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珍罗元恺教授调经、助孕、安胎学术思想
- 格式:ppt
- 大小:959.50 KB
- 文档页数:21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6年第8卷第32期 -105-从罗氏内异方浅析罗元恺教授治疗内异症经验Experience of Prof. Luo Yuankai in treating endometriosis withLuo’s the Neiyi prescription陈思1*樊耀华1赵颖2(1.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510405;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405)中图分类号:R33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6)32-0105-02【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妇科常见病、疑难病。
著名中医学专家罗元恺教授认为气血瘀积是内异症的关键病机,治法以活血化瘀为主,兼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方选自创之罗氏内异方。
经过长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罗氏内异方治疗内异症的效果确切,且作用机制可从组织形态、细胞学及血管内环境进行阐释。
现通过分析罗老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认识,创制罗氏内异方的思路,及现代药理研究对罗氏内异方作用机制的阐释等方面,探讨罗老治疗内异症的经验,望对罗元恺教授经验的推广、继承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罗元恺;罗氏内异方;子宫内膜异位症【Abstract】Endometriosis is a common gynecological disease. Professor Luo Yuankai, a well-known expert in TCM, points out that Qixue Yuji is the key pathogenesis of endometriosis. The main method is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to dissipate blood stasis and promoting Qi and relieving pain. Long-term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ies confirmed that Luo’s the Neiyi prescription was effective, and its mechanism can be explained from the morphology, cytology and intravascular environment. Based on Luo’ s the Neiyi prescription within the heterosexual ideas and modern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Professor Luo Yuankai’s experience showed a positive meaning.【Keywords】Luo Yuankai; Luo’s the Neiyi prescription; Endometriosis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6.32.053罗元恺教授(1914-1995)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教育家。
罗元恺治疗不孕不育案三例例1:李某,女,29岁,1977年5月18日初诊。
患者婚后3年,同居未孕。
月经15岁初潮,周期或先或后,淋漓不畅,经行下腹剧痛,经量多,色暗,有血块,块下则痛减。
痛甚时伴呕吐,冷汗,头晕,肢冷,不能坚持工作。
经前数天则乳房胀痛,烦躁。
末次月经4月23日。
舌黯红,苔薄白微黄,脉弦细略数。
妇检: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子宫前倾屈,略小,质中,活动正常,双侧附件正常。
配偶精液检查正常。
诊断:(1)月经先后不定期;(2)痛经;(3)不孕症。
辨证:气滞血瘀,兼肝郁肾虚。
治法:先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继而疏肝补肾,调经助孕。
处方:蒲黄、五灵脂各10克,益母草、山楂肉、白芍各15克,丹参20克,乌药12克。
每日1剂。
1978年1月11日二诊:服药后痛经减轻。
因公务外出,停治半年,痛经如故。
上次月经1977年12月20日来潮,持续11天方净,本月3日又来经,量多,有血块,5天净。
现头晕,纳差,腰酸。
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细弱略数,尺脉尤弱。
经后血海空虚,以补肾健脾为主,佐以行气活血。
处方:菟丝子12克,桑寄生25克,熟地20克,续断、党参各15克,茯苓25克,山楂12克,香附、乌药各10克。
嘱每日1剂,服至经前1周。
1978年2月1日三诊:月经将潮,下腹隐痛,乳房胀,舌淡红,脉弦细滑。
经前气血壅盛。
宜活血行气通经。
处方:蒲黄6克,五灵脂、艾叶各10克,香附、乌药、当归各12克,川芎、甘草各6克。
每日1剂,服4剂。
1978年2月5日四诊:服药后月经来潮,痛经明显减轻,经量中等。
来经2小时取子宫内膜检查,病理报告为“分泌期子宫内膜”。
经后腰酸,小腹隐痛,胃纳一般,二便调。
舌淡红,苔微黄,脉弦细。
因月经适净,胞脉、血海空虚,宜补肾填精,精充血旺,遂能摄精成孕。
处方:菟丝子15克,黄精25克,金樱子、桑寄生各30克,女贞子、白芍各15克,甘草6克,益母草12克。
每日1剂,服10剂。
1978年3月18日五诊:停经47天,头晕,纳差,恶心欲呕,胃脘胀。
中医药在高龄女性助孕安胎的应用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孕发生率为:20—24岁≈6%;25—29岁≈9%;30—34岁≈15%;35—39岁≈30%;40—44岁≈64%。
≥35岁不孕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自然流产的情况也同样是这样:高龄妇女妊娠(包括自然妊娠或辅助生育)流产率较高;包括早早孕流产(生化妊娠);胚胎停止发育;复发性流产。
中医在解释年龄与生育问题上,提出女性生殖调节的理论:肾—天癸—冲任—胞宫轴①肾是起主导作用:主藏精,为先天之本,元阴、元阳之宅,冲任之本,促使天癸成熟。
②天癸是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的阴精,月经产生的动力。
随肾气的盛衰而“至”或“竭”,通过调节冲任而司生殖。
③冲任:冲为血海,任为一身之阴经,并主胞胎。
在天癸作用下,任脉所司之阴精充沛,冲脉聚脏腑之血,并下注于胞宫。
④胞宫则主月经与孕育,藏泻有期。
受肾、肝的藏泄调控、冲任督脉的调节,带脉的约束,血海定期满盈,月经按时来潮。
在这个有节律性生理变化的过程中,也受到其他脏腑、经络的影响:①肝是主藏血、疏泄,肝肾精血互补,共司子宫藏泻。
②脾则主运化、统血,为后天之本。
脾肾先后天互生,源泉不竭。
③心主血,通过胞脉联系子宫。
④肺主气,朝百脉,调节气血之运行。
⑤督脉主阳经,与任脉共同维系阴阳脉气的平衡。
⑥带脉为络胞而过,约束诸经及子宫。
督脉与带脉从中起到协助的作用。
高龄不孕不育的中医病机①肾虚:肾主封藏,为先天之本。
肾虚则天癸竭。
②脾虚: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
五七阳明脉衰。
③血瘀:瘀阻冲任、胞宫,枢机不利。
④脾虚痰温:水温失于运化,痰温壅阻冲任。
⑤肝郁肾虚:藏泻失司,冲任不能相资。
⑥肾虚血瘀:天癸不充,气血运行不畅。
对以上患者我们采取的治疗原则是调理脾肾气血,先天与后天并重。
预培其损—孕前治疗、孕后积极安胎。
中药则是以汤剂、膏方和中成药为主。
针灸采用经穴刺激及艾灸。
饮食通过药膳来调理。
中医周期疗法:经后期—滋肾阴,养肝血。
经间期—温肾助阳,调理气血,促进阴阳转化。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罗元恺罗颂平张玉珍整理编者按:罗元恺,广东南海人,1914年生。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副校长、顾问。
曾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学者。
本文系统介绍罗氏在学术上以脾肾为本,气血为用;温热病证,养阴保津;博学笃行,业精于专;因材施教,医教相长;学术渊源,本于医经的治学风格和理论精华。
临证特色则主要介绍他对妇科诊法首重望诊,妇科用药特点,以及对崩漏、胎动、不孕症、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的治疗经验。
所选录的医案及医论医话,进一步反应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治疗特色。
入选的五首经验方是罗氏毕身医疗经验的结晶。
全文前后呼应,理技相通,文笔流畅,细读之后,定能大有收益。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罗元恺,男,出生于1914年阴历10月,祖籍广东南海。
其父棣华公,乃晚清儒生,以儒通医,悬壶于南海、广州等地,后参加北伐,善治热病,对温病颇有研究。
罗氏幼承庭训,诵读方书,随父侍诊,立志以医为业。
及长,乃于1930年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5年毕业,并考取广州市中医师执照,开始其医学生涯。
他以总成绩第一留任该校附属的广东中医院医师,后兼任该校《金匮要略》课教师。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沦陷,学校停办,其间曾在粤北地区行医,并开设中医讲习所。
抗战胜利后,重返母校任教,1949年就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校长,1951年兼广东中医院院长,其后兼任广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
1956年参与筹办广州中医学院,曾任该院进修部主任、妇儿科教研室主任,1977年成为国内第一批中医教授,1979~1982年任副院长,主管教学和研究生工作,并兼任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是首批获中医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导师。
1983年由卫生部任命为该院顾问。
『名医经验』罗元恺的女性生殖轴学说1982年全国首届中医妇科学术研讨会上,妇科名家罗元恺教授以《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为题,阐述了“肾气、天癸、冲任的作用;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的关系”,首次提出“肾气、天癸、冲任、胞宫构成了生殖轴,为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的核心”,这是中医学术界首见的中医学女性生殖轴雏形。
其后在中医妇科基础理论的发展中,这一创见不断丰富和发展,并被引用于教材、教学参考书并指导临床以及启迪科研。
因此,学术界公认这是中医妇科近代学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虽然江苏的孙宁铨教授(西学中前辈)和一些学者亦有过类似文章,但从源流上看,罗元恺早在1965年及1974年已有文章论及中医学女性生殖观点,支撑了他提出的生殖轴构想,逐渐形成了中医学女性生殖轴学说,丰富了中医生殖理论。
所以,罗元恺提出中医妇科生殖轴,应载入中医妇科史册。
梳理中医生殖理论的沿革罗元恺在《肾气、天癸、冲任与生殖》文中扼要梳理了古医籍中有关的中医生殖观点,指出肾气、天癸、冲任的概念首见于《黄帝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难经·三十五难》曰:“谓肾有两脏也,其左为肾,右为命门。
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
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
”赵献可《医贯》谓:“五脏之真,惟肾为根。
”马玄台释之曰:“天癸者,阴精也。
盖肾属水,癸亦属水,由先天之气蓄极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
”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说:“元阴者,即无形之水,以长以立,天癸是也。
强弱系之,故亦曰元精。
”其后亦有相关记载,如李念莪《内经知要》释曰:“肾水主五液,五气所化之液,悉归于肾。
”罗元恺领会:“五液,指脏腑之阴液、津液,应包含量微而效宏的内分泌液。
肾藏精,既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更重要的是藏生殖之精。
肾主骨生髓,脑为髓海,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亦归属于肾。
12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1年第42卷第1期从《金匮要略》温经汤探讨日于江医派肝和为贵学说**基金项目:江西省卫计委重点项目(20172007)第一作者简介:洪建勋(1989 -),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
△通信作者:孟萍,E - mail :veramong@ 163. com洪建勋,孟萍#(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抚州344000)摘要:“肝和为贵”学说核心具体表现在藏泄相和、阴阳相和与升降相和。
藏泄相和不仅指肝自身的疏泄 与藏血功能协调,更突出肝疏泄与肾藏精的相互协调;阴阳相和,指肝之火使肝血不凝,肝血肝阴则可制约肝火亢奋;升降相和,指肝血有藏,趋静属阴,肝气疏泄,趋动属阳,阳升阴降,肝之升降相和,肝的升降相和还可表现 在对脾升、肺降的调控。
《金匮要略》温经汤一方,无论阴阳、虚实、闭塞、崩漏、老少、善用之无不应手取效,其关 键在于温经汤体现了“肝和为贵”的特点。
关键词:肝和为贵;温经汤;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 -2349(2021)01 -0012 -03近年来随着环境变化、工作学习压力上升等各方 面因素的影响,门诊月经病、不孕症等妇科内分泌疾病不断增加,这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
吁江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全国名老中医傅淑清教授认为生理上女子以“肝和为贵”,在其学术思想指导下,笔者发现《金匮要略》温经汤也体现了这 一学术思想,并将其验于临床,取得较好的效果,兹不揣浅陋,将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1理论依据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在治疗上,李杲开创了其独具特色的治疗思路。
针对白带,“温补中焦”,同时配合“升阳除湿” “祛风胜湿” “泻寒除湿”之法。
针对赤白带下,治疗时采用温中驱寒之法的同时,与知母、黄柏等清下焦虚火之 药合用$寒热并用,兼顾湿之成因,与热邪的存在。
傅青主却不只是单治“脾”脏,而是针对病机,方证对应,随证治之。
罗氏妇科诊治不孕不育症经验今天和大家分享由罗颂平教授和张玉珍教授撰写的罗元恺教授论治不孕不育症学术经验。
罗元恺简介岭南罗氏妇科第二代传人,既得家传,亦接受系统的中医院校教育。
1935年毕业于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49年担任该校校长,兼广东中医院院长,其后参与筹办广州中医学院,曾任副院长,擅长内、妇、儿科,精于妇科,是首批获中医妇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研究生导师,首批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组成员,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的导师,继承人罗颂平、张玉珍1994年获出师证书。
主编《中医妇科学》五版教材。
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的学说,从其经验方研发两个中药新药。
是中医妇科学泰斗。
罗元恺教授与罗颂平、张玉珍学术精华1.突出肾主生殖2.不孕必须夫妇双方诊治3.强调医无定方4.结合辨病辨证5.种子首重调经6.安胎尤重肾脾7.指导心理调摄8.注意生活因素临床经验 1.肾虚型不孕治宜调补肾阴肾阳。
经后期以养血益阴为主,可用佛手散(当归、川芎)合左归饮(熟地黄、山茱萸、枸杞子、山药、炙甘草、茯苓)加减。
排卵期前,加党参、仙灵脾、菟丝子、巴戟天、附子等助阳之品,以促进排卵。
若黄体不健者,可加入菟丝子、大枣、肉苁蓉之类。
罗老认为:肾虚不孕可分阴虚、阳虚和阴阳两虚肾阳虚以右归丸加仙灵脾、艾叶肾阴虚以左归饮加女贞子、金樱子、桑寄生、地骨皮之类肾阴阳两虚,宜阴阳双补。
对于无排卵者,用罗老自拟促排卵汤。
2.肝郁型不孕治宜疏肝解郁,行气养血,可用《傅青主女科》开郁种玉汤去天花粉,加郁金、合欢花、白芍、女贞子等。
罗老对疏肝调经诸方较为推崇傅氏定经汤,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己经验拟出加味定经汤丸。
此方有补肾、健脾、疏肝、调经种子之功,用治月经不调、先后无定期,或持续不净以致难于受孕者。
3.气滞血瘀型不孕本型治宜活血化瘀或兼行气散结。
寒凝致瘀者,可用少腹逐瘀汤为主郁热者宜清热以散瘀,可用丹栀逍遥散合金铃子散去白术加桃仁、丹参、青皮、郁金等。
张玉珍教授运用膏方治疗卵巢早衰患者成功受孕验案举隅庞震苗;李燕;张玉珍(指导)【期刊名称】《中医临床研究》【年(卷),期】2022(14)21【摘要】张玉珍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工作50载,对妇科疾病的诊疗有着丰富的经验,是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妇科学》的主编,她在妇科疑难病不孕症及卵巢早衰的治疗上经验丰富,特别是近年来运用膏方治疗早衰患者助孕,屡见奇功,其中,张教授使用最多的是在其经验方滋癸益经汤基础上加减熬制而成的膏方滋癸益经膏。
滋癸益经汤出自《景岳全书》中的三个经典方:归肾丸、毓麟珠、大补元煎,是三个古方和合化裁而成的,全方兼顾阴阳气血,滋补力强,作用全面,补虚扶正,非常适合气血精亏虚、精血虚衰、未老先衰的以虚为本的早衰患者服用。
妇女有经带胎产乳,以血为用,以肾气主导,常有阴血亏虚、肾精不足之症,膏方滋补力强,治疗妇科慢性病有独特的优势。
文章所录验案,彭女士,30岁,发现卵巢早衰不孕4年余,常见烦躁抑郁,烘热汗出,阴道干涩,性欲下降,腰酸。
张教授运用中药加膏方为其治疗,时隔仅1年,彭女士便由最初的烦躁抑郁的严重围绝经期症状转化为成功受孕,这也是张教授众多早衰治疗后成功受孕的验案之一,体现了张教授以中西融合,滋养天癸为主要思路的临证特点,其经验值得我辈研习。
【总页数】3页(P20-22)【作者】庞震苗;李燕;张玉珍(指导)【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澳大利亚悉尼中医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75【相关文献】1.李凤珍教授运用壮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验案举隅2.张玉珍治疗卵巢早衰验案举隅3.张建荣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妇人病及验案举隅4.张伯礼教授运用八珍汤从气血论治胸痹验案举隅5.张龙孙运用膏方辨治高血压病验案举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罗元恺教授论治不孕不育症学术经验介绍罗元恺教授论治不孕不育症学术经验介绍张玉珍发表于 2003年10月07日 @ 00:00:00 CST张玉珍罗颂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510405)原载于《新中医》2002年第4期罗元恺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学家,从事医疗、教学、科研60年,擅长内、妇、儿科,尤精于妇科,善治不孕不育症。
1 学术精华1.1 突出肾主生殖罗教授认为妊娠与肾气和冲任二脉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妊娠之机理,主要在于男女肾气的盛实,使男精女血(卵子)得到有机的结合。
并认为中医学所说的肾,包括男女生殖系统的物质功能和与之有关的神经-体液系统的功能[1]。
关于生殖之精和天癸的概念,《灵枢·决气》谓:“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灵枢·经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罗教授对此进行了现代含义的阐述:“神,是物质中所含之生机。
精,有男与女单一之精;有男女相结合之精,即受精卵,由受精卵发展而成为具有形体的胎儿。
”“肾藏精,主生殖,天癸是体内的一种微量体液,男女皆有,直接与性生殖有关,相当于垂体或性腺之内分泌素”[2]。
罗教授继承了《内经》关于生命起源的经典理论,井结合现代科学把《内经》中抽象的“神”、“精”、“天癸”具体化,较早地沟通了中西医对受孕机理、生命起源的认识。
80年代初,罗教授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方药等方面深入地论述肾主生殖的学术思想,创造性地提出肾-天癸-冲任-子宫轴的理论,对学术界影响颇大。
1.2 不孕必须夫妇双方诊治人类的生殖首先关系夫妇双方生理功能,还关系到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
罗教授指出:“不孕不育,与夫妇双方都会有关系。
《格致余论》'男不可为父,得阳道之亏者也;妇不可为母,得**之塞者也’,概括了不孕与夫妇双方有关。
……因此,对不孕不育症必须夫妇双方进行检查,明确原因所在,结合临床辨病辨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治”[3]。
张玉珍教授治疗卵巢早衰病案8例一、病案3,4 罗元恺三、病案三钟某,女,24岁。
病历ID97732。
患者于2005年4月26日因“停经3月余”开始在外院及我院妇科门诊就诊。
当时诊为“卵巢早衰”,症见阴道干涩,性欲减退,形寒肢冷,情志抑郁,偶有烦躁易怒,偶胸胁胀满,偶失眠多梦,面色黧黑。
胃纳一般,二便调。
性激素检查:FSH50.60IU/L,LH28.46IU/L,E 2 147.53pmol/L。
2005年染色体检查核型分析无异常。
2005年5、6月曾在外院服补佳乐+孕激素周期治疗。
G1A1,2004年药流1次。
2005年以前月经尚规律。
治疗第一阶段:2006年1月~2007年3月。
2006年1月13日开始因月经稀发、闭经近1年,诊为卵巢早衰,请张玉珍教授诊治,症见烘热汗出,失眠多梦,烦躁易怒,阴道干涩,性欲减退,舌暗红,苔少,脉弦细。
2005年12月23日性激素检查:FSH81.81IU/L,LH41.46IU/L,E 2 88.78pmol/L。
2006年1月彩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双侧卵巢稍小,血流稀少。
中医诊断:闭经,西医诊断:卵巢早衰。
辨证:肝肾阴虚夹血瘀。
中药治以补肾健脾,疏肝活血为法,方用滋癸益经汤(张玉珍教授经验方)加减,药物如下:菟丝子20g,熟地黄15g,当归10g,枸杞子15g,杜仲15g,女贞子15g,丹参15g,党参30g,淫羊藿15g,玉竹20g,白芍15g,炙甘草10g。
经过3个月治疗,于2006年4月17日复查性激素示:FSH14.75IU/L,LH3.72IU/L,E 2 252.5pmol/L。
提示卵巢功能已经接近正常。
LMP27/5-7/6,量少,2片护垫/天。
嘱咐B超监测卵泡发育,适时房事,把握受孕时机。
2006年7月5日停经39天,查HCG 定性(+),卵巢早衰治愈并已怀孕。
继之补肾健脾安胎至孕3个月,B超检查正常,回江西调养待产。
2007年3月4日足月剖宫产1男婴重7.6斤,产后出血约500mL,未输血。
治疗卵巢早衰病案1例张玉珍病案五六罗元恺五、病案五王某,女,20岁,未婚。
2008年8月3日初诊。
主诉:月经停闭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2006年初因“卵泡膜黄素囊肿破裂”在急诊经腹行双卵巢卵泡膜囊肿剔除术,术后3个月月经正常,之后出现月经推后,经量减少,渐至停闭不行,服黄体酮也无经潮,须服雌激素始有月经来潮。
LMP:2008年1月。
现觉烦躁,眠差,乏力。
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尖稍红,苔白,脉细。
既往月经规则。
否认性生活史。
既往月经规则,初潮14岁,周期30~32天,经期5天,量中,色暗红,无血块,无痛经。
体格检查:第二性征发育好,阴毛分布女性型,外阴发育正常,肛查子宫较细小,无压痛,质中,活动,双附件无及明显异常。
实验室检查:2007年8月外院查内分泌指标示:FSH73.1IU/L,LH54.8IU/L,E 2 40.12pmol/L。
2008年1月外院复查内分泌指标示:FSH54.2IU/L,LH32.2IU/L,E 2 101.9pmol/L。
诊断:卵巢早衰。
辨证:肝郁肾虚血瘀。
治法:补肾疏肝活血。
处方:盐菟丝子20g,熟地黄15g,当归10g,柴胡10g,女贞子15g,丹参15g,黄芪30g,玉竹20g,白芍15g,香附10g,淫羊藿15g,盐巴戟天15g,20剂。
每日1剂。
西药:戊酸雌二醇片2mg,1日1次,21天。
醋酸甲羟孕酮片4mg,1日2次,10天。
中成药:妇宁康片5盒,4片,1日2次。
六味地黄丸3瓶,8粒,1日2次。
拟中西医结合调治3个月,来经5天内复诊。
处食疗方:选海参或鱼胶煲瘦肉。
二诊:2008年9月4日。
LMP:9月2日。
至今未净,量中,色红,血块(-),腰酸(-),乳胀(-),PMP:2011年11月。
现纳眠可,二便调。
舌淡尖稍红,苔白,脉沉细。
8月11日本院检查示:FSH67.08IU/L,LH45.33IU/L,E 2 95.09pmo/L。
B超示:子宫小,内膜薄,双附件未见包块。
·100·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年2月第38卷第2期Int J Trad Chin Med, February 2016, V ol. 38, No.2·专题论坛·当代中医妇科名家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 赵凯维 徐世杰【摘要】本文浅析了罗元恺教授等诸家从肾论治排卵障碍性不孕的诊疗思路,初步总结了诸家治肾、排障、助孕的临床经验。
通过探讨名家治验、分析诸家同病异治的思路及特色方药,以期为提高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不育,女性;排卵;当代中医妇科名家;肾(中医);名医经验Analysis on experience of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medicine experts treating ovulationdisorder infertility from the kidney Zhao Kaiwei, Xu Shijie. 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for Chinese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Xu Shijie, Email: xushijie6666@【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Professor LuoYuankai from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anovulatory infertility from kidney, and have preliminarily summarized the various clinical experience of kidneydiseases therapeutic methods. Through the discussion of the famous prescription, thoughts of comorbidity bydifferent treatmen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dicine us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thus impro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Key words】 Infertility, female; Ovulation; Modern Chinese medicine department of gynaecology;Kidney; Famous doctor´s experience排卵是女性生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从临证用药特色与中医教育视角研究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传承特点中医妇科学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夏、商、周时期开始,中医妇科学已有萌芽,对剖腹产、难产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记载。
《黄帝内经》中更是出现治疗血枯闭经的妇科第一方。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从宋朝开始,众多中医妇科医家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建立了众多妇科流派。
经历多年的师承传授和学术创新,有的流派被淘汰,有的流派被保留,被保留的流派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受到后世的推崇,源远流长。
不同流派的妇科因各自的学术思想不同而相互争鸣、相互学习,极大的丰富了中医妇科学的内容,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因此,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展名老中医专家的学术继承工作,逐渐加强了对中医流派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012年11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单位共计64家,其中全国妇科流派占11家,分别为岭南罗氏妇科、天津哈氏妇科、龙江韩氏妇科、上海蔡氏妇科、浙江陈木扇女科、黔贵丁氏妇科、晋中式王氏妇科、上海朱氏妇科、浙江何氏妇科、云南昆明姚氏妇科、上海大场枸橘篱沈氏女科。
进一步整理和研究中医妇科流派的内容,不仅是为了评价各个流派对中医发展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更是要通过挖掘学术思想、整理临床经验,古为今用,更好的指导现在的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推进中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让中医妇科学在历史经典理论和现代科技化水平的共同作用下走向繁荣和昌盛。
目的:岭南中医妇科学是岭南历代医家与疾病作斗争后总结提炼出来的中医分支学科。
通过查找有关岭南罗氏妇科的书籍、文章和数据,收集梳理其学术思想、临床经验和中医高等教育管理观念,总结分析罗颂平、赵颖、朱玲三位教授辨证论治不孕症的用药规律,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数据挖掘技术,达到完善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充实中医妇科流派内容的目的。
方法:1.文献研究本研究以"罗氏妇科传承脉络"为出发点,通过文献检索功能,查找中医经典典籍、妇科流派专著、岭南妇科专著以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数据库》、《万方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建立微数据库,整理岭南罗氏妇科学术思想、临床经验、教育管理思想和传承脉络,通过专家访谈、同门交流以及跟师学习等形式进行进一步了解罗元恺、罗颂平以及张玉珍教授的中医教育管理思想以及临床经验,完整的梳理岭南罗氏妇科从晚清时期罗棣华开始的发展过程和传承脉络。
【罗元恺】安胎的思路与方法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医家罗元恺教授从医 60 年,临证经验丰富,擅长于调经、助孕、安胎。
罗元恺教授提出:“安胎之要,着重一个静字,药性宜静不宜燥,身体宜静不宜动,情绪宜静不宜躁。
”主张以静制动,在药食、情志、生活起居等方面进行调护,以达到最佳安胎效果。
本文谨就罗元恺教授诊治胎漏、胎动不安和滑胎的思路与方法做一阐述。
用药平和,守而不走胎漏、胎动不安以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 治疗首当及早止血。
凡辛温动血活血之品, 均非所宜, 故在出血期间,当归、川芎等均不宜用:二者虽可补血,但辛温助阳,走而不守,用之往往增加出血,不仅不能达到补血之目的, 反可加重病情。
当归“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
“芎、归俱属血药,而芎之散动, 尤甚于归……散则有余 ,补则不足。
”故胎漏、胎动不安之证,川芎、当归等药,当慎之、避之。
凡欲养血以安胎者, 除桑寄生、阿胶外,制何首乌、枸杞子、黄精、熟地黄、红枣、乌豆衣等,较为适宜。
若嫌熟地黄、黄精滋腻者,可配伍少量砂仁, 则既可减少其滋腻,又可和胃安胎。
此外,还应禁用或慎用妊娠药禁所列诸药。
若确属病情所需,亦应注意剂量与疗程,中病即止。
饮食清淡,均衡营养孕妇的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 饮食不应偏嗜, 亦不宜过于辛燥刺激或生冷寒凉, 以免伤动胎气。
有些中药既可药用,又可食用,但若有犯胎之忌, 亦应避免使用,如生薏苡仁、鲜葛根等滑利、寒凉之药食, 均非所宜。
情志安和, 静养其心妊娠期应保持情志安和,精神舒畅, 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有些孕妇因担心妊娠对工作或生活的影响, 忧虑自身或胎儿的健康问题, 或由于妊娠病而引起情绪紧张,并因受到个人性格、心理特征的影响, 容易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
应通过亲朋好友的关怀,医生的疏导,配合适当的心理或行为治疗, 消除焦虑、抑郁、悲伤、惊恐等不良心态, 引导孕妇以恬淡安静的心境正确对待妊娠, 以愉悦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降临。
起居有度, 静养其体妊娠期间的生活起居应有规律, 注意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尤其应避免提举或推拉重物、负重行走,以免增加腹压, 伤动胎气。
“妇科圣手”发明了“女性生殖调节轴”吗?新浪博客上看到一篇“医生波哥子”转载的文章《传承的不仅仅是医术》。
从这篇文章得知,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叫罗元恺,号称“岭南妇科圣手”,是“中医妇科学学科的奠基人”,“构建了当代中医妇科学的学科体系”。
历任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
这样的一个旗帜性人物,他最著名的学术成就是,提出了“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调节轴”的著名观点。
后又得知,波哥子原来就是罗教授的女婿,卫生厅副厅长。
我对“圣手”啊,“奠基人”啊,“校长”啊,甚至副厅长女婿啊什么的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是他的学术观点,就是那个“调节轴”。
我的疑问是:1、“肾—天癸—冲任—胞宫是女性生殖调节轴”理论是罗元恺的新发明吗?2、其与现代医学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axis,HPOA))”相比如何?“肾—天癸—冲任—胞宫”的生殖调节轴理论显然不是罗元恺发明的,更不是什么著名观点。
在中医第一经典《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论篇”中就有这个理论的完整内容了:“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王冰在后加注道:“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者相资,故能有子。
”把肾、天癸、冲任二脉对女子的月经、妊娠等生殖功能的调控说的非常清楚。
此后两千年中,中医生殖理论从来就没有超出这个框架。
罗元恺曾专门“点注”过的明温补派代表张景岳(1563-1640)的《妇人规》中论这个“轴”:“盖天癸者,言后天之阴气,阴气足而月事通,是即所谓月经也...惟脏腑之血,皆归冲脉,而冲为五脏六腑之血海。
故经言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此可见冲脉为月经之本也。
张玉珍教授变法安胎经验举隅卢如玲;陶莉莉;李莉【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07(029)007【摘要】张玉珍教授是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妇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从医3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多年来对不孕不育症进行了系列研究,经验独到。
尤其是其善用变法安胎,屡获奇效。
临床上胎漏、胎动不安多由于母体及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肾虚,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
滑胎则是由于素质虚弱,肾虚或肾脾虚弱为主,导致冲任不固,以致孕后出现自然堕胎或小产连续发生3次以上者。
故经典治疗方法以补为主,常采用补肾健脾、益气养血等法治疗。
但张教授认为,此为安胎常法,也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
但并非一成不变,临床上还需重视“血瘀”及“血热”致病,故在常法安胎之外,必要时特别是在常法治疗效果欠佳时,尚需使用补肾活血安胎法或清热养血安胎法等变法。
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益气补肾活血安胎法张教授认为,由于虚、实、寒、热、久病或肾虚体质的差异,以至在流产的病理过程中的某个阶段可以形成“瘀”。
因“瘀”致胎动不安时,血瘀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常常互为因果。
临证时结合病史、望诊及舌苔、脉象、妇科检查、辅助检查,但凡具备以下因素者,可考虑存在血瘀:①有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或有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病史(多为滑胎者);②妊娠后出现阴道流血,色黯红或如咖啡色,或夹有血块...【总页数】2页(P584-585)【作者】卢如玲;陶莉莉;李莉【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510405;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广东,广州,5104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2;R271.19【相关文献】1.张玉珍教授治疗绝经前后诸症之经验 [J], 卢如玲2.张珍玉教授脱发治肺的经验 [J], 阚诗云;邓兆岿;陈宪海3.张玉珍教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中医妇科教学经验述要 [J], 庞震苗;赵颖4.张玉珍教授以滋癸通络论治卵巢早衰经验 [J], 阳纯平;廖慧慧5.张玉珍教授应用岭南草药治疗妇科疾病经验 [J], 陈慧玲; 赵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金志春助孕安胎思路及辨证遣药经验
徐小芳;金志春
【期刊名称】《中医药通报》
【年(卷),期】2017(016)001
【摘要】金志春教授认为调经、益肾是治疗不孕症的首务.经调胎自成,孕后宜固本安胎.若病急症重,则应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的原则,及时祛邪,母子则安.临证中辨证论治,扶正祛邪,标本兼顾,重视中医补肾调经,同时衷中参西,各取其长,用药精简,并随症加减,临证时每获良效.
【总页数】4页(P15-18)
【作者】徐小芳;金志春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430065 ;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430070;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43007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谭子虎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辨证遣药经验 [J], 双晓萍
2.罗元恺教授调经、助孕、安胎的思路与方法 [J], 张玉珍;罗颂平
3.喜棣助孕、安胎经验思想总结及社区传承运用展望 [J], 王云霞;韩美仙;沙喜;庄永兰;施伟;喜棣
4.金志春教授“养血活血保胎法”的思路与经验 [J], 尹燕;杨雅琴;金志春
5.金志春教授运用“活血助孕法”辨治不孕症经验 [J], 徐小芳;金志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