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主要控制指标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废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或去除废水中的有害污染物,使其能够达到环境保护标准后进行排放或回用。
为了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稳定性,需要进行常规分析控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1.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
废水的pH值常常会受到工业生产过程的影响,高酸或高碱废水都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因此,控制废水的pH值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很重要的。
2.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废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如沉淀物、颗粒物等。
通过对废水中悬浮物的监测,可以评估废水的浊度和固体悬浮物的含量,从而确定废水的处理效果。
3.生化需氧量(BOD):BOD是指废水中有机物被生物氧化的能力,其值反映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通过监测BOD的变化,可以判断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程度和污染程度。
4.化学需氧量(COD):COD是指废水中可氧化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总体的含量,是评估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指标。
COD值高意味着废水中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处理难度也相应增大。
5.总悬浮物(TSS):TSS是指废水中的总悬浮物的质量。
通过监测TSS的变化,可以判断废水中可悬浮的固体颗粒或物质的含量。
6.总氮(TN)和总磷(TP):TN和TP是废水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它们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监测TN和TP的浓度,可以评估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并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重金属:废水中常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如铜、氰化物、铅、镉等,它们具有毒性和潜在的生态风险。
监测重金属的浓度有助于评估废水中重金属的排放情况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8.溶解氧(DO):溶解氧是水体中支持生物生长和维持水生态系统的关键物质。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通常较低,可以通过监测溶解氧的浓度来评估水体的氧化还原能力。
9.毒性:废水中可能存在一些有毒物质,如有机化合物、氯化物、硫化物等。
通过毒性测定,可以评估废水对环境和生物的潜在危害性。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
作者:一气贯长空二十个污水处理关键参数控制指标,收藏!一、BOD5生物化学需氧量表示在20℃下,5d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所消耗水中溶解氧量。
第一阶段为碳化(C-BOD),第二阶段为消化(N-BOD)。
BOD的意义:1、生物能氧化分解的有机物量;2、反映污水和水体的污染程度;3、判定处理厂效果;4、用于处理厂设计;5、污水处理管理指标;6、排放标准指标;7、水体水质标准指标。
二、CODMn /CODCr化学需氧量表示氧化剂有KMnO4和K2Cr2O7。
COD测定简便快速,不受水质限制,可以测定含有生物有毒的工业废水,是BOD的代替指标。
也可以看作还原物的量。
CODCr可近似看作总有机物量,CODCr-BOD差值表示污水中难被微生物分解的有机物,用BOD/CODCr比值表示污水的可生化性,当BOD/CODCr≥0.3时,认为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好;当BOD/CODCr<0.3时,认为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不宜采用生物处理法。
三、SS悬浮物质水中悬浮物测定用2mm的筛通过,并且用孔径为1μm的玻璃纤维滤纸截留的物质为SS。
交替物质在滤液(溶解性物质)和截留悬浮物中均含有,但大多数认为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一样被滤纸截留。
四、TS蒸发残留物水样经蒸发烘干后的残留量,在105-110℃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溶解性物质量等于蒸发残留物减去悬浮物质量。
五、灼烧碱量(VTS)(VSS)蒸发残留物或悬浮物质在600℃±25℃经30min高温挥发的物质,表示有机物量(前者为VTS,后者为VSS),蒸发残留物灼烧减量的差称为灼烧残渣,表示无机物部分。
六、总氮、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氮在自然界以各种形态进行着循环转换。
有机氮如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为氨氮,氨氮在硝化细菌作用下转化为亚硝酸盐氮(NO2-)和硝酸盐氮(NO3-);。
污水处理常用指标定义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环节。
为了评估污水处理的效果,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常用指标来衡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指标定义及其意义。
一、污水处理效果指标1.1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衡量污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
常用的水质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悬浮物(TSS)等。
其中,COD反映了水中有机物的含量,BOD表示水中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能力,TSS则代表水中悬浮物的浓度。
这些指标的测量结果可以匡助我们评估污水处理工艺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1.2 氨氮指标氨氮是污水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其含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
氨氮指标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通常,我们使用氨氮总量(NH3-N)和氨氮氮化物(NH4+-N)两个指标来评估污水中氨氮的含量。
通过监测和控制氨氮指标,可以有效减少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
1.3 pH值指标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指标,也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指标之一。
污水处理过程中,pH值的变化会影响到污水中有机物的降解速率、细菌的生长繁殖等。
因此,监测和调控污水处理过程中的pH值是确保处理效果稳定的重要手段。
二、污水处理工艺指标2.1 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停留时间是指污水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停留的平均时间。
它是评估污水处理工艺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控制HRT,可以调整污水处理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果。
2.2 曝气量指标曝气量是指在曝气池中加入的气体量,通常用气体流量来表示。
曝气量是衡量曝气系统工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当的曝气量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给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2.3 混合方式指标混合方式是指污水处理系统中混合池的混合方式。
混合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污水处理过程中物质的传质和反应速率。
常用的混合方式包括机械搅拌、气液混合、液体循环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混合方式,可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效果。
工业废水污染物及其排放标准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水质恶化、改变水体功能、污染饮用水源、危及人体健康工业废水的分类污染物性质:有机废水、无机废水、重金属水、放射性废水、热污染废水污染物种类: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酚废水、含丙烯晴废水、含铬废水产生废水工业部门:冶金工业废水、化学工业废水、纺织工业废水、煤炭工业废水、石油工业废水产生废水的行业: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印染工业废水、焦化工业废水、啤酒工业废水、制革工业废水废水来源与受污染程度:生活污水、冷却水、洗涤废水、工艺废水、地表径流(初期雨水)工业废水的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易降解、可降解、难降解无机污染物:N/P、重金属、氟化物、氰化物悬浮物:有机、无机病原体油类热污染放射性工业废水的特点:1种类繁多,治理技术远比城市污水复杂2.组分复杂——难用单一处理技术解决——费用高3.污染物浓度高——处理工艺复杂4.可能排放有害有毒污染物——影响处理技术选择5.废水排放量大6.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使处理工艺复杂化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原则:三大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政策和法规工业废水污染防治的主要策略:1.积极推广与实施清洁生产,实行污染预防、工业污染生产全过程控制,促进工业持续发展2.提倡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的合并处理3.调整乡镇企业的布局与产品结构,综合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4.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能力建设环境标准的分类: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工业废水的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31/199—2009)GB强制性国家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GB/Z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CJ城镇建设行业标准;HG化工行业标准;HJ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Y海洋行业标准;JB机械行业标准;JC建材行业标准;JG建筑工业行业标准;NY农业行业标准;QB轻工行业标准;SL水利行业标准;WS卫生行业标准;DB+*强制性地方标准DB+*/T推荐性地方标准第一类污染物: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者。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1. 引言废水处理是指对生产或生活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的过程。
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对废水进行常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常规分析可以掌握废水的基本情况,为后续处理工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废水处理中常见的分析控制指标。
2. pH值pH值是评价废水酸碱性的重要指标,不同废水具有不同的pH值。
pH值的变化会影响废水中有机物的解离和沉淀反应,直接影响废水处理效果。
一般来说,废水处理过程中pH值应控制在特定范围内,以保证后续处理工艺的正常运行。
3. 溶解氧(DO)溶解氧是评价水体中溶解氧气量的指标,在废水中溶解氧量的变化与生物氧化作用有关。
合理控制溶解氧的含量可以促进污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处理效果。
过高或过低的溶解氧含量都会对废水处理造成不利影响。
4.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评价废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废水对水体生物承受力的指标之一。
高BOD值会导致水体缺氧,影响水生生物生存,因此在废水处理中应严格控制BOD值。
5.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废水中氧化还原物质完全氧化所需的氧的量,是评价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物氧化性的指标。
控制废水中的COD含量可以减少对水体的污染,保护环境。
6. 总氮和氨氮总氮和氨氮是评价废水中氮含量的重要指标,氮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但过多的氮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影响水质。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需要控制氮的排放。
7. 总磷总磷是评价废水中磷含量的指标,磷是生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在水体中过多的磷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华和藻类大量繁殖,影响水质。
控制废水中的总磷含量对水体保护至关重要。
8. 悬浮物悬浮物是指废水中悬浮的固体颗粒,高悬浮物浓度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水的透明度。
在废水处理中需要通过沉淀或过滤等方法去除悬浮物,保证废水清澈透明。
9. 重金属重金属是废水中的有毒污染物之一,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
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废水排放量不断增加,对环境造成了多种污染。
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已经成为一个紧迫问题。
因此,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环保问题。
有机污染物是指以碳为基础的有害物质,包括石油、有机溶剂、农药和其他有机混合物,是对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可以通过水体污染空气,从而影响人类健康。
因此,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是研究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
目前,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包括有机指数(COD)、氨氮指数、总有机碳指数(TOC)、总氮指数、总磷指数、氯酸盐指数等。
COD和TOC是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含量的主要指标,其中COD是研究有机物的重要指标,它能够反映废水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TOC反映废水中包括水溶性有机物在内的总有机物的含量,是衡量废水污染程度的重要参数。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指标,如总氮指数、总磷指数和氯酸盐等,可以用来衡量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
总氮指数是衡量废水中氮类污染物含量的指标,它可以反映某种有机物和氮类污染物种类和含量;总磷指数是检测废水中磷类污染物含量的指标,可以衡量废水中磷类污染物的类型和数量;氯酸盐指数是检测废水中氯类污染物含量的指标,可以衡量废水中氯类污染物的类型和数量。
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有多种,如紫外分光光度、原子吸收光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方法,可用于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但气相色谱法对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测定精度更高,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综上所述,目前,有机污染物是当前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测定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数量的指标,可以用来研究环境污染和控制环境污染。
COD、TOC和氨氮指数是最常用的指标,但还有一些其他指标,如总氮指数、总磷指数和氯酸盐等,可以用来检测废水中污染物含量。
各种检测方法也可以用来测量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控制环境污染。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资源之一,而水污染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指标,以便准确评估水体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体质量评估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水的常规分析指标中的化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水的pH值,它反映了水中酸碱度的程度。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水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生物的生存状况。
另外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是溶解氧(DO)含量,它直接与水体中的生物生存有关。
富含溶解氧的水体往往能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而溶解氧过低则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工业排放,如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等。
BOD5(5日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是最常用的评价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其中,BOD5指的是在5天内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氧气需求量,而COD则是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测量水样中的有机物质。
水体中还常常存在着各种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对这些无机物质进行分析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色度也是水质评估的常规分析指标。
悬浮物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建筑业的泥土流失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大量的悬浮物会使水体变得混浊,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浊度是评估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常用指标,浊度越高则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越多。
另外,水的色度也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颜色浓重的水体往往意味着存在着某种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包括化学指标、有机物质指标、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指标,以及悬浮物、浊度和色度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评估水体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
因此,水质分析是水体污染治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的水质污染指标:物理性质指标:色度,温度,嗅和味,固体废物化学性质指标:有机物指标、无机物指标有机物: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TOD()总需氧量)、TOC(总有机碳)无机物:ph、植物营养元素、重金属、无机性非金属有害有毒物生物性质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数、病毒有机污染物氧化分解阶段:一阶段:主要是有机物被转化成二氧化碳、水和氨;二阶段:主要是氨被转化为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BOD/COD表示可生化性:>0.4为易生物降解;>0.3为可生物降解;>0.2为较难生物降解;<0.2为生物难降解。
格栅的作用:用于拦截较粗大的悬浮物或漂浮物种类:按形状:平面格栅和曲面格栅平面格栅:由框架和栅条组成,基本尺寸包括:宽度、长度、栅条间距、栅条至外框距离。
曲面格栅:分为固定曲面格栅和旋转鼓筒式格栅两种。
按格栅栅条的净间距分为:粗格栅〔50~100mm〕中格栅〔10~40mm〕细格栅〔3~10mm〕栅渣截流量与栅条的间距有关,栅条间隙一般采用1.5~10mm采用机械清渣方法的条件:每天栅渣量d大于0.2m时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法用处:1、污水处理系统的预处理(沉砂池)2、污水的初级处理(初成池)3、生物处理后的固液分离(二沉池)4、污泥处理阶段的污泥浓缩(污泥浓缩池)沉淀的4种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压缩沉淀自由沉淀,悬浮固体浓度不高,沉淀过程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粒径、密度不变,单独进行沉淀,如沉砂池的沉淀过程。
絮凝沉淀,当悬浮物浓度约为50~500mg/L时,在沉淀过程中,颗粒与颗粒之间可能发生碰撞产生絮凝作用,颗粒粒径和质量增大沉淀速度加快,如二沉池上部的沉淀过程。
区域沉淀(成层沉淀,拥挤沉淀)悬浮物浓度高于5000mg/L,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不变,但整个颗粒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如二沉池下部的沉淀过程。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废水处理是现代工业及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要保证废水处理效果达到国家标准,需要对废水进行常规分析控制。
本文将介绍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以及其意义和作用。
1. 总氮(TN)总氮是废水中氨态氮、硝态氮、有机氮等的总和。
总氮的浓度是评价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
水中的总氮含量过高,会对水体生态和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要控制总氮的含量,满足国家的相关标准。
2. 总磷(TP)总磷是指废水中无机磷和有机磷的总和。
过高的总磷含量会导致富营养化,引起水体内藻类大量繁殖,使水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因此,对于废水处理,需要控制其总磷含量以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3. 化学需氧量(COD)化学需氧量是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包括可氧化的和难氧化的物质所需的氧的量。
COD越高,表明水体污染越严重。
因此,需要通过废水处理技术控制COD的浓度,保证水体的环境安全。
4. 生化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是评价水体有机物可生物降解程度的指标。
BOD值越高,表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越高。
为了保证废水处理的效果,需要控制BOD值达到相关标准。
5. 悬浮物(SS)悬浮物主要是指废水中不溶解的物质,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
过高的悬浮物含量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水体的观赏效果。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需要控制悬浮物浓度在规定范围内,以保证出水的清澈度。
6. PH值PH值反映了废水中的酸碱度,影响着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和微生物的生长。
略高或略低的PH值都会导致废水处理效果的降低。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需要控制废水的PH值。
7. 温度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温度对废水处理效果也有重要的影响。
过低的温度会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影响有机污染物的降解;过高的温度则会导致微生物的活动过度,引起废水处理不稳定。
因此,在废水处理中,需要控制废水的温度在适当的范围内。
常规分析控制指标的意义和作用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是衡量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污水处理标准一、一级A的排放标准:注:①下列情况下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COD大于35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60%;BOD 大于16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4.1.2.1 一级标准的A标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作为回用水的基本要求。
当污水处理厂出水引入稀释能力较小的河湖作为城镇景观用水等用途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4.1.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和湖、库等封闭或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
4.1.2.3 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GB3838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执行二级标准。
二、味精行业的污水排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431-2004 味精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3.定义排水量:指在生产过程中直接用于生产工艺的水的排放量。
4. 技术内容:4.1 水污染物排放标准4.1.1 排入GB3838中Ⅲ类水域(水体保护区除外)、Ⅳ、Ⅴ类水域和GB3097中二、三、四类海域的味精工业企业废水,应执行本标准规定的标准值。
4.1.2 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城镇排水系统的味精工业企业的废水,应达到负责审批该污水处理厂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排放要求。
4.1.3 排入未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未经工业企业的废水,应执行4.1.1的规定4.1.4 标准值表1 味精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值(2003年12月31日之前建设的项目)。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简介水环境一、水污染指标1、理化指标:水温、色度、臭、浊度、透明度、PH值、残渣、矿化度、电导率、酸度、碱度和二氧化碳。
2、无机阴离子:硫化物、氰化物、硫酸盐、硼、游离氯和总氯、氯化物、氟化物、碘化物。
3、营养盐及有机污染综合指标: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磷、凯氏氮、总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
4、金属及其化合物:银、铝、砷、钡、铍、铋、镉、钴、铬、铜、汞、铁、锰、镍、钼、铅、锑、硒、锌、钒、钾和钠及钙、镁。
5、有机污染物:挥发性酚、苯胺、可吸附有机卤素、总有机卤素、石油类、有机质和特定有机物(笨系物、甲醛、有机磷农药和阴离子洗涤剂等)。
二、水污染总量指标1、现已实施的:COD2、十二五期间:COD 氨氮三、COD1、COD的意思⑴字面意思:即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⑵广义的:是指水体中易被强氧化剂氧化的还原性物质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结果折算成氧的量(以mg/L计)。
COD的测定方法主要以氧化剂的类型来分类,最常见的是重铬酸钾法(Dichromate Method)和高锰酸钾法(Dermanganate Method),前者在欧美国家多为采用,后者在日本广为采用。
国外也有用高锰酸钾、臭氧、羟基作为氧化剂的方法体系。
COD的定量方法因氧化剂的种类和浓度、氧化酸度、反应温度及时间等条件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果。
另一方面,在同样条件下也会因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种类与浓度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氧化程度。
因此,对于COD来说,它并不是单一含义的指标,随着测定方法的不同,测定值也不同,它是水体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性指标。
⑶我国的规定:是指在强酸并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GB3838—88)。
(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的,称为高锰酸盐指数)2、化学需氧量是表征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综合性指标。
第一章污水的性质与污染指标1.表示污水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生物性质的指标有哪些?物理指标:水温、色度、臭味、固体含量、化学指标:酸碱度氮磷硫酸盐和硫化物氯化物有机物: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尿素酚有机酸碱表面活性剂有机农药(1)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 化学需氧量COD 总需氧量TOD 理论需氧量THOD 总有机碳TOC 生物性质指标大肠杆菌数病毒细菌总数2.掌握固体含量、氮、磷、有机物污染指标的基本概念和指标类型?固体含量固体物质按存在形态的不同可分为:悬浮的、胶体的和溶解的三种;按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有机物、无机物与生物体三种。
固体含量用总固体量作为指标(英文缩写为TS)。
把-定量水样在105一110℃供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的重量即为总固体量。
指标类型:悬浮固体ss 挥发性性悬浮固体VSS 非挥发性悬浮固体NVSS 胶体氮、磷是植物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污水进行生物处理时,微生物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某些工业废水。
氮.、磷是导致湖泊、水库、海湾等缓流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指标氮及其化合物磷及其化合物硫酸盐与硫化物有机物:生活污水所含有机物主要来源于人类排泄物及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动植物残片等,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尿素及脂肪。
组成元素是碳、氢、氧、氮和少量的硫、磷、铁等。
由于尿素分解很快,故在城市污水中很少发现尿素。
食品加工、饮料等工业废水中有机物成分与生活污水基本相同,其他工业废水所含有机物种类繁多。
指标类型:生物化学需氧量或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英文缩写为COD。
总需氧量,英文缩写为TOD总有机碳,英文缩写为TOC第二章水体污染与自净1.水体污染概念?污染原因?、水体污染是指排人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性质发生变化,使水体固有的生态系统和功能受到破坏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有: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或称非点源污染)两类。
废水的浓度指标和净化度指标1、BOD(生物需氧量):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氧量。
2、COD(化学需氧量):利用强氧化剂对被测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
强氧化剂主要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等。
3、SS(悬浮物):废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含量。
4、MLSS(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悬浮物的重量,有时也称之为“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大小间接反映了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MLSS=M a+M e+M i+M ii M 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 e: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 i: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 ii: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有机悬浮固体的浓度。
MLVSS=M a+M e+M i在一定条件下MLVSS/MLSS比值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废水间MLVSS/MLSS有差异。
5、SV3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以%表示)。
测量方法:取曝气池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下部污泥所占体积比即为污泥沉降比。
6、SVI(污泥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SVI=SV(ml/l)/MLSS(g/l)7、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必须在曝气池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悬浮固体(MLSS)量。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之为污泥龄,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此有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8、BOD-污泥负荷与BOD-容积负荷: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
F/M=QS a/XVQ:污水流量,m3/d;S a:原污水中有机物(BOD)的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m3;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SBR工艺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下:汽化废水、甲醇废水事故池集水池pH调节池破氰池中和池絮凝池沉淀池生活污水格栅井生活污水吸水井均质池水解酸化池 SBR缓冲池 SBR池监测池排水池2、工艺流程说明气化废水、甲醇废水经管道送入集水池,检测后根据水质情况,泵入pH调节池(车间事故排放时废水进入事故池),调节水质、水量后入破氰池,破氰后再进入中和池调节pH值,中和后的废水加入混凝剂进入沉淀池沉淀。
第九章1、污水的类型与特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期雨水,城镇污水。
2、污水污染指标: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三类。
物理性质:温度:氧在水中的饱和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减少,较高的水温又加速好氧反应,可导致水体缺氧与水质恶化;色度:表色:悬浮性物质。
真色:溶解性物质;嗅和味;固体物质:TS=SS+DS TS=VS+FS 化学性质:●有机物指标: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mg/L间接反映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生活污水5日生化需氧量约为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的70%左右。
COD:化学需氧量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mg/LTOD/TOC:两者的测定都是燃烧化学氧化反应,前者测定结果以氧表示,后者以碳表示。
TOD/TOC>4 说明水中有S,P存在 TOD/TOC<2.67 说明水中有NO3-, NO2-存在●无机物:pH:一般要求处理后污水的pH在6-9之间。
富营养化:湖泊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增加,导致水生植物和藻类的大量繁殖,藻类过度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一定时间内使水体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从而严重影响鱼类的生存。
N、P、蓝藻。
P:0.02mg/L N:0.2mg/L生物:细菌总数:37℃ 24h ;大肠菌群:易检测。
3.水体自净作用:河流的自净作用是指河水中的污染物质在河水向下游流动中浓度自然降低的现象。
净化机制: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污水排入河流的混合过程:竖向混合阶段、横向混合阶段、段面充分混合阶段。
当难以生物降解的持久性污染物随污水稳态排入河流后,经过混合过程到达充分混合段时,污染物浓度可由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河流完全混合模式:c= (c w Q w+c h Q h)/(Q w+Q h)4、氧垂曲线:书本P9。
5、水环境质量标准:书本P11。
第十章1、通过物理方面的重力或机械力作用使城镇污水水质发生变化的处理过程称为污水的物理处理。
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主要控制指标
依照来源不同,废水可分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两大类。
其特性要紧是指废水中的污染物种类及其物理化学性质、浓度等。
废水中污染物的种类及要紧操纵指标如下表所示:
废水要紧操纵的水质指标包括有毒类物质、有机物质、悬浮物、细菌总数、pH、色度、温度等。
污染物种类要紧操纵的水质指标
固体污染物固体悬浮物〔SS〕、浊度、总固体〔TS〕
需氧污染物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总有机碳〔TOC〕
营养性污染物氮、磷酸碱污染物pH
无机化学毒物金属毒物:汞、铬、镉、铅、锌、镍、铜、钴、锰、钛等金属毒物:砷、硒、氰、氟、硫、亚硝酸根等
有机化学毒物农药〔DDT、有机氯、有机磷等〕、酚类化合物、聚氯联苯、稠环芳烃〔如:苯并芘〕、芳香族氨基化合物
放射性物质X射线、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油类污染物石油类、动植油类
生物污染物致病细菌、病虫卵、病毒、细菌总数、总大肠细菌数感官性污染物色度、臭味、浊度、飘浮物
热污染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