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各地海拔耕地面积
- 格式:docx
- 大小:25.12 KB
- 文档页数:18
四川地理环境概况籍田中学地理组高正春一.四川省地形概况四川省位于我国西部,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四川盆地几大地貌单元,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最高点是西部的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高达7556米。
地形复杂多样。
以龙门山-大凉山一线为界,东部为四川盆地及盆缘山地,西部为川西高山高原及川西南山地。
(一)四川盆地底部地区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
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
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
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
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
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
(二)四川盆地边缘地区本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
其中,又以海拔1500-3000米的中低山地为主,占山地面积的96%左右。
该区主要的山脉有:北东缘的米仓山、大巴山;东南缘的大娄山、七曜山、巫山;西北缘、西南缘的龙门山、邛崃山、大相岭等。
盆地西南缘的佛教名山峨眉山以及西北缘的道教名山青城山均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区内最高峰为西部岷山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该区丘陵和平原较少,零星分布山地之间,平原在当地俗称为坝子。
比较有名的有广元坝子、天全坝子等,是当地的农业中心。
(三)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
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
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米。
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
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
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
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
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四川省的土壤类型、土壤利用、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土壤类型:紫色土、黄壤、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高山草甸土、沼泽土、高山寒漠土、水稻土。
土壤利用:1.紫色土(18.4%):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8%,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和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及盆地边缘山地。
其中,石灰性紫色土矿质养分中含丰富的磷、钾,透水性、保水、保肥性能良好开辟成耕地后多属中、上等土壤,是四川省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也是四川粮、棉、麻、油、柑桔、蚕桑等生产基地。
2.黄壤(9.13%):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其边缘500~1300米的低山地带。
黄壤质地一般中壤至重壤,有机质养分含量比红壤稍高,但缺磷。
宜农、林等综合利用,以多种经营为宜,适种稻、麦、玉米、黄豆等粮食作物和茶叶、油茶等经济林木及马尾松、杉木等用材林还可种植果树、培育药用植物。
3.红壤:集中分布于川西南的西昌地区。
土壤呈酸性,土质粘重,有机质含量较低,一般为2%~3%,但红壤地区水热条件好,适宜种植的作物种类多,如水稻、油菜茶叶、油茶、花生、柑桔等。
4.山地黄棕壤:主要分布在四川省盆边山地及西部横断山系海拔1300~2100米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高,质地中壤—重壤,呈酸性反应,pH值5.0~5.7。
在凹坡、背风、土层厚的地方多垦为农田,种植中稻、小麦、玉米、洋芋等粮食作物,坡地多垦为茶园、果园或为杂林生长场所,另外还可作为漆树生产基地。
5.山地棕壤:主要分布在海拔2100~2500米的山体中部,土壤中腐殖质含量较高,土垠呈酸性反应,自然肥力较高,生产潜力大,所在地区气候温凉湿润,宜于林木生长。
6.山地暗棕壤:主要分布在盆西海拔2700~3200米的山体中、上部。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积累多,轻壤质地,pH值4.7~5.3,能生长优良针叶林树种,如云杉、麦吊杉、冷杉、高山松等,是生然林生产基地。
7.高山草甸土:主要分布于川西北高原海拔3200~1700米,宜发展牧业,同时也是四川省珍贵药材虫草生产基地。
岔科镇地势西高东低,最高海拔2136米,最低海拔1227米,境内河流均属南盘江水系,属于冲沟半山区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8.50C,年平均降雨量820毫米,平均降雨90天,年平均日照2750小时,最大风速22米/秒。
全镇国土面积276.21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675亩,其中水田6951亩,旱地23724亩,人均占有耕地1.29亩,土质主要以红壤土居多,适宜种植烤烟、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辣椒、甘蔗等多种经济作物以及桃、梨、花椒、大枣、柑橘、核桃、板栗等多种经济林果,经济来源主要靠烤烟、甘蔗、粮食、养殖业等。
岔科镇位于建水县东部,东与开远市接壤,南接面甸镇,西连南庄镇、李浩寨乡,北邻利民乡、盘江乡。
地处东经102°53′-103°9′之间,北纬23°46′-23°54′之间,镇人民政府驻地岔科街子村,距县城44公里。
东西最大横距22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6公里。
全镇辖岔科、白云、阻塘子、二龙、白土、阿朋、庄寨、长田、初达九个村委会,87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
2002年末,全镇6058户23967人,农村户数5971户,农业人口23381人;镇区213户937人,人口密度8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率3.31%,计划生育率为98.41%,主要民族有汉族、彝族、苗族。
全镇属于冲沟半山区亚热带气候,平均气温18.5o8C,年平均降雨820毫米,平均降雨90天,年平均日照2750小时,最大风速22米/秒。
岔科属冲沟半山区,全镇最高点为一碗水坡头,海拔2136米,最低点上初达,海拔1227米,高低相差909米。
镇内河流均属南盘江水系,主要河流有红泥田河和岔科大河。
年平均流量0.4立方米/秒,最大流量8立方米/秒,旱季无水。
岔科河发源于白云村委会白茨达村,东流至盘江乡辽远村委会汇入南盘江,长40公里,集水面积283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2立方米/秒,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其中王凤庄至白打坎一段为季节性枯水河。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一.地理概况地形地貌: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
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
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
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
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
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
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
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
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
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
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
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
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
一、成都市全市范围: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
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浦江县: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大邑县: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彭州市: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都江堰市: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邛崃市: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崇州市: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二、自贡市全市范围: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17.5℃-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荣县: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富顺县: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论四川巴州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与对策陈廷玺【摘要】全面分析了巴州区农田现状,论述了2011-2020年期间巴州区在五大片区实施四大工程,提高三大能力,提升两大产业,即城郊台坎状中丘片、西部中丘中谷区、东部高丘宽谷区、西南部中丘中谷区、南部阶梯状高丘窄谷区的回风办事处西华村、巴州镇大连山村等30个乡镇(办事处)168个村966个社,实施田间基础设施工程、地力建设工程、科技支撑工程、耕地质量监测工程,建成高标准农田1.67×104hm2,提高农田排灌能力、土壤培肥能力、农机作业能力,提升优质粮油和优质蔬果产业,实现年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期刊名称】《耕作与栽培》【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农田;高标准;建设;生产能力【作者】陈廷玺【作者单位】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四川巴中635004【正文语种】中文四川巴州区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东经106° 21′~107°07′,北纬31°31′~32°04′,境内多低山,兼有少量中山,沟谷切割深50~600m,多中谷、窄谷,少宽谷,山体为典型桌状山,年平均气温为17.1℃,积温5142℃,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62.1h,年太阳总辐射量为92kcal/cm2,年平均降雨量为1113mm。
幅圆面积2562.2km2,耕地面积77500 hm2,其中田42500hm2,地35000hm2,土壤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等4大土类,其中水稻土占59.7%,紫色土占39.2%,冲积土占0.7%,黄壤占0.4%。
土壤质地以轻壤、中壤为主,分别占耕地的41.0%、28.29%。
辖23镇25乡和1个农村办事处2个城市街道办事处,85个居民委员会,799个村民委员会,4829个农业社,136.6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9.26万人。
中国的主要地形区简介.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青藏高原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包括中国西藏全部和青海、新疆、甘肃、四川、云南的部分以及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
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光照和地热资源充足,矿产资源主要有铬、铜、铅、锌、水晶等等。
高原上冻土广布,植被多为天然草原。
青藏高原也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地之一和中华文明的发详地之一,在华夏文明史上流传的伏羲、炎帝、烈山氏、共工氏、四岳氏、金田氏和夏禹等都是高原古羌人。
青藏高原上的居民以藏族为主,形成了以藏族文化为主的高原文化体系。
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Inner Mongolian Plateau)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为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称北部高原,位于阴山山脉之北,大兴安岭以西,北至国界,西至东经106°附近。
介于北纬40°20′~50°50′,东经106°~121°40′。
第一章土壤形成条件我县地处川西个原西南边缘,北半部属岷江流斌,南半部属青衣江流域。
地理座标为东经103°2′一103°23′,北纬29°58′一30°1′。
版图近似矩形,东西长约64公里,南北宽约61公里。
幅员面积616.88平方公里,合925319亩。
东临蒲江,西靠雅安,南连丹棱、洪雅,北接邛崃,县城坐落西南隅,距雅安市17公里。
全县辖3个区,1个镇,22个乡(调查时为公社),192个村(调查时为大队),1244个组,县属1个农场和1个茶场,地属劳改农场1个,位于县城东部(附名山县行政区划图)。
县境内大部为老冲积台地,南北两端有较为开阔的冲积平坝,东南和西北边缘为低山地形。
低山广泛分布着砂岩,丘陵多出露尼岩和页亡,台地复盖着大量第四纪黄色堆积物(即老冲积)。
南北部份和低山地区之间的气侯差异较大,低山与平坝、丘陵的植被也不相同。
这些较为复杂的自然因素,加之长期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土壤类型。
第一节地形地貌我县在地质构造上处于天台山一—籍江雁行带、成都凹陷和熊坡——盐井沟雁行带结合部。
县境西北边缘为蒙顶山背斜。
地层向东南倾斜50°左右。
东南边缘为总岗山背斜的一部分,地层向西北倾斜60°左右,并有一较大逆断层。
西南角为地层顷斜30°左右的金鸡关背斜。
西部为名山向斜,呈南北走向,核部平坦开阔,两冀倾斜25°左右。
中部和东北部为成都凹陷南端,系一西南高,东北低,开口朝北的“撮箕”形,地层多呈水平分布。
此外,在东南部尚有三个小背斜和两个小向斜。
我县地形三面环山,中部和东北部坪岗交错,溪谷纷呈,整个地形犹如“U”字,为川西南台状丘陵地区之一。
县境最高点为蒙顶山颠,海拔1440米,最低点为红岩乡的小河子,海拔557米,全县相对高差883米,地貌类型以台状丘陵和缓丘平坝为主,仅在县境边缘有低山分布。
沿名山河、延镇河、百丈河沿岸一、二级阶地,属缓丘平坝,海拔650米以下,占幅员面积的22.1%。
四川省各地级市资源概况资源开发部整理目录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 (1)成都市矿产资源概况 (4)自贡市矿产资源概况 (7)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 (8)泸州市矿产资源概况 (12)德阳矿产资源概况 (15)绵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16)广元市矿产资源简介 (17)遂宁市矿产资源概况 (18)内江矿产资源概况 (19)乐山矿产资源概况 (20)南充矿产资源概况 (20)眉山矿产资源概况 (20)宜宾县矿产资源概况 (23)广安市矿产资源概况 (26)达州市矿产资源概况与分布 (29)雅安矿产资源简介 (30)巴中市矿产资源概况 (31)资阳市矿产资源概况 (32)阿坝州资源概况 (33)甘孜州矿产资源概况 (33)凉山州矿产资源概况 (34)四川省矿产资源概况及分布四川在地理位置上,北靠甘肃和陕西,南连云南和贵州,西依西藏和青海,东接重庆,地处中国西南和西北两大区的结合部。
全省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是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青海的中国第5大省区。
全省人口8300多万,在全国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居第3位。
四川是自然资源大省,是天赋的“聚宝盆”。
其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1/4,可开发量1.1亿千瓦,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
四川省矿地质条件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地下矿藏132种,仅攀西地区就蕴藏有全国13.3%的铁、93%的钛、69%的钒和83%的钴。
有32种矿产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它们分别是:第1位:钛矿、钒矿、硫铁矿、熔炼水晶、光学萤石、白垩、玻璃用脉石英,共计7种;第2位:天然气、锂矿、芒硝、碘矿、盐矿、晶质石墨、石棉、云母、砖瓦用砂岩、霞石正长岩、石榴子石,共计11种;第3位:铂族金属、铁矿、铍矿、熔剂用灰岩、毒重石,共计5种;第4位:炼镁用白云岩、轻稀土矿、镉矿、铸型用砂岩、蓝石棉、玻璃用白云岩、海泡石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共计8种;第5位:磷矿1种。
在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45种矿产资源中,有天然气、铁、钛、钒、铂族、轻稀土、硫铁矿、磷、芒硝、岩盐、玻璃用石英、石棉、石墨、炼镁白云岩等14种矿产资源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五位。
四川自然地理特征一地貌特征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是第二台阶上相对凹下的部分,盆底海拔200—750米。
盆地大致以广元-雅安-叙永-奉节为界,极其完整,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盆地广泛出露侏罗-白垩纪的红色岩系,又有“红色盆地”之称。
盆西平原区,界于龙泉山和龙门山之间,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海拔450—750米,西北高,东南低,平均坡度3—11‰。
自流灌溉,土壤肥沃,有“天府”的美誉。
盆中丘陵区,位于龙泉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6.03万平方公里,为典型的红岩丘陵区,海拔300—600米,比高多20—200米。
地势总体由北向南倾斜。
北边最高海拔1051米,南边富顺城南沱江水面最低,海拔265米。
盆东平行岭谷区,界于方斗山与华蓥山之间,面积4.25万平方公里。
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南西的条形山和谷地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为盆地最高点。
谷地海拔300—500米川北米仓山、大巴山米仓山、大巴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为川陕与川鄂的界山。
山岭海拔1500 —2200米,相对高差700—1200米。
米仓山主峰光雾山海拔2567米,大巴山主峰海拔2767米。
是山势雄伟、岩溶发育的中山区,面积达1.95万平方公里。
川西南山地川西南山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缘,含凉山州全部,总面积7.07万平方公里。
山势起伏,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亦有超过4000米的,如小相岭海拔4500米。
山脉走向南北居多,如大凉山、小凉山、小相岭、牦牛山、螺髻山等。
其间最著名的山峰是海拔3099米的峨眉山川西北丘状高原山地该地貌位于川西高原北部,大致在德格、甘孜、炉霍、道孚、康定一线以北,总面积约16.60万平方公里。
地势从西向东呈梯级下降,切割加剧。
西边为典型的丘状高原,地面波状起伏。
海拔高程,石渠、色达一带为4500—4700米,阿坝、壤塘约4000—4200米,红原、若尔盖一带为3400—3600米。
一、xx全市范围:平均海拔500米,全市幅员123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5万公顷,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16.2℃左右,年极端最高气温37.3℃,年极端最低气温-5.9℃,无霜期297天,年降雨量947毫米,年平均降水量为1124.6毫米,而且降水的年际变化不大,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的比值为2:1左右。
年平均日照l,288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82%,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xx:平均海拔524米,耕地面积为29.12万亩,其中田为23.81万亩,地为5.31万亩、新津县:平均海拔450—500米,耕地面积29.8万亩xx:境内最高处为海拔5364米,最低处为475米,全县幅员面积15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673亩xx:平均海拔490米到1073米,幅员1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9万亩都江堰市:平均海拔489.3米,幅员1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045公顷xx:平均海拔493.3米到703米,全市幅员1377.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977公顷xx:全市幅员10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11公顷二、xx全市范围:平均海拔873米,年平均气温17.5℃-18.0℃,受地形影响,由东南逐渐向西北递减,年均降水1000毫米一1100毫米,主要集中于夏季,占全年降水的53%一60%,冬季仅占3%一5%,全市幅员43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0112公顷xx:海拔196—901米,耕地89.533万亩,人均耕地1.1亩xx:海拔436—597.6米,耕地面积1173.92公顷,其中,田500.25公顷土673.67公顷。
三、攀枝花全市范围:属“南亚热带为基带的岛状式立体气候”,年平均气温18.5℃-20.4℃,无霜期300天以上,年降雨量为900一1300毫米,具有干湿分明,垂直差异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为发展立体农业展示了广阔前景。
全市幅员743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公顷。
xx:全县幅员21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679公顷xx:平均海拔高度1132米、全县幅员332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095公顷四、xx全市范围: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8℃,无霜期340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日照l,290小时,大于10℃积温为5,770℃,光照充足,雨盆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农作物年可三熟,适宜发展粮食生产和开展多种经营,具有建立多种类型的农业商品基地的优越条件。
海拔最高1902米,最低203米,平均海拔1052米。
全市幅员122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14万公顷。
xx:平均海拔757米,幅员面积1513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4899.7公顷xx:平均海拔470米,总面积130.7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3万亩xx:平均海拔1270米、全县幅员297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223公顷古蔺县:幅员318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7303公顷五、xx全市范围:中部,为成都平原东北部,海拔465~750米,面积占全市的30.76%;东南,为盆中丘陵,海拔650-1000米,面积占全市的49.52%,最低处是中江东南端普兴镇妻肠江口,海拔306米。
年平均气温16.6一17.9℃,年降水量882一1024.1毫米,全市幅员59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5万公顷。
xx:广汉市幅员53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29713公顷xx:平均海拔520米,全市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815公顷xx:平均海拔800—1350米,,耕地面积414741亩xx:全县幅员20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062公顷xx:全县幅员4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万亩六、xx全市范围: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6.3℃,无霜期272天,全市辐员202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7万公顷xx:全县幅员1647.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93万公顷xx:平均海拔700—800米,耕地面积7118.7公顷xx:平均海拔413—911.米,xx:耕地面积11563公顷xx:平均海拔3250米,耕地面积2.73万公顷,xx:平均海拔503米,耕地面积3.94万公顷七、xx全市范围:年平均气温16.9℃,年降水量894.5毫米,全市幅员1632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1万公顷xx:全县幅员297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960公顷xx:耕地面积6989.23公顷xx:全县幅员3204.3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1684公顷xx:幅员面积233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万亩八、xx全市范围:全市土地总面积798.75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5.2万公顷,年平均气温17一175℃,年降水量1082.3一1110.0毫米,年日照时数10232-1571.3小时,均接近常年。
xx:蓬溪县面积125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3.39万公顷xx:耕地面积3.62万公平均海拔356米,全县面积7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382公顷九、xx全市范围:构造剥蚀丘陵遍布内江市中部广阔地带,海拔高度一般为350~450米,相对高度差30~80米,丘陵起伏缓和,多为垄岗状,卓状方山和浑圆形馒头山地貌,是紫色土类分布区,市境最高处在威远县新场境内大堡山,海拔902米,最低处在威远联胜乡双河口,海拔227.6米,内江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凤气候,一月平均气温6℃一8℃,七月平均气温26℃一28℃。
降水量为893~1038毫米,年差138-310毫米,全市幅员53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16万公顷。
xx:平均海拔460米,全县面积1289.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422公顷资中县:总面积17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积68560公顷xx:平均海拔300~400米,全县面积7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325公顷十、乐山市全市范围:境内有眠江、大渡河、青衣江三大主干河流,地貌形态多样,山地、丘陵、平原分别占全市幅员面积的66.5%、21%和珍5%,海拔高度320一4288米。
幅员20012.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13.5万亩xx:海拔高度30一1047米,形似盆状。
全县面积1365.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1243.3公顷全县面积840.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0380公顷xx:全县幅员748.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7362公顷xx:全市土地面积11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826公顷十一、xx全市范围: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274.5米,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7.6℃,年平均降雨量1045.7毫米,年平均日照1367.3小时,全年无霜期302天。
全市幅员124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3.05万公顷xx:全县幅员2311.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1146公顷xx:全县幅员1632.9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1432.4公顷xx:全县幅员13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5620公顷xx:全县幅员169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2281公顷xx:平均海拔约400米,全县幅员1106.5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709公顷阆中县:平均海拔550,全市幅员188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003公顷十二、xx全市范围:眉山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霜雪少见,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常年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057.5毫米,年日照时数1193.8小时。
全地区幅员71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3万公顷xx:全县幅员2606.3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0279公顷xx:平均海拔500米,全县幅员4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072公顷,洪雅县:最高峰小凉水井,海拔3522米;最低点青衣江畔芦溪口,海拔420米。
全县幅员1948.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296公顷xx:全县幅员面积为4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97万公顷xx:海拔在375米至720米之,全县幅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534公顷十三、xx全市范围:西部为大小凉山余绪,中有市境最高点,海拔2008.7米的屏山县五指山主峰老君山;南部为四川盆地贫舷带,即云贵高原北坡,中有海拔1795.1米的兴文县仙峰山,海拔1777.2米的绮连大雪山等;东北部为华鉴山余脉所在,宜宾城附近之一七星山、龙头山、观斗山分别分布于此区域;东南侧属四川盆地东岭谷区,市境最低点,海拔236.3米的江安县金山寺附近长江河床在此区内;西北侧属盆中方山丘陵区,其大部皆为宜宾县属地。
宜宾属中亚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川盆南气候类型,四季热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7.9℃,无霜期347天,全年总降雨量为1169.6毫米.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热量充足,雨热同季,四季分明。
全市幅员132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0万公顷宜宾县:耕地面积为104939.09公顷xx:海拔254-592米,全县幅员7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0143公顷xx:全县幅员911.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076公顷xx:最高海拔1408.5米,最低海拔245.9米,幅员9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7681亩高县:全县幅员132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8466公顷xx:幅员面积1149.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6085公顷xx:海拔368.5米至1777.2米,全县面积1256.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2万公顷兴文县:北部北低南高,海拔275.6米至1795.1米,南部北高南低,海拔降至501米屏山县:海拔1667—2587米,耕地面积25万亩十四、xx全市范围:全市幅员634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9.8万公顷xx:平均海拔1450米,全县幅员14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948公顷武胜县:幅员96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2.7万亩邻水县:全县土地面积193488公顷,耕地面积为644.4公顷xx:耕地面积13086.1公顷十五、xx全市范围:最高处是xx鸡唱乡大团堡,海拔2458.3米;最低处是渠县望溪乡天关村,海拔222米,大巴山横亘在万源、宜汉北部。
全市热量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全年平均气温14.7℃一17.6℃之间,无霜期300天左右,全市幅员165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8万公顷xx:全县幅员27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261公顷xx:平均海拔780米,全县幅员42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万公顷xx:幅员面积103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8公顷xx:平均海拔500—650米,全县有耕地面积8.46万公顷xx:全县幅员20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7468公顷xx:最高海拔2412.9米,最低海拔352米,全市幅员406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68万公顷十六、xx全市范围:境内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雨量充沛,一月平均气温6.1℃,七月平均气温25.3℃,多年均降水量1774.3毫米,雅安地区幅员153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2749公顷xx:全县幅员1778.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73公顷xx:最高峰马鞍山海拔4021米,最低点为白熊沟与大渡河汇口处,海拔550米,全县幅员234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926公顷xx:海拔最高5795米,最低780米,全县幅员26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956公顷xx:全县面积239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79.2公顷,xx:平均海拔1500米,全县幅员1364.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553公顷宝兴县:海拔由最高的5228米降至750米,全县幅员311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582公顷xx:全县面积614.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851公顷十七、xx全市范围:巴中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最低208.3米,最高2507米,巴中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年平均气温16.3℃一17℃,年平均降雨量1100一1200毫米,年平均日照1470一1570小时,无霜期260一28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