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成考病句修改
- 格式:wps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语文(高起)第三讲一、讲述上一次课的遗留问题二、正式上课内容(修改病句)【常考语病分析例举】(1)搭配不当例如:①在教代会上,老校长提出了“师生齐努力,共创文明校”的决定。
(动宾搭配不当)②我的身体、业务水平和思想水平比一年前提高了许多。
(主谓搭配不当)③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燃烧完的。
(主谓搭配不当)④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主谓搭配不当)⑤小福子的父亲拉车挣来的钱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解析:以上五例均属搭配不当。
①提出决定应改为“提出议案”。
②身体又怎能提高,应改为“健康水平”。
③删去前一句的“的燃烧”三字,让星际物质做主语。
④不能自给的是“棉花”,不是“生产”。
⑤养活的不能是“生活”,只能是“人”。
此外,修饰语和中心语也可能出现搭配不当的现象。
例如:①各种读书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支动人的歌声。
②领导们严肃地研究了这个问题,提出了处理意见。
③这次教工大会上,对学校的前途征求了广泛的意见。
解析:①一支与歌声不能搭配,可将歌声改为“乐曲”。
②严肃与研究不能搭配,可改严肃为“认真”或“详细”。
③“广泛”应修饰“征求”,而不应修饰“意见”。
还有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的情况例如: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
解析:“内容正确”是从一方面说的,而“好坏”是从两方面说的,不搭配。
片面与全面不搭配的情况例如: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解析:“基本上”和“根除”在语义上是矛盾的,应该删去其中一个。
肯定与否定不搭配的情况例如:我们并不完全否认他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解析:“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前半句的意思是“我们承认他没有透露出希望”,正好和要表达的意思相反。
(2)成分残缺或赘余残缺:⑴主语、谓语、宾语残缺。
⑵缺少必要的定语、状语。
①风儿掠过稻田时,恰似波涛滚滚的大河,上下起伏。
②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了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病句辨析及修改训练题1.(2015年髙考女徽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4分)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高生产闹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大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冇教学工作。
2.(2015年高考湖北卷)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2015年3刀山正式实沌了《湖北省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 一些地方在权衡Z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冋飞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就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抬施。
3.(2015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各句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英国政府计划从今年9月开始,推行4到5岁幼童将接受语文和算术能力的“基准测验”,此政策遭到了教师工会的强烈反对。
B.一种观念只有被人们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意识,才能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准则。
C.批评或许冇对冇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冇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D.今年5月9 FI是俄罗斯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有近3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阅兵式。
4.(2015年高考山东卷)下列各句中,没冇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木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成人高考/备考辅导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识别(2)一、留意句中两面性的词语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如: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
(“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二、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
“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
”(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③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识别(2).doc [全文共832字] 编号:6018345。
成人高考/备考辅导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识别(1)一、留意句中的介词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2015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识别(1).doc [全文共809字] 编号:6018338。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病句练习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能不能培养出 "四有 " 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B.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关系到广大干部能否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大问题。
C.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能不能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
D.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1.选 C。
这是一组考 " 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 "的高考题。
A 项前面说 "能不能培养出 ",后边说" 也是根本任务 ",那么不能培养出也成了根本任务了。
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B 项前面是 " 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 ,后面说 " 能否继承并发扬 " ,同样犯了一面对两面不能照应的逻辑错误。
D 项 " 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 "," 挽救失足青年 "可以, " 培养失足青年" 就讲不通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英语广播讲座 "之所以给我很大的帮助,我认为把讲课和练习结合起来,是它突出的优点。
B.我国将于 5 月 12 日至 6 月 10 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 7 度零分、东经 171 度 32 分为中心,半径 70 海里圆形海域范围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他怒气才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2.选 D。
这是一组考 " 关联词不搭配 "的高考题。
A 项 "之所以 "应和 " 是因为 " 搭配。
第四节辨识并修改病句一、语序不当例1.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地规定和深刻的说明。
此句由于在处理句子的分合时不得当,造成前后语序颠倒、不对应的毛病。
修改的方法是:将“理论上”和“政策上”对换位置。
例2.他叙述了一个未成年的工人的女儿误入歧途的故事。
此句牵涉到多项定语的位置。
几个定语都不带“的”的一般顺序为:领属性定语+指示代词+数量短语+形容词+名词(中心语)。
很显然,此句应将“未成年”与“工人”对换位置,语序才恰当。
附带提一下多项状语的一般顺序:表时间、原因、目的等的词或短语+表状态以外的形容词和一般副词+表地点、方向的词或短语+表状态的形容词+动词(中心语)。
二、搭配不当例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此句中“挽救和培养”共用一个宾语——“失足青年”,而“培养失足青年”是错误的动宾搭配。
修改的方法是:将“和培养”删去。
例2.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蜜蜂的多少劳动吗?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此题毛病出在定语和中心语的搭配上。
“50万朵”可以修饰“花”,但不能修饰“花粉”。
“50万朵花”才能修饰“粉”,这个病句很不易看出。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例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
“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是个介宾短语,它同“才”一起做“使”的状语,因而整个句子缺主语。
应将“使”去掉,把“才”与“他”调换位置,这样,“他”就能担当主语了。
例2.我国将于5月12日至6月10日由本土向太平洋南纬7o0′、东经171o 33′为中心,半径70海里圆形海域范围内的公海上,发射运载火箭。
此题也是“成分残缺”的病句,应在“南纬”前补上介词“以”,构成“以……为中心”,句子就没有毛病了。
例3.我们的工作还不尽人意。
“尽”是副词,“完全”的意思,后面缺动词。
应改成“……不尽如人意”。
(一)语序不当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2.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3.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
(将“充分”调至“发挥”前,并删掉一个“的”)。
4.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5.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6.① 武松遇见老虎,不是武松打死老虎,就是被老虎吃掉。
→武松不是打死老虎,就是被老虎吃掉② 武松遇见老虎,武松不是打死老虎,就是老虎吃了武松。
→不是武松打死老虎,就是老虎吃了武松解析:例①②虽都用了“不是……就是……”,但所表达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
例①句,两个分句主语一致,是从武松的角度来谈的,因此关联词语“不是”应调整到“武松”之后;例②句,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一个是“武松”,一个是“老虎”,叙述了事情的两种可能性结果,因此关联词语“不是”应放“武松”前7.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应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8.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总结:1、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
2、把定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
3、把状语放在定语的位置上。
4、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5、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6、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7、主客颠倒。
8、分句位置不当。
巩固练习:1.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09年江西卷)“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
2.“锦”是一种丝织品,在古代,由于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使得织品数量有限,是达官贵人才能享用的时尚奢侈品(09年海南、宁夏卷)语序不当,“珍贵的原材料、繁琐的生产工艺”改为“原材料珍贵,生产工艺繁琐”;3.近年来,在秀丽的南粤大地上,拔地而起的九洲城、海南琼苑、风城大厦等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令人流连忘返,构思奇特,巧夺天工(09年广东卷)项语序不当,应为“……一批多功能新型建筑物,构思奇特,巧夺天工,令人流连忘返”。
一、留意句中的介词
大多数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这就使得介词的使用比较复杂。
它可以和动词一样带宾语,如果使用不当,往往会造成语病。
这类介词主要有:“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要引起注意。
例如:①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
(谁对谁呢?颠倒了主客体)
②通过百部爱国主义影片的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使观众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洗礼。
(“通过”把“展播及其主题演唱会”变成了自己的宾语,而使全句的主语缺失)
③剧组全体人员经过八十多天的苦战,一部情节新、演员新、技术新的十六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终于与观众见面了。
(一个句子出现了两个主语“剧组全体人员”“《西游记》”,是由于“经过”这个介词没有把“剧组全体人员”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应把“经过”调到“剧组全体人员”之前。
)
④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湮没了句子主语,应去掉)
⑤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诸”即“之于”,与“于”重复)
二、留意句中的程度副词
副词一般是用来修饰形容词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错,但我们须细心分析一下后面的形容词是否本身就包含了这个副词的含义,有没有造成语义的重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例如:①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再加上“过分”,语意重复)
②许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害的。
(“溺爱”含有“过分宠爱”的意思)
③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奇缺”就是“非常缺少”的意思)
三、两面性的词是指词语本身表达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得失”、“好坏”、“高低”、“能否”、“是否”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例如:①这场篮球赛的胜败关键是队员们的齐心协力。
(前半句讲“胜败”,后半句只讲
“胜”,两面对一面,不一致,应改为“取胜的关键”,或改为“是队员们能否齐心协力”)
②越来越多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
(“交通是否方便”说的是两种情况,而后面“是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条件”只谈了一个方面)
③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④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句话中的“避免”“不发生”就是“发生”,意思完全相反,应去掉副词“不”)
四、留意句中指代性的词语
使用代词的目的是使行文简洁。
但如果使用不当,则会指代不明,使文意模糊。
在病句题中,代词使用的考查也较常见,所以一旦句中出现了代词,就要认真分析,弄清它所指代的对象。
例如:①忠王李秀成临刑前是不是很英勇呢?从一些记载上看,不是这样的。
(前文说的是两个意思:很英勇或不英勇。
“这样”这个代词倒底指代哪一个意思,句意模糊)
②张主任和技术员小李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关,就可以试制了。
”(谁告诉谁?两个“他”均指代不明)
③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
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这”指“搜集史料”,还是“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呢)
④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
资项目洽谈会。
(“其他”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造成歧义)
留意句中的“是”字
“是”在句中表示判断。
命题时,往往在较长或结构复杂的句子中偷换主语或缺失宾语。
所以遇到判断词“是”也要适当留心。
例如:①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中的第二个分句承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但“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而“纽带”是名词,二者不属于同一种事物,不能构成判断句)
②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后一个判断句的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多方面的因素”中的一个“因素”,所以“是”后面的宾语“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五、留意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
在考题中,否定句和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必须引起重视。
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疑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
这些句子和词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说反,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易造成误判。
例如:①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和“戒烟”都有否定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②许多有识之士认为,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必须重视的问题。
(滥用否定,表意相反,应把“不”去掉)
③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三重否定,把意思表达反了)
④汉语言学者难道不能不做到,无论这世界多么让人沮丧,既不悲观自弃,也不急功近利,持守住自己的学术领域么?(“难道不能不做到”多重否定用错,意思说反了)
六、留意并列的短语和句子
并列的句子和句中的并列短语,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顾此失彼,造成一些错误。
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该留心。
例如:①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动员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
而“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这个并列短语中,“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是动宾短语)
②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
(只有“消防官兵”能和“放弃休假,始终坚持在各自值勤的岗位上”搭配,“210辆消防车”却不能。
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③最近一段时间,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报道了美国在阿富汗进行的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
(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例子,“各种传媒”和“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是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④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
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
(这是出在并列短语中的限制不当的错误,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⑤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膜拜、崇敬、羡慕”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⑥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这是分句间的并列,需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作……具体分析”比“介绍了……基本知识”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七、留意句中的特殊短语
有些短语平时经常误用,而在病句题中常出现这样一些习惯性的不规范用法,很有麻痹性,考生做题时尤其要注意。
例如:①美国进行军事打击的目的,是为了摧毁伊拉克生产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基地,还希望通过军事打击除掉萨达姆。
(“目的”和“为了”都表示“目的”,用语重复,必须删掉其中一个)
②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大学里的青年师生为主的,企业里的设计者也有。
(“以……为主”中隐含了“大多”的意思,与“大多”重复)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山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山鹧鸪保护区已迫在眉睫。
(“成倍减少”不合逻辑,在表示数字增减时,不能用“成倍”来说“减少”)
④据一项最新调查,我国约65%左右的青年认为“诚实守信”、“助人国乐”是优秀的传统美德,是做人的基本准绳。
(“约……左右”中“约”表示大约,和“左右”表达的意思重复)
⑤你知道每斤蜂蜜中包含多少劳动么?据科学家统计,蜜蜂每酿造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50万朵”只能修饰花,而不能修饰“花粉”)
⑥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后面跟的情况是不确定的,而“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是一种确定性情况,所以应改为“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