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洛克《政府论》中的“论财产”篇
- 格式:doc
- 大小:51.50 KB
- 文档页数:13
浅论约翰.洛克的财产观约翰·洛克的分权理论、有限政府理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赞誉,但对他财产观的评述却较为少见。
本文正是以其财产观的基本内容、作用及它与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研究基点和思路,这对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洛克的政治学说,更好地掌握西方财产理论的发展脉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他提出的关于财产自然权利的思想开创了政治权力合法性的基础;他的劳动财产理论说明了私有制的起源;他关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保护人们财产的思想促成了立宪君主制政体的设想。
标签:洛克;自然权利;财产观;逻辑困境约翰·洛克(1632—1794年)是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社会颇负盛名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古典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
他一生著书甚丰,涉及人类理智、宗教宽容、货币与政治法律各方面。
但其主要思想则体现在《政府论》中,该书也曾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在《政府论》一书中,洛克的分权理论、有限政府理论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赞誉,但对他的财产观的评述却较为少见。
本文正是以他的财产观作为一个研究基点和思路,这对我们更深入的理解洛克的政治学说,更好地掌握西方财产理论的发展脉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洛克财产观的基本内涵(一)财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洛克的财产理论首先是从自然权利理论展开论述的。
洛克指出:人类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中。
人们在自然法慈善的统治下,享有普遍的天赋权利即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
其中,财产权是自然权利的核心内容,是生存权和自由权的基础。
然而,在自然状态下不是任意行为,有一种为人所尊重的“自然法”,也就是人类的理性在起支配作用。
可见,洛克所谓的财产权首先是一种受自然法保护的自然权利,是与生俱来的,任何人不得侵犯。
(二)劳动使财产权具有正当性既然上帝已经创造了人类,“为了不让自己的这件奇妙的工艺品即人类在生存不久后即告死亡,因此,就在这个世界上准备了适于人类衣食和其他生活必须的东西。
”①由此,人们便可以自由地享用自然所供应的一切生存必须品。
读洛克的“论财产”1曹培―――――――――――――――――――――――――――――本文归纳了洛克的关于财产法律的基本学说,包括: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财产权利是天赋的,平等的,设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劳动创造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利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就是无权利等。
本文还剖析了洛克财产观念中的神学元素,并指出了洛克财产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对于我国财产制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状态、自然法、理性、财产权利的正义性、财产文化观念―――――――――――――――――――――――――――――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光荣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主要的政治法律思想家,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西方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之一。
他的政治学思想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他的关于财产的思想却还没有被详细介绍过。
本文试解读他的《政府论》下篇中的“论财产”一章,来梳理一下这位伟大的思想先驱者在财产方面的创见。
17世纪的英国正在进行着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运动,与之伴随的是思想界的一场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激烈的政治辩论。
绝对君主制的代表人物罗伯特。
菲尔麦爵士(Robert Felmer)主张君权神授和君权的绝对化,一切权力和财产都归君主。
而以格老秀斯、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家主张政治民主、权力分离、基本人权、私人财产权利和宗教宽容。
在《政府论》中,洛克系统地阐发了他的政治、哲学和法学思想。
在理论上支持了当时的了英国“光荣革命”,并为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西方宪政史上产生了及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任何政治问题都离不开财产问题,人的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利也是密不可分的。
洛克从天赋人权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财产思想,其内涵非常丰富。
不仅在当时批驳了保守派的关于一切财产归君主的主张,建立了近代关于权利主体问题的观点。
而且在财产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富于前瞻性的建议,是普通法的财产法理论的思想之源。
洛克:生命、自由、或财产不容侵犯,不需强盗和压迫者的屈辱和平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过一系列主张,下面来简单介绍一下:财产理论在《政府论》中,洛克主张政府是为了对财产权利提供保护才产生的。
洛克所谓的财产,代表了一个人所拥有的东西—包括了拥有他自己。
也因此,洛克所谓的“财产”包括了拥有“生命、自由、和财产”的权利。
从这个理论延伸,政府并不是财产权利的唯一来源,也不能够随意挪用个人的财产。
如果政府存在的目标是为了保护财产权利,财产必然是先于政府存在并且完全独立的。
洛克主张每个个人都“拥有”他自己,所以每个人在自然状态下都是同样自由而平等的。
因此,每个人也必然拥有他劳动所得的产品,要否认这点便等同于将他视为奴隶。
每个人都有权在自然赋予的资源上混合他自己的劳动:一颗长在树上的苹果对所有人都没有用处,只有当某个人将其采收后它才有可能被食用,而苹果便成为了那个采收的人的财产。
洛克同时提出另一种论点,他主张我们必须允许苹果被采收为私人财产,否则无论世界上的资源有多么丰富,所有人类都只有饿死一途。
一个人也必须被允许进食,因此他有权利食用经过他劳动所得的果实。
当苹果被他吃下的,他也必然是这颗苹果的所有人,无论是在他咀嚼时、当他啃咬时、当他将苹果送至嘴边时,只要他在这棵苹果上混合了他的劳动。
政治理论洛克相信人的本质是带有理性和宽容的。
洛克认为在自然状态下所有人都是平等而独立的,没有人有权利侵犯其他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洛克也主张应该对政府权力实行监督与制衡,并且认为当政府背叛了人民时,革命不但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洛克认为,当政府辜负了人民的委托,没有做到以为人民谋福祉为最大目的,人民从政府那里收回自己的权力,推翻旧政府,根据他们认为的那种最有利于他们的安全和福利而组建新的政府。
洛克反对封建的占有方式和封建专制制度对财产权的侵犯。
封建贵族往往不劳动,甚至也不经营,专制君主常利用税收无偿侵夺人民财产,而且堂而皇之。
·60 ·民主宪政与法治发展读洛克的“论财产”曹培【内容提要】洛克关于财产法律的基本学说包括: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财产权利是天赋的、平等的,设立政府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人们的财产,劳动创造私人财产权,私人财产权利是有限的,超过限度就是无权利等。
本文还剖析了洛克财产观念中的神学元素,并指出了洛克财产思想的现实意义和对于我国财产制度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自然状态自然法理性财产权利的正义性财产文化观念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 年),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光荣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民主派主要的政治法律思想家,近代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杰出代表,西方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政治学家和法学家之一。
他的政治学思想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但是他关于财产的思想却还没有被详细介绍过。
本文试解读他的《政府论》下篇中的“论财产”一章,来梳理一下这位伟大的思想先驱在财产方面的创见。
17 世纪的英国正在进行着反对君主专制的革命运动,与之伴随的是思想界的一场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的激烈的政治辩论。
绝对君主制的代表人物罗伯特·菲尔麦爵士(Robert Felmer)主张君权神授和君权的绝对化,一切权力和财产都归君主。
而以格老秀斯、洛克为代表的自然法学家主张政治民主、权力分离、基本人权、私人财产权利和宗教宽容。
在《政府论》中,洛克系统地阐发了他的政治、哲学和法学思想,在理论上支持当时的了英国“光荣革命”,并为十八世纪的法国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西方宪政史上产生了极其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任何政治问题都离不开财产问题,人的财产权利与政治权利也是密不可分的。
洛克从天赋人权出发,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财产思想,其内涵非常丰富。
不仅在当时批驳了保守派的关于一切财产归君主的主张,建立了近代关于权利主体问题的观点;而且在财产法方面提出了一些富有前瞻性的建议,是普通法的财产法理论的思想之源。
一、人类的财产权是天赋的在那场历史性的大辩论中,主张君权神授的菲尔麦认为君主不仅应拥有一切权力,也应拥有一切自然资源。
财产与正义———论洛克《政府论》下篇中的财产学说□黄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433)摘要:财产学说是洛克政治思想中最赋特色的一部分,然而人们对它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其为财产权捍卫的几个论点以及该学说对于西方自由主义传统的重要意义上。
本文试图深入到集中论述财产权的《政府论》下篇中去,遵循洛克的论证方法,将其对人性的判断以及对自然状态的描述与其财产学说有机联系起来,彻底厘清洛克的论证脉络,以更深刻地揭示洛克财产学说中所体现的政治思想。
关键词:财产;正义;自然状态〔中图分类号〕B56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547(2010)05-0060-02一、自我保存与保存其余人类:获取财产的正义性论证洛克逻辑上的起点延续了传统的自然状态说。
然而与同时代的霍布斯不同,洛克认为自然状态并不等于战争状态,而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因为有自然法调节着人们的行为。
于是,自然法是否发挥作用导致了霍布斯与洛克的分歧。
而这对于《政府论》作者的洛克来说是必须的,要鼓动革命,则必须回归自然法,这种自然法必须赋予每个个人以独立判断和行动的权利,于是洛克的自然法必须是发生实际效力的,在这种自然法下,自然状态自然也应该是和平的、“完备无缺”的了。
什么是自然法?洛克说到,自然状态有一种为人人所应遵守的自然法对它起着支配作用;而理性,也就是自然法。
〔1〕因此,在自然状态下,对于正义的判断不再交给万能的上帝,而是交给了人自身,“关于这个问题,只有我自己的良心能够判断,因为在最后的审判日,我要对一切人的最高裁判者负责”,〔2〕而所谓良心,对于洛克来说不过是私人的见解而已。
自然法,即人的理性规定了两条正义的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自我保存,第二条原则是保存其余人类,这同样也是不证自明的,“因为既然人们都是全能和无限智慧的创世主的创造物,他要他们存在多久就存在多久,而不由他们彼此之间作主”。
〔3〕那么当两个原则遭遇冲突时情况如何,哪个原则优先?洛克回避了这个问题。
浅读《政府论下篇》【摘要】洛克的思想主要集中于《政府论下篇》:具体阐述了自然法理论、天赋权利和社会契约论、分权学说和有限政府学说。
全书以自然法理论为基础,论证了生命、自由、财产等人的天赋权利,特别是洛克认为财产权利是一切权利的基础和核心,国家产生于人们之间的契约,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委托以及法律之下,立法权至上原理等。
【关键词】自然法财产论三权分立有限政府《政府论下篇》的主要政治思想及个人评价一,自然法理论洛克笔下的自然状态是充满自由、平等、和平、善意、互助、互爱和安全的状态,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敌对、恶意、暴力、甚至毁灭的战争状态。
就是说:人们在自然法的范围内,可以按照个人认为合适的方法决定个人的行为和处理个人的财产和人身,在此过程中,无需得到他人的许可和意志的认同,但同时一切权力和管辖权都是相互的,这是一种自由状态,但不是一种放任状态,没有一个人享有多于别人的权力,也没有一个人可以享有决定他人自由、处理他人财产的权力,人和人在自然法的面前是一种平等的状态。
洛克认为:“理性,也就是自然法,教导着有意遵从理性的全人类。
”当人们抓住一个罪犯时,人们只能根据冷静的理性和良心的指示去比照他所犯下的罪行、对他实行相应的处罚,同时受到损害的一方有权利要求得到赔偿。
同时,对这种可能的犯罪行为进行避免,惩罚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警戒后人,保证其他人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二,天赋权利和社会契约论洛克认为人一出生就享有生存的权利,并拥有在自然法状态下的自由、不受约束,这种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的自由状态”;人们订立契约时转让的只是保护自己不受他人侵犯的权力,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是不可放弃、不可转让的,而非让渡了个人的全部权利;被授予权力的人也是契约的当事人,应受契约内容和宗旨的限制,按照社会全体成员的委托行使权力。
论财产权是《政府论下篇》中的精华部分,洛克认为财产权利是一切权利的基础和核心,并且把个人财产权看做是由于人的劳动导致拥有的自然权利,任何人都不能剥夺他人经过劳动获得的这种权利。
财产在洛克学说中,财产权是人的天赋权利,私有财权确立的根据主要源于不可剥夺的人身权及其劳动。
洛克财产学说既是他整个政治思想的逻辑起点,也对整个西方社会具有深层次道德伦理意义。
洛克财产权的逻辑证明虽然不是很完美,但仍然在现实和理论两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思考空间。
财产及财产权观念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信条之一,尤其在西方人那里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财产权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私有权的确立,而人类建立私有权以及围绕私有权所建立的法律保证就成为西方社会基本的运作机理。
西方思想史对此作出论述的人很多,格劳秀斯、洛克以及后来的哲学家康德、黑格尔皆属此列。
在为何财产必须是私有的论述中,他们又可以分为格劳秀斯为代表的约定论、洛克为代表的劳动起源学说、黑格尔的工具主义论和庞德的社会学说以及波斯纳的经济说。
川鉴于洛克的特殊性,本文仅就洛克关于财产的论说以及他的财产学说对西方社会的奠基性意义作出评判。
一)洛克财产权的起源洛克对财产的论说集中于他的政治思想名著《政府论》。
在该书中,他对政府的起源、性质和目的及其解体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而在该书下篇第五章,他较为详细地论述了财产权特别是私有财产的起源问题。
“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
财产不是由政府和法律所规定的权利,但却是政府应当保护的自然权利,财产权的确立是政府建立的前提。
财产权及其起源,实质上就是“在上帝给与人类为人类所共有的东西之中,人们如何能使其中的某些部分成为他们的财产,并且这还不必经过全体世人的明确协议”。
因此,财产权的考察就必须首先从上帝赋予人类共有的东西开始。
深受基督教价值影响的洛克认为,上帝创造人类,并给予人类理性,就是为了使人类尽可能获得生活的最大便利以更好地生存和服务于上帝。
“土地上所有自然生产的果实和它所养活的兽类,……,就都归人类所共有,而没有人……原来就具有排斥其余人类的私人所有权。
但是人类要生存和生活,“就必须把……变为己有,即变为他的一部分,而别人不能再对它享有任何权利,才能对维持他的生命有任何好处”,在这里,洛克论述了私有权的一个必要条件,即人类只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把共有的东西变成私有的,也就是人类的生命权是私有权产生的逻辑前提。
浅析洛克《政府论》中的“论财产”篇摘要“论财产”是《政府论》中重要的章节,洛克认为,人们的私有财产是通过劳动而来,劳动是占有财产的资格与创造价值的来源。
洛克将财产权置于重要地位,他认为人们通过契约组成公民社会的目的是保护私有财产,并且对货币的作用持肯定的态度。
本文是对洛克财产观中的私有财产的合理性、劳动财产权、私有财产的限度和限制问题、财产观中的契约思想以及货币的产生问题进行浅要分析,并提出了其理论中的缺陷。
关键字:洛克政府论,论财产,劳动财产权,货币产生引言 (3)—、私有财产存在的合理性 (3)二、关于劳动财产权 (4)(一)私有财产产生的方式——劳动财产权 (4)(二)劳动财产权开始的时间 (4)(三)通过劳动所产生的财产的地位 (4)三、关于私有财产的限度和限制问题 (5)(一)私有财产是否会触及他人利益 (5)(二)私有财产的限度 (6)(三)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洛克的“腐败说” (6)四、洛克财产观的契约思想——契约对于确定财产权的意义 (7)五、货币的产生 (7)(一)货币产生的原因 (7)(二)货币存在的作用 (7)六、洛克财产观存在的问题 (8)(一)洛克的财产观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剥削 (8)(二)对“留给其他共有人的财产”的论述有缺陷 (8)(三)对于劳动完全胜过自然共有状态的问题 (8)结语 (9)参考文献 (10)洛克在《政府论》的下篇第五章对“财产”以自然理性以及神学的观点结合来论述。
短短的篇幅,不乏微言大义,将私有财产及其劳动与财产的关系以及货币的产生予以了论述与解释,具有极大地革命性与创新性。
—、私有财产存在的合理性洛克认为私有财产是从全人类共有财产中划拨而来,而为了充分的利用这些上帝所给予的财产,也即使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舒适生活,则必须从上帝为人类所准备的共有的财产中,分离一部分而来使得成为每一个人所私有的财产。
“上帝既将世界给予人类共用,亦给予他们以理性,让他们为了生活和便利的最大好处而加以利用”。
1综合洛克“论财产”篇中的观点,我所理解的私有财产存在的合理性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如果不对这些原本属于共有财产加以划拨利用,那么这所有的财产则仅属于上帝,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则是对诸如土地、水流、兽类等一系列资源的浪费,而且这些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人们必然需要这些用来填报饥饿以维系基本的生活,这就必然的需要私有财产,使人们合理的占有。
正如洛克所说“而人类生活的条件既需要劳动和从事劳动的资料,就必然地导致私人占有”。
2另一方面,人们基于把财产从共有变成私有,并不会对共有财产很大的损害(基于一定的限制的情况下),相反的,这样还会使得财产有所增益和积累,因为人们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通过划拨而得来的财产,就不得不珍惜它,并且不仅仅为了最低标准的生存,而是为了更优越和舒服的生活,人们就要想尽办法来使得这一部分财产更有价值,这样就会使得划拨私有的一部分财产增加至更多,仅仅占有了小部分而带来的升值,这是具有合理性的。
“关于这一点,我还要补充说,一个人基于他的劳动把土地拨归私用,并不减少而是增加了人类的共同积累”31洛克.政府论[M]. 商务印书馆,1964:172洛克.政府论[M]. 商务印书馆,1964:223洛克.政府论[M]. 商务印书馆,1964:24二、关于劳动财产权(一)私有财产产生的方式——劳动财产权把共有财产变为私有财产的方式即为使自然资源脱离原来共有的自然状态,这样会形成自己的一种财产权。
洛克所认为的自然状态是土地上所有自然生产的果实和它所养活的兽类,都是自然产生的,因此归人类所共有。
但是只有必要的脱离自然状态那就要通过某种拨归私用的方式,才能用以人所私用并产生益处。
而如何合理的划归私用,则是必须使人付出劳动,通过劳动来使得共有财产私有化。
人们通过掺入劳动,使得原有的任何东西脱离了其原有的状态。
例如采摘来的野果野菜,通过人们加热煮熟使得其变成可以食用的状态,亦或是一块荒芜的土地,人们通过劳动进行开垦,并把自然中的种子播种和培育,从而获得可以用来果腹和生活的状态。
这些都是通过劳动,使得这些原本属于自然共有的财产发挥其效用和价值,因此劳动就是赋予这些东西能够为人们更好地利用的桥梁和纽带。
人们付出了劳动,并且花费了时间和精力去获取财产,那么这些财产当然是属于付出辛劳的人,这种劳动使得原本处于自然状态的财产具有了特殊性,从而排斥其他人对于此种财产的权利。
(二)劳动财产权开始的时间洛克的观点认为,劳动财产权开始的时间就是从一开始使其脱离自然状态的时间。
人们从共有的财产中取出一部分的这一刻,人们就享有其劳动财产权,基于人们的劳动,也即取出并划拨私有的这个行为使得这个财产私有化。
假设将这个财产权产生的权利推后到人们实际的利用资源的时间时,那么从一开始人们私自的将公有的财产划拨给自己独享的行为,就会成为一种盗窃,盗窃人类所共有的财产。
因此他将这个共有的东西取出一部分使它脱离自然所安置的状态的时候,他所享有的劳动财产权就开始了。
(三)通过劳动所产生的财产的地位通过劳动所产生的私有化财产,是享有排斥地位的。
“当物质资源极其丰富的时候,普遍共同财产在原初状态有一个例外即每个人自己的人身。
自然供给品和土地虽然为一切人所共有,但是每个人对他自己的人身享有一种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独享的所有权,除他以外没有任何人享有这种权利”,4洛克的观点认为,只有使得这个财产脱离自然状态的人才能享有这些财产权利,因为是他赋予并安排给他一种一般状态,使他的劳动使得这些自然共有的财产上增加了一些东西,或是益处或是增加的积累财产,因此这个人就当然的排斥其他所有人的共同权利,而独自占有此项财产。
因此劳动的财产权应当胜过共有状态。
正是因为劳动使一切东西具有不同的价值,因为未加种植的土地的价值必然是远远低于通过人们劳动而开垦过的土地的价值,劳动所获得价值必然属于付出辛劳的人。
虽然自然物资是共有的,但是人们通过自身的行动、发明或技能为生活带来了便利,这些东西就当然的属于用来维持自己生存的财产,独有且不与他人共同享有,所以劳动的财产权是排斥他人的权利。
三、关于私有财产的限度和限制问题基于洛克的财产观的思想,私有财产并不是天然获得,而是通过劳动将全人类固有的所有财产划入自己所控制的范围下,从而形成了私有财产。
既然私有财产是以共有财产为基础的,那么必然的,由谁来取得一部分作为他的私有财产、这一部分是否存在以某种标准作为评判标准的限度、已被取得的作为私有财产的部分是否有所限制,这些问题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一)私有财产是否会触及他人利益洛克认为,把共有财产据为己有的行为,不会损害任何其他人的利益。
上帝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作为人类共有财产,每仅仅是从中获取一小部分作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因此这一部分仅仅是整个人类财产的冰山一角,还有足够的剩余财产供其他旁人获取、利用、用以劳作并且据为己有,剩余部分的财产质量是足够好的且不会低于已经据为己有的私有财产。
“上帝把世界给勤劳和有理性的人利用,不给好事吵闹纷争的人来巧取豪夺”,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每个人凭借自己的劳动使得他自己取得对它的权利,并且他给其他未取得财产的人留下的可利用的财产是足够的,就如同滴水之于大海一样,毫无所取。
洛克认为,这样来划归个人财产,不会引起纠纷。
“当一个人拾取落在地上的橡实或摘取挂在树上的苹果时,还有足够多的橡实和苹果可以供其他人随意采4张洪亮.论洛克的财产权观[D].山东大学法学院,2010:215撷”,5在很长一段时期,世界上的天然物资丰富,被人们消费的部分很少,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对一部分资源的独享几乎不会影响其他人以同样的方式来占有。
“也就是说,其他质疑的观点可能会提出“人满为患的情况下,相对于自然财产有限的是否会产生财产的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就是说已经取得私有财产的人占有了大部分原本的共有财产,而由于人口增多,遗留给其他未取得财产的人的部分可能不足够多且足够好,这也许会损害尚未取得财产的人的利益。
但洛克对此的解释是,即便是在人满为患的情况下,只要采取必要的限度,也不会损及任何人利益。
因为人们的劳动可以突破土地多寡所带来的利益的限制,也即虽然土地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开垦耕种会使得原有的利益有所增值,上帝所给予的共有财产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人的劳作还会增多使得共有财产是取之无尽的,并且每个人所能用以劳动的方式所掌控的财产也是有限的,所以每个人取得的部分一般不会损害旁人的利益,每个人能利用的数量决定了每个人可以占有的多少,这些还是取决于劳动。
(二)私有财产的限度当然个人从共有财产中划入自有的部分也是要予以必要的限度的,这样才能做到基本的公平。
然而这个限度是以何为标准,就值得注意,洛克给出的答案是以“供我们享用的”为度。
人们所利用的共有财产要以他们所能够利用为限,如果一个人所划入的财产能够在其败坏之前来满足自己生活中所能够享用的需要,那么在这个“满足自己享用”的限度范围内的财产就是这个人所应该享有的财产权。
如果超出的部分,也即超出这个人需求的部分则当然的不是他应当得到的部分,就不能作为其私有财产了。
因为每个人的所占用的东西是有限的,如果满足自己所需的剩余部分就是对全人类共有财产的浪费,所以要对私有财产存在一个限度作为标准。
(三)对私有财产权的限制——洛克的“腐败说”洛克认为,虽然说人们可以通过劳动来花费力量尽可能多的改变这些共有财产的自然状态来占为己有,但是如果无限制的取得,使得未经利用就腐败,那么就不再享有私有财产权。
就如同一个人采集了超过自己所享用范围内的果子,他5黄忠晶.洛克论财产[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8(6):96没有消费的那一部分未经利用就腐烂了,那么就违反了自然法则,应该受到惩罚。
也就是说,他所不能享用的超出部分是原本属于其他人的。
“因为当这些东西超过他的必要用途和可能提供给他生活需要的限度时,他就不再享有权利”,6超过他应当占有的财产,不是在于他占有多少,而取决于是否有资源或财产在他掌控范围内腐败。
四、洛克财产观的契约思想——契约对于确定财产权的意义人们为了达到一种和平稳定的状态,并且更好地维系与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就需要联合起来,通过人们的同意缔结契约,约定划分个人领地的界限,放弃了为盟约的对方所占有土地的权利,再以自己的内部法律,规定每个同一社会的人们的财产权,以达到确立并且区分权限的作用。
因此这些契约是基于人们的同意而自愿各自受到对方的约束,同样也获取了自己所占有财产的确定性与稳定性。
五、货币的产生(一)货币产生的原因基于“腐败说”的观点,如果一些财产超出个人享用限度而产生腐败,就是对共有财产的浪费,个人就会受到惩处。
基于这个原因,人们愿意在聚积财物的时候,就更倾向于一些结实耐用的东西,例如用绵羊或粮食换成贝壳或是金属,货币就由此产生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