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奥斯特实验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猜想:
1、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是否能生电呢?
2、如果磁能生电,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呢?
电磁感应基本简介 • 电磁感应(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 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电磁感应应电 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 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 感应电流(感生电流)迈克尔· 法拉第是一 般被认定为于1831年发现了感应现象的人, 虽然Francesco Zantedeschi1829年的工作 可能对此有所预见。 • 电磁感应是指因为磁通量变化产生感 应电动势的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乃是电磁学领域中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
•
• •
•
从1824年到1831年他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在《法拉第日记》中,明确记载的失败的实 验就有三次。1824年12月28日,他把强磁铁放在接有检流计的电流线圈内期望会改变 导线中的电流,结果没有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1825年11月28日,他将导线回路放在另 一通电回路附近,期望在导线回路中能感应出电流,但也没有发现任何效应。1828年4月 22日,他把磁铁穿入一个悬挂起来的铜线环内,期望环内产生感应电流,但把其它磁铁靠 近导线,却没有任何效应产生。 实验没有得到他预想的结果。虽然经受了这一系列的失败,但1动摇不了他对自然力的 统一性怀有的坚定的信念。他坚信电与磁的相互转化,磁一定可以转化为电。他说: “一方面,各种电流都伴随有相应强度的磁作用,它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呈直角;而另一 方面,若将电流良导体放入有磁作用的环境中,在导体内竟然完全不会引起感应电流,也 不产生可觉察的等效于这种电流的作用,这是很不平常的。”“对这些问题及其后果 的考虑,再加上想从普通磁中获得电的希望,时时激励着我从实验上去探求电流的感应效 应。”正在此时,英国物理学家斯特金发明了电磁铁。他在一块原来没有磁性的软铁上 绕以导线,通电以后,软铁就变成具有了强磁性的磁铁。这一发明对法拉第的进一步研究 有一定的启发和帮助。 1831年8月29日,法拉第在日记中记述了他第一次成功的实验。他在软铁环的A边绕了 三个线圈,可以串联起来使用,也可以分开使用。在B边以同样的方向绕两个线圈。他把 B边的线圈接到检流计上,把A边的线圈接到电池组上(见图)。当电路接通时,法拉第看到 检流计的指针立即发生明显的偏转、振荡,然后停止在原来的位置上。这表明线圈B中 出现了感应电流。当电路A断开时,他又看到指针向相反方向偏转。把A边的三个线圈串 联成一个线圈重做以上实验,对磁针产生的效应比以前更加强烈。他看到B边的感应电 流是明显的,又是瞬时的,只在A边断开和接上电源时的瞬间产生。 在第一次发现之后,法拉第继续进行了大量的实验,探讨电磁感应产生的条件。他提出这 样的问题:是否可以用其它方法产生同样的效应?铁环是必需的吗?线圈A是必需的吗? 9月24日,法拉第在两条磁棒的N、S极之间放上一条带有线圈的圆铁棒,线圈与一检流 计连接〈见下左图〉。他发现当圆铁棒接触N、S极和脱离N、S极时,检流计的指针就 会偏转。他指出.这一效应不是永恒的而是瞬时的,“因此,在这里磁转化为电是清楚 的。” 10月1日,他把两条长203英寸的丝包铜线绕在木筒上。其中一个线圈和检流计相连接, 另一个线圈和电池相连接(见上右图)。他发现当电流接通和断开的瞬间,“对电流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