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孔宪立-石振明-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30.93 MB
- 文档页数:65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圈层构造。
矿物的概念,结晶质的基本特点。
便于肉眼鉴别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常见的造岩矿物岩浆岩的成因岩浆岩的分类,岩浆岩的产状,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岩浆岩沉积岩的成因沉积岩的物质成分,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沉积岩变质岩的成因,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岩的矿物特征,变质岩的结构和构造常见的变质岩地质年代的概念(绝对、相对)岩层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第四纪的主要地质特征第三章地质构造及其对工程的影响地壳运动(性质和方向),板块运动的基本概念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岩层产状的概念。
褶皱构造的成因,摺曲的类型节理(裂隙)的成因和类型断层要素、断层的主要类型、断层的组合形式整合与不整合的概念,不整合的类型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影响岩石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岩体的概念,岩体的结构面第四章土的工程性质与分类土的粒度成分、粒度分析方法土的矿物成分及性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的概念无粘性土紧密状态指标,粘性土的物理特征土的成因类型特征特殊土(软土、黄土、红粘土、膨胀土、冻土)的主要工程地质性质第五章地下水地下水与含水层的概念岩土的水理性质地下水类型及其主要特征地下水对建筑工程的主要影响作用流沙和潜蚀产生的机理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问题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带的意义流水的侵蚀作用河谷的类型及河流接地滑坡的形态特征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滑坡的主要治理措施泥石流的形成条件、防治措施岩溶的形成条件。
地震的基本概念,分布特征、成因。
地震波及其传播地震震级、烈度地震效应(地震力、地面破坏、地基液化)地基承载力的实质地基液化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第一章绪言1.何谓工程地质学?答: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造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2.何谓工程地质学的主要任务?答:①阐明建造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其对建造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②论证建造场地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给出切当的结论。
③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造场地,并根据场地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造物。
④ 根据建造场地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造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化建议,以及保证建造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⑤研究工程建造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 ,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⑥为拟订改善和防治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3.何谓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答:①岩土工程性质的研究。
②工程动力地质作用的研究。
③工程地质勘查理论技术方法的研究。
④区域工程地质的研究。
4.何谓工程地质条件?答:工程地质条件是与工程建造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①岩土的类型及其工程性质。
②地质构造。
③水文地质条件。
④动力地质作用。
⑤地形地貌条件。
⑥天然建造材料。
5.何谓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问题指已有的工程地质条件在工程建造和运行期间产生的一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构成威胁影响工程建造的安全。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地基稳定性问题。
②斜坡稳定性问题。
③洞室围岩稳定性问题。
④区域稳定性问题。
6.简述工程地质学与岩土工程的关系。
答:工程地质是岩土工程的基础,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的延伸。
7.简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答: 17 世纪以后开始浮现地质环境对建造影响的文献资料,工程地质学产生了萌芽。
20 世纪初工程地质研究已经由欧美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展并稳定发展。
未来工程地质学会与其他学科更加密切相连 ,与各相关学科更好地交叉和结合 ,促进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等各方面不断更新和前进,进而使工程地质学的内涵不断变化、外延扩展。
8.简述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振明《⼯程地质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程地质勘察)【圣才出品】第⼋章⼯程地质勘察1.⼯程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可分为哪⼏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有什么具体要求?答:(1)⼯程地质勘察主要任务:①获取建筑场地的⾃然条件的原始资料,以制定技术上正确、经济上合理和社会效益上可⾏的设计和实施⽅案。
②为了获取建筑场地及其有关地区的⼯程地质条件的原始资料和⼯程地质论证。
⼯程地质勘察的要求、内容和⽅法视⼯程的类别不同⽽各异。
(2)分为三个阶段:可⾏性研究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详细勘察与施⼯勘察阶段。
①可⾏性研究勘察阶段,也是选址阶段,该阶段应对拟建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做出评价。
本阶段的⼯程地质⼯作要求:搜集区域地质、地形地貌、地震、矿产和附近地区的⼯程地质资料及当地的建筑经验。
在搜集和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踏勘,了解场地的地层、构造、岩⽯和⼟的性质、不良地质现象及地下⽔等⼯程地质条件。
对⼯程地质条件复杂,已有资料不能符合要求,但其他条件较好且倾向于选取的场地,应根据具体情况进⾏⼯程地质测绘及必要的勘探⼯作。
②初步勘察阶段初步勘察阶段应对场地内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岩⼟⼯程评价。
本阶段的⼯程地质勘察⼯作有:搜集本项⽬的可⾏性研究报告、场址地形图、⼯程性质、规模等⽂件资料。
初步查明地层、构造、岩⼟性质、地下⽔埋藏条件、冻结深度、不良地质现象的成因、分布及其对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和发展趋势。
当场地条件复杂,尚应进⾏⼯程地质测绘与调查。
对抗震设防烈度⼤于或等于7度的场地,应初步判定场地和地基效应。
初步勘察应在搜集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进⾏⼯程地质测绘或调查以及勘探、测试和物探⼯作。
③详细勘察与施⼯勘察阶段详细勘察应密切结合技术设计或施⼯图设计,按不同建(构)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所需的岩⼟技术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程分析评价,为基础设计、地基处理、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等具体⽅案作出论证、结论和建议。
09/12/122013年同济大学硕士考试科目参考书及考试大纲(仅供参考)010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大纲344风景园林基础《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第三版),刘滨谊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0年;《西方造园变迁史》,针之古中吉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中国古典园林史》(第二版),周维权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图解人类景观》,刘滨谊等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年;《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刘颂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一、考试要求熟悉景观学/风景园林学科专业的背景、基本概念与核心实质,掌握本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园林历史与实例,掌握各类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与技术二、考试范围学科专业产生与发展的背景、基本概念与核心实质景观分析评价等景观学基础理论中国古典园林史外国园林史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管理景观场地规划与设计原理景观生态与园林种植原理与方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原理与方法风景名胜区规划原理与方法游憩与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区域与乡村景观规划原理景观工程技术三、考试题型选择题、填充题、识图题、绘图题、简答题、论述题355建筑学基础《建筑概论》,沈福煦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建筑初步》(第三版)田学哲、郭逊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建筑形态设计基础》,莫天伟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1981《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第四版)张文忠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陈志华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罗小未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批评学》郑时龄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室内设计原理》陈易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物理》,柳孝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节能建筑设计和技术》,宋德萱,同济大学出版社《建筑构造》,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年《建筑特种构造》(第二版),颜宏亮,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年建筑设计课程相关教材、相关参考书及授课内容涵盖建筑概论、建筑设计原理、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遗产保护及其理论、建筑评论、建筑技术、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相关基础知识及设计基础。
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工程地质条件[青岛理工大学2013年]答:工程地质条件是指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因素的综合。
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二、填空题1.地壳是指地球体的表层。
地壳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构成人类生存和工程建筑的和。
【答案】环境;物质基础三、判断题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 )[青岛理工大学2014年]【答案】正确【解析】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它包括土和岩石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和天然建筑材料等几个方面。
四、简答题1.工程地质学及其研究内容?[青岛理工大学2015年]答:工程地质学是介于地学与工程学之间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1)阐明建筑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并指出对建筑物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
(2)论证建筑物所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作出确切的结论。
(3)选择地质条件优良的建筑场址,并根据场址的地质条件合理配置各个建筑物。
(4)研究工程建筑物兴建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并提出对地质环境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5)根据建筑场址的具体地质条件,提出有关建筑物类型、规模、结构和施工方法的合理建议,以及保证建筑物正常使用所应注意的地质要求。
(6)为拟定防治和改善不良地质作用的措施方案提供地质依据。
第二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一、名词解释1.地壳答:地壳是指地球的固体外壳。
由各种化学成分组成,厚薄不匀,造成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大陆上厚度达70多公里,海洋里薄度仅10多公里,平均厚度在33km左右。
2.岩浆岩的结构答: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工程地质学讲义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土木工程(造价、城镇建设方向)课程类别:任选课教师:周廷强日期:2012年9月总的教学安排专业:土木工程课程类别:选修课总学时:24学时上课时间:2012 – 2013年度第1学期1- 12周,每周2节上课地点:一教504、二教305教室实践环节:野外地质实习一次教材:《工程地质》,2009,倪宏革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教材:《工程地质学》,2001,孔宪立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工程地质》,2004,臧秀平,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地质》,2007,孙家齐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教学纲要及学时分配第0章绪论(2学时)第1章地壳及其物质组成(2学时)§1 地球的总体特征与矿物(0.5学时)§2沉积岩(1学时)§3岩浆岩与变质岩(0.5学时)第2章地质构造(6学时)§1 岩层及岩层产状(1学时)§2 褶皱构造及其类型(1学时)§3 断裂构造(1学时)§4地质构造对工程建筑物稳定性的影响(1学时)§5地质年代(2学时)第3章水的地质作用(2学时)§1地表水的地质作用(1学时)§2地下水的地质作用(1学时)第4章常见的地质灾害(4学时)§1滑坡(1学时)§2崩塌(1学时)§3泥石流(1学时)§4岩溶(0.5学时)§5地震(0.5学时)第5章地下建筑工程地质问题(2学时)§2地下洞室变形及破坏的基本类型(0.5学时)§3地下洞室特殊地质问题(1学时)§4围岩分级及应用(0.5学时)第6章边坡工程地质问题(2学时)§1边坡变形破坏的基本类型(1学时)§2连续稳定分析方法(1学时)第7章工程地质勘察(4学时)§1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和勘察阶段的划分(0.5学时)§2工程地质测绘和调查(0.5学时)§3工程地质勘探(1学时)§4工程地质原位测试(1学时)§5现场检验与监测(1学时)第0章绪论本章要学习要求:了解地球科学、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的概念;掌握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问题的概念;熟悉工程地质学的任务与实际意义。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地壳?地壳的重要性是什么?
答:(1)地壳是指地球体的表层。
地壳是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它构成人类生存和工程建筑的环境和物质基础。
(2)重要性
①地壳是人类赖以生活和活动的场所;②地壳是各种地质作用进行的场所;③人类目前所能开采的矿产资源都埋藏于地壳上部的岩石圈内;④一切工程建筑物都建筑在地壳上;⑤地壳是建筑材料和矿产资源的主要来源地。
2.什么是工程地质条件?其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1)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对工程建筑的利用和改造有影响的地质因素,包括建筑场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自然地质作用与现象等。
(2)研究内容
①基本研究
研究组成建筑物地基的地层、岩土性质。
②深入研究
研究建筑物场地的自然地质条件和不良地质现象的影响。
a.平原地区
第一,一般土层较厚,且简单和均匀;
第二,须查明土层的分布、厚度、均匀性和其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地下水等的工程地质条
件;
第三,评估地基承载能力和建筑物沉降量以及土体被挤出的可能性。
b.山区
第一,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第二,研究上述平原地区所必需的地质条件和评估地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
第三,勘察建筑物场址四周的地质环境,研究分析有害地质现象,提出评价和治理的意见。
③建筑场址选择
a.必须事先勘察清楚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选取地质条件较优的方案;
b.场址确定后,须按当地的地质条件和地质环境来设计,发现地质问题要进行整治处理。
2021年注册土木工程师〔道路工程〕根底考试专业根底〔下午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集料的以下密度中,最小的是:〔〕A.表观密度B.真密度C.毛体积密度D.堆积密度答案:D2、改变水泥各熟料矿物的含量,可使水泥性质发生相应的变化。
如果要使水泥具有比拟低的水化热,应降低一下哪种物质的含量:〔〕A.C3SB.C2SC.C3AD.C4AF【答案】C3、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水泥稳定土的强度将:〔〕A.增大B.减小C.无变化D.不确定【答案】A解析:第一章第三节,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加,水泥稳定土强度将增大,应选A。
4、以下说法中,不属于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组成设计目的的是:〔〕A.确定水泥剂量B.确定最正确含水率C.确定抗压强度D.确定最大干密度【答案】C解析:无机结合料稳定混合料组成设计。
第一章第三节,水泥稳定土混合料组成设计目的是确定结合料剂量、确定混合料的最正确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应选C。
5、消石灰的主要化学成分为:〔〕A.氧化钙B.氧化镁C.氢氧化钙D.硫酸钙【答案】C解析:消石灰。
第一章第三节,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应选C。
6、确定施工所需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主要依据是:〔〕A.水灰比和砂率B.水灰比和捣实方式C.骨料的性质、最大粒径和级配D.构件的截面尺寸、钢筋疏密、捣实方式【答案】D解析:和易性。
混凝土的和易性又称工作性,是指新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施工工艺及设备条件下,易于进展搅拌、运输、浇灌、捣实等施工操作,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混凝土的性能,应选7、用来评价沥青的胶体构造类型和感温性的指标是:〔〕A.软化点B.针入度C.延度D.针入度指数【答案】D解析:针入度指数。
第一章第五节,针入度指数是用以描述沥青的温度敏感性的指标,针入度指数越大,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越小,应选D。
8、以下不属于土工合成材料力学性质的是:〔〕A.拉伸强度B.撕裂强度C.顶/刺破强度D.耐久性【答案】D解析:土工合成材料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