄与金属锡合炼的丹方,在密闭坩埚中升华的产物即单质砷。
南宋方士们将砒霜和草木药或蜜合炼,得到了“色如银”或“如黑角色,甚硬”的单质砷晶体,称为“死砒”、“伏砒”或简称“砒”。
可以说,在化学史上是中国炼丹家最早发现了元素砷。
矾化学中国古代在染色、医药、炼丹术中都曾广泛地应用各种矾,包括绿矾(FeSO·7HO,又名青矾,用于染黑,所以又称皂矾)、白矾[KAl(SO)·12HO,又名明22424矾]、黄矾〔KFe(SO)(OH)〕、胆矾(CuSO·5HO,唐代以前称石胆)。
234624①绿矾:为中国制取和应用最早的一种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