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节目形态分析东方时空
- 格式:ppt
- 大小:3.57 MB
- 文档页数:38
《东方时空》节目分析@小丽塔呀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而经过21的时间,其节目在编排和播出时间都发生了变化,现今的《东方时空》每日晚8点至9点在CCTV-13播出。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对于新闻栏目来讲,想要拥有好的收视率,就必须有一个好的节目编排和思路,此次笔者对于该栏目的分析截取的时间段为20161112至20161118期,该段时间世界性新闻相对较多,比如美国总统大选亿万富豪特朗普当选,韩总统朴槿惠“亲信干政”事件以及后来的新西兰地震等等。
对于节目的分析主要从报道内容,形式以及节目编排来具体阐述。
从报道内容来讲,《东方时空》经过几次改版之后,其内容开始变得有针对性,主要涉及政治,军事方面。
在这里笔者取3期的节目:20161112期报道内容:香港地法会宣示风波后续报道(相关官员发表意见)、韩总统“亲信干政”、美国大选之后有可能产生的经济问题(TPP)以及政治问题(外交方面)、国内天气分析报道、网络“舆情员”犯罪团伙、日本,俄罗斯,德国最近军事新闻以及最后美国南航客机在机场与拖车发生剐蹭。
20161113期报道内容:女飞行员余旭逝世、辽宁舰例行训练、美国大选之后后续报道、新西兰地震、韩总统“亲信干政”后续报道、香港市民集会反港独以及最后的走私团伙案。
20161115期报道内容:香港高法取消梁游两人立法法议员资格、日本四岛申遗恐设计钓鱼岛、美总统大选后继事件、韩总统“亲信干政”后续报道、新西兰地震中国救援中国游客、国足比赛、日本自卫队扩大自由、雾霾问题以及在乌镇举办的互联网大会。
对《东方时空》的栏目特色赏析【摘要】:电视新闻杂志《东方时空》从1993年推出以来,经过十年发展的不断完善,形成了比较完整而且成熟的栏目体系。
它开启了“真诚面对观众”的新视角,采取了“用事实说话”的创作方式,确立了“政府重视、百姓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探寻“新闻背后的新闻”,真实而及时的记录了“大时代背景下”中国前进的脚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名牌新闻栏目。
【关键词】:《东方时空》,品牌特色,人文精神,价值《东方时空》自开播以来,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新闻的习惯,更拉开了中国电视新闻改革的序幕。
时至今日,这个已有十多年的历史的电视新闻栏目以它独特的定位和不断创新的能力占据了中国电视新闻领域的重要地位。
一、《东方时空》栏目概况《东方时空》是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资讯类栏目,1993年5月1日早间7点整,《东方时空》开播。
最初开设了“东方之子”“生活空间”“焦点时刻”“金曲榜”。
这个40分钟的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2000年,《东方时空》从45分钟扩为150分钟,还推出了《东方时空》所独有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2001年10月,《东方时空》再次改版,将新闻及资讯节目分离出去,在保留原有的《东方之子》、《百姓故事》、《世界》、《纪事》各子栏目的基础上,推出新的子栏目《时空连线》。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移师晚间黄金时段,联手央视一套《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推出晚间强档新闻板块,时长被缩至半个小时。
2008年3月24日,《东方时空》再度改版,这次改版是《东方时空》开播以来,第三次较大规模的改版。
到了2009年8月,伴随着央视的整体改版,《东方时空》退出央视一套,从8月1日起每天20时到21时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并配合央视新闻频道整体风格,淡化专题、强化新闻。
二、《东方时空》的品牌特色解析所谓栏目定位。
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形态各异。
本文将以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电视谈话节目、真人秀节目为例,对电视节目形态进行分析总结。
一、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是一种综合性的新闻传播方式,它借鉴了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兼顾其他社会功能。
以《东方时空》为例,该节目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通过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资讯、新闻专题等内容有机串联,突出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
1. 节目特点(1)内容广泛: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精神道德、交通、金融、民间故事等多个领域。
(2)关注受众需求:关注受众所关心的事件,提高节目的吸引力。
(3)节目结构合理:采用栏目小栏目串联的方式,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
2. 节目优势(1)传播深度新闻:以深度报道为主,满足受众对新闻的深度需求。
(2)丰富节目内容:通过不同样式的新闻节目板块,丰富节目内容。
(3)提高节目质量:节目制作精良,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二、电视谈话节目电视谈话节目是一种以主持人为主,邀请嘉宾参与讨论的节目形式。
以《艾伦秀》和《圆桌派》为例,这两种节目形式各具特色。
1. 节目特点(1)主持人魅力:主持人具有独特的个人魅力,能够吸引观众。
(2)话题选择:关注受众关注的话题,提高节目的吸引力。
(3)嘉宾身份:邀请各领域嘉宾参与,增加节目的权威性。
2. 节目优势(1)娱乐性:节目幽默风趣,为观众带来愉悦的观看体验。
(2)教育意义:节目涉及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3)互动性强:节目鼓励观众参与讨论,提高观众的参与感。
三、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是一种以真实人物为背景,通过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展现人物性格、情感、成长等内容的节目形式。
以《卧底老板》为例,该节目通过模拟真实商业环境,展现人物在职场中的竞争与合作。
1. 节目特点(1)真实人物:节目以真实人物为背景,增加节目的可信度。
(2)模拟场景:通过模拟真实场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附件4: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改版后的电视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特色分析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同组姓名二〇一三年十二月使用注意事项一、此本为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专用,封面用黑色字迹笔填写。
二、开题报告内容要求(围绕该课题,按以下六项撰写)1.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2.研究目标、内容、难点及关键、;3.研究方法;4. 实施计划进度;5.完成该课题所存在的困难及要求。
6. 主要参考文献(不少于3篇)。
三、开题报告书写要求1. 开题报告内容一般不少于2000字。
2. 统一要求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A4纸单面打印。
页面设置:上边距3厘米、下边距2厘米、左边距3厘米、右边距2.6厘米。
文字用四号宋体字,字间距为标准,行距为1.5。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Times New Roman 小五号字体。
3. 版面布局工整美观,图表清晰,文句通顺,内容明瞭。
指导教师签字教研室主任签字院(系)主任签字20 年月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开题报告一.国内、外现状及研究概况(一)国外研究现状大卫·麦克奎恩研究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认为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 电视新闻节目相对与报纸新闻来说,其主要特质是即时性。
电视复现简单影像的技术特质与再现人际交流的拟态特质, 给以新鲜信息为本体的电视新闻提供了启示。
卡瑞·辛顿指出由于二战、全球经济危机以及冷战思维等阴霾笼罩着英美资本主义国家, 作为大众媒介的电视在很大程度上被意识形态化, 成为政治倾轧和军事斗争的利器。
上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发达国家的电视新闻题材主要是表现政治风云际会与军事外交事变。
这种态势一直延续到 20世纪 80年代。
安德鲁·戈德温指出进入新世纪以后电视新闻节目侧重于具有深度的调查性节目、时事评论节目和深度访谈节目等。
深度调查节目以全面的背景介绍、真实的现场记录和客观公正的职业立场, 成为调查报道的航标。
电视新闻杂志型节目节目形态分析东方时空东方时空是一档以新闻资讯和社会热点为主题的杂志型节目,每日播出时间为晚间19:00至20:30,是目前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台黄金时段的长寿节目之一。
本文将对该节目的形态进行分析。
一、节目概述东方时空从1995年开始广播,旨在通过报道当天国内外的新闻事件、热点话题、时尚资讯等内容,为观众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该节目主持人阵容庞大,数十名著名主持人轮流主持。
节目每天分为主题新闻、社会热点、时尚资讯、文化特辑、时政宏观五个板块,内容丰富全面。
二、节目形态分析1. 节目主题鲜明。
东方时空以新闻和社会热点为主题,传递信息内容丰富、面广、语言生动,能准确地反映国内外时政、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新闻热点。
2. 篇章结构清晰。
东方时空采取新闻点播形式,通过16个话题段子,多视角报道新闻事件,展现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让观众对新闻事件有直观的了解。
3. 同期配音生动。
本节目的镜头构图精美,拍摄角度独具匠心,同期配音生动,能够将新闻事件的情境真实逼近观众,让观众身临其境,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
4. 主持人风格明显。
本节目主持人庞大,数十名著名主持人轮流主持。
主持人风格各异,有的轻松幽默,有的庄重严肃,且谈吐流畅,形象鲜明,是东方时空形成了鲜明特色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画面切割频繁。
为了使观众更好地了解新闻事件,东方时空对画面的切换频繁、流畅,能够充分展现新闻事件的具体情况,增强了新闻的可读性。
6. 专题制作精美。
为了深入报道新闻事件,东方时空采用了专题制作的形式,能够将新闻事件的不同层面呈现出来,真实、生动、有力度。
7. 情感倾向明显。
虽然东方时空的报道客观中立,但在一些对于新闻事件的评论中,存在某些情感倾向,如侧重于对于恶性事件,进行谴责与抵制;重点强调反映社会民意,给予政府压力等等。
三、节目评价东方时空作为央视新闻台的一档品牌节目,具有信息量大、报道内容广泛、报道深入、形式多样的优点。
杂志型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时间:2012-06-18 11:59:00 作者:周颜佳来源:青年记者● 周颜佳《东方时空》作为我国第一个杂志型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众多王牌新闻节目的制作原型,在电视栏目中的地位非同寻常。
但在开播18年后的今天,它的影响力似乎远不如当初。
这其中除了中国电视新闻界的飞速发展带来的影响,节目自身的改版、更换主持、播出时间变更等也值得探讨一番。
《东方时空》栏目分析由于有十多年的播出历史,作为一档杂志型新闻节目,《东方时空》的发展具有教科书的意义。
通过分析这些年间的变动与结果,举措与反馈,对现代杂志型新闻节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栏目改版,节目内容丰富的特色与亲民的风格被削弱改版前:节目号称“电视新闻杂志第一高度,中国最具看点的大型电视新闻栏目”,拥有“百姓故事”、“时空调查”、“东方之子”、“电影传奇”、“高端访问”等多个栏目。
其中,“百姓故事”,内容多是讲述百姓生活,讲述亲切可感,直接入题,看起来轻松有趣。
就像是观众身边的人走到了镜头前,讲述生活中的些微不平凡。
以“抗生素在什么情况下使用”这一期“时空调查”为例,节目不光做了学术上的调查,在社会上也进行了广泛的走访,通过询问专家,列举数据资料来解释百姓生活中常见的生病服药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口吻温和,如拉家常。
改版后:节目没有分出清晰的板块,按顺序概括来说是节目导视,分小节讲解每则新闻和短新闻播报。
一开始的“时空看点”起到节目导视的作用,简要介绍节目内容,列举新闻关键词,主要表现方式是主持人解说与大屏幕展示。
没有背景音乐,纯口头表述,偶尔加上图片与短片,感觉有点无力,不够吸引人,形式简单苍白。
节目节奏较慢,没有追求时效的滚动式新闻或整点新闻播报那样快,又没有新闻评论节目的深度。
结构设置有缺陷,不够吸引人。
点评:改版前,节目特色突出,主打百姓生活,关注民生,亲切贴近;多个板块内容丰富立体,真正体现了“电视杂志”的特色,杂而不乱,多而不浅。
东方时空引领纪实的美学风潮,开创新的电视文体栏目日复一日的播出量要求节目操作的可重复性,要求节目流水性的操作,叙事方面要求共性的存在,必须具备无限可挖掘的选题空间.凡此种种决定了节目在制作方面无非是主题先行,编导往往先结构好节目框架,然后用摄像机采录被关注对象的一些相关素材,回来后填充,甚至先写好解说词,然后“缘木求鱼”进行音配画,制成呆板的专题节目。
这类节目的电视语言充满了强烈的意念先行色彩和教化意味,解说词播报的腔调近乎美文的朗诵,虽然激情饱满,却做作十足,此种叙述方式造成了与观众远远隔离的欣赏情境,造成了观众的接受组碍。
《东方时空》在国内刮起了一次电视纪实风潮。
《东方时空》的子栏目《东方之子》、《生活空间》、《时空报道》(《焦点时刻》)还促进了中国电视栏目叙事文体的发展。
虽然在此以前,有些地方电视台的某些栏目在电视语言的革新方面具有先锋意味,但当时的地方电视尚未上星,影响微弱。
由于中央电视台无可替代的媒体霸主的地位,《东方时空》的创新举措无疑会给中国电视界带来不可替代的影响。
《东方时空》作为电视新闻杂志在中国拓展了电视新闻的意义,使电视新闻不仅仅局限在《新闻联播》和整点新闻的各种消息类新闻,更有了无论在容量和内涵上都更为深广的人物访谈和新闻事件的深度报道,让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故事化,接近生活,贴近观众。
另一方面,《东方时空》也让电视语言的纪实风格在中国电视业中风行大江南北。
在《东方时空》成型后的几个主板块中,《面对面》是主持人在演播室对一件新闻事件或现象的评论,而其他的几个板块都是摒弃了意念先行的专题片制作模式,在节目中让纪实风格的电视语言尽显人物和事件原生态的本真魅力。
《东方之子》作为一个典型的访谈节目,在国内也是开风气之先。
节目的主体形式是记者与某知名人士或成功人士的采访交流,通过记者与他面对面的对话,让成功人士表述自己对某个事件或某个领域的独到见解,回忆自己的人生历程,激发出采访对象厚重的人生感悟,挖掘出精彩闪光的思想点,由此浓缩“人生精华”。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作者:————————————————————————————————日期: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新闻学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杂志节目的改革——以《东方时空》为例【摘要】新闻杂志节目是一档具有特色的电视新闻节目,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闻杂志节目也受到了冲击。
在此情况下,许多节目纷纷寻求变化,如改变节目时长、形式、内容等,希望通过改变而重新焕发生机。
本文以《东方时空》为例,探讨新闻杂志节目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发展之道。
关键词新闻杂志节目新媒体改革上个世纪90年代,在我国的新闻电视节目类型较为单一的环境下,定位为新闻杂志节目的《东方时空》一出现就成为观众在早间收看电视节目的首选。
然而随着技术的革新和媒体行业的发展,新闻节目越来越多,竞争更为激烈。
而在新媒体的强势加入后,传统媒体原有的信息优势被取代,新闻杂志节目也不得不进行改革。
一、新媒体对电视新闻杂志类节目的冲击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借鉴杂志的综合编排方法,利用电视的传播优势和报道、评述手法、按栏目的宗旨将不同样式和内容的新闻节目板块、小栏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节目,在固定栏目和时间播出。
”①它具有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和深刻性等特点。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其便利和快速的特点逐步取代了传统电视杂志节目提供信息的功能,电视杂志类节目在以下三个方面面临着冲击。
1、时效性过去,相较于报纸等纸质媒体,新闻杂志节目能更快地播出当天的新闻,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网络提供的信息比电视媒体更为迅速,几乎是同步传播。
因此,新闻杂志节目在时效性上远不如新媒体。
2、广泛性以受众范围而言,网络受众数量已经远远多于电视媒体的受众,并且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者不再局限于专业的新闻记者,因此新媒体提供的信息更广泛和多样化,能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而新闻杂志节目却达不到这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