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我们伟大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然景观非常壮丽,素有“森林岛、果园岛、旅游岛”的美称。本岛面积35700多平方公里,只有江苏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可是岛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却有62座,其中3500米以上的有23座。

台湾高山多,但大的自然湖泊却很少。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要数日月潭了。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涧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在台中南投县境内,被外界发现仅200多年,过去叫水里湖。湖的北半部呈圆形,似日轮,南半部细长,像弯月,所以名日月潭。相传潭底有蛟龙潜伏,所以又叫龙池。30年代,日月潭下游修建水电站,高坝临空,把水面抬高了21米,湖的面积扩大了70%,达到7.7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一点。水深30多米,澄澈如碧,比平均水深1.5米的西湖要深得多.湖中本来有一些小岛,现在都已沉于水下.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远看像颗明珠,叫珠仔岛,原先面积8公顷,现在只剩1公顷,并且改名为光华岛。原来似日似月的湖形,也有了很大变化,但风景依然十分秀丽。昔日同胞常将它同杭州西湖相比,称她俩为一对姊妹。

日月潭水面海拔740米,比南京紫金山的山顶还要高得多。周围群山环抱:近山黛翠,绿树婆婆;远山隐隐,龙飞蛇舞。湖东的水社大山,高达2053米,时或鲜花碧树,近在侧畔;时或烟雨迷朦,隐踪藏影。所以,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既清秀妩媚,又雄浑豪放。

日月潭南距北回归线仅50公里,一片热带风光,所以有长夏而无酷暑。它只有夏季和春秋之分,没有银霜白雪,看不到粉妆玉琢的琉璃世界。但是,季节更换,阴晴雨霏,晌午晨昏,依然风姿各异,变化无穷。春日晴丽,山嫩树浅,满湖翡辇。泛舟湖上,山影摇曳,如入仙境。清代诗人曾作霖写道: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谁划玻璃分色界?倒垂金碧浸烟鬟。

蓬莱何计乘风到,艋解知为举火还。

别有洞天开海外,人家鸡犬绝尘寰。

岁月流逝,物换星移。如今,一度繁华的艋解镇早已衰落。日月潭边修起了公路,游人如云,这里再也不是世外桃源了,可是,“山中有水水中山”的美景,却依旧楚楚可人。秋夜,皓月当空,洒下万道银辉,山影悠悠,素水泱泱,金蛇乱舞,玉盘成双,漫步湖滨,有“羽化而登仙”之感。这“双潭秋月”,是台湾八景中的绝胜。不久前,大陆广大群众把日月潭列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很有道理的。

日月潭边,还有一些引人入胜的风景点,如龙湖阁、涵碧楼等。谭北的山腰,有一座文武庙。从山脚到庙门,有石阶366级,峭陡异常,称为“登天路”。路边茂林修竹,极其幽静,届中有孔子像,两旁是文昌帝君和关羽像。文昌帝君是神,关羽是神化了的人,一文一武,却要孔子来“领导”,这一格武,倒是一种独创。

日月潭的东边是部落居住区,可以观赏他们专为游客表演的民族歌舞。谭南青龙山麓有玄光寺。从玄光寺后登青龙山,跨1300级石阶,可到玄奘寺。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从南京天禧寺劫走了玄奘的部分遗骨,1966年从日本索回,就存放玄奘寺的小塔中。善男信女瞻仰敬礼者不绝于道。玄奘寺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再向上攀登到青龙山顶,有慈恩活,塔高45米,分9层。从这里远眺,日月潭尽在眼底。

二年级日月潭导游词3篇

二年级日月潭导游词3篇 下面是带来的二年级日月潭的导游词,欢迎欣赏阅读。 二年级日月潭导游词一:大家好,我叫黄欣,很荣幸能当大家的向导,为大家讲解。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台湾美丽的日月潭。 日月潭旧称水沙连,又名水社里,位于阿里山以北、能高山之南的南投县鱼池乡水社村。 日月潭是台湾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称明珠之冠。 在清朝时即被选为台湾八大景之一,有“海外别一洞天之称。 区内依特色规划有六处主题公园,包括景观、自然、孔雀及蝴蝶、水鸟、宗教等六个主题公园,还有八个特殊景点,以及水社、德化社两大服务区。 日月潭由玉山和阿里山漳的断裂盆地积水而成。 环潭周长35公里,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积达900多公顷,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 日月潭中有一小岛,远望好象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名“珠子屿。 抗战胜利后,为庆祝台湾光复,把它改名为“光华岛。 岛的东北面湖水形圆如日,称日潭,西南面湖水形觚如月,称月潭,统称日月潭。 日月潭之美,在于它环湖皆山,重峦迭峰,郁郁苍苍;湖面辽阔,水平如镜,潭水湛蓝;湖中有岛,水中有山;波光岚影;一年四季,晨昏景

色,各有不同。 在风和日丽的春天,翠山环绕,堤岸曲致,山水交映,变化多端,当晨曦初上时,万籁俱寂,湖水放射出绮丽的色彩,倏忽变易,神秘莫测;每逢夕阳西下,日月潭畔霞四起,轻纱般的薄雾在湖面上飘荡回旋;若遇细雨蒙蒙。 四周山峦犹如经地冲洗,显得格外清净,山光水色,更是碧绿得可爱;尤其是秋季的夜晚,明月照潭,清光满湖,碧波素月一起交相辉映,宁静优雅,置身其间,如临仙境。 清人曾作霖曾用“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的诗句来赞美日月潭这“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的美丽景观。 游人常把它与西湖相比,究竟谁美?其实,祖国山河,何处不美!日月潭不仅是台湾人的民骄傲,大陆同胞亦为它那“万山丛中突现明潭的奇景而自豪。 日月潭湖中风光旖旎,景色如画。 湖畔的山麓上还建有许多亭台楼阁,是观赏湖光山色的极好场所。 四周秀美的自然景致中点缀着寺庙古塔,更显得感想幽雅。 其中最引人的是潭南青龙山麓的玄奘寺和潭北山腰的文武庙。 山麓建有玄奘寺,供奉唐代高僧玄奘法师,寺中悬有“民族法师匾额一方。 寺前有一座白色柱子的门楼,画栋雕梁的楼顶,飞檐挑角,富有民族特色。

小学语文 《日月潭》教材理解

《日月潭》教材理解 《日月潭》一文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国台湾省日月潭的美丽风景。作者以日月潭的具体位置,名字的来历,以及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清晰,景美情浓,那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使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 语文课标明确了低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日月潭》一课作者对宝岛台湾和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蕴藏在每一段的生动词语中,让我们在品味词语意思中感受了作者浓浓的爱国情。 欣赏着语言文字下的美景,感受着作者浓浓的爱国情意,我依据文本特点和学段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字。掌握两个多音字“蒙、约”。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热爱我国领土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透过文题,我们清楚确立这是一篇写景文章。我们要实实在在使学生在品读文字中感受宝岛台湾的自然风光之美,更要不遗余力使学生从自然景观的描写中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爱国之情,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基于此出发点,我把本课教学定位为“朗读,想象把日月潭的风光定格在孩子心中;品词感悟让爱国情溢于言表。”为此,我主要以“读中感悟、品味欣赏”来突出这一重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并结合相关资料点燃作者与学生情感的共鸣。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促进学生主动探求,逐步提升人文素养。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叙事叙情的文章最好还是美读,激昂处激昂,委婉处委婉。 为了课堂教学既能感受日月潭风光之景美,又能品味到作者对祖国热爱之情,我按以下四个操作程序展开教学——“寻点—拉线—丰枝—画圆” 一、寻点 一堂课作为一个完整的艺术品展现,必须有一个中心点。这个“点”应该就

《日月潭》教学设计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日月潭导游解说词

日月潭导游解说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叫李..,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台湾省的著名景点——日月潭。 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深超过西湖10多倍。台湾省天然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它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光华岛、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花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阿里山下,找到了恶龙们害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与

恶龙恶战了一场,两条恶龙终于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花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花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花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花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花山。 好了,我的解说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里,游客们可以自己到日月潭去观光游览,希望大家能保护好环境,当一个文明旅客。最后,希望大家玩得开心! 实验小学二年级三班 ... 2018年10月24日

日月潭_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日月潭 古时候,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哥,女的叫水社姐。 他两口子专靠捕鱼过活。 他们织大网捞鱼,做浮筒钓鱼,钻进深潭里石岩底下摸鱼。 小夫妻的日子过得挺甜。 有一天,中午时候,太阳在天空照耀着,他们钻进溪水里摸鱼。忽然,轰隆一声,大地震动了,河水也震动了,在水底下看不见东西了。他们急忙浮上水面,啊!太阳不见了,天上黑墨墨的,地下也是黑墨墨的。他们摸头不知脑,只好手拉着手爬上岸,高一脚低一脚慢慢地走回家。 到了晚上,月亮出来了,两夫妻在大门口月光下补鱼网。又听得轰隆一声,地面上的石头和房子都跳动起来。月亮一闪就不见了。天黑墨墨的,地也是黑墨墨的。他们摸头不知脑,只好慢慢地推开大门,回家睡觉。 从这天起,天上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日夜黑墨墨的。 大尖哥和水社姐只好烧起柴火在家里做事,点燃松蜡下溪捕鱼。 不久,田里的禾苗黄白黄白的,长不起来。山上的树木也低垂着黄白黄白的叶子,萎萎缩缩的。 花不开了,果子不结了,鸟不叫了。 虫在哭泣,家家户户在唉声叹气。 大地上黑里墨悄的。 大尖哥坐在溪边瓮声瓮气地对水社姐说:“这种日子怎么过啊!” 水社姐顺手抓了一块石头扔下溪水里,叹一口长长的气,说:“不光我俩的日子难过,所有人们的日子都难过啊!” 大尖哥说:“太阳和月亮一定落到地上来了。可能在大山上,也可能在大森林里。我想去寻找它们,要回我们的光亮。” 水社姐说:“好啊!我们两个人去吧!” 小夫妻拿起大火把往大山走去,往森林走去。 在路上看见一个小婶子弓着背在锄甘蔗地,地边烧起一堆柴火。她无心懒意的,一锄一歇的。水社姐问道:“小婶子、你锄地为什么无心懒意的呢?”

日月潭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短文,描绘了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作者从不同方面介绍了日月潭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依次介绍了日月潭的环境、形状、以及清晨、中午、雨天的景色。 充分利用图,看图与朗读结合起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的语言。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启发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悟到日月潭的迷人之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的特征,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用具:相关课件、朗读课文的背景音乐。 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日月潭。齐读课题 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认识课本课的生字,下面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邀请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词语: 环绕仙境建筑朦胧清晰隐隐约约 童话附近倒映茂盛吸引风光秀丽名胜古迹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 请同学边听边思考,日月潭给你的感觉怎么样? 2、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日月潭怎么样? 过渡: 是呀,日月潭风景如画,的确是太美了。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绘日月潭的美景的? 二、读中感悟品味美景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了? (2)指名读,说说读完这段,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点击鼠标:出示问题: 日月潭是我国()省最大的一个()。那里(),(),周围有许多()。请学生口头回答。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新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案

10 日月潭 教材分析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由来,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第二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月潭的形状以及它名字的由来。第三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想。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湖”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等9个生字,会写“群山、树木”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重点 1.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的词句; 2.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的词句,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先请你们观看这一张中国地图的图片,并指出宝岛台湾的 1

位置。(在地图的右下角)今天我们就要到台湾岛去,看看那里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日月潭)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看图知道宝岛台湾位置,引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潭”入文。 (1)看图解词:(出示湖与潭的图片)这是个很大的湖泊,但潭可比池湖大得多,深得多了,水很深的湖就是——潭。有古诗为证:桃花潭水深千尺。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一个潭,拥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它叫——日月潭。 (2)字形识记“潭”字:谁能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上面是个——西,有变化了的西,下边是早。) (3)以“潭”激趣:“日月潭”。多么有意思的名字啊,读了这个名字,你急切地想要了解关于它的哪些知识啊?(日月潭到底是怎样的模样,怎样的风光)2.自由读文: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第49页,自由朗读,读时做到文通句顺,特别注意生字词。(出示读文要求) 设计意图:看图知道宝岛台湾位置,引出对日月潭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首尾呼应,感受“秀丽” 1.大家在琅琅书声中畅游了日月潭,日月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谁能用上课文的句子来说一说。 2.学习首段,随文识字。 (1)指名读,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结合文本,相机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字。 (2)借助图片,认字识词。 ①动作理解“环绕”:(出示“环绕”及群山环绕图片)“环”指圆圈,“绕”就是围在一起,能用手表示环绕吗?全都像一个圆圈围起来叫做——“环绕”。 ②偏旁理解“茂盛”:借助图片,说说什么是茂盛。“茂”上的草字头,像长出的小草,“茂盛”指的就是草木长得旺盛。 ③出示日月潭补充资料,理解“名胜古迹”。这样的风景优美或留有古代遗迹的地方就叫——“名胜古迹”,比如广州的——中山纪念堂、五羊石像、白云山……,强调“胜”指的就是风景优美的地方。 (3)指导朗读。 这段话不仅为我们准确介绍了日月潭的位置,还把日月潭的周围的环境都介绍出来了,写得多细致啊。让我们认真地读读。 (4)复现巩固,指导背诵。 ①读词:日月潭、湖、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名胜古迹。 ②背文:谁能用上这些词试着介绍一下日月潭。 3.学习尾段,聚焦“秀丽”。 (1)指名读:同学们用朗读为日月潭的风光送上了赞美,除了第一段外,请再找2

日月潭简介

日月潭简介 我们伟大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自然景观非常壮丽,素有“森林岛、果园岛、旅游岛”的美称。本岛面积35700多平方公里,只有江苏省面积的三分之一,可是岛上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却有62座,其中3500米以上的有23座。 台湾高山多,但大的自然湖泊却很少。其中最大、最有名的要数日月潭了。日月潭是玉山和阿里山涧断裂盆地积水而成的湖泊,在台中南投县境内,被外界发现仅200多年,过去叫水里湖。湖的北半部呈圆形,似日轮,南半部细长,像弯月,所以名日月潭。相传潭底有蛟龙潜伏,所以又叫龙池。30年代,日月潭下游修建水电站,高坝临空,把水面抬高了21米,湖的面积扩大了70%,达到7.7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一点。水深30多米,澄澈如碧,比平均水深1.5米的西湖要深得多.湖中本来有一些小岛,现在都已沉于水下.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远看像颗明珠,叫珠仔岛,原先面积8公顷,现在只剩1公顷,并且改名为光华岛。原来似日似月的湖形,也有了很大变化,但风景依然十分秀丽。昔日同胞常将它同杭州西湖相比,称她俩为一对姊妹。 日月潭水面海拔740米,比南京紫金山的山顶还要高得多。周围群山环抱:近山黛翠,绿树婆婆;远山隐隐,龙飞蛇舞。湖东的水社大山,高达2053米,时或鲜花碧树,近在侧畔;时或烟雨迷朦,隐踪藏影。所以,日月潭的湖光山色。既清秀妩媚,又雄浑豪放。 日月潭南距北回归线仅50公里,一片热带风光,所以有长夏而无酷暑。它只有夏季和春秋之分,没有银霜白雪,看不到粉妆玉琢的琉璃世界。但是,季节更换,阴晴雨霏,晌午晨昏,依然风姿各异,变化无穷。春日晴丽,山嫩树浅,满湖翡辇。泛舟湖上,山影摇曳,如入仙境。清代诗人曾作霖写道: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闲。 谁划玻璃分色界?倒垂金碧浸烟鬟。 蓬莱何计乘风到,艋解知为举火还。 别有洞天开海外,人家鸡犬绝尘寰。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 分析教材: 《日月潭》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这篇课文以优美的笔调描绘了台湾美丽的日月潭,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字的来历,最后介绍了日月潭在清晨和中午的秀丽风光,整篇课文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第二课时的教学,不仅要领略日月潭的风景的灵秀,而且要体味作者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期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深厚感情。 认知目标: 1、积累太阳高照、群山环绕、风光秀丽、树木茂盛、湖水碧绿、名胜古迹、隐隐约约、点点灯光、蒙蒙细雨9个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法 教无定法、妙在得法,贵在授法。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达到三维目标,我主要采用以读带讲、品词斟句、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学法 我国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教学本课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我在每个环节都以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切入,让学生在书中读进、读出。以培养他们观察和朗读的能力及他们的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激情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第三组课文,一起来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我带大家去的第一站是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日月潭。大家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课题。(学生书空,老师板书。) 2、提出问题:你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说) 1、日月潭在哪里? 小结 2、日月潭为什么叫这个名字? 3、日月潭的景色怎么样? 二、质疑解惑

10 日月潭教学目标

10日月潭 教学目标: 1.会认“潭、湖、绕、茂”等15个生字,会写“名、胜、迹、央”等9个生字和“群山、名胜古迹”等11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3.能抓住“群山环绕、树木茂盛、清晰、朦胧、仙境、隐约”等词语,品味文中的佳句,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重点: 了解日月潭名字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2—4自然段。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语感受日月潭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二、情景导入 三、 1.图文出示:我们的祖国有许许多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有甲天 下的桂林山水,有神奇的九寨沟,有四季如春的西双版纳,有 遍地牛羊的大草原,有美丽如画的西湖,有以奇松怪石著称黄 山......在祖国的宝岛-一台湾,还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 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这个湖就是一一日月潭(出示图片)。 2.读完课题老师有个疑问不知同学们能否替老师解答,日月潭 的“潭”是什么意思?

3.潭:出示图片及文字:指深水池,深水坑。 4.你想去日月潭看看吗?(出示:日月潭的风光短片) 二、教师引导学生读课题后解题,启发思考。 1.读一读:我能自己把课文读得响亮、准确又熟练。 2.找一找:你知道日月谭在哪里吗?在课文中找到日月潭的地点用横线“——”划出来。出示答案: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2.台湾省在哪里呢?台湾省中部的山区又在哪里呢?出示中国地图,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中部山区”的位置。 3.简介台湾: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是中国第一大岛。 4.联系上下文意思想一想,文中的“它”是指什么?读读课文填一填:1()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那里环绕,茂盛,周围有许多。 5.理解:“群山环绕”的意思是:周围围绕着很多山。想想近义词:环绕——(围绕) 6.理解:“树木茂盛”的意思:树木长得很好,枝叶繁多。想想近义词:茂盛——(茂密) 7.“名胜古迹”的意思: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日月潭》

《日月潭》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有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内容: 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的代表性风景名胜,每当我们看到”日月潭”这三个字,心中总会荡起一圈圈涟漪,因为那里山清水秀,有我们日夜思念的台湾同胞.日月潭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美.除了引导学生积累课后所列词语外,还可以仔细品味文中的佳句,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结合语言环境,指导识字.写字,通过朗读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教学难点: 自主感悟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体会那里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激发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的兴趣.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中国地图、多媒体课件或图片、音乐磁带、师生搜集的台湾及其他风景区的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展示交流。出示日月潭的风光图片:这是什么地方?(如果学生不知道教师就直接告诉学生,这里就是我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区日月潭)。(板书课题)你们对日月潭了解吗?把你课外搜集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大家介绍一下? 【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日月潭的向往;交流与展示,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2、谈话质疑。师:孩子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哪些地方?(学生畅所欲言)今天我要带领大家去祖国的宝岛台湾游览,欣赏一下日月潭的秀丽风光。(板书课题)师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师:看到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教师进行梳理:日月潭在什么地方?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学会质疑是提高读书质量的有效手段。虽然这些“疑问”开始时是杂乱无序的,但是教师一定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循序渐进地加以引导,并结合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和整理,将最有价值的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的思维逐步走向深入,提高与文本对话的深度和广度。】 感知: 1、轻声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做上标记。 2、同桌互相检查读文,没读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再听听学习伙伴是怎么读的。【阅读的过程是文本意义与阅读主体意识之间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过程。通过学生反复读文感知,既巩固了识字,又提高了朗读水平,培养了语感。】 识字: 1、小组内由组长带领认读生字,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还要注意“绕”读第四声。 2、组内自主识字交流:这些生字哪些你已经认识了?是怎么记住的? (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熟字加偏旁、猜字谜、联系生活经验等) 3、教师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夺红旗——抢摘“丰收果”——竞猜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教师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在游戏和活动中巩固识字,提高识字效率。】 读议: 1、默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哪些能解决了?哪些还有困难?

关于《日月潭》的教案

关于《日月潭》的教案 一、教材分析 《日月潭》是人教版第四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介绍了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我国领土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是按照这样的游览顺序描写的:首先介绍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文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景色的美,洋溢着作者对日月潭的喜爱之情,它不仅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陶冶学生情操的好教材。 二、指导思想 根据新大纲的精神,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结合本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本课的指导思想确定为:情境促读,读中悟情。 三、认知目标: 1、学会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 2、弄懂课后思考、练习。 四、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六、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语言优美、意境清新,我主要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图像资源,借助大量的图片,优扬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视象,引导学生入境入情,欣赏美景,品读课文,以达到体会画中之情,文中之意的目的,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设计如下: 一、课前欣赏,激发情感 课前让学生欣赏一组祖国迷人秀丽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祖国河川秀美,景色逸人,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学生为生长在这样美丽而伟大的国家里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奠定整节课的情感基调。 让学生以游客的身份进入情境,学习课文,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声像结合,感知课文 根据课文内容,收集日月潭的近景、远景、清晨、晴天、雨天及游客观光等许多图片,在优扬的音乐的基础上配上优美的课文朗读,让学生一边赏风景,一边悟课文,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三、图文并茂,赏析课文 《日月潭》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景色的秀丽和作者的赞美都蕴含于文章之中,隐藏于文字之下。若单凭教师讲或学生读,学

日月潭小导游解说词

大家好,我叫黄欣,很荣幸能当大家的向导,为大家讲解。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台湾美丽的日月潭。 日月潭位于台湾西部的南投县,是台湾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卧伏在玉山和阿里山之间的山头上。湖岸周长35千米,面积7.7平方千米,水深二三十米,水深超过西湖10多倍。台湾省天然泊很少,最大和最有名的就是日月潭。它水域面积9平方公里,平时水深30多米。日月潭中有一个小岛,远看好像浮在水面上的一颗珠子,所以这个小岛被叫做“珠子屿”,现在也叫光华岛、拉鲁岛。以这个岛为界,湖的北半部分圆圆的像太阳,湖的南半部分弯弯的像月牙,这就是日月潭名字的由来。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哩。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花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 他们跋山涉水,历尽艰险,终于来到阿里山下,找到了恶龙们害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与恶龙恶战了一场,两条恶龙终于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眼珠,一口吞下肚;水花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花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花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太阳和月亮又高挂在天上,光耀大地,万物复苏,人们欢呼雀跃。而大尖哥和水花姐从此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永远矗立在潭边。后来,人们就把这个大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大山叫做大尖山和水花山。 好了,我的解说到此结束,接下来的时间里,游客们可以自己到日月潭去观光游览,九点整准时在此地集中,并且希望大家能保护好环境,当一个文明旅客。最后,希望大家能玩得开心!篇三:日月潭导游词范文 日月潭导游词范文 关于日月潭导游词范文 篇一: 关于日月潭的名字,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哩。话说很久以前,这个大潭里住着两条恶龙,有一天太阳走过天空,公龙飞跃起来,一口将太阳吞食下肚。晚上月亮走过天空,母龙也飞跃起来,一口将月亮吞下。这对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把太阳和月亮一吐一吞,一碰一击的,像玩大珠球。他们只图自己好玩,却没想到人世间没有了太阳和月亮,分不清白天和黑夜,树木枯萎了,鸟儿不叫了,稻田里快成熟的稻穗也干瘪了,家家户户的粮食吃光了,牛羊快饿死了,日子过不下去了...... 这时,当地一对青年男女,聪明勇敢的大尖哥和水社姐,决心为人世间找回太阳和月亮。可是怎样才能杀死恶龙呢?大尖哥和水社姐悄悄地钻进恶龙居住的岩洞里,从恶龙的谈话中偷听到他们最怕埋在阿里山底下的金斧头和金剪刀。 大尖哥和水社姐历尽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终于来到阿里山下,从山底下挖出了金斧头和金剪刀。然后他们又回到大潭边,恰好两条恶龙正在潭里玩耍太阳和月亮,大尖哥跳下潭去,挥起金斧头,把恶龙砍得满头是血,遍体鳞伤,水社姐看准时机,用金剪刀剪断了恶龙的肚子。 两条恶龙死了,可是太阳和月亮还是沉在潭里。大尖哥摘下公龙的两颗眼珠,一口吞下肚;水社姐摘下母龙的眼珠,也一口吞下肚。他们变成了巨人,站在潭里像两座高山,大尖哥用劲把太阳抛起来,水社姐就拔起潭边的棕榈树向上托着太阳,把太阳顶上天空。接着水社姐用劲把月亮抛上了天空,大尖哥也用棕榈树把月亮顶上天空。

二年级语文:《日月潭》说课稿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日月潭》说课稿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日月潭》。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首先,来说说教材。《日月潭》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课描绘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风光秀丽,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按照作者脚步,去走进这篇课文。首先文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然后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和中午秀丽风光。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是一篇供学生品词析句的好文章,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文中还配有一幅日月潭风景的照片,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我将教学本课的教学主旨确定为: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本课教学时间是本课安排为第二课时,该课时目标如下:认知目标:

1.巩固生字词,理解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积累课后的四字词语。 能力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和那里的秀丽风光。 2.感悟文中的优美词句,边品边想象那里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风光秀丽。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在教法与学法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先来看看文本特点,这篇课文词语丰富,文字优美,语言清新,情感浓厚,词语教学也是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充分了解课文与学生的特点后,围绕本课的三维目标,设计出了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图文悟情、理解想象、情感朗读等方法,这样,既能巩固学生语文知识点,又能拓展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点,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过程分析 我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图文并茂悟情感,巧抓词句激想象”为主旨,设计出了本

日月潭的神话传说故事

日月潭的神话传说故事 本文是关于日月潭的神话传说故事的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我国台湾省,有个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一个关于她的美丽神话,久久地流传着。下面是yuwenmi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谢谢! 我国台湾省,有个闻名遐迩、风光迷人的日月潭,一个关于她的美丽神话,久久地流传着。 古时候,台湾大清溪边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大尖牙,女的叫水社姐。他俩捕鱼过活,小日子过得挺甜挺甜的。 一天中午,忽然一声巨响,太阳不见了,大清溪也变得浑浊起来。到了晚上,又是一声巨响,月亮又不见了。从此,大清溪的日日夜夜都是墨黑墨黑的。禾苗枯黄了,果子不结了。大尖牙叹气道:“这日子怎么过呀?”水社姐看到丈夫唉声叹气,就说:“太阳月亮一定都落在地上,我们去找它,要回光明。”于是夫妻手执火把,翻过座座高山,穿过丛丛密林,踏过多少湍急河流…… 这一天,他们爬上一座大山。终于远远地望见那边水潭一亮一黑。夫妻俩立即奔到大潭边。忽地看见一对大恶龙在潭里游来游去,象玩大水球一样,吞吐着太阳和月亮,发出咕咕怪响。 夫妻俩越看越恼火,便商量要杀死恶龙,夺回光明。他们向前走去,忽然发现一个岩洞。大尖牙说:“这洞可能是龙的家。”说着,

他俩钻进洞里,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亮光,看到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在烧饭。夫妻俩向老婆婆说明来意。老婆婆很佩服他俩的勇敢精神,告诉他们,她是被恶龙卷到岩洞里来的,每天替龙做饭。还告诉他俩说,恶龙就怕阿里山底的金斧头和金剪刀。老婆婆说完,给他俩一把铁铲和一柄火叉。 夫妻俩告辞了老婆婆,日夜兼程来到阿里山脚,拼命挖呀挖呀,凿呀凿呀,不知过了多久,在他俩身后堆起了一座座小山峰。有一天,深深的洞里放出了红光,金斧头和金剪刀出现了!他俩拣起金斧头和金剪刀,跑出了洞,直奔双龙居住的潭边来。 此时,大尖牙把金斧头丢下潭去,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两条恶龙从潭底翻起,掀起几丈高的浪花。水社姐急忙把金剪刀也丢下潭,只听“卡嚓”一声巨响,两条恶龙头被剪断了,从口里吐出了太阳和月亮。 大尖牙和水社姐照老婆婆教的办法,吞下龙的眼珠。忽然,他们变得又高又大。他们捧起太阳和月亮,用力抛回天空。从此,日月轮番放出光明,人们又开始了正常的生活。但是,为了不让太阳和月亮再掉进潭里。夫妻俩笔挺挺地守在潭边。年复一年,大尖牙和水社姐变成了两座雄伟的大山。 后代的人们就把这个潭叫做日月潭。把这两座山叫大尖山和水社山。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日月潭

日月潭

《日月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 出示中国地图,找到台湾。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 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 (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 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 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 自读感悟.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日月潭》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xx》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描绘了台湾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了日月潭清晨、中午和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谦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教学中应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等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进行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能让学生们欣赏到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到文中的好词佳句,还会使他们产生一个愿望:美丽、富饶的台湾快回祖国的怀抱。 教学目标: 1、了解日月潭名称的由来和秀丽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的思想感情。 2、理解描写日月潭景色的句子,想象、体会那里的美丽。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和新词。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热爱宝岛台湾的感情,树立祖国统一的意思。 教学资源:中国地图、有关台湾的资料、图片、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xx地图,找到xx。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一台湾。在台湾省中部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在其中的一座高山上,有一个风光秀丽,景色宜人的湖,它也是台湾最大的湖。出示课文插图,板书课题,这个湖就是一一(指读课题)〈日月潭〉。 2.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课前要求: 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2).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加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学生喜欢的.读得好的词.读得正确的词全班跟读. (2)对照图画读课文,感知字义词义. (3)去掉拼音,用多种形式读生字词,巩固识字.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以情激趣. 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日月潭的美景。 2.自读感悟. 可围绕以下几个问题理解感悟,边读边思考,边读边想象.3.合作交流.

日月潭

日月潭 教材分析 本文描绘了台湾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作者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名称的由来,最后介绍日月潭清晨、中午、雨天的不同风光。本文文质兼美,五个短小的自然段生动和谐地展现了日月潭的迷人风姿。风姿教学中我主要通过情境促读,读中悟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景之美、文之美的品味,激起学生对日月潭及台湾宝岛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课件)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你最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 2、这个美丽的地方叫日月潭。(出示课题) 3、读课题 (通过课件,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1、(过渡,今天,我们就走进日月潭,细细地浏览一番。等会儿,老师还要请大家当小导游呢!) 要求: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并记住它。 2)你觉得写最美的地方,请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课件),先读生字再边成词,并理解“附近”的意思。 三、入境悟情 1、现在你们是小导游,假如一个外国游客想去日月潭旅游,有几个问题想问,你们有信心回答吗?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2、先读课文,完成填空。再做小导游介绍。 3、指名填空(课件出示)。 4、现在请一位小朋友来做导游,老师做外国的游客。谁想做小导游? 师:hello 中国小朋友,你好! 生:hello 阿姨,您好! 师:你能给我介绍一下日月潭吗? 生:能。(然后介绍填空内容) 师:谢谢你,介绍得真好,现在我更想去日月潭了,欢迎吗? 生:热烈欢迎您来日月潭观光,祝您玩得愉快! 5、朋友,日月潭正是你们所介绍那样吗?看(出示课件)。 6、师介绍:这就是光华岛,一座小小的山,却长满树,绿绿的,就像是水中的一颗绿珠,把湖水分成两半。我们看着图一起来介绍。 7、生介绍。 8、小结: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真是“青山拥碧水,明潭抱绿珠。”

经典模板 (158)《日月潭》教学参考

《日月潭》教学参考 教材解析 课文首先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优美风光,接着介绍了日月潭名称的来历,然后描绘了它在晨午时分、晴雨天气的不同情状,展示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日月潭的景色很美,描写日月潭的词句也很优美。课文第二段通过两个带有“像”的比喻句,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日潭和月潭的形状以及日月潭名字的由来。第三段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描写了清晨的日月潭因薄雾而呈现的朦胧美。第四段又通过两个比喻句,为我们描写了蒙蒙细雨中的日月潭,以及所引发的美好联想。 教学目标 1. 认识“潭、湾”等15个生字,会写“湾、名”等9个字,会写“群山、树木”等9个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 理解“群山环绕”“隐隐约约”“好像披上轻纱”等词语的意思,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体会作者对日月潭的由衷赞美。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学生识记15个生字,其中后鼻音的生字比较多,如“盛、胜、央、童、境”,注意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也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词语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词汇正音,如“胜利、中央、儿童、环境”。 “湾、湖、绕、围、胜、纱、境”是形声字,可以引导学生用熟字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识记字形,比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湖、胜”,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绕-浇-烧”“纱-沙-吵”“境一镜”。

“潭”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教学时,可以与认识日月潭相结合。“日月潭是我国台湾地区最大的一个湖”,所以“潭”是指水比较深的湖,也可联系一年级下册学过的古诗《赠汪伦》中的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来理解。 “绕、茂、盛、围、胜、岛、央”等生字可与第一、二自然段的学习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课文画一画日月潭的示意图,并在图上指出“日潭、月潭”等地方,再结合“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名胜古迹”等词语的学习,让学生指指哪里是山,理解“环绕、周围”。借助图片,理解“树木茂盛”。“茂”可引导学生从草字头理解“茂”是指草木长得旺盛。联系自己家乡风景优美或留有古代遗迹的地方,也可简单介绍日月潭周围的风景, 初步理解“名胜古迹”的“胜”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教学“湖、童、客”时可以通过组词,帮助学生理解字义、积累词汇,如“西湖、湖水、湖面、儿童、客人、客厅”。 2.写字。 书写“展”字时,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一年级已学习过“皮”的书写,本课“披” 的书写要关注学习起点,放手让学生观察“披”与“皮”在田字格中的书写位置,还要关注“皮”的笔顺是否书写正确。 本课9个字书写要点: “湾”字书写要点 “名”字书写要点 “胜”字书写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