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重力场中的分级设备
- 格式:ppt
- 大小:12.23 MB
- 文档页数:16
分级机的工作原理分级机是一种常见的物料分级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化工、食品、医药等行业。
它可以将不同颗粒大小的物料进行分级,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本文将从分级机的工作原理、结构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分级机的工作原理分级机的工作原理基于物料在重力、离心力和惯性力等作用下进行分级。
物料在进料口进入分级机后,经过筛网进行分级,较大的颗粒经过筛网直接落入下部的收料箱中,较小的颗粒则通过筛网进入上部的出料口,最终通过输送设备进行输送或收集。
分级机的分级原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重力分级,另一种是离心分级。
重力分级:重力分级是指物料在筛网上受到重力的作用,较大的颗粒受到较大的重力,会直接落入下部的收料箱中,而较小的颗粒则受到较小的重力,会通过筛网进入上部的出料口。
重力分级主要适用于颗粒较大的物料,如矿石、煤炭等。
离心分级:离心分级是指物料在高速旋转的筛网上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较大的颗粒受到较大的离心力,会被甩到筛网的外侧,最终落入下部的收料箱中,而较小的颗粒则受到较小的离心力,会通过筛网进入上部的出料口。
离心分级主要适用于颗粒较小的物料,如粉末、颗粒较细的矿石等。
二、分级机的结构分级机的结构主要包括进料口、筛网、收料箱、出料口、电机和减速器等组成部分。
进料口:进料口是物料进入分级机的通道,通常位于分级机的上部,可以根据物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筛网:筛网是分级机的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对物料进行分级。
筛网的材质一般为钢丝网、合成纤维网或金属网等。
根据不同的分级要求,筛网的孔径可以进行调整。
收料箱:收料箱是分级机的下部,用于收集较大颗粒的物料。
收料箱的容积可以根据物料的产量和特性进行设计。
出料口:出料口是分级机的上部,用于收集较小颗粒的物料。
出料口的位置和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电机和减速器:电机和减速器是分级机的动力来源,用于驱动筛网的旋转。
根据不同的物料特性和分级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功率的电机和减速器。
八年级物理下册 74重力课件新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八年级物理下册74重力课件,新版教科版。
教材的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重力”,主要内容包括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测量、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作用,知道重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让学生学会用测力计测量重力,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重力的测量方法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测力计。
2. 学具:笔记本、三角板、直尺。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一个苹果落地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重力的概念。
2. 知识讲解:讲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测量方法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有关重力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重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道有关重力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重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 重力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重力实验,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7. 板书设计:设计一份简洁明了的重力板书,帮助学生记忆重力的关键知识点。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为什么物体从高处落下?(2)为什么抛出去的球会落回地面?(3)如何计算一个物体的重力?2. 答案:(1)物体从高处落下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2)抛出去的球会落回地面也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3)计算一个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公式:重力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重力的概念、作用、测量方法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需要加强巩固?2. 拓展延伸:研究一下地球上的其他力,如摩擦力、弹力等,它们与重力的关系如何?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初中物理重力课件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物理教材《重力》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重力的定义、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重力的作用点、重力的计算以及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2. 学会使用公式计算物体的重力,并能运用重力与质量的关系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重力的大小与方向,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重力的定义,重力的计算,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重力演示仪,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质量称等)。
学具:笔记本,文具,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物体受到重力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重力。
2. 例题讲解讲解重力的定义、性质、方向,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质量物体的重力,观察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重力计算和重力与质量关系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定义、性质、方向2. 重力的计算公式3.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重力的概念及其特点;(2)计算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3)分析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案:(1)重力是地球对物体施加的吸引力,其方向始终垂直于物体表面,指向地心;(2)F = mg = 2kg × 9.8N/kg = 19.6N;(3)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如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越大。
2. 拓展延伸探讨重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了解重力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实验操作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课后反思如下:1. 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2.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3. 注重作业设计,巩固所学知识;4. 拓展延伸环节,引导学生思考重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重力课件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的概念,掌握重力的计算公式。
2. 了解重力的方向和地球重力场的特点。
3. 能够运用重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和地球重力场的特点。
教学重点:重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弹簧秤、重物(如球、铅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提问:“为什么地球上的物体会受到向地心的吸引力?”2. 例题讲解(1)什么是重力?重力是物体之间由于质量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重力 G = m g,其中 m 表示物体的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3)重力的方向是什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 随堂练习(1)请学生计算一个质量为 2kg 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答案:G = 2kg 9.8m/s² = 19.6N(2)请学生画出重力的方向。
答案:重力的方向为竖直向下。
4. 讲解地球重力场的特点地球重力场是不均匀的,赤道处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
5. 学生动手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弹簧秤和重物测量不同高度的重力值,观察重力与高度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重力的定义2. 重力的计算公式:G = m g3.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4. 地球重力场的特点:不均匀,赤道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一个质量为 5kg 的物体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
(2)画出重力的方向。
(3)简述地球重力场的特点。
2. 答案:(1)G = 5kg 9.8m/s² = 49N(2)见板书(3)地球重力场不均匀,赤道处重力加速度小于两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重力的概念、计算公式、方向和地球重力场的特点。
课后反思如下:1.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