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大豆价格变动的因素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分析1. 引言1.1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是当前国际贸易中备受关注的话题,其对大豆市场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了大豆价格的波动。
由于中美之间的贸易关系不确定性增加,市场预期不稳定,导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市场交易活跃度下降。
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大豆需求下降。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使得大豆进口市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需求下降,市场供应过剩,价格下跌。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出口市场的影响也十分显著。
中美之间贸易壁垒的增加使得大豆出口受到限制,出口市场受挫,出口量下降,对大豆市场造成较为严重的冲击。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需要相关部门和企业密切关注,制定相应策略来适应市场变化。
2. 正文2.1 中美贸易摩擦引发大豆价格波动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引发大豆价格的波动。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消费国,其贸易冲突不仅影响了两国经济,也对全球大豆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了大豆关税的上升和贸易限制的增加,这使得大豆的进口成本增加,直接导致了大豆价格的波动。
特别是在贸易战爆发后,大豆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因为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大幅减少,这对美国大豆产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导致大豆价格的暴跌。
中美贸易摩擦也让投资者对大豆市场产生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市场投机行为增加,进而加剧了大豆价格的波动。
不确定性因素的加剧使得大豆价格的波动性增加,给大豆市场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也使得大豆价格的走势更加难以预测。
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价格的波动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影响是持续而深远的。
2.2 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大豆需求下降中美贸易摩擦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之一是导致大豆需求下降。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持续,受到影响的大豆市场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紧张,大豆进出口受到限制,导致部分大豆供应商无法按时交付,使得市场上的大豆供应出现短缺,进而影响大豆的需求。
大豆的趋势大豆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其趋势对农业生产和食品供应链产生重要影响。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如供需关系、国际市场、政策调整、技术创新和消费趋势等。
在本文中,我将从这些角度来分析和回答大豆的趋势。
首先,大豆的供需关系是影响其趋势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人们对高蛋白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大豆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粮食作物,其营养价值受到广泛认可。
因此,大豆的需求量将会持续增长。
同时,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供应链对大豆的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另一方面,大豆的供给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许多农业主产区的土地面积有限,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也面临一定的限制。
因此,供需关系将对大豆的价格和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国际市场对大豆的趋势也具有重要影响。
大豆是全球贸易中的主要农产品之一,国际市场的变化将对大豆价格和趋势产生直接影响。
例如,大豆产量的增加或减少、贸易壁垒的提升或取消、进口税的调整等因素都会对大豆的价格和趋势产生影响。
此外,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将影响大豆的趋势。
例如,美国、巴西等大豆出口大国之间的竞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豆的价格和趋势。
第三,政策调整也会对大豆的趋势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政策和贸易政策调整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豆的种植和贸易。
例如,一些国家对大豆的种植补贴政策可能会促使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从而提高供给量。
同时,贸易政策的调整也会导致大豆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
因此,政策调整是影响大豆趋势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四,技术创新也将对大豆的趋势产生影响。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大豆的种植、病虫害防控和收割等环节都会产生积极作用。
例如,农业机械化的进一步发展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进而推动大豆产量的增加。
此外,科技进步还将改善大豆品质,增强其竞争力,从而影响大豆的趋势。
最后,消费趋势对大豆的趋势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膳食结构的调整,对高蛋白食品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我国大豆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第一章大豆产业概况一、大豆简介二、大豆分类三、大豆营养分析四、发展大豆产业的意义第二章影响大豆价格变动因素一、大豆供应情况分析二、大豆消费情况分析三、相关商品价格的影响四、与大豆相关的农业、贸易、食品政策五、大豆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第三章2009年大豆市场回顾一、2009年大豆期现价格走势回顾二、影响2009年大豆市场走势的主要因素第四章2010年大豆市场分析与展望一、影响2010年大豆市场的主要因素二、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的困境三、国产大豆需考虑重新定位第一章大豆产业概况一、大豆简介大豆属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别名黄豆。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已有47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
欧美各国栽培大豆的历史很短,大约在19世纪后期才从我国传去。
本世纪30年代,大豆栽培已遍及世界各国。
从种植季节看,大豆主要分为春播、夏播。
春播大豆一般在4-5月播种,9-10月收获。
东北地区及内蒙古等地区均种植一年一季的春播大豆。
夏播多为小麦收获后的6月份播种,9-10月份收获,黄淮海地区种植夏播大豆居多。
从种植方式看,东北、内蒙古等大豆主产区,种植方式一般以大田单一种植为主;而其他地区,则多与玉米、花生等作物间作种植。
根据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大豆可分为黄大豆、青大豆、黑大豆、其它色大豆、饲料豆(秣食豆)五类。
黄大豆的种皮为黄色,脐色为黄褐、淡褐、深褐、黑色或其它颜色,粒形一般为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
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合约的标的物是黄大豆。
二、大豆的分类大豆按种皮的颜色和粒形分五类:1、黄大豆:种皮为黄色。
按粒形又分东北黄大豆和一般黄大豆两类。
2、青大豆:种皮为青色。
3、黑大色:种皮为黑色。
4、其它色大豆:种皮为褐色、棕色、赤色等单一颜色大豆。
5、饲料豆(秣食豆)三、大豆营养分析营养成份:蛋白质、异黄酮、低聚糖、皂苷、磷脂、核酸等。
大豆富含植物蛋白,可以增强体质和机体的抗病能力,还有降血压和减肥的功效,并能补充人体所需要的热量,可以治疗便秘,极适宜老年人食用。
大豆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大豆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重要粮油作物之一,其产值和市场规模都非常庞大。
然而,大豆行业也面临着一些痛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大豆行业的痛点,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大豆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政策、需求与供应关系、货币政策以及天气等。
这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给生产者和贸易商带来困扰。
解决措施:应建立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机制,例如制定期货交易规则、建立价格指数等,以帮助市场参与者降低价格风险。
此外,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操纵市场价格,确保价格的公正与透明。
二、自然灾害对大豆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大豆作为一种农作物,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例如洪涝、干旱等。
自然灾害导致大豆产量下降,影响市场供应。
解决措施:加强大豆种植区域的灾害预警机制,提前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改善排水系统、提供适应自然灾害的大豆品种等。
此外,政府可以给予灾害补贴和保险,以减轻农民的损失。
三、大豆消费结构不合理大豆消费主要集中在饲料和食用油等领域,其中饲料占据了大豆消费的最大比例。
这导致大豆供需关系不平衡,给大豆产业带来不利影响。
解决措施:鼓励大豆的多元化利用,例如发展大豆加工产业,生产大豆制品和豆制食品等,以扩大大豆的消费市场。
同时,加强科研力量,提高大豆的利用价值和品质,提高大豆产品的附加值。
四、大豆供应链短板存在大豆供应链包括大豆种植、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
然而,现阶段还存在一些短板,例如大豆种植技术落后、加工能力不足、运输成本高昂等。
解决措施:加强大豆种植技术的研发和培训,提高种植者的技术水平。
同时,鼓励大豆加工企业提高技术水平和产能,增加对大豆的深加工能力。
此外,完善物流体系,降低大豆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五、大豆质量安全问题存在大豆可能被农药和重金属污染,其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这对大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消费者的健康构成威胁。
解决措施:加强大豆质量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和抽检机制。
鼓励农民使用环保的农药和肥料,提高大豆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性。
中国大豆行业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大豆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之一,对世界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大豆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供需状况、价格波动、政策影响等方面,旨在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
2. 供需状况大豆是全球主要的蛋白饲料来源之一,同时也是植物油的重要原料。
全球大豆产量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
随着全球人口不断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大豆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
然而,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速相对较低,导致供需矛盾逐渐加剧。
当前,全球大豆市场处于供应短缺的状态,需求远远超过供应。
3. 价格波动大豆价格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产量波动、贸易政策、气候变化等。
由于全球大豆产量的相对不变性,任何因素的影响都可能导致价格的波动。
例如,一年的干旱天气可能导致产量下降,进而引发价格上涨。
此外,贸易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大豆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对出口大豆的国家来说。
重要大豆生产国的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全球大豆市场的供应和价格。
4. 政策影响大豆市场的发展和规模受到政府政策的直接影响。
各国政府通过补贴、关税、贸易限制等手段来调控大豆市场。
例如,某国政府鼓励本国农民增加大豆种植,通过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来提高产量。
同时,一些国家会对大豆的进口实施限制,以保护本国农民的利益。
政府的政策变化将对大豆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5. 发展趋势未来大豆市场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 全球大豆需求将继续增长,尤其是在亚洲国家; - 大豆种植面积将进一步扩大,特别是在新兴经济体国家; - 政府政策将继续对大豆市场产生重要影响,贸易摩擦可能加剧;- 大豆价格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价格波动可能增加。
6. 结论大豆市场的环境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供需状况、价格波动和政策影响。
当前市场供需矛盾加剧,价格波动不确定性增加。
政府政策变化将直接影响大豆市场的发展。
未来,大豆市场将继续增长并受到更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关利益相关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策略。
中国农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稳定农产品价格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为科学度量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大豆为例,选取国内大豆总产量、大豆进口量、大豆出口量、粮食替代品价格指数、油料替代品价格指数、原油价格指数和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为指标,以1991至2010年20年的相关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反映国际国内各相关因素对大豆价格指数影响的具体情况,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政策与建议。
关键词:农产品;大豆价格;影响因素1 影响大豆价格波动的因素分析1.1 影响因素分析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分析一直是农业经济领域的研究重点,国内外也从理论方面展开,形成了蛛网模型、供给反映模型以及空间价格均衡模型等经典理论;实证方面,主要运用各种计量模型对经济理论进行实证检验并对农产品价格波动原因给予解释。
近年来,学者们除继续关注供求波动等传统因素外,对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外部冲击因素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如trostle对影响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美元汇率等外部冲击因素进行了重点考察,他指出从中长期来看,农产品价格将会持续上涨[1]。
关于生物能源发展计划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2],大部分研究都认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增加了农产品需求,从而将提高农产品价格[3]。
中国农业大学的高颖教授(2008)认为,随着美国、阿根廷、巴西等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和出口国生物能源政策的相继出台以及中国主要粮食品种价格的上涨,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大豆价格变化趋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影响中国大豆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中国大豆本年度预计产量、目前市场供给量以及大豆进口数量,替代品的影响这几个因素[4]。
关于大豆价格的波动,石敏俊、王妍、朱杏珍(2009)的研究表明,能源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导致成本驱动效应对农产品价格有重要影响。
何蒲明、黎东升(2009)认为,中国粮食产量与价格波动均较大,并且价格波动比产量波动更大,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而粮食产量与粮食价格有密切的关系。
2022年一季度影响国内大豆市场因素分析影响国内大豆市场因素分析(一)政策因素国家调控政策支撑东北产区大豆价格。
自去年秋粮上市以来,我国政府为稳定粮食市场价格,爱护种粮农夫利益,在东北大豆产区启动秋粮政策性收购。
在连续两次收储基本结束后,国家四部委在今年1月12日联合公布了第三批收储东北大豆方案300万吨,收购执行期截至2022年4月底,加上前两批已下达的收购方案,国家在东北临时存储大豆收购方案总量已达600万吨,占到国内大豆产量36.4%左右。
其中主产省黑龙江省方案收储453万吨,占该省大豆产量70%以上。
本次收储力度之大为历年来少见,托市收购政策支撑东北产区大豆市场走势强劲,对大豆价格支撑作用明显。
(二)供求因素国内外大豆价格严峻倒挂,导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增加。
由于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的大幅下跌及国内大豆价格的坚挺,加上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引起的海运费回落等缘由造成了进口大豆价格远低于国内大豆价格,导致国内外大豆价格倒挂较为严峻。
一般而言,国产大豆含油率低、水分高,每吨应比进口大豆低200元左右。
然而国家临时存储政策导致了国产大豆价格强于进口大豆。
1月末,进口大豆港口成交价格在3550-3650,国储3700元/吨的收储价凸显了进口大豆的成本优势。
从2月下旬开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进入新一轮下滑通道,月末进口大豆港口成交价只有3400元,产区大豆价格优势荡然无存,使得国内大豆加工企业转向选购进口大豆,进口大豆再次对我国东北特殊是黑龙江省大豆加工企业造成严峻冲击。
据海关统计,1月份我国进口大豆303万吨,2月份进口大豆326万吨,1-2月累计进口629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5.1%。
豆油、豆粕季节性消费因素加大价格回调压力。
春节之后,国内豆粕现货价格持续下挫,需求不旺是豆粕价格下跌的主要动力。
经过春节前的屠宰高峰之后,禽畜大幅削减,使豆粕消费需求大减,畜禽饲料需求形势很不乐观。
即使除去季节因素,多数企业饲料销量均消失下滑。
影响我国大豆价格变动的因素分析
杜蓉;朱丽娟
【期刊名称】《中国油脂》
【年(卷),期】2017(042)006
【摘要】近些年我国大豆价格变动比较显著,并且呈现不规则性,其原因是国内外的环境越来越趋于复杂化,经济形势日益严峻,行业间的竞争逐渐激烈,并且大多数加工企业过分地依赖进口大豆,导致目前国内对国产大豆供过于求.运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原理对影响大豆价格变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玉米油价格和大豆消费量对大豆价格有显著影响,与大豆价格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相关政策部门判断大豆价格的变化趋势和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
【总页数】5页(P1-4,24)
【作者】杜蓉;朱丽娟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危机管理研究所,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危机管理研究所,哈尔滨1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22.1;F313.7
【相关文献】
1.我国肉鹅生产布局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J], 林珊;胡浩;卢华
2.我国小学人员经费比例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J], 袁连生;贾晓敏;何婷婷
3.我国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因素分析 [J], 王臣;杨红锦
4.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价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微观视角 [J], 朱姗姗
5.2003年以来我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变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张守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豆市场的国际贸易分析大豆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其对人类的经济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层面上,大豆的贸易量逐年增加,成为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分析大豆市场的国际贸易情况,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1.国际大豆贸易概况国际大豆贸易主要由几个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家之间进行。
主要的出口国包括美国、巴西和阿根廷,而主要的进口国则包括中国、日本和墨西哥等。
根据统计数据,大约80%的全球大豆出口来自美国和南美洲国家。
2.国际大豆贸易的趋势近年来,国际大豆贸易呈现出一些显著的趋势。
首先,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对大豆的需求增长快速,这主要是由于中国人民对食用油和畜禽饲料的需求不断增加。
其次,巴西和阿根廷等南美洲国家的大豆产量持续增加,成为国际大豆市场的重要供应方。
这些趋势导致了国际大豆价格的波动。
3.国际大豆贸易的影响因素国际大豆贸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天气条件对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干旱和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可能导致全球大豆供应的短缺或中断,进而影响国际大豆贸易。
其次,国家政策也是影响国际大豆贸易的重要因素。
例如,贸易壁垒、关税和补贴等政策措施都可能对大豆的价格和贸易流动产生影响。
4.国际大豆贸易的前景和挑战国际大豆贸易在未来仍将面临不少挑战。
首先,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大豆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其次,由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对大豆种植和贸易过程的限制也将逐渐增加。
例如,在某些地区,大豆种植可能会导致土地退化和水资源短缺等环境问题。
因此,国际大豆贸易需要在平衡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国际大豆贸易正日益成为全球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大豆市场的国际贸易情况对于决策者和从业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大豆需求的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国际大豆贸易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需要综合考虑生产、消费、政策和环境等因素,制定适应当前和未来需求的国际贸易战略。
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的影响1. 引言1.1 中美贸易战背景中美贸易战起源于美国对中国采取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其中包括对中国大豆等商品征收关税。
大豆作为我国的主要进口商品之一,受到了中美贸易战的直接影响。
在贸易战爆发后,美国大豆的出口受到了限制,导致大豆价格波动较大,并对我国大豆市场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中美贸易战不仅对双方市场产生了不利影响,也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大豆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来保障市场稳定发展。
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使得我国大豆市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需要政府、企业和相关行业共同努力,才能应对挑战,实现市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 大豆是我国重要进口商品大豆是我国重要进口商品,是我国民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每年需求大豆数量庞大,其中90%以上是依赖进口。
大豆是我国饲料和食用油的主要原料,也是豆制品的重要生产原料。
大豆的供应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对大豆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我国自身大豆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因此必须依赖进口。
美国是我国主要的大豆供应国之一,其提供的大豆占据我国进口大豆总量的相当比例。
由于我国对大豆的依赖性较高,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大豆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
美国大豆的价格波动、供应不确定性等因素,都对我国大豆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不稳定性。
我国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稳定大豆市场,保障国内市场的供应。
【2000字内容到此结束】。
2. 正文2.1 美国大豆对我国市场的影响美国是我国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美国大豆的价格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我国对美国大豆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美国大豆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大豆市场。
这种依赖性使得我国在贸易战背景下更容易受到美国大豆市场波动的冲击,对大豆市场造成了不稳定因素。
美国大豆市场的政策调整也直接影响到我国市场的供应和价格。
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及走势分析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融合的不断加深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大豆作为全球主要的油料和蛋白质来源之一,其价格变动对世界经济和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大豆价格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保持着上涨的趋势,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因此,本文旨在对大豆价格上涨的影响因素及走势进行分析。
二、研究目的
本文主要目的是探讨大豆价格上涨的原因、影响因素以及未来的价格走势,为相关研究人员、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参考依据,以更好地应对大豆价格的波动和调整经营策略。
三、研究内容
1. 大豆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大豆价格上涨的原因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 大豆价格的历史走势分析。
4. 未来大豆价格的趋势预测。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大豆价
格上涨的原因、影响因素及走势进行分析和预测。
其中,文献资料法主要用于收集和整理大豆市场相关的信息和数据;数据分析法则用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大豆价格走势的规律和趋势。
五、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政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其更好地制定大豆市场的政策和规划。
同时,也可以为从事大豆生产、贸易等方面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参考,指导其在更加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做出更加合适、有效的决策和行动。
最后,本研究的成果还可以为广大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大豆市场的走势和变化,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期货市场的大豆期货分析期货市场是金融市场中的一种衍生品交易市场,它允许投资者通过合约买卖标的资产在将来某个约定的日期以约定的价格进行交割。
大豆期货是期货市场中的一种重要品种,其价格变动对农业产业和全球经济都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以大豆期货为案例,分析期货市场中的大豆期货走势,以及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因素。
一、大豆期货走势分析大豆期货的价格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包括季节性需求变动、政策调控、天气等。
在对大豆期货走势进行分析时,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季节性需求变动:大豆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需求变动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较大。
在农业收获季节,大豆供应增加,价格相应下降;而在种植季节,大豆供应减少,价格则有可能上涨。
2. 政策调控:政府的政策调控对大豆市场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对大豆的进出口政策、农业补贴等措施都可能对大豆期货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 天气因素:天气对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干旱或洪水等极端天气条件都会影响大豆的生长和收成,从而对大豆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二、大豆期货价格影响因素分析除了走势分析,我们还可以从供需关系和市场情绪等角度来分析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因素:1. 供需关系:供求关系是决定商品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应偏紧、需求增加,会推动大豆期货价格上涨;而供应过剩或需求减少,则会导致价格下跌。
2.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大豆期货价格。
例如,经济增长、通胀预期、汇率变动等因素都会对大豆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3. 投机情绪:期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往往会对价格产生短期波动。
投资者对大豆市场的预期和情绪变化,包括技术指标、资金流向等,都会影响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
三、风险管理与交易策略在大豆期货交易中,风险管理和交易策略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险管理和交易策略:1. 多空对冲:针对大豆期货价格波动,投资者可以采取多空对冲策略,即同时买入和卖出大豆期货合约,以降低单一方向的风险。
影响大豆价格变动的因素
2008-08-18 15:44
1、国际大豆供需状况
目前,世界大豆四大主产国分别为美、巴西、阿根廷和中国。
从近年来这些国家的生产情况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头号大豆生产国,其产量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巴西是第二大大豆生产国,我国的大豆生产居于世界第四位。
其中,美国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1 /3左右,且近几年呈不断上升之势,对国际市场依赖很大。
巴西、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位,由于大豆的季节性关系,南美和美国大豆交替供应着世界市场。
世界大豆的总需求量近十年来逐年增长,从91/92年度的10975.6万吨增加到97/98年度的14458万吨,增长近30%。
近两年的需求总量增幅分别为
3 .81%和6.18%。
世界大豆的总进口量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欧共体是最主要的大豆进口地区,每年进口量在1500万吨上下,但近几年进口总量几乎没有新的增长;亚太地区是仅次于欧共体的世界第二大豆市场,其中日本每年进口约5 00万吨。
中国的进口量近年来迅猛增长,是世界大豆进口增长的源动力之一。
2、我国大豆的供给与需求
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的年产量一直保持在一千万吨左右,直到1993年,我国大豆的播种面积出现飞跃性增长,达945.4万公顷,产量达1 530.7万吨,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31%和47%,单产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94年种植面积略有减少,为922.2万公顷,而产量却创记录地达到1 600万吨。
此后,大豆生产却出现了新的徘徊,近几年甚至呈现萎缩的趋势。
从大豆进出口情况看,1995年之前我国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
但在1993、1994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大丰收后,由于玉米、小麦、稻谷国家定购价提价幅度远远高于大豆,而大豆生产成本又大大高于其他粮食作物,致使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1 995、1996年,我国大豆连续两年减产,国内供给不足,需求却持续旺盛,大豆价格居高不下。
为此,国家及时调整进出口政策,增加进口,减少出口,1 995年我国首次成为大豆净进口国,并一直持续至今。
3、大豆季节性供应
大豆受生产周期的影响,一年内价格也呈周期性变化。
大豆季节性供应:北方春大豆十月份收获,但由于刚收割的大豆含水份较高,运往南方销区易变质,不易储存,需要晒晾后才可外运,故大宗外运要比农民上市迟一个月左右。
同时,粮食部门或其它粮食经营单位根据当年产量丰歉及价格变动趋势会有囤积或急售现象,给贸易市场价格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
但基本规律是,供应充足或产量较多的年份,1 1~1月市场大豆较多,以后月份相对较少;供应短缺或生产量相对减少时,11~1月份市场大豆相对较少,以后月份供应相对均匀,这是囤积的作用引起的。
大豆季节性需求:大豆一年四季都有消费,而且消费量较大,近几年消费需求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需求的季节性已越来越不明显。
一般在7 ~9月大豆的需求量相对较大。
大豆价格季节性变化:11月由于新豆开始上市,价格不断下降,到1月份由于新豆继续上市,价格下降到最低,此后价格开始逐渐回升,正常年份每月以3 %左右的速度上升;若减产年份,9~11月份大豆价格上升较多。
所以大豆贸易最关键的月份是当年9月至次年1月份,交易量大,价格变化也大,若不了解大豆的产需情况,风险也最大,同时,这几个月份对全年大豆价格起着主导作用,标志着价格变动趋势。
4、大豆相关产品
大豆的价格与它的后续产品豆油、豆粕及豆粉有直接的关系,这三种产品有其完全不同的使用及需求结构。
因此预估大豆产品的需求是大豆需求最主要的因素。
大豆的其它替代品的产量、价格及消费的变化对大豆价格也有影响作用。
大豆作为食品其替代品有豌豆、绿豆、芸豆等;作为油籽其替代品有菜籽、棉籽、葵花籽、花生等;作为饲料蛋白有鱼粉等。
5、主产区天气以及病虫害情况
勿庸置疑,大豆作为农作物不可避免的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尤其是北美以及
我国黑龙江等地时常会出现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从而影响到大豆的收成。
这也常常是被用于抄作的题材。
此外南美易发的大豆锈菌病以及北美易发的大豆疫霉病也是威胁大豆收成的一个主要因素。
6、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
(1)、主产国政策
美国是世界大豆的主产国,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0%以上,美国农业政策是影响大豆供应的一项重要的政策。
1996年,美国开始实施《1 996年联邦农业完善与改革法》,该法案对美国大豆生产具有长期的影响。
1996年农业法案有两大突出的特点:一是改变原来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对农民的直接收入补贴政策,即价格补贴改为收入补贴;二是增加了农民的种植自由度和弹性种植面积。
这一系列使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更为自由化和市场化的政策,也使世界农产品市场价格易变更富于弹性。
美国农民开始改变生产模式,根据市场的需求,改种更加有利可图的作物。
例如:由于1 996年大豆价格和需求的不断上升,1997年美国农场主们播种大豆7085万亩,比上年增加10%。
(2)、主要进口国政策
欧共体是世界大豆的主要进口地区,其进口量约占全球贸易的50%。
这些国家的农业政策、进口政策和食品健康安全方面的政策对全球大豆贸易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九十年代以来,欧洲国家的绿色和平运动和其它各类组织非常活跃,这些组织要求美国出口欧共体的大豆分离出“基因改良型”大豆,并对“基因改良型”大豆贴上标签。
这些组织的建议特别得到德国媒体和消费者的赞同。
一旦这些建议得到德国政府和欧共体其它国家的同意,那末这将对美国大豆出口带来不利的影响。
(3)、国内政策
目前,国家即将出口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这一重要政策,这一政策将对大连大豆的期货价格产生影响。
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国家继续对粮食收购实行保护制度。
1 997年东北地区大豆的收购保护价是2120元/吨,根据目前的物价走势,今年的收购保护价将很难超过去年的价格水平。
收购保护价的确定原则是根据农民的生产成本和一定的纯收益来确定。
二是定购粮收购价格将由各
省、市区政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但不得低于收购保护价。
三是国家将利用囤积和抛售储备粮以及调节进出口来对粮价进行宏观调控,这样,大豆期价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一个相对确定的范围内。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将有助于完善粮食价格的市场形成机制,也有利于粮食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4)、国内主产区政策
1994年11月,大豆主产省黑龙江决定实施大豆加工增值战略,1995年严禁大豆出省,这一举措造成了大豆供应的地区性紧张,推动了销区价格上浮。
随着全国性大市场的进一步建立,一些旨在地区封锁、地方保护的政策逐步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