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变化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53.13 KB
- 文档页数:1
血脂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6例观察
彭铮
【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年(卷),期】2009(009)001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常见病之一。
因此,早期调脂治疗对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积极作用。
本文对早期糖尿病患者应用血脂康胶囊,观察其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
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5-26)
【作者】彭铮
【作者单位】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二人民医院,抚州3441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2
【相关文献】
1.糖肾康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0例临床观察 [J], 王惠玲;司海龙
2.回药肾康合剂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J], 张敏;梁爽;宋靓;党毓起
3.血脂康治疗血脂异常的糖尿病肾病60例临床观察 [J], 金劫;张伟文;何援军;彭政;喻敏
4.肾络康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2例临床观察 [J], 梁正宇;马亚男
5.血脂康胶囊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32例 [J], 吉桂萍;武景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患者肾功能的影响罗琳;张建中【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低蛋白饮食对肾脏功能变化趋势并为合理饮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组和糖尿病饮食组.两组患者在给予足够热量(30~35kCal/kg·d)的前提下进行严格按照饮食干预.结果实验组治疗前后尿素氮、尿微量蛋白/肌酐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肌酐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蛋白饮食可以有效延缓肾功能恶化.【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15【总页数】3页(P196-198)【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蛋白饮食;肾功能;尿蛋白【作者】罗琳;张建中【作者单位】长春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内分泌科,吉林长春 130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7.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每年递增的趋势,然而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其主要特征为持续的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下降直至肾衰竭,具有较高的死亡率[2],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但是目前糖尿病肾病治疗在临床上无法治愈,所以如何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或延缓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进展成为了研究的焦点。
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措施是饮食治疗,而合理的低蛋白饮食是目前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
而且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进行饮食干预,可以更好地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但是也有一些报道认为这种饮食对肾功能无明显帮助,甚至有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恶化[3]。
本研究就低蛋白饮食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选取吉林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15年3月~2016年9月就诊的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及Ⅳ期(根据Mogensen分期法)患者60例,经伦理委员会通过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分为两组:低蛋白糖尿病饮食组30例,其中女18例,男12例,平均年龄(55.3±12.19)岁,平均体重指数(25.34±3.51)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7.96±1.96)%、糖尿病饮食组30例,其中女20例,男10例,平均年龄(56.2±14.24)岁,平均体重指数(25.86±4.60)kg/m2,平均糖化血红蛋白(8.27±2.17)%。
文/ 田建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糖尿病肾病以尿白蛋白排泄增加、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征,随着病程的
进展,患者不仅最终演变成终末期肾
病,还会大大增加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
险,后者尤其需要临床医生给予关注和
采取防控措施。
糖
质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是导
致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大的主要原
而密LDL-C与自然的低密度脂蛋白相比,更易被氧化,也不易进行正常代谢,且极易沉积于动脉壁及肾脏基底膜,从而具有更强的致血管粥
糖尿病肾病患者
的血脂管理不仅局
限于改善肾脏的预
后,更多聚焦于降
低心血管事件的发他汀类药物
这是糖尿病肾病患
者治疗的
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调脂原则及药物选择
ω-3脂肪酸(高纯度鱼油)与贝特类药物相比,用于治疗慢性肾脏病变4~5期并高甘油三酯患者安全性相
、考来烯胺等,在慢性肾脏病变初期使用安全性好,可使非HDL-C下降20%,C 反应蛋白下降63%,但甘油三酯升高。
力的数据,其34%是通过肾脏排泄,一般推荐肾小球滤过率<15ml/min/1.73m2时,使用剂量应减少50%,但使用该类药物后,有2.3%患者可有血糖升高。
31
2018.02 No.05。
发酵虫草菌粉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脂代谢的影响目的探讨发酵虫草菌粉(金水宝)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脂代谢的改善作用。
方法6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缬沙坦,治疗组在口服缬沙坦的基础上加用发酵虫草菌粉(金水宝),疗程3个月,比较2组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血脂的变化。
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UAER、AC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明显下降(P0.05)。
1.2方法继续原降糖方案,控制空腹血糖在7.0mmol/L以下,餐后血糖在10 mmol/l以下。
对照组口服缬沙坦(商品名代文,诺华公司,批号X1315,规格80mg×7粒/盒)每日80mg;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发酵虫草菌粉(金水宝:江西金水宝药业,批号20120852,规格0.33×63粒/盒)每次5粒,每日3次,服药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HbA1c、BMI、SBP、DBP、UAER、ACR、TG、TC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结果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治疗后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P0.05),见表1。
2.2UAER、ACR、TG、TC的变化治疗后两组比较,治疗组UAER、ACR、TC、TG明显下降(P<0.05),见表2。
3讨论糖尿病肾病严重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早期发现及治疗糖尿病肾病,需要内分泌科医生积极探索。
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不易被发现,但已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此时若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可阻止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既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多为西药,近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发挥了重要作用。
金水宝主要成分为发酵虫草菌粉,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具有保护肾脏、益气等功效[4],可推断出对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有一定疗效。
本研究中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UAER、ACR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应用ARB类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金水宝后,患者的肾损害有所减轻。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尿蛋白排泄的影响杨宜娥;裴忠亚;孟庆松【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年(卷),期】2005(016)006【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关系.方法测定82例糖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者血浆ET-1、HCY以及尿蛋白排泄率(UAER)水平.结果DM患者血浆ET-1和HCY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肾病组血浆明-1、HCY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微量蛋白尿组血浆ET-1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HCY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临床蛋白尿组血浆ET-1、HCY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临床蛋白尿组DN患者血浆ET-1和HCY与尿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68和0.514);血浆ET-1与HCY呈正相关(r值为0.401).结论DN的发生和进展与血浆ET-1和HCY呈正相关.【总页数】2页(P27-28)【作者】杨宜娥;裴忠亚;孟庆松【作者单位】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J], 朱文茹;于华;孙术红;徐淑华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变化及其对尿蛋白排泄的影响 [J], 廖宝霞;褚以德;张鑫生;郗爱旗;滕长青;高青玲3.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含量的变化 [J], 肖惠宁4.雷公藤多甙片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对疗效、24 h尿蛋白含量、24 h尿微白蛋白排泄情况的影响 [J], 王丽5.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朱秀贞;陈雪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吡格列酮对糖尿病肾病尿白蛋白排泄和CRP的影响目的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92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治疗组给予瑞格列奈和吡格列酮(30 mg/d)治疗,共16周。
比较两组处理前后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C反应蛋白(CRP)、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纤维蛋白原(Fib)、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FBG、HbA1c、FINS、CRP、TG、LDL-C、Fi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显著降低2hBG和UAER(P<0.01),同时提高HDL-C水平和I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吡格列酮能降低血糖,并具有调脂、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CRP改善炎症反应、尿白蛋白排泄的作用。
标签:糖尿病肾病;吡格列酮;C反应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糖尿病肾病(DN)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北京2007的肾衰竭流行病学调查也提示糖尿病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重要原因[1]。
因此保护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延缓肾病的进展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为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该院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的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吡格列酮进行治疗,观察到其除了降低血糖外,还对糖尿病早期肾病具有一定改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92例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入选患者均来自该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
所有患者入组前均测量尿白蛋白排泄率,选取达到糖尿病肾病Ⅲ期诊断标准即尿白蛋白排泄介于20~200 g/min患者入组。
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龄39~73岁;病程5~18年。
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应用意义评估【摘要】本文围绕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应用意义展开讨论。
首先介绍了糖尿病肾病的概况,紧接着探讨了尿蛋白检测和尿微量蛋白检测在该疾病中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在评估糖尿病肾病时的作用,强调了其在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论文还介绍了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参考。
总结了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应用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在糖尿病肾病中的重要性,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尿微量蛋白、检测方法、评估、应用意义、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展过程缓慢,并且在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容易被忽视。
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是糖尿病肾病筛查和评估的重要指标,能够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的变化,并进行干预治疗。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定期检测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是非常必要的。
尿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干预,减缓病情的进展。
尿微量蛋白检测则更加敏感,可以检测到尿液中更低浓度的蛋白质,对于早期病变的发现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结果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参考依据。
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在糖尿病肾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疾病变化,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提高疾病的管理水平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到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对糖尿病肾病检验中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的应用意义进行评估,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评估中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深入分析尿蛋白和尿微量蛋白检测的方法和意义,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准确、及时的诊断依据,帮助糖尿病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肾病,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肾病ICI与血脂和肾功能相关性的研究【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039-01【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ici 血脂肾功能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高凝血高血脂的状态,是导致患者肾功能恶化,出现蛋白尿的重要原因,造成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在疾病早期联合降脂和抗凝治疗对改善患者肾小球高凝血高血脂的状态,减低肾小球内压力,延缓患者肾功能衰竭,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肾小球内凝血指数(intraglomerular coagulation index,ici)(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ng/l)/ 尿蛋白(umol/l), ici)可以作为预测肾功能的恶化程度的指标之一[1]。
该指数对指导诊断,治疗用药都有一定的价值,研究该指数与降脂、抗凝的关系,与血脂和肾功能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临床资料20例糖尿病肾病(dn)诊断标准参考7版内科学:①有糖尿病病史;②除外其他原因的间歇性或持续性临床微量蛋白尿(尿蛋白阳性)尿白蛋白排出率为20~200μg/min;③可伴有肾功能不全;④伴发视网膜病变,此为一有力佐证;⑤患者有临床症状:尿有泡沫,有夜尿增多现象。
2 治疗方法与检测指标留取晨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尿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
比较两组各指标间差异, 检测治疗前后ici和尿蛋白水平变化。
按降脂+抗凝治疗方案治疗。
对ici与血脂和肾功能各指标做相关分析.具体有一般治疗;抗凝治疗使用前列地尔(10ug/d +血栓通针等;降脂使用立普妥(阿伐他汀钙片,20mg/d),9天为一疗程。
3 治疗结果3.1 表1 dn患者ici与血肌酐,血脂,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指标间相互关系。
血脂变化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发表时间:2012-07-13T10:41:40.38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邓桂香张海珊张秀庆[导读] 加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的控制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邓桂香张海珊张秀庆(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人民医院 261021)【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血脂变化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的影响。
方法将24例患者按照相关诊断标准分为三组,观察血脂的变化对糖尿病肾病尿蛋白的影响。
结果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成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尿蛋白成负相关。
结论加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的控制对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血脂的变化糖尿病肾病尿蛋白影响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占20%~40%,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1] 4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肾病,临床常表现出蛋白尿、高血压和肾功能下降,同时常伴有血脂的代谢紊乱。
目前研究表明[2]血脂的代谢异常参与了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探讨与分析血脂在该病中的作用,进而达到早期预防及治疗的目的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观察与研究了血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蛋白及肾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4例患者符合糖尿病WHO诊断标准,其中男16 例、女8例,年龄5-75岁、平均(56.3±10.6 ) 岁。
但排除以下患者:①原发性急慢性肾脏疾病;②原发性高尿酸血症;③引起肾脏损伤的其他疾病,例如原发性高血压、过敏性紫癜等;④心衰、发热及尿路感染引起的蛋白尿;⑤肝功能异常,⑥近一个月内使用过降血脂药物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糖尿病肾病诊断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 ER)将24例患者分为三组,正常白蛋白尿组:UAER<20u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20-200ug/min;大量白蛋白尿组:UAER~>200ug/min。
对24例患者禁食12h~14h后,于次日晨起采集静脉血测定血脂。
1.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 。
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2 血脂与尿蛋白的对比结果
如下表1所示:
表1 血脂与尿蛋白对比结果表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是以肾小球硬化为病理特征、以尿蛋白( 白蛋白为主) 排泄增加为临床特征的糖尿病肾脏损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而血脂的代谢异常被公认为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3]。
从本次研究结果中可知,尿蛋白含量与血脂水平呈正相关,即血脂水平(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越高,那么尿蛋白量也就越高。
究其原因是由于脂质沉积在肾小球中,刺激基底膜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外间质的生成;另外肾小球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脂质,形成了泡沫细胞,又加重了肾小球的硬化,进而造成肾脏损伤,为蛋白的漏出创造了条件;加上血脂的增高降低了纤溶活性,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的血栓栓塞,引发肾小球的高滤过行,进而加剧了尿蛋白的排出;另外由于血液粘稠度增加、细胞聚集性增强、微血栓形成,导致肾脏缺血、缺氧,从而引起微血管受损、通透性增强,那么血浆蛋白的渗漏便自然而然的增多。
由此可见,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可以加重肾脏本身的病变,然而对于糖尿病本身来说又会干扰血脂的代谢,此形成恶性循环[4] 。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加强血脂的监测以及正确使用降脂药物对防治出现糖尿病肾病、延缓疴隋进展尤为重要。
血脂异常导致肾损伤可能的机制为:①肾小球基底膜脂质沉积,刺激基底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生成。
②LDL-C与肾小球内膜下结合,发生氧化修饰及被巨噬细胞吞噬,引起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质沉积。
③通过抗纤溶活性及影响前列腺素代谢,改变肾小球的超滤能力及血管阻力,使肾小球呈高滤过状态,蛋白尿排除增加[5],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力增加。
④肾组织胆固醇及其他脂质含量增加。
⑤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栓形成。
⑥血液粘度增加。
总之,血脂的异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血症,以上三者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并且最终成为了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血脂控制不好,严重的影响了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因此加强对血脂的监测及调控对延缓患者生存时间、提高其生活质量存在不可估量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荣萍.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9,27 (4) :357.
[2]胡仁明,赵咏桔,宋怀东.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新技术[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68.
[3]孙秀玲,马建国.甘油三酯与冠心病研究的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1999,20(1):7~8.
[4]于正琦.糖尿病肾病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辽宁实用糖尿病杂志,2004,12( 2 ) :27.
[5] Dubois D,Chanson P,Timsit J,et al. Remission of proteinuria following correction of hyperlipidemia in NIDDM patiens with nondiabetic glomerlopathy.Diabetes Care .1994 Aug,17(8):906~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