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 格式:pptx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择)其不善者
而改之。”
(《论语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六则)
(三)宾语 省略
省略句
A、余闻(之 )而愈悲。 《捕蛇者说》 译:我越听(这事)越悲伤
B、 “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C、赵王以( 之)为贤大夫(官职)。 《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赵王让(他)做了贤大夫。
(四)
省略句
省略介 介词“于”、“以”在文言文中常被省略。
(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A、“百里溪举于市” 译“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
B、“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译:而您被赵王所看重,所以燕王想和您结好。 C、不拘于时 D、受制于人。译:被别人控制。 E、使不辱于诸侯
(3)、用“见”或“见.....于......”表示被动,
6 倒装句—状语后置
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 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在教室 唱歌 蜂拥 像蜜蜂一样簇拥
已经 走了
蚕食 像蚕一样吃
特别 兴奋
蜗居 像蜗牛一样住着
状语后置又叫介词结构后置。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一般都放在被修饰词的 后面,常用的介词“以”“于”“为”“乎”
“乎”相当于介词“于”
译: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宰相, 但实际上是汉朝的反贼.
(3)、 “......者,......。”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粟者,民之所种。”
(4)、 “......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 “此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译:樊哙是刘邦的护卫。
(5)、“......,......”
刘备天下枭雄。 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6)、用副词“乃”“则”“即”“皆” “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现在您是从赵国逃亡到燕国去。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 译:应当立为皇帝的人是公子扶苏 “此乃常山赵子龙”
现代汉语: 宾语,是指一个动作的接受者。
举例: 读书 跳绳 吃饭 做什么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到谓语前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 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从未有过。
B、古之人不余欺 也。《石钟山记》 余欺=欺余
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
C、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D、时不我待 。
自信=信自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到谓语(或介词)前
A、何伤乎? 何以哉? 尔何如? B、何以战? C、沛公安在? D、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即“操何” ,带了什么 译: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E、君何以知燕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何以”应该是“以何”, 译:您凭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
3、陈述句中宾语前置,一般要借助“之” “是”“之为”等字作为提前标志。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惟命是从------“从命” 惟马首是瞻-----“瞻马首”
5 倒装句--定语后置
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 品质与特征的。汉语中常用‘……的’表示。
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非字而画。
《促织》
3 被动句
(1)、用“为”或“为……所”配合表示被动
A、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可译为: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 意替他出力。 B、为天下笑着,何也? C、不(fŏu)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E、行将为人所并。译:很快会被人吞并。
文言文四种特殊句式 汇总讲析
保定职教中心财经部:铁建英 2020年3月26日
文言文四种 特殊句式
目录
1 省略句 宾语 2 判断句 前置
定语
3 被动句 后置 4 倒装句 状语
后置
1 省略句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句子成分 的省略,是古今汉语都有的现象,只 是文言文省略的情况更加普遍,几乎 所有的句子成分都有省略。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7)、以动词“为”代 “是”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8)、采用否定副词“非” 表否定判断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也……”
(《孟子》)中的“非”也是否定的判断词。
人非生而知之。
词“于”
A、林尽(于 )水源; 《桃花源记》
B、 “口技人坐(于 )屏障中。 ” 《口技》
C、遂与秦王会( 于 )渑池。 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 于 )境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
D、又试之(以)鸡。《促织》
倒装句--状语后置
2 判断句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 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 而是采用其他方式表示。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师不必贤于弟子 C、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E、俟我于城隅 F、大王见臣(于)列观 G、会于会(kuài)稽(jī)山阴之兰亭
Thanks!
A、(暖和)的阳光照着(平静)的湖水。 (形容词作定语)
B、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数量词作定语) C、(今天)的报纸看过吗? (名词作定语) D、(我们)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代词作定语)
(1)形容词作定语后置,大多有助词 “之”放在形容词前作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名词、动词及短语作定语的后置, 一般用“者”作标志。
判断句的常用结构
采用以下结构表示判断 “……者,……也” “……,……也” “……,……者也” “……者……” “......,......”
判断句的其他结构
(1)、 “……者,……也” 文言判断句最常见形式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蔺相如者,赵人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2)、 “......,......也。” 常见为:主语+谓语+也
“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判论战》)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一)主语 省略
省略句
A、(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桃花源记》
B、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C、(成名 )遽扑之。( 虫)入石穴中。 《促织》
省略句
(二)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说明,是句子中重要成分,一 省略 般不省略,但在有些情况下谓语也可以省略。
A、一鼓作气 ,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译: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得到,白白地被欺骗。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意会被动句。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 的被动句,识别时必从整句的文义中领会。
A:感斯人言。 《琵琶行》 译:被这个人的话所感动
B: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译: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4 倒装句---宾语前置
求(可使报秦者)人
求 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村中 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村中 (好事者) 少年
(3)数量词作定语,常把定语置于中心语后面
我持 白璧(一双),玉斗(一对)。 《鸿门宴》
(一双)白璧 , (一对) 玉斗
练习:A、马之(千里者。) B、荆州之民(附操者。)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铸以为金人( 十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