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词是诗歌的一种,它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行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以万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其中,与文辞绚丽的婉约派并驾齐驱的是凝重悲壮的豪放派,下面是对宋朝豪放派词风的研讨。

豪放派的产生与发展

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豪放派的产生并非偶然。宋朝采用分散臣僚权利的办法,大力标榜文治,重文轻武,优礼文人,并进一步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于是,宋代形成了以文人为主体的国家政权。文人的生活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人们丰富的经历是开创豪放词风的前提。

宋代的经济十分繁荣,市民阶层发展起来。更适于吟咏,灵活多变的词成为文学主流。宋代的疆域虽不是十分辽阔,边境也不是十分安定。但整个宋代并没有爆发过大规模农民起义。可见,宋时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错的。因此,词在很长时间内由婉约派词一统天下。

战乱破碎了山河,痛苦了人民,同时也醒悟了文人,使宋词冲破了婉约的桎梏,狂放不羁,慷慨激昂的种子孕育着。在那个剑与火的时代,血与泪的时代,恨与仇的时代,豪放派将应运而生。

豪放派不是凭空诞生的。宋初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文之后,词的创作才倾向豪放。北宋王安石向传统发出挑战,他说:“古之歌者,皆先有词后有声,故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如今先撰腔予后填词却是永依声也。”这句或是“以破为立”,“豪放派”的创作纲领已然在弦外。他的理论解放了词体,冲击了“诗庄词媚”的限制,松开了约束词的音乐枷锁。最早意识到宋词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当时文坛盟主欧阳修。他并不支持新的作词风格,反而加以讥讽。但他在说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穷塞主之词”时也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在他看来,高远清新

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不适合作词,不应把“歌者词”变为“大夫词”,诗词有别,“分工”明确。

真正开创豪放派词风无疑是苏轼,接替文坛盟主之位的苏轼影响力是相当的。《词话从编》有:”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只含十七八女郎,枕红牙板,歌‘杨柳岸晓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说明,苏轼淡化了柳词的市民情调。南宋胡寅曾说:“词至东坡,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

苏轼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柔糜纤弱的词风,豪放派以自成一家。苏轼是豪放派当之无愧的奠基者。

苏轼之后,经贺铸发展,加上靖康之变的引发,豪放派活的迅猛发展,集为大成。这一时期,除了产生豪放派领袖辛弃疾之外,还有陈与义,张孝祥,陆游等一大批杰出词人。他们相激相慰,以爱国恢复的壮词宏声,组成雄阔阵容统治了词坛。

第四阶段为后续阶段。这一阶段豪放词风出现了一些变化。刘克庄,黄机等人虽继承了辛弃疾的词风,赋词依然豪壮,但由于南宋国事衰微,恢复无望,豪放派的词作式呈粗嚣或返典雅,而悲灰之气渐趋浓郁则是当时所有豪放词人的共同趋向。,

豪放派的特点是题材广阔,以诗为词,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欢将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像诗文一样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

豪放派的特点

豪放派内部分为苏派,辛派,叫嚣派三个阶段性细节。苏词为“横放杰出”“词气豪迈”的请放,辛词为“慷慨纵横”“不可一世”的雄放。所谓“苏词旷,辛词豪”。而叫嚣派则显粗放。

豪放派词人嗜于用典议论过多,致使某些豪放词篇韵律不浓,词义隐晦,格律欠精等缺点。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者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方面。这句话也适用于文人。豪放派词人虽以豪放为主体风格却也有婉约之作。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辛词《青玉案·元夕》无不是堪比婉约派的经典之作。

代表词人与作品赏析

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词中描写了作者在戊守边疆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塞下秋来风景异”写出了边关秋季与众不同的景色,。“衡阳雁去无留意”反映了边关的萧瑟荒凉,接着又描述傍晚时的战地景象。“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形成了浓厚的悲凉气氛。通过意象的联缀,描绘出了边塞战地风光,也隐含着战争的不利。“浊酒一杯家万里”是作者的真情流露。重负重任,防守危城,背井离乡,天长日久,怎无思乡之情?“一杯”于“万里”的悬殊对比,雄浑有力,却只因“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的夜景,给人萧瑟的凄清悲凉之感。“人不寐”表明作者彻夜未眠。“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念及征夫,总收全词。爱国之切,思乡之深,远在边关的诗人复杂而又矛盾的心情由全词的景物,气氛的渲染,婉转的表达出来,苍凉又悲壮。

苏轼被贬黄州时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黄州赤壁引发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感慨。他着重刻画了周瑜的雄才大略、指挥若定而又风流儒雅、潇洒自如的英姿。此文大笔着眼,纵观历史,、气势磅礴、一泄千里。表达词人对先贤的赞誉和仰慕。联系到自己被贬,不免自笑多情,大发人生如梦之嗟叹。无奈之余只得江边月下,酹酒从笑。清放之风,显而易见。

贺铸有《六州歌头·少年侠气》:“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闻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粱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兄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贺铸之词有奇崛壮浪之资这首词抑扬有度,时而峻急,如风,气势逼人,时而感谓深沉,悲愤难平。当时神宗去世,哲宗年幼,商太后听证,王安石之变失败。西夏步步南侵而朝廷妥协之风盛行,作者有心杀敌,无路请缨。词学家龙榆生说此词“特能自开户牖,有两派之长而无两派之短。”龙氏之论独具慧目。豪放词风从苏轼的别开生面到辛弃疾的蔚然成风,贺铸这类硬语盘空,英姿磊落的词是其中重要过渡。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中写作者闲居再家,借酒浇愁,直至深夜之时还一次又一次的挑亮灯火,多次端详曾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他渴望挥师北伐,重上前线。带着这种思念和渴望,作者进入梦中,他回到了久违的军营,在秋风猎猎的战场上,牠检阅兵马,准备出征。经过一番激战,终于取得了胜利。他终于完成收复中原的事业,赢得不朽的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