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愚蠢的银行
- 格式:docx
- 大小:15.59 KB
- 文档页数:2
关于“十分钟的悲剧”的心得体会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知名银行,当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传遍世界各地时,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在10分钟后按照外汇掉期交易的协议,向雷曼兄弟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有去无回的3亿欧元,该银行因此被称为“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一个不经意的疏忽造成巨额的损失和声名扫地的悲剧,不能不令我们每一个人反省,是什么引发了这场灾难。
剖析其中的原因,高管人员风险意识淡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作为银行的高管,当公众危机事件发生以后,没有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分析和关注危机事件可能带来的后果,更没有将这些重大信息向下有效的传导、妥善安排,整个团队缺乏审慎的风险意识,当危机来临时却视而不见。
同时,团队成员的责任心不强,整个团队责任意识低下,为风险的发生打开了敞口。
我们必须吸取其中的教训,XX市商业银行不仅要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应该在高层提升这两种意识,要通过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升整个团队的责任心和凝聚力,正确处理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的关系,要在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大力推动业务的发展,也要在发展中严格审慎的控制风险。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文化,一家世界知名银行,内部程序、操作流程可谓严谨有序,但恰恰是在操作的细节上出现了一点点疏忽,从董事长到操作员,有规不依,有章不循,却以习惯代替制度,以经验代替事实,层层设防却形同虚设,处处设关却无人把关,最终导致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反思整个事件,在建设现代化银行的工作实践中,稳健经营是第一要务,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金融法律法规和银监会的监管要求,时刻紧绷“风险防控”这根弦,把防控风险和审慎经营落到实处,贯穿于银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精细化管理、细致化经营,才能够实现一个银行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一些中小银行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操作流程还相对粗放,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着用习惯代替制度、用经验代替事实的现象,这种亚健康的症状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德意志银行十分钟的悲剧!德意志银行十分钟的悲剧!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转瞬间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德国国家发展银行10:10,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3亿欧元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转账风波曝光后,德国社会各界大为震惊,舆论哗然,普遍认为,这笔损失本不应该发生,因为此前一天,有关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应该知道交易的巨大风险的存在,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才对。
销量最大的《图片报》,在 9月18日头版的标题中,指责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迄今“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此事惊动了德国财政部,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并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
人们不禁要问,短短10分钟里,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而导致如此愚蠢的低级错误?一家法律事务所受财政部的委托,带着这个问题进驻银行进行全面调查。
法律事务所的调查员先后询问了银行各个部门的数十名职员,几天后,他们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并不复杂深奥,只是一一记载了被询问人员在这10分钟内忙了些什么。
然则,答案就在这里面。
看看他们忙了些什么——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预先的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我想还是隔一会儿再打吧。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提前打电话预订门票。
国际业务部副经理伊梅尔曼:忙于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
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报告,现在我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了。
案例1 “德国最愚蠢的银行”案例回顾2008年9月15日上午10:00,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转瞬间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10:10,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3亿欧元将有去无回。
转账风波曝光后,德国社会各界大为震惊,舆论哗然,普遍认为,这笔损失本不应该发生,因为此前一天,有关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应该知道交易存在巨大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才对。
德国销量最大的《图片报》,在9月18日头版的标题中,指责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迄今“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此事惊动了德国财政部,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并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
法律事务所的调查员先后询问了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各个部门的数十名职员。
几天后,调查员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并不复杂深奥,只是一一记载了被询问人员在这10min忙了些什么。
然而,答案就在这里面。
看看他们忙了些什么?“德国最愚蠢的银行”调查结果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预先的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我想还是隔一会儿再打吧。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提前打电话预订门票。
国际业务部副经理伊梅尔曼:忙于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
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报告,现在我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了。
文员施特鲁克:10:03,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马上就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关于“十分钟的悲剧”的心得体会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在短短的10分钟内、以3亿欧元的悲剧,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事件中的每一个人,都让我们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照每一个当事人,他们就像在我们身边,甚至于说他们就像是我们自己,我们也许没有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没有被作为让大众反省剖析的反面教材,但我们实在应该为自己的侥幸感到后怕和惭愧,更应该去深入的反思:如何在金融创新日益活跃、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在我们打造流程银行、品牌银行的实践中筑牢银行内部控制的风险防线。
内部控制是银行的生命线,但内部控制不仅是流程设计和岗位设置。
这一事件中,我们不能说德国国家发展银行的业务流程和岗位设置不够严谨、不够审慎,正如媒体评论时所说,只要当中有一个人认真负责一点,那么这场悲剧就不会发生。
事件中的当事人正因为没有“负责一点”,竟然让如此巨大的风险交易,从上帝的指缝间通过了层层防线。
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普遍存在只要按岗位职责办事,就是履职尽责的认识,这种认识必将遗祸于银行的内部控制和持续经营。
银行经营风险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按职责和流程办事只是岗位设置的最低要求。
银行的日常工作中,不论是规范化管理还是流程再造,都会存在一定的缺陷和接口缝隙,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责任心和对潜在风险的高度敏感性,要有对大局负责的使命感,主动负责,敢于质疑,敢于对影响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说“不”,这才是真正的履职尽责、爱岗敬业。
作为一家地方银行,XX市商业银行在内控建设方面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既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体系,强化内控管理和内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更要加强对全员内控意识的培训,增强全员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个人充分理解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的涵义,树立主动负责、勇于负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之所以酿成十分钟的悲剧,除了操作人员责任心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内部信息沟通和传递环节不畅,导致内控失效。
案例1 “德国最愚蠢的银行”案例回顾2008年9月15日上午10:00,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转瞬间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10:10,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3亿欧元将有去无回。
转账风波曝光后,德国社会各界大为震惊,舆论哗然,普遍认为,这笔损失本不应该发生,因为此前一天,有关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应该知道交易存在巨大的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才对。
德国销量最大的《图片报》,在9月18日头版的标题中,指责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迄今“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此事惊动了德国财政部,财政部长佩尔•施泰因布吕克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并严厉惩罚相关责任人。
法律事务所的调查员先后询问了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各个部门的数十名职员。
几天后,调查员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并不复杂深奥,只是一一记载了被询问人员在这10min忙了些什么。
然而,答案就在这里面。
看看他们忙了些什么?“德国最愚蠢的银行”调查结果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预先的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我想还是隔一会儿再打吧。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提前打电话预订门票。
国际业务部副经理伊梅尔曼:忙于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
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报告,现在我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了。
文员施特鲁克:10:03,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马上就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十分钟悲剧的启示如果有人告诉你,一家监管严格的银行在没有任何交易的情况下,在短短的10分钟里白白损失了3亿欧元,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事实。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美国四大投资银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世界各地。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如此明朗的情况下,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在10点10分,按照外汇到期协议,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此时转入的这3亿欧元肯定是有去无回。
事件发生后,德国社会各界大为震惊,舆论哗然,民众普遍认为,这笔损失就不该发生,因为此前,有关雷曼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作为德国最大的国有银行应该知道这笔交易存在风险,并事先做好防范措施。
德国销售量最大的《图片报》,更是指责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至今“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那么,在短短10分钟里,银行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如此低级错误? 一家法律事务所受财政部的委托,带着这个问题进驻银行进行全面调查,在询问了银行十名职员后,他们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报告并不复杂深奥,只是记录了被询问人员在这10分钟内干了些什么。
作为银行高层的首席执行官施罗德告诉调查组:我知道9月15日这天要按照协议进行转账,但是否撤销交易,需要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而董事长保卢斯称:我给国际业务部打电话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没有风险评估报告,董事会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告诉调查组:雷曼公司破产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但当时,我需要处理几位克罗地亚的客户的业务,我想下午再把报告送到董事会也不迟。
直接负责处理雷曼公司业务的经理希特霍芬说:我一上班,就告诉秘书上网浏览雷曼公司的新闻,一有消息立刻向我报告,10点钟的时侯,我正好去休息室喝了杯咖啡。
而他的秘书施特鲁克告诉调查组:10点03分,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就马上跑到经理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我想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最愚蠢的银行2008年9月5日上午10点,拥有158年历史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
而令人惊诧的是,10分钟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通过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隐患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毫无疑问,这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转账风波曝光后,德国社会舆论哗然,纷纷指责德国国家发展银行是迄今“最愚蠢的银行”。
法律事务所的调查员随后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从宣布破产到自动划款这10分钟时间里,与此相关的每个工作人员“都有责任”——首席执行官乌尔里奇.施罗德说:“这笔巨额交易是事先约定好的,但是否要撤销,应该有董事会决定。
”董事长保卢斯说:“我们当时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因此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董事会秘书史里芬说:“我曾向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电话总是占线,我想等会儿再打。
”国际业务部经理克鲁克说:“星期五晚上准备带上全家人去听音乐会,因此刚过10点的时候,我一直打电话预定门票。
“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希特霍芬说:“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报告。
布置完任务之后,我去休息室喝了杯咖啡。
”文员施特鲁克说:“10时03分,看到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后,我马上就跑到希特霍芬的办公室,可他喝咖啡去了。
我给他留了张便条,他回来后自然会看到。
”结算部经理德尔布吕克说:“我一直没有接到停止交易的指令,那就按照原计划转账吧!”结算部是自动付款系统操作员曼斯坦因说:“虽然我知道雷曼已经破产,但让我执行转账操作,我就什么也没再问。
”信贷部经理莫德尔说:“我从施特鲁克那里知道了这个消息。
但是我相信其他职员的专业素养,一定不会犯低级错误,因此我就没再多嘴。
”德国经济评论家哈恩说:“上到董事长,下到操作员,没有一个人是愚蠢的。
可悲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个人开了点小差,加在一起就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德国最愚蠢的银行”引发企业内控思考“德国最愚蠢的银行”引发企业内控思考案例简述及分析2008年9月15日上午十点整,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通过电视、广播和网络传遍地球的各个角落。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十分钟后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按照外汇掉期协议的交易,通过计算机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3亿欧元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与该事件相关的人员有十多位,上到董事长,下到操作员,他们都是企业经过严格筛选的精兵强将,可悲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个人都开了点小差,加在一起就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在该事件中,假如制度设计合理、即使每个人都开了小差,钱也出不去。
倘若每个人都是灵活机动的人,即使制度再不合理,钱也出不去。
对于如此硕大的企业靠人们的机动灵活,虽然能避开3亿欧元事件,但总有一天会发生比3欧亿元更愚蠢的事情。
如果企业有风险预警等内控机制或许该事件就不会发生了,归根究底还是制度有缺陷呀!企业内控五要素的建立及运用COSO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五要素构成,coso 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内部框架,通过理解和贯彻该框架要求,梳理管理流程、规范管理,对实现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继而实现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标有重要意义。
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1)坚持诚信和树立道德价值观。
无论是企业最高管理层还是其它成员都应当做保持诚信行为和拥有道德底线。
例如: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以致形成不必要的压力。
企业制定收入指标应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结合当年行业环境制定指标,好高骛远或大跃进,反而激发销售造假行为。
(2)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制定正式或非正式的职务说明书,逐项分析并规定各工作岗位所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制定恰当的员工工作标准和道德标准,将该标准作为考核员工的依据,使员工清楚自己的晋升渠道,以此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地为企业服务。
德国最愚蠢的银行引言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有些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给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
在德国,有一家被认为是最愚蠢的银行,本文将对其进行介绍。
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 xxx银行xxx银行是德国境内一家较小规模的银行,由于其一系列举动和政策,被公认为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下面将详细介绍该银行存在的问题和引发的争议。
1. 业务策略的低效性xxx银行的业务策略被认为是其最大的问题之一。
该银行长期以来主要依靠传统的银行业务模式,对新兴科技和金融创新趋势没有把握,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比于其他德国银行,xxx银行的业务创新寥寥可数,缺乏吸引力。
2. 高额的手续费和低质的客户服务与其他德国银行相比,xxx银行的手续费较高,给客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同时,该银行提供的客户服务质量也备受诟病,例如长时间的等待电话排队、处理问题的效率低等。
这些问题导致许多客户转向其他银行机构,对该银行声誉产生了负面影响。
3. 不良的风险管理德国银行业一直以来非常重视风险管理,但xxx银行在这方面的表现令人担忧。
该银行在与客户建立业务关系时未能充分了解其信用状况和偿付能力,导致不良贷款的增加。
此外,xxx银行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也较弱,给该银行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和损失。
4. 缺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德国银行业普遍进行了数字化转型,但xxx银行在这方面表现不佳。
该银行长期以来缺乏创新意识,没有及时跟进新技术的应用和业务模式的变革。
这导致该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未能满足客户对便捷、高效服务的需求。
结论综上所述,xxx银行由于其业务策略的低效性、高额的手续费和低质的客户服务、不良的风险管理以及缺乏创新和数字化转型,被公认为德国最愚蠢的银行。
这些问题导致该银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下降,令人质疑其长期的经营可行性。
因此,xxx银行亟需采取措施改进和调整其经营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风险管理,推动数字化转型,以重新赢得市场和客户的信任。
世界上最愚蠢的银行
德国人一向以严谨细致的作风著称于世,但却在2008年创造出了“世界上最愚蠢的银行”!
2008年9月15日上午10点,美国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消息瞬间传遍全球。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居然在10分钟后,按照外汇掉期协议,通过自动付款系统,向雷曼兄弟公司即将冻结的银行账户转入了3亿欧元。
毫无疑问,这笔款项有去无回。
转账风波曝光后,德国社会大为震惊,舆论哗然。
普遍认为:这笔损失不该发生,因为此前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已经满天飞,德国国家发展银行事前应该做好防范措施才对。
德国销量最大的报纸指责为“最愚蠢的银行”。
财政部长发誓: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严惩责任人。
短短10分钟里,德国国家发展银行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出现发生如此愚蠢低级的错误?一家法律事务所受财政部的委托,进行了全面调查。
几天后他们向国会和财政部递交了调查报告,记录了相关人员在这10分钟里忙了些什么。
答案就在这里面:
一、首席执行官:我知道今天要按照协议约定转账,至于是否撤销这笔巨额交易,应该让董事会开会讨论决定。
二、董事长:我们还没有得到风险评估报告,无法及时做出正确的决定。
三、董事会秘书:我打电话给国际业务部催要风险评估报告,可那里总是占线,我想还是隔一会再打吧。
四、国际业务部经理:周五晚上准备带全家人去听音乐会,我得打电话提前预订门票。
五、国际业务部副经理:忙于其他事情,没有时间去关心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
六、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我让文员上网浏览新闻,一旦有雷曼兄弟公司的消息就立即向我报告,当时我正要去休息室喝杯咖啡。
七、文员:10:03我在网上看到了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的新闻,马上就跑到高级经理的办公室,可是他不在,我就写了张便条放在办公桌上,我想他回来后会看到的。
八、结算部经理:今天是协议规定的交易日子,我没有接到停止交易的指令,那就按照原计划转账吧。
九、结算部自动付款系统操作员:结算部经理让我执行转账操作,我什么也没问就做了。
十、信贷部经理:我在走廊里碰到了文员,他告诉我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的消息,但我相信负责处理与雷曼兄弟公司业务的高级经理和其他职员的专业素养,一定不会犯低级的错误,,因此也没有没有必要提醒他们。
十一、公关部经理:雷曼兄弟公司破产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我想跟首席执行官谈谈这件事情,但上午我要会见几个外国客人,想下午再找也不迟,反正不差这几个小时。
德国经济评论家哈恩说:在这家银行,上到董事长,下到操作员,没有一个人是愚蠢的,可悲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每个人都开了点小差,结果加在一起就创造出了“德国最愚蠢的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