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盲拧两步法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287.00 KB
- 文档页数:7
三阶魔方速盲拧公式大全魔方速盲拧是指在记忆魔方布局后,用眼睛闭着或者用遮挡物遮住,只靠记忆来完成魔方还原的技巧。
对于掌握魔方技巧的人来说,速盲拧是一种拓展挑战,有效提高求解速度和记忆力的方法。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三阶魔方速盲拧公式:1.2x2x2拧公式:-易记记忆法:RUR'U'-详细拧法:右转,上转,右逆转,上逆转2.3x3x3先2角再2棱公式:-易记记忆法:R'DRD'-详细拧法:右逆转,下转,右转,下逆转3.3x3x3三角拧公式:-易记记忆法:RUR'U'R'FR2U'R'U'RUR'F'-详细拧法:右转,上转,右逆转,上逆转,右逆转,前逆转,右转2次,上逆转,右逆转,上逆转,右转,右逆转,前转逆4.3x3x3四角换位公式:-易记记忆法:RU2R'U2'R'FR2UR'U'RU'R'F'-详细拧法:右转,上转2次,右逆转,上转2次,右逆转,前逆转,右转2次,上转,右逆转,上逆转,右转,上逆转,右逆转,前转逆5.3x3x3棱位和角位同时换位公式:-易记记忆法:RUR'U2RUR'U2'RUR'-详细拧法:右转,上转,右逆转,上转2次,右转,上转,右逆转,上转2次,右转,上转,右逆转6.3x3x3棱位互换公式:-易记记忆法:RUR'U'R'FR2U'R'U'RUR'F'-详细拧法:右转,上转,右逆转,上逆转,右逆转,前逆转,右转2次,上逆转,右逆转,上逆转,右转,右逆转,前转逆7.3x3x3角位互换公式:-易记记忆法:RUR'U'R'FRF'-详细拧法:右转,上转,右逆转,上逆转,右逆转,右根据记忆法的记忆,可以轻松记住这些公式,更容易在速盲拧中应用。
魔方解法(盲拧):1 符号为了方便记忆,沿用 UDRLFB,并对十二个棱块和八个角块进行数字编号如下:number: 1 2 3 4 5 6 7 8 9 A B Ccorners:UFL UFR UBR UBL DFL DFR DBR DBLEdges: UF UL UB UR FL BL BR FR DF DL DB DR当然,确定角块和棱块编号时需要保持魔方不变。
首先确定一个底面和一个前面,根据六个中心面便将整个魔方确定了。
我个人的习惯是蓝色底面,红色前面。
2 正确方向2.1 角块因为角块有三个方向,所以角块便有三个状态2.1.1 角块中与底面/顶面相同的颜色在顶面或底面,为正确方向,记为 0;2.1.2 角块中与底面/顶面相同的颜色需要顺时针转动才能到达顶面或底面,即为 1;2.1.3 角块中与底面/顶面相同的颜色需要逆时针转动才能到达顶面或底面,即为 2。
2.2 棱块棱块只有两个面,两种状态。
当只运用 (UDFBR2L2) 的组合便能使棱块到达它的正确位置时,为正确状态,记为 0;否则,记为 1。
根据以下规则判断:2.2.1 当与底面/顶面相同的颜色在前面或后面时,为错误状态,记为 1;2.2.2 当与底面/顶面相同的颜色在顶面或底面时,为正确状态,记为 0;2.2.3 当与前面/后面相同的颜色在顶面或底面时,为错误状态,记为 1;3 角块状态调整判断八个角块的状态按顺序记下一组由 0、1、2 组成的数字,或者直接记下八个角块的状态。
然后应用公式 (R'D'R D)(R'D'R D) 即 (R'D'R D)*2,记为 ccw (corner counter clockwise) 和逆公式 (D'R'D R)(D'R'D R) 即 (D'R'D R)*2,记为 cw (corner clockwise)。
高 级 盲 拧 法彳亍:原创 roundy:改进一叶知秋:整理二步法盲拧:[ 棱块以 U F 块位为缓冲块,角块以 U F L 块位为缓冲块 ]一、角块是运用“交换机”的原理,利用(UFL—URF—DBL)这三个角位为交换场所,设定UFL块位为缓冲块,依照编码转动魔方把需要交换的角块调到URF、DBL块位上,运用下列角块公式(下列18个公式把三角换的18种状态都在“交换机”里面体现了),使这三个角块来了个三交换,造成URF、DBL块位的俩魔块达到了交换的目的,用刚才调位的逆步骤移回本位,完成一次换角,缓冲块UFL上又有新的需要归位的魔块被换入,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三交换结束。
角块公式平均8.56步,公式都很简洁,调位平均1.55步。
角块设定以UFL块位为缓冲块有两个很明显的优势,那就是:①当三个角块都在顶层的时候,可以直接运用其他公式解决,而不必调位成立体三角状态。
②做奇偶性校验的PLL公式时,可以轻松留在顶层完成。
角块公式:(UFL—URF—DBL)序号编码色块状态系列公式位移1 J O 0 0“0”系列x L2' (U R U') L2' (U R' U') x' 顺换2 O J 0 0 x (U R U') L2' (U R' U') L2' x' 逆换3 J P 0 1 U' (R' D2 R U)(R' D2 R) 顺换4 P J 1 0 (R' D2 R U')(R' D2 R U) 逆换5 J Q 0 2 y' U' (R D2 R' U)(R D2 R') y 顺换6 Q J 2 0 y' (R D2 R' U')(R D2 R' U) y 逆换7 K O 1 0“1”系列L2' (U' R' U) L2' (U' R U) 顺换8 O K 0 1 (U' R' U) L2' (U' R U) L2' 逆换9 K P 1 1 y' z D (R' U2 R D')(R' U2 R) z' y 顺换10 P K 1 1 y' z (R' U2 R D)(R' U2 R D') z' y 逆换11 K Q 1 2 y' U (L' U' R' U)(L U' R) y 顺换12 Q K 2 1 y' (R' U L' U')(R U L U') y 逆换13 L O 2 0“2”系列U2(R2 D2)(R U2 R' D2)(R U2 R U2) 顺换14 O L 0 2 U2(R'U2 R'D2)(R U2 R' D2)(R2 U2) 逆换15 L P 2 1 x (R' U2 R' D)(R U2 R' D') R2 x' 顺换16 P L 1 2 x (R2' D R U2)(R' D' R U2) R x' 逆换17 L Q 2 2 (R U2 R D') (R' U2 R D) R2' 顺换18 Q L 2 2 (R2 D' R' U2)(R D R' U2) R' 逆换(有关三个角块都在顶层的三角换公式,大家可以自己总结)记忆还原顺序:①记忆棱编码---②记忆角编码---③角还原---④棱还原---⑤做奇偶~~~~~~~~~~~~~~~~~~~~~~~~~~~~~~~~~~~~~~~~~~~~~~~~~~~~~~~~~~~~~~~~~~~~~~~~~~~~~~~二、以UF块为缓冲块还原棱块的方法特别灵活,把魔方的任一面做顶面都可以轻松操作公式,所以大多数情况的调位只需一步,操作起来蛮干脆的。
盲拧丨彳亍法(三循环二步盲拧法)入门简明教程彳亍法,是三阶盲拧的一种解决方法,其思路是运用三循环的原理一次同时把两块的色向及位置复原,分角块复原及棱块复原两步。
按这一点来说,属于二步法范畴。
彳亍法由彳亍原创,经roundy改进,一叶知秋整理形成完整的一套方法。
我下面的教程与一叶知秋的彳亍法记事本有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奇偶性处理上,彳亍法记事本上是先处理奇偶性再做棱块复原,在此教程中把奇偶性处理放在最后。
也就是说以下的教程的整个复原过程为:棱块编码->角块编码->角块复原->棱块复原->奇偶校验(角块和棱块的顺序可以按个人习惯,是否存在奇偶校验视情况而定)[学习需知]在学习彳亍法之前,您至少已经了解了cuber master的入门盲拧,睁着睛能够编码复原了,否则下面的教程可能就是天书了如果您已经了解了四步法,那您需要做的是先把四步法高级面的概念先扔了,不要去想高级面中级面的问题。
如果您会用M2R2的话,那就恭喜了,学起这个来就得心应手了。
[START]魔友一问到这个方法,最关心的就是怎么编码、怎么看懂的问题了。
这里先卖个关子,先讲讲重要的“废话”。
[基本概念]首先,如果您不清楚DBL、UFL、UFR是哪几个块的话,请您选熟悉一下魔方再来看DBL――D面、B面、L面三个面相交的角块;UF――U面与F面相交的棱块;缓冲块――每次操作均为三个块参加轮换,复原除缓冲块外的其中的两个块,在复原的同时下一个要操作的块被换入缓冲块中。
小循环――编码中途缓冲块(如角块DBL回到DBL的位置上)归位,就是出现了两个以上的循环编码;奇偶性――角块和棱块各剩下一对需要互换,用三循环方法不能单独解决,需要一起用PLL的公式处理。
[编码]跟四步法不同的是,彳亍法的编码是根据每个面来编的,就是每个角块有三个编码,如角块UFL,四步法一般编成1,而彳亍法需要三个编码(A、B、C)来分别代表三个面。
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来编,在这个教程里,编码沿用一叶知秋的彳亍法记事本里的编码。
公式:名思义就是闭着眼睛还原魔方。
因为不能看见魔方的状态,所以公式是否顺手、手法是否熟练对于盲拧至关重要。
:就是指合理有效的运用食指的方法。
文中我将在个别公式的下方注明右手大拇指的握法,手法’表示用右手大拇指依照R面顺时针推;‘无’表示用右手无名指勾;字母下面加一短横‘U'’示用左手食指勾。
方向两个基本公式,衍生出新公式:灵活性在公式2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有其它类似衍生推导,这里就不赘述了)翻、10、11的第一个括号内为OLL转角公式,第二个括号内为PLL换棱公式,转角的初始状态分别与OLL的27、26、以方便联系记忆。
方向翻公式只要记住被右手大拇指或中指握住的棱块是不翻的,就很容易区别了。
为本人操作M'用左手无名指勾,操作M用左手大拇指掐,所以接下来转上层就用右手食指作U;各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的U改成U'。
置层相邻两角与下层一角换层一角与下层相邻两角换、12、13是同层三角换公式1、2的变体,理解后等于不用另外多记公式即可解决此类换角!1、15~~24是多重变体,一起联系记忆,理解后只需要记住一顺一逆两个公式。
又例如:4→6→5→4可以用(F2U'B ,更加简洁明了。
层相对两角与下层一角换31是互逆的,记住一个公式就行,在公式开头和结尾各加上U2就可以解决互逆的状态。
组角一组在顶层,一组在底层都是邻角换,把底下一组翻到顶层,再用PLL邻角对换公式执行组在一个面上,一组在顶和底的交换组都是顶和底的交换置中,只要有任意两个棱块分别在上、下层时,都可以用公式9所用的调位方法来灵活解决!(一般情况要比调位成同层后执行,就可以不用奇偶转换了)(Gan的顺手公式)。
改进后的盲拧二步法大明新编盲拧二步法一、需要的公式公式①(R U R' U')(R' F)(R2 U' R' U')(R U R' F')公式②U z(U' R D')(R2 U R' U' R2 U)z'(R U')U’公式③(R U R'F')(R U R'U')(R'F R2 U'R'U')公式④( R2 U' R' U') ( R U R U ) ( R U' R )(奇偶校验的时候用到)公式⑤:( R U R U2 ) ( R' L'U R U' L ) ( U2 R2 )换角公式颜色设定前蓝 F(编码1)右红R(编码2)后緑B(编码3)左橙L(编码4)上黄U(编码5)下白D(编码6)二、棱块还原(12个棱块归位(通过N次的换两角换两棱公式运用,让12个棱块一个一个的归位))看你的魔方,找到由上层的棱块(右上棱块),看一下是什么颜色(上层颜色在先,右层颜色在后),对应颜色编码设定,组合成两位数字,然后对应下表找到你组合的数字,譬如你的这次组合数字是12(也就是你蓝红,右上棱块的颜色是上面蓝,右边是红),好,我们看一下搭桥公式是d2l,好,我们来按照这个公式旋转一下,完成后我们再运用一次盲拧的公式1,再有一步就完成了,此时我们再用反搭桥公式l'd2来做一次,看看你的魔方,刚刚上右的蓝红色块是否移动到魔方他应该在的位置了,经过这样一次的转换,我们是把前右位置(12)的棱块移动到上右位置,上右位置(52)的棱块移动到前右(12)的位置,这一步整个完成后,除了这两个棱块发生互换以为,其他的棱块没有发生变化吧,至于角块,只有右上的两个角块位置发生了互换。
三阶魔方共有12个棱块,在打乱的情况下,我们这里假定12个棱块都是错误的位置,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进行11次左右的公式运用,然后来让12个棱块一个一个到他应该在的位置。
三阶盲拧彳亍法公式表1.基本顺时针转动公式:-转上层:-U:顺时针转动上层90度-U2:顺时针转动上层180度-U':逆时针转动上层90度-转中层:-M:顺时针转动中层90度(带动下层)-M2:顺时针转动中层180度(带动下层)-M':逆时针转动中层90度(带动下层)-转下层:-D:顺时针转动下层90度-D2:顺时针转动下层180度-D':逆时针转动下层90度2.基本逆时针转动公式:-转上层:-U':逆时针转动上层90度-U2':逆时针转动上层180度-U'':顺时针转动上层90度-转中层:-M':逆时针转动中层90度(带动下层)-M2':逆时针转动中层180度(带动下层)-M'':顺时针转动中层90度(带动下层)-转下层:-D':逆时针转动下层90度-D2':逆时针转动下层180度-D'':顺时针转动下层90度3.基本2层转动公式:-Uw:顺时针转动上层和中层90度-Uw2:顺时针转动上层和中层180度-Uw':逆时针转动上层和中层90度-Mw:顺时针转动中层和下层90度-Mw2:顺时针转动中层和下层180度-Mw':逆时针转动中层和下层90度-Dw:顺时针转动下层和中层90度-Dw2:顺时针转动下层和中层180度-Dw':逆时针转动下层和中层90度4.交换顶角公式:-RUR'U':交换右前上和右后上的两个角-L'U'LU:交换左后上和左前上的两个角-R'U'RU:交换右后上和右前上的两个角-LUL'U':交换左前上和左后上的两个角5.交换底角公式:-R'D'RD:交换右前下和右后下的两个角-LDL'D':交换左前下和左后下的两个角-RDR'D':交换右后下和右前下的两个角-L'D'LD:交换左后下和左前下的两个角6.交换边块公式:-RUR'URU2'R':交换右前上和右后上的两个边块-L'U'LU'L'U2L:交换左后上和左前上的两个边块-R'U'RU'R'U2R:交换右后上和右前上的两个边块-LUL'ULU2'L':交换左前上和左后上的两个边块以上是三阶盲拧彳亍法公式表,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盲拧三阶魔方。
魔方盲拧初步本文是魔方初级盲拧法,适合已有魔方还原基础的魔友学习。
本法中的魔方按“上黄前蓝”的方式摆放(看每面的中心块),魔方每个层面顺转90度,用一个大写字母分别表示为;:R(右)U (上)L(左)F(前)B(后)D(下),括号中是它的读法。
如果逆转90度则分别表示为:R’(油)U’(翔)L’(昨)F’(浅)B’(猴)D’(霞),括号中的读法就变成第二声(F’例外)。
如果将大写字母换成小写字母,就表示要捏住两层转动。
比如l,转法与L一样,只是要捏住两层转。
再如d’与D’转法一样,只是一定要捏住两层转动。
现在给12个棱块的每一面,都用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①上层的四个棱块:黄(蓝)、黄(橙)、黄(绿)、黄(红)分别为A(E)、B(F)、C(G)、D(H),顶上黄色一面依次为ABCD:②底层的四个棱块:蓝(白、)橙(白)、绿(白)、红(白)分别为Q(W)、R(X)、S(Y)、T(Z),用汉字表示为亲(我)人(想)送(柚)桃(子),底下白色一面依次为WXYZ(我想柚子):③中层的四个棱块:蓝(橙)、绿(橙)、绿(红)、蓝(红)分别为K(O)L(P)M(J)N(V),用汉字表示为快(藕)乐(片)美(健)女(胃),左右两面依次为OPJV(藕片健胃)。
请记熟这些棱块每一面表示的字母,要能随便说出。
角块的每一个面也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①顶层四个角块:黄(蓝橙)、黄(绿橙)、黄(绿红)、黄(蓝红)分别为A(K O)、B(L P)、C(M J)、D(N V),黄色一面依次为ABCD,前后的面依次为KLMN (快乐美女),左右的面依次为OPJV(藕片健胃),与它下边的棱块编码一样的。
②底层四个角块:白(蓝橙)、白(绿橙)、白(绿红)、白(蓝红)分别为E(Q W)F(R X)G(S Y)H(T Z)。
底下白色一面依次为EFGH,另外好好找找QRST(亲人送桃)和WXYZ(我想柚子),并注意它们与棱块每一面的异同!本法盲拧是分两步走:先还原好棱块、再还原好角块,就大功告成了。
魔方盲拧盲拧可以说是每个魔方玩家的梦想。
盲拧的定义就是不用眼睛观看魔方(可以记忆),进行复原的过程。
计时是从第一眼看到魔方开始的,也就是说记忆魔方的时间也算在总时间内。
这种玩法对一个人的记忆力和空间想象力有极大的考验。
目前盲拧中国纪录为27.46秒,由庄海燕在2010CCA 山东赛创造。
三阶魔方常见盲拧方法有:逐块法,四步法,二步法(彳亍法,国外称BLD method),M2法等。
彳亍法彳亍法,是三阶盲拧的一种解决方法,其思路是运用三循环的原理一次同时把两块的色向及位置复原,分角块复原及棱块复原两步。
按这一点来说,属于二步法范畴。
彳亍法由彳亍原创,经roundy改进,一叶知秋整理形成完整的一套方法。
下面的教程与一叶知秋的彳亍法记事本有不同之处,主要区别在于奇偶性处理上,彳亍法记事本上是先处理奇偶性再做棱块复原,在此教程中把奇偶性处理放在最后。
也就是说以下的教程的整个复原过程为:棱块编码->角块编码->角块复原->棱块复原->奇偶校验(角块和棱块的顺序可以按个人习惯,是否存在奇偶校验视情况而定)。
[详细请百度搜索相关内容]三步盲拧法by.一叶知秋< M2法和四步法结合的盲拧方法 >一、盲拧思路:一棱块用的是M2法(色向和换位同步完成,其中M层的四个棱块色向留在棱位换好后再翻色)二角块就用四步法中的两步(先翻角块色向,再换角块位置)三奇偶性校验(在本方法中,因为棱块是固定的DF和UB需要对换,所以所用的4个PLL公式都是对棱参与的!先作F2把UB棱块翻到顶层,再翻动角块,最多翻4步!<棱块不出现奇偶性时,这一步省略>)二、记忆顺序:①编码棱块(M2法)(顾及是否有棱块需要翻色和是否存在奇偶性)——②编码角块位置——③编码角块方向三、还原顺序:①角块方向——②角块位置(需要奇偶校验就剩下两个角块)——③棱块——④个别棱块翻色——⑤奇偶性校验(②、③两个步骤依个人习惯可以调换顺序操作,最后的④、⑤两个步骤有时候可能省略)四、定义:上下面为高级面;前后面为中级面;左右面为低级面;上下色为高级色;前后色为中级色;左右色为低级色;色向优先级依旧遵循高级 > 中级 > 低级原则。
三阶魔方盲拧教程二步法
三阶魔方拧法教程(二步法)
一、基本拧法原理
1、三阶魔方的拧法主要依赖于两点:一是每个块的颜色,二是轴心的位置;
2、首先认识魔方上各个块的颜色,共有6种颜色,分别为白,黄,红,绿,橙,蓝;
3、其次通过轴心的位置来查找需要拧动的模块,这一步可以分两步来完成:
(1)首先调整魔方上六个轴心处(指的是角块每个角块有三个轴心处)的颜色,使魔方上的轴心六个颜色都对应正确;
(2)然后调整每个模块的位置,使其各面颜色与轴心处的颜色对应一致;
4、以上两步依次执行,即可完成三阶魔方的拧法。
二、基本拧法步骤
1、首先把所有的颜色都对应好,即调整魔方上六个轴心处的颜色,如下:
(1)上轴心处的颜色应为白色;
(2)右轴心处的颜色应为黄色;
(3)前轴心处的颜色应为红色;
(4)左轴心处的颜色应为绿色;
(5)下轴心处的颜色应为橙色;
(6)后轴心处的颜色应为蓝色。
2、调整每块模块的状态,将所有模块调整到正确的位置上,并使其各面的颜色与相应轴心处的颜色一致。
3、这一步可以分三种情况:。
三阶魔方盲拧教程——二步法在三阶魔方盲拧的过程中,二步法是一种较为简单有效的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分解问题,将魔方转化为两个独立的子问题,并分别解决。
下面是三阶魔方盲拧的二步法教程:第一步:建立和解决两个子问题首先,我们要从魔方的任意状态开始,建立两个子问题,分别是:角块子问题和边块子问题。
1.角块子问题角块子问题是指魔方中的8个角块需要被正确放置的问题。
要解决这个子问题,我们需要先将魔方还原成一面,然后将8个角块按照正确的位置摆放。
2.边块子问题边块子问题是指魔方中的12个边块需要被正确放置的问题。
同样,我们也需要先将魔方还原成一面,然后将12个边块按照正确的位置摆放。
第二步:记忆解法在成功解决了两个子问题之后,我们需要将两个独立的解法合并,形成一个完整的解法。
这就需要记忆两个子问题的解法。
1.角块子问题的解法角块子问题的解法需要记忆一个特定的公式,这个公式可以保证将任意状态的角块重新排列成正确的位置。
这个公式称为“母公式”。
角块子问题的解法步骤如下:-将魔方还原成一面。
-根据魔方的当前状态选择一个需要求解的角块。
-使用“母公式”将这个角块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如果还有未求解的角块,则重复上述步骤。
-最终,所有的角块都将被正确放置。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角块子问题。
2.边块子问题的解法边块子问题的解法同样需要记忆一个特定的公式,这个公式也可以将任意状态的边块重新排列成正确的位置。
这个公式称为“公式”。
边块子问题的解法步骤如下:-将魔方还原成一面。
-根据魔方的当前状态选择一个需要求解的边块。
-使用“公式”将这个边块移动到正确的位置。
-如果还有未求解的边块,则重复上述步骤。
-最终,所有的边块都将被正确放置。
通过记忆边块子问题的解法,我们也可以迅速解决魔方的边块问题。
第三步:合并解法在记忆了角块子问题和边块子问题的解法之后,我们需要将这两个解法合并,在一次操作中完成魔方的还原。
相信许多人都看过CUBE-MASTER的3阶盲拧教程,确实是简单易学,可要在短时间内要记得30多个数字,却不是容易的事,许多朋友可能只学会了方法,而别办法脱稿,在这,我推荐2阶盲拧,因为它难度小,记忆量也不多,绝对每个朋友都能学会。
要做到盲拧,前题是先要记住组成魔方的各个小方块状态的数字,首先要规定编号的方法一、编号方法(如图)1.位置编号上左前(ULF) 1 上左后(ULB) 2 上右后(URB) 3 上右前(URF)4下左前(DLF) 5 下左后(DLB) 6 下右后(DRB)7 下右前(DRF)82.方向编号(二阶中方向判断,只需看每一块上顶面或底面的色)要进行方向编号,将会涉及到等级判断问题,因此我们首先做个约定:U(上)、D(下)面为高级面;原始状态时U(上)、D(下)面上的色为高级色;因此,要判断每个方块的方向正确与否,要看该方块的最高级色与所在位置的最高级面的相对位置。
转的方向是指该方块的高级色通过哪个方向的转动(该方块所在面的转动)后能与所在位置的高级面在同一平面上。
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组数字来确定整个魔方角块方向的状态了,如:需顺时针转的角块::1 3 5 8需需逆时针转的块: 2 4 6另外,由于二阶魔方没有中心块,所以面的级别的确定要由某个角来确定,二阶中我们约定3号位角块的情况为最终的颜色排列方向(即约定3号块是完全正确的),定住3号块可以让我们省去该块的还原二、复原角块方向由于角块方向有三种状态:(需顺时针旋转;需逆时针旋转;正确,),这里将用到两个公式分别解决状态1(角块需要顺时针旋转)与状态2(角块需要逆时针旋转)。
大家通过旋转可知,上述两公式改变1 位与2 位上角块的方向。
由于魔方的特性,当七个角块的方向确定后,第八个角块的方向就固定不能变了,因此我们只需记忆七个角块的方向编码。
在我的方法中,角块方向的编码由第二位开始记忆,1位和3位我们都不用管,所以实际上只需还原6个块。
魔方盲拧最简单方法魔方,是一种受到全球范围内热爱的智力游戏。
它不仅能够让人们在娱乐中放松心情,还能够培养人们的思维能力和耐心。
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魔方的难度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种最简单的魔方盲拧方法,让大家轻松上手。
一、基础知识在学习魔方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
魔方由26个小立方体组成,每个小立方体有6个面。
这些面可以被涂成不同的颜色,通常是白色、黄色、红色、橙色、蓝色和绿色。
魔方的目标是将每个小立方体按照颜色组合在一起,使得每个面都只有一种颜色。
二、最简单的魔方盲拧方法1. 第一步:还原白色十字首先,我们需要找到魔方中心的白色小立方体,将其放在顶部。
然后,我们需要找到四个边缘小立方体,使得它们的颜色与中心白色小立方体相邻。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四个小立方体组合成一个白色十字。
这一步可以通过旋转魔方的上层和中间层来完成。
2. 第二步:还原白色角块完成第一步后,我们需要找到四个角块小立方体,使得它们的颜色与中心白色小立方体相邻。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四个角块小立方体组合成一个白色面。
这一步可以通过旋转魔方的上层和中间层来完成。
3. 第三步:还原第二层完成第二步后,我们需要找到四个边缘小立方体,使得它们的颜色与相邻的两个小立方体颜色相同。
接下来,我们需要将这四个小立方体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第二层。
这一步可以通过旋转魔方的中间层来完成。
4. 第四步:还原顶层完成第三步后,我们需要将顶层小立方体按照颜色组合在一起。
这一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将顶层小立方体摆成一个十字形状。
(2)用公式FUR'U'F'将顶层小立方体的颜色归位。
(3)用公式RUR'U'R'U2RUR'将顶层小立方体的颜色归位。
(4)用公式RU2R'U'RU'R'将顶层小立方体的颜色归位。
完成以上步骤后,我们就可以将魔方还原成一个完整的状态了。
盲拧两步法(彳亍法)公式一、角块公式(DBL-UFL-URF)熟练掌握这18个角块公式,做到从位置直接反应公式。
二、棱块公式(以UF为缓冲块)2 IE 逆MU2M'U23 EJ 顺U'(M'UM'U2)(MUMU)4 JE 逆U(M'UM'U2)(MUMU')5 FI 顺x U(MUMU2)(M'UM'U') x'6 IF 逆xU'(MUMU2)(M'UM'U) x'7 FJ 顺y' U(MU)(R2U')(M'U)(R2U2) y8 JF 逆y' U2(R2U)(M'U')(R2U)(MU) y9 GQ 顺(RU)3(R'U')2R210 QG 逆R2'(UR)2(U'R')311 HQ 顺(FRU')M2(UR'U')M2(UF')12 QH 逆(FU')M2(URU')M2(UR'F')熟练掌握同层公式1-8就完全够了,部分异层公式较复杂,不是必须的。
三、PLL公式序号图示公式pll 8 (RUR'U')(R'F)(R2U'R'U')(RUR'F')pll 9 U'(R'URU'R'2b')x(R'UR)y'(RUR'U'R2)x'pll20z(R'UR')z'(RU2L'UR')z(UR')z'(RU2L'UR')pll21z(U'RD')(R2UR'U')z'(RUR')z(R2UR')z'(RU')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做奇偶性的setup move至多需要三步。
调整角块朝向的公式角块朝向的第1招(R U R' U R U2 R') (L' U' L U' L' U'2 L)(L' U' L U' L' U'2 L)(R U R' U R U2 R')就是上面那个公式两个括号倒一下。
角块朝向的第2招(L' U2 L U L' U L) (R U'2 R' U' R U' R')就是第1招第一个公式的逆公式。
(R U'2 R' U' R U' R')(L' U2 L U L' U L)也是把上一个公式两个括号倒一下。
角块朝向z' (R U R' U')2 L2 (U R U' R')2 L2 zz’就是让黄色面冲左z就是把黄色面转回到顶面(R U R' U')2的意思就是R U R' U'做两次的第3招这种情况就是右上那个角要逆时针转,就把黄色面冲左,然后先做(R U R' U')2,然后左边转180度,再做(U R U' R')2,然后左边再转180度恢复左面,然后记得把魔方整体转回来,让黄色面重新朝上。
z' (U R U' R')2 L2 (R U R' U')2 L2 z这种情况就是右上那个角要顺时针转,就把黄色面冲左,然后先做(U R U' R')2,然后左边转180度,再做(R U R' U')2,然后左边再转180度恢复左面,然后记得把魔方整体转回来,让黄色面重新朝上。
z' ((R U R' U')2 L)3 L z((R U R' U')2 L)3 的意思就是(R U R' U')*2 L 做三次右上这个角要逆时针转,就用(R U R' U')2记得在这个公式里左面顺着一共转了360°,在所有第3招的情况里,左边都是同一方向一共转了360°。
盲拧两步法(彳亍法)公式
熟练掌握这18个角块公式,做到从位置直接反应公式。
二、棱块公式(以UF为缓冲块)
1 EI 顺U2MU2M'
2 IE 逆MU2M'U2
3 EJ 顺U'(M'UM'U2)(MUMU)
4 JE 逆U(M'UM'U2)(MUMU')
5 FI 顺x U(MUMU2)(M'UM'U') x'
6 IF 逆xU'(MUMU2)(M'UM'U) x'
7 FJ 顺y' U(MU)(R2U')(M'U)(R2U2) y
8 JF 逆y' U2(R2U)(M'U')(R2U)(MU) y
9 GQ 顺(RU)3(R'U')2R2
10 QG 逆R2'(UR)2(U'R')3
11 HQ 顺(FRU')M2(UR'U')M2(UF')
12 QH 逆(FU')M2(URU')M2(UR'F')
熟练掌握同层公式1-8就完全够了,部分异层公式较复杂,不是必须的。
三、PLL公式
序号图示公式
pll 8 (RUR'U')(R'F)(R2U'R'U')(RUR'F')
pll 9 U'(R'URU'R'2b')x(R'UR)y'(RUR'U'R2)x'
pll
20
z(R'UR')z'(RU2L'UR')z(UR')z'(RU2L'UR')
pll
21
z(U'RD')(R2UR'U')z'(RUR')z(R2UR')z'(RU')
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做奇偶性的setup move至多需要三步。
四、翻角及翻棱公式
两角翻顶层
相邻
两角
(RUR'URU2R')(L'U'LU'L'U2L) B、F
(L'U2LUL'UL)(RU2R'U'RU'R') C、E
(L'U'LU'L'U2L)(RUR'URU2R') H、L
(RU2R'U'RU'R')(L'U2LUL'UL) I、K
顶层
相对
两角
z'(RUR'U')2L2(URU'R')2L2z C、H
z'(URU'R')2L2(RUR'U')2L2z B、I
底层相邻两角(RUR'U')2D(URU'R')2D' M、Z (URU'R')2D(RUR'U')2D' N、Y
底层
相对
两角
(RUR'U')2D2(URU'R')2D2 P、Z
三角翻三角
顺转
(R'U2RUR'UR)U(RU'RURURU'R'U'R
2)U C、F、I
三角
逆转
(RU2R'U'RU'R')U(R2'URUR'U'R'U
'R'UR')U
B、E、K
翻棱公式:
两相
对棱
(MU)2MU2 (M'U)2M'U2 BF原地翻棱
两相邻棱(R'U2)(R2'UR'U')(R'U2)(rU
RU'r')
BH原地翻棱
四棱(MU)4 (M'U)4或者:
(MUMUMUMU')2
BDFH原地翻棱
(MU)4 DFJN原地翻棱
奇偶性处理
序号图示公式
pll 8 (RUR'U')(R'F)(R2U'R'U')(RUR'F')
pll 9 U'(R'URU'R'2b')x(R'UR)y'(RUR'U'R2)x'
z(R'UR')z'(RU2L'UR')z(UR')z'(RU2L'UR') pll
20
z(U'RD')(R2UR'U')z'(RUR')z(R2UR')z'(RU') pll
21
角块编码棱块编码思路
A E U'B2 + pll 8 + B2U
B E D'R' + pll 21 + RD
C E y' D2B + pll 8 +B'D2 y
D E D'R2 + pll 20 + R2D
E E y2 R + pll 9 + R' y2
F E U2L + pll 20 +L'U 2
G E L2 + pll 21 +L2
H E y' F2B' + pll 8 + BF2 y
I E y B + pll 8 + B' y'
J E y' F2 + pll 8 + F2 y
K E y FB + pll 8 + B'F' y'
L E L + pll 20 + L'
W E y2 R2 + pll 9 +R2 y2
M E DL2R + pll 20 + R'L2D'
N E L'U2L' + pll 21 + LU2L
R E y' F2B2 + pll 8 + B2F2 y
S E y F'B + pll 8 + B'F y'
T E L2R' + pll 21 + RL2
X E LR + pll 20 + R'L'
Y E y' F2B + pll 8 + B'F2 y
Z E y F2B + pll 8 + B'F2 y' 棱块编码如果是I,就在前面加上M,后面加上M'。
符号解释
(图5)
(图6)
(图7)
(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