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虎是苏州哪里人_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有什么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3
江南四大才子,是指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是指 唐伯虎 、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在这四人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唐伯虎。
唐伯虎,名为唐寅,因生于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
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水墨书法,唐伯虎的造诣都极深,都给后世造成深远影响。
今日特精选唐伯虎五首诗,以供读者赏析。
《桃花庵歌》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爱好古文的人可能会发现,古代的文人雅士大多偏爱桃花,也留下了大量关于桃花的作品。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又如白居易的《大理寺桃花》 中: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还有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等等此例,不胜枚举。
桃的文化意涵,自古以来以桃的意象广为文人雅士引用,所有对于美好事物的寓意,均以桃隐喻之,尤其是用来表达闲居和隐逸生活的志向。
回到唐伯虎的这首《桃花庵歌》,这首诗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虽然满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艳字眼,却毫无低俗之气,反而笔力直透纸背,让人猛然一醒。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这句道出了诗人的志趣所在:与其为了荣华富贵奔波劳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间快活逍遥。
此处,那个曾经幻想“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学子唐寅不见了,那个烟花柳巷醉生梦死的风流才子不见了,痛也痛过,乐也乐过,在经历了几年放浪生活之后,唐寅终于还是选择逃离闹市,为自己选定这一处世外桃源,和继娶沈氏,开始了相对平静的隐居生活。
唐伯虎个人简历“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你知道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吗?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唐伯虎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内容请关注。
唐伯虎个人简历唐寅(1470年-1524年),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
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吴县人。
吴中四才子之一。
在画史上又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或“吴门四家”。
民间有很多关于唐伯虎的传说,最为人熟悉的《唐伯虎点秋香》曾多次被改编成戏剧,以及拍成电视剧及电影,也宣传、加深了唐伯虎在民间的形象。
唐寅出生于世商家庭,有一妹一弟,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
唐寅作品以山水画、人物画闻名于世,其创作的多幅春宫图也为他个人添加了“风流才子”的名声。
生平经历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去世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馀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馀,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唐寅(1470一1523) 中国明代画家,文学家。
字子畏、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商贩家庭,少时读书发愤,青年时中应天府解元,后赴京会试,因舞弊案受牵连入狱,出狱后又投宁王朱宸濠幕下,但发现朱有谋反之意,即脱身返回苏州。
从此绝意仕途,潜心书画,形迹放纵,性情狂放不羁。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能表达出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民间传说故事之《唐伯虎点秋⾹》 唐伯虎素有“江南四⼤才⼦之⾸”的称号,⼜与沈⽯⽥、⽂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他跟秋⾹之间发⽣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关于《唐伯虎点秋⾹》的故事,我们⼀起来看看吧! 《唐伯虎点秋⾹》 唐寅(1470—1523),字伯虎,⼀字⼦畏,号六如居⼠,⼜称桃花居⼠。
据说唐伯虎出⽣的时间正好是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寅⽇寅时,因此取名唐寅。
唐伯虎素有“江南四⼤才⼦之⾸”的称号,⼜与沈⽯⽥、⽂征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相对于诗⽂⽽⾔,唐伯虎的画更着名。
唐伯虎的绘画才能似乎是与⽣俱来的,他很⼩的时候就在绘画⽅⾯显露出惊⼈的天赋。
教唐伯虎画画的也是⼀位赫赫有名的⼤画家——沈⽯⽥。
话说唐伯虎能拜于沈⽯⽥门下,与祝枝⼭有着不⼩的关系。
据说唐伯虎⼩时候住在苏州,家境贫寒,⽗亲靠开酒馆为⽣。
⼩店虽然装修简朴但⼗分⼲净,客⼈不多,环境⾜够安静,因此时不时会有⽂⼈墨客来喝上⼀杯。
唐寅从⼩就喜欢画画,⼗三岁那年,为了帮⽗亲照顾酒馆,唐伯虎辍学在家,再也没去过学堂。
他总是忙⾥偷闲地画两张,如果画出满意的作品就把它贴在酒馆的墙上。
祝枝⼭是远近闻名的才⼦,⼀⽇,他来到店中喝酒,看见了墙上的画,很是喜欢,就问店家讨要,还要付给银两,谁知⽼板推辞道:“这是⽝⼦的戏作,客官要是喜欢尽管拿去,不必付什么银两。
”祝枝⼭⼀听这画竟然是个孩⼦画的,于是好奇⼼⼤发,就问店家:“我能否见⼀见这作画的孩⼦呢?” ⽗亲把唐伯虎带到祝枝⼭⾯前,经过⼀番攀谈,祝枝⼭了解到,唐伯虎完全是⾃学成才,看到他⼩⼩年纪便有如此才华,祝枝⼭⽣了爱才之⼼,打算好好培养他,于是,决定帮他找⼀位⽼师,这⽼师便是沈⽯⽥。
祝枝⼭带着画师沈⽯⽥来到了酒馆。
沈⽯⽥看过唐伯虎的画后,赞不绝⼝,但是要想在绘画的道路上⾛得远,光有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才⽓,于是沈⽯⽥出了⼀个字谜,只要唐伯虎答得出,就免费教他画画。
字谜是这样的:“去掉左边是树,去掉右边是树,去掉中间是树,去掉两边是树,这是什么字?”唐寅略⼀思考就说出了谜底:“是个‘彬’字。
中国历史故事-“江南四大才子”祝枝山简介祝枝山是怎么死的?他和唐伯虎的关系经过众多影视作品的侵袭,特别是周星驰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在中国的热播,世人皆知,明朝江南有四大才子,他们分别是唐寅(唐伯虎)、文徵明、徐祯卿以及祝枝山。
四人因才学闻世,并称“吴中四才子”。
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原名祝允明,字希哲,因为生下来的时候左手就有六指,因此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现在人大多都称其为祝枝山。
祝枝山生于公元1460年,死于公元1526年,长洲人。
祝枝山自幼便天资聪颖,好读诗书,5岁时便能写大字,9岁作诗文,时人赞为“神童”。
他以7岁稚龄考中秀才,32岁时中弘治五年举人,任兴宁知县,官至应天府通判等官,后不满政府腐败辞官归家。
他极为有才,却仕途坎坷。
祝枝山善书,《名山藏》这样评价祝枝山:“允明书出入晋魏,晚益奇纵,为国朝第一。
”,主要作品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所书“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皆为传世墨宝,由此可见其书法造诣之深。
祝枝山在官场上不得平顺,但是辞官后却有众多传世作品流传后世,可谓后世人之福。
嘉靖五年,也就是公元1526年,祝枝山因病去世。
所以祝枝山虽然仕途坎坷,但是最后在家潜心求学,应该是得到了心灵上的平静的,最后自然死亡。
除了书法诗词,还著有众多书籍。
“祝枝山”著有《野记》,是对当世大儒的一些奇闻异事的叙述,读来也有一番风味。
如卷四方孝孺公的故事:方希直先墓初有妖,后治墓,乃见大蟒出冢中,生聚极繁,殆至数千,洞穴蔓广,腥秽逼人。
众议欲尽歼之,姑掩穴归,治挺钁火攻之具。
其夕,方公父梦黑衣妪拜,恳言:“吾辈无损于公,公将灭吾族,幸舍之,当报德,不然亦能报怨。
”父曰:“奚报怨为?”妪曰:“公能族我,我亦能族公。
”又曰:“吾举族来恳矣。
”方顾妪后男女无限,然竟不许。
明日,语家人,且谓妖蟒乃尔,正当除之,因极力搜捕,焚杀罄绝。
【诗人大全】文征明简介_文征明的资料介绍文征明(1470~1559年),即文徵明,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祖籍衡山,故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
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画家,大书法家。
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
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
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
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
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
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就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研习继沈周,但仍具备自己的风格。
他一专多能,能够青绿,亦能够水墨,能够工笔,亦能够水墨。
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
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
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
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征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
祝枝山是什么人祝枝山简介祝允明(1460-1527),别名祝枝山、祝希哲,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学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被称为“吴中四才子”。
祝枝山书法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有流传着“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他的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祝枝山与唐伯虎性情相投、同病相怜,是为知己好友。
1527年初,祝允明病逝,终年六十七岁,终其一生留下了很多诗文杂稿。
祝枝山生平事迹出身背景祝允明的祖父祝颢是明正统己未(1439)进士,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后辞职回乡。
他精于诗文,喜欢写行草书,远近都来求字。
苏州的文士都很仰慕,和他一起交游的有几十人。
成化癸卯(1483)去世,享年七十九岁。
祝允明的父亲祝瓛不如他祖父,生前不太出名,而且比他祖父早五个月就去世了。
那一年祝允明二十四岁。
祝允明的生母在他十六岁时已经离世。
因此祝允明青年时是很不幸的。
外祖父徐有贞(1407—1472)字元玉,晚号天全,苏州吴县人。
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
后来因迎英宗复辟有功,委任为兵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封武功伯。
徐有贞才华绝世,天文、地理、道释、方技都很通。
书法擅长行草,深得怀素、米芾笔意,在当时很有书名。
早年苦学在祝允明出生前,外祖父徐有贞迎英宗复辟有功,受皇帝宠爱,遭到在复辟中一同立功的曹吉祥、石亨等人嫉妒,几次被诬下狱,后来英宗特诏让他回家。
回家后闭门谢客,直到曹、石相继败死才开始买田筑屋,准备安度晚年。
这时祝允明已经两三岁了,跟随外祖父徐有贞学习。
徐有贞在乡里德高望重,苏州府学碑刻立石往往请他撰并书,也经常有人请他作墓志铭。
因此祝允明除了外祖父外,接触到了不少人,时时受到熏陶。
祝允明五岁,祖父祝颢辞职回乡。
祖父虽然年逾六十,但精神很好,他善会谈,旁征博引,又常会开开玩笑,当时人都很愿意和他交游。
祖父风趣洒脱的性格和生动的言谈给祝允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祝允明先天禀赋很好,又有两位大儒的教导,所以很早就显露出他的才华。
公共基础知识:吴中四士简介3篇公共基础知识:吴中四士简介1公共基础知识:吴中四士简介江南文化的繁荣开启了中国文人的巨大贡献,而吴中四士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批人物。
他们分别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宋徽宗这四位才思敏捷的文人,他们在吴中一带以及整个中国都留下了传世的文化和艺术巨著。
本文将结合历史资料,对吴中四士分别进行介绍与评价。
唐伯虎:文学家、画家、书法家唐伯虎,名仲裁,字伯虎,号龙门山人。
他是元末明初之际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成名后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子”。
唐伯虎的文学作品涉及诗歌、小说、戏曲等领域,但是以骈文和白话文为主,并且往往揉合了很多俚语和民间语言。
他的晚年主要从事画家和书法家的创作,作品丰富多样,风格独树一帜,是中国书画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祝枝山:文学家、书法家、散文家祝枝山,字夏扇,号芋谷,出生于苏州。
其家族虽不显赫,但祝枝山却凭借着才华横溢的文学与书法作品而名噪一时。
祝枝山最突出的成就是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娓娓道来,动人心魄,曾被誉为“写实主义视角的早期代表”,为后世的散文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祝枝山的书法功力也不容小觑,他所书写的楷书、行书和书法碑刻都是书法史上的传世之作。
文征明:诗人、书法家、画家文征明,字仲宣,号芸谷。
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画家,被誉为“逸仙”。
文征明的诗歌在神韵、意境和情感上极富冲击力,他所谱写的抒情诗,如《登高》、《江南曲》、《处女》等,无不激发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同时,文征明也是中国画史上的一位天才,其山水画以“墨守、自然、情趣”为特色,推动了中国画的发展。
宋徽宗:诗人、书法家、画家宋徽宗赵佶,字子厚,号“徽宗”。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文学艺术家之一,又称“书画诗琴四绝”。
宋徽宗成名后,经常在宫中为文武百官作画、书法、诗词和唐音乐演奏等。
他的书法被誉为“真、草、隶、篆四体精通”,画作风格卓异,以“东坡、米芾、文同”并称“宋元四大家”。
总之,吴中四士的杰出文学艺术,对中国文学界和艺术界的发展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江南四大才子的历史典故导读:什么是“江南四大才子”,说到“四大才子”,一般是指明朝的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四大才子-唐伯虎】唐寅(1470~1523年),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唐寅父亲是商人,希望他考取功名。
自幼天资聪敏,熟读经史16岁时参加童生试,经县试、府试、院试,高中第一名案首。
但随后父母妻儿及出嫁的妹妹在一段很短时间内相继去世,很受打击,之后在朋友祝允明等人安慰鼓励下,重新振作,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赴南京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
次年,唐寅进京会试,同行的徐径贿赂主考官程敏政,案发后唐的朋友诸穆进谗,牵连下狱,结果遭到罢黜,贬谪往浙江为吏。
唐寅耻不就官,归家后纵酒浇愁,傲世不羁。
续弦离婚。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那里一生中的主要艺术作品也产生于此。
1514,江西南昌宁王图谋造反,听说唐和文的才名,派人征聘,文称病不去,唐去后察觉宁王的不轨之心装疯脱身。
后来,他娶了贤淑的沈九娘为妻,育有一女。
唐诗文书画全才,画名尤其大,从小喜爱绘画,稍长即拜著名的专业画家周臣为师,又与文征明同师沈周。
所以他的画被认为既有专业画家的功力又有文人画家的气韵,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
所以他画中的'山水能给人一种真实感,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全能,尤其是仕女最知名,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
“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各大博物馆都很看着他的真迹。
唐寅晚年,精神空虚,“皈心佛乘,自号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唐伯虎唐伯虎简介一、唐伯虎的生平唐伯虎,(1470-1524),明朝人,因生於寅年寅月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号桃花庵主,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江苏苏州人。
举乡试第一(解元)。
后因科场舞弊案受牵连,功名受挫,又遭家难,经历坎坷。
后半生在苏州城西北桃花坞建一“桃花庵”,以卖文鬻画闻名天下。
时与徐祯卿,祝允明,文徵明,切磋文艺,号“吴中四才子”。
唐寅“任逸不羁,颇嗜声色”,自署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擅人物、山水、花鸟。
唐寅书法为画名所掩,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笔画俊逸挺秀,婉转流畅,笔力稍弱,钩挑绵软,看不出一丝狂态。
王世贞评曰:“伯虎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州山人稿》)流传墨迹有《自书诗》、《联句诗》、《落花诗卷》等。
唐伯虎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
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
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正在唐伯虎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
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
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徵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
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
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经几番周折后,证实无罪。
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
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丹青上大有进展。
唐寅31岁开始“千里壮游”,足迹遍及江、浙、皖、湘、鄂、闵、赣七省,贫困之下以卖画为生。
唐寅擅画山水及工笔人物,尤其是仕女,笔法秀润缜密、潇洒飘逸,“唐画”为后世画家所宗。
唐寅(yín)(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以字行,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吴县吴趋里人。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明朝着名的画家、诗人。
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玩世不恭而又才华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着,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一、人物生平唐寅生于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03月06日),去世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01月0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落,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罚永世不得为官。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
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睿榉缙媲涂⌒恪S小镀锫抗樗纪肌贰ⅰ渡铰匪缮肌贰ⅰ妒萝肌贰ⅰ锻跏窆送肌贰ⅰ独疃硕寺浼肌贰ⅰ读偎饺赝肌贰ⅰ肚锓珂韧肌贰ⅰ栋倜劳肌贰ⅰ犊蓍尔Y鹆图》、《两岸峰青图》、《看泉听风图》、《牡丹仕女图》、《震泽烟树图》、《吹箫图》、《班姬团扇图》、《杏花茅屋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历史上的祝枝山是谁祝枝山是我国历史上明朝有名的大书法家、诗人,是当时书法三大家之一。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历史上的祝枝山,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上的祝枝山祝枝山(1460年-1526年),汉族,字希哲,号枝山(因生而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名允明,江苏长洲(苏州)人,明代书法家,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
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祝枝山的生平简介祝允明自幼就长于书香官宦世家。
外祖父徐有贞曾是明朝宰臣,德高望重、交友广泛;祖父祝灏旁征博引、风趣洒脱,祝枝山长期受二人熏陶,再者,自幼天赋异禀,聪慧过人,加上两位大儒加以教导,五岁便会读书,九岁就能作诗,十岁时已博览全书,做的一手好文章。
十五岁时,其师王鏊中在廷试中获得第三,祝允明深受其影响,遂奋发苦学,苦练书法。
吴中四大才子中,祝允明书法最为突出,与文征明、王宠并称为“明中期书法三大家”。
祝允明为人洒脱,放荡不羁,好游山水而不拘小节,与唐寅、文征明、沈周等名士都是是甚好的朋友,只是仕途坎坷。
三十三岁才中得举人,五十岁后仍未被录用,焦躁难耐,常常借酒浇愁;五十五岁任广东惠州府兴宁县知县,祝允明励精图治,施展计谋,令民风不淳的兴宁县有很大改观;六十三岁任京兆应天府通判,无奈官场黑暗,不堪忍受,借病辞官回乡。
祝允明为人仗义,与唐伯虎私交甚好。
在其三十七岁时,规劝唐寅读书求仕,不过天意弄人,在唐寅考得解元次年,因作弊案被牵连,终身不得入仕。
二人便同病相怜,互相安慰。
六十四岁时,唐寅去世,祝枝山悲伤不已,写《哭子畏》二首,字里行间流露出悲痛怜惜之情。
四大才子”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
祝枝山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文征徵明擅长诗文书画。
徐祯卿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1、唐寅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的画家、诗人。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
唐伯虎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师从周臣,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2、祝枝山祝枝山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人。
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
擅诗文,尤工书法,名动海内。
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又与文徵明、王宠同为明中期书家之代表。
楷书早年精谨,师法赵孟頫、褚遂良,并从欧、虞而直追“二王”。
草书师法李邕、黄庭坚、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变化,风骨烂熳。
3、文征明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人。
文徵明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4、徐祯卿徐祯卿字昌谷,一字昌国,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
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文徵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唐伯虎四大才子都是谁
唐伯虎四大才子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这四个人被称为“江南四大才子”,指明代时生活在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江南四大才子”声名远播,流芳千古,他们的成就也被大家津津乐道。
扩展资料
唐伯虎也叫唐寅,他一生颠沛流离,父母双方,妻子和妹妹也在他二十四时相继离世,在好友祝枝山的.帮助下,唐伯虎潜心读书,最后沦落到以卖画为生,死时五十四岁。
祝枝山是步入官场的才子,他在九岁的时候就能作诗,当过通判,之后因病请辞,享年六十七岁。
文征明是四个人中最长寿的人,他擅长吟诗作画,曾经跟白居易和苏轼学习过,也算是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去世时已经九十高龄了。
徐祯卿天生聪慧,对文理很擅长,在文学上也颇有成就,可是他年仅三十三岁就逝世了。
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介绍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周文宾唐寅唐寅(1470—1523),祖籍晋昌,即建国后的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
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
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
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
19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
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先后逝世,妻子在他24岁时病逝、妹妹相继也离开人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枝山的规劝下潜心读书,其间可能又娶一妻,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妻子也因之离去。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
后娶沈氏,或名九娘,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师从周臣,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多为仕女及历史故事,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
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
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
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
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祝枝山祝枝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
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人物简介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
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
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
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
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
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
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
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
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
主要成就绘画唐寅作画很少注明年份,且画风变化不很有规律,很难推测作画时间,也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单就题材来看,唐寅的画作主要有山水画、人物画、花鸟写意画等。
唐寅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一方面在于打破门户之见,对南北画派、南宋院体及元代文人山水画兼收并蓄,主要学习了南宋李唐、刘松年的'院体画派,兼学宋人笔法严谨雄浑、风骨奇峭的风格。
同时参合马远、夏圭的构图和笔墨技巧,并广泛地涉猎北宋李成、范宽、郭熙和元代的黄公望、王蒙诸大家,融会贯通,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
唐伯虎是苏州哪里人_唐伯虎祝枝山文征
明有什么关系
1470年,唐伯虎在苏州府出生,其父名为唐广德,母为丘氏。
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
下面是为你搜集唐伯虎是苏州哪里人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
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
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1470年,唐伯虎在苏州府出生,其父名为唐广德,母为丘氏。
唐伯虎早年结识了祝允明、文征明、张灵等一干志趣相投的好友。
1488年,唐伯虎与徐廷瑞次女徐氏成婚,之后的十余年生活平静,《对竹图》等作品就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
但到1494年,唐伯虎的父亲去世,在这一两年内,他的母亲、妻子、儿子与妹妹相继离世,家境逐渐衰落,于是听从了好友祝枝山的劝说,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唐伯虎二十六岁便生白发,故作《白发诗》。
唐伯虎三十岁时进京会试,但因事被革黜,后与妻子失和,遂休妻。
他的一生比较坎坷,仕途失败后,游历名山大川,靠贩卖字画为生,但其书画自此闻名天下。
唐伯虎的画融会了南北画派,风格秀逸
清俊;而人物画则色彩艳丽清雅,造型准确,体态优美;花鸟画擅长水墨写意;书法奇峭俊秀。
唐伯虎的代表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六如居士全集》等。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有什么关系苏州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从古至今培育了大量优秀才子,而最著名的非“吴门四才子”莫属。
如今,很多明代影视剧都是在演绎四大才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中的主角便是本文提及的吴门四才子,即文征明与唐伯虎等四人。
四才子最为人称道的地方就是其才华,不过其洒脱性情也是很令世人赞赏的,所以他们才能从明代诸多才子当中脱颖而出。
这四位才子当中最负盛名的肯定是以风流著称的唐伯虎。
不过,如果认真查阅史料的话,便会发现影视剧当中的形象是与真实人物有差异的,唐伯虎并不风流,那些风流故事也只是后人丰富想象的结果。
唐伯虎虽然很有才华,而且也曾经高中榜首,可是而立之年后一直都活得很落魄,因此也不可能过那种风流生活。
文征明虽然也很有才气,可是其科举经历却非常不顺,从青年时期一直到知命之年这几十年时间内,他多次参加考试,可是却屡屡落第。
后来,他虽然也被人举荐做官,可却是一种闲职,可见其官运一点也不比唐伯虎好。
而且,由于他在书画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无法融入同僚的圈子里,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几年后便告老还乡。
祝枝山的书法闻名全国,虽然他的手存在一点缺陷。
这位才子也和以上二人一样,没有什么官运,经历了多次落第的遭遇。
不过,他当官的时间比较长,前后有八九年时间,虽然官职也比较低。
最后一
位才子是徐祯卿,虽然才华横溢,可是却早早离世,非常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