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2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解放主要是指公民在法律范围内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种权利。
人权泛指人身解放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生存权、发展权、经济权、政治权、文化权等。
民主、解放、人权,核心是民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严重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源保证。
社会主义法治强调的是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源保证。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源出发点和归宿。
发扬人民民主,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有用途径。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一、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就是要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护人民的利益,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统一与安定。
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源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严重保障。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源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严重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管理国家的方式。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实行的制度。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光鲜的特点。
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源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佳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严重制度载体。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问:什么是政治文明?答:政治文明指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类在政治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文明成果,包括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政治结构、政治活动和政治制度等方面的有益成果。
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已经发展的积极成果。
问: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答: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和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
毛泽东说过:“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
发展的阶段: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第一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的联合专政,担负着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即,推翻三座大山)但,这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因此此时的人民民主专政还不时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阶段(1949-1956):新中国成立后,新民主主义个民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同时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
第三阶段(1956-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人民民主专政已经成为无产阶级专政,主要任务是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对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反动势力和反动分子实行专政。
如何理解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性质相同。
都是以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都是绝大多数人享有民主权利而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作用、职能相同。
第三,历史使命相同。
都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为未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政治和政治观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深了政治的本质,为认识政治现象提供了科界观和方法论.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这一理论深刻反映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
其基本点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原则。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中国实行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别行政区制度。
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国的政治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主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充分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保证国家长治久安。
党必须全面领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牢固树立党的领导权力不可侵犯的意识,维护和加强党的组织、党员队伍的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
二、推进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要推进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依法治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坚持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能力,健全健康有序的法治体系,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四、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支撑。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建设要求,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性、规范性和内在活力,确保党始终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巩固党的根基,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不断深化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认识,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1.政治和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社会现象,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的核心部分,是以一定的阶级关系为基本内容,围绕着国家政权而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它主要包括政治法律制度、以国家政权机构为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以及政治意识形态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深了政治的本质,为认识政治现象提供了科界观和方法论。
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人民内部各阶级、各阶层之间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了一定范围内还存在着的阶级斗争是政治问题以外,由党和国家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有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由国家政权协调、整合人民内部各种利益和关系的大政方针和重大举措等,都是中国现阶段政治的内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实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
这一理论深刻反映了中国政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认识当代中国政治现象、推动政治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思想武器.其基本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
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是国家机构的原则。
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中国实行自治来解决民族问题,对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别行政区制度.
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
中国的政治发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是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
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态,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并最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架构,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五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要适应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六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人权是具体的、相对的,不是抽象的、绝对的.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人权问题,尊重国际社会关于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时根据中国国情,切实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依法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不断提高
人民享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权利的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内容十分丰富,还包括多党合作思想、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思想、“一国两制”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思想、阶级阶层思想、民族宗教思想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规则的总和。
它包括国家政权的细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
中国的政治制度既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叉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其本质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和发展.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的国体。
国体即国家的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奠定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结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组织形式。
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部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多党合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核心治协商是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宪法和法律是各政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机构,是中国人民爱国的统一战线组织。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民族自治机关,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自治权的制度。
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大创造,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原则,体现了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的统一。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它是依照的规定,由居民(村民)选举的成员组成居民(村民)委员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制度。
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