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县玉米品种对比试验
- 格式:pdf
- 大小:117.60 KB
- 文档页数:2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玉米同田对比试验,评估不同品种/不同施肥水平下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表现,为选择适合的品种和施肥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二、试验材料和方法:1. 试验材料:· 3个不同玉米品种(品种A、品种B、品种C)· 3个不同施肥水平(施肥水平1、施肥水平2、施肥水平3)2. 试验方法:· 将试验地块划分为9个区块,每个区块面积相同,并随机分布不同品种和施肥水平的组合。
· 在播种前,根据不同施肥水平的需要,进行施肥。
· 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定期对不同区块进行测量,记录植株高度、茎粗、叶片颜色、生育期等生长指标,并记录玉米产量。
· 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分析:1. 生长情况:· 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生长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和习性。
品种A生长较快,茎粗度适中,叶片呈深绿色;品种B生长较慢,茎粗度较细,叶片稍浅绿色;品种C生长适中,茎粗度适中,叶片呈浅绿色。
· 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的生长有显著影响。
施肥水平1下,玉米生长缓慢,植株矮小;施肥水平2下,玉米生长适中;施肥水平3下,玉米生长较快,植株高大。
2. 产量表现:· 不同品种玉米的产量差异较大。
品种A的产量最高,品种B的产量次之,品种C 的产量最低。
· 不同施肥水平对玉米的产量也有显著影响。
施肥水平1下,玉米产量较低;施肥水平2下,玉米产量适中;施肥水平3下,玉米产量最高。
四、结论:1. 不同品种和施肥水平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表现均有显著影响。
2. 品种A在同等条件下表现出最好的生长和产量表现,适宜选择。
3. 施肥水平3下,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最佳,适宜选择。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选择品种A,并采用施肥水平3进行玉米种植,以达到最佳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Z i x u n t a i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是一种复配制剂,其中硝磺草酮是一种芽前和苗后光谱选择性除草剂。
莠去津的杀草谱比较广,可防除多种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两者有机混配可以优势互补,克服单剂使用量大污染土壤的缺点。
1.材料和方法1.1试验药剂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江西正邦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38%莠去津悬浮剂(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10%硝磺草酮悬浮剂(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
1.2供试作物玉米品种:“吉单519”。
1.3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设在集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玉米试验田(集贤县农业科研所)。
该试验地地势平坦,属于秋整地。
田间杂草的种类主要有稗草、狗尾草、野黍、藜、苋、蓼、铁苋菜、野西瓜苗、苘麻、苍耳、萝藦、卷茎蓼、鸭跖草、小蓟、苣荬菜、问荆等。
1.4试验设计与方法本试验共设8个处理,处理1、2、3、4是30%硝磺·莠去津可分散油悬浮剂有效成分540g/hm2、675g/hm2、810g/ hm2、1350g/hm2;处理5、6分别为38%莠去津悬浮剂598.5g/ hm2、10%硝磺草酮悬浮剂105g/hm2;处理7为人工除草;处理8为空白对照。
每个处理4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26m2。
喷液量为450L/hm2,采用茎叶喷雾法均匀施药。
施药时玉米播种后16天,苗龄为3叶至4叶期,田间杂草叶龄2~5叶期。
1.5调查内容1.5.1安全性调查。
于玉米施药后7d、施药后15d、施药后30d进行三次调查,目测各处理对玉米幼苗的影响,观察药剂的安全性。
药害分级标准:1级:玉米生长正常,无任何受害症状。
2级:玉米药害轻微,药害少于10%。
3级:玉米中等药害,以后能恢复,不影响产量。
4级:玉米药害较重,难以恢复,造成减产。
5级:玉米药害严重,不能恢复,造成明显减产或绝产。
1.5.2防效调查。
杂草调查方法采用Z字型五点取样法,每小区定3点,每点1m2,杂草密度低的调查全部杂草数量及鲜重;于施药前调查杂草基数,施药后15d、施药后30d分三次调查各小区残存杂草种类、数量,计算株防效,并在施药后30d调查各处理杂草鲜重,计算鲜重防效。
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1. 试验目的:选择2—10个玉米品种在同一块地种植,在栽培管理上统一管理,选择最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水肥条件下,能够最高产、高效的玉米品种。
2. 参试品种:现有的品种由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3. 试验设计:这9个品种随机排列在大田播种,排列为从西往东一号品种排到: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
每一个品种播种面积不小于3亩。
4. 试验地点及基本情况:4.1 试验地点:奇台县坎尔孜乡东坎尔孜村,试验农户:艾斯卡尔。
4.2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经土壤化验结果该地块土壤中碱解氮100克/公斤,有效磷10.6,速效钾309,有机质26.1。
4.3 试验主持人:高亚汗、试验技术指导人:依明江。
5. 田间管理:验地试田间管理与大田相同,4月18日机械铺摸播种,播行50—40厘米,采取宽窄行,株距22厘米。
从西往东排列新玉45号、KX1568、KX3564、吉祥一号、天山2号、新饲玉7号(XS7128)、张玉1233、巡天16号、中良909,亩播量3公斤。
5月4日出苗,5月14~15日间定苗,5月9日和19日进行两次中耕,5月4日喷施除草剂天仙配亩用量50克,因玉米对除草剂有敏感性打完此药后在玉米田里有了多多少少的影响,对新玉45号特别敏感,玉米损害率达到30%左右。
6月10日进行机械施肥,化肥用量硫酸钾3公斤,二铵13公斤三料10公斤。
6月20日灌头水,全生育期灌7次水,6月25日玉米长到小喇叭口期时,为防治玉米螟的危害,用呋喃丹投入。
7月10日为防治野蛮的危害结合灌水灌水口放入锐劲特,亩用量为200克。
9月10 成熟,9月15日收获。
6. 调查及结果:试验地出苗后每三天观察一次进行记载,每个处理中去三个点,定点调查,点上调查记载。
玉米新品种鹏玉14在黑龙江省的适应性综合评价王俊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齐齐哈尔161000)摘要:鹏玉14为2020年黑龙江省审定品种,2018年、2019年分别在桦南县、宁安市、红兴隆农场、桦川县、集贤县、牡丹江市、尚志市、鸡东县做品种对比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鹏玉14在以上8个区域种植具有很强的抗病性和抗逆性;耐密植;穗长19.1cm,穗粗5.0cm;籽粒偏大、马齿型;鹏玉14较德美亚3号产量增产幅度较大,稳定性强;适合于黑龙江第二、三积温带种植,生育天数122d,有效积温2430℃。
关键词:玉米;鹏玉14;抗性;适合区域北方早熟春玉米区主要是指黑龙江省第二、三积温带玉米产区,该区玉米种植面积67万hm2,产量占黑龙江省的33.3%以上,是我国春玉米的主要产区[1]。
历年来部分通过国审春玉米早熟组、黑龙江省审的品种能迅速成为适应区强优势品种,如德美亚3号凭借其轴细、粒深、脱水快、抗性好的优点迅速成为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主栽品种。
但随着生产应用,德美亚3号逐渐表现出成熟后期籽粒粒腐的缺点[2],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现阶段需要玉米新品种来弥补德美亚3号在生产上的不足。
因此选育籽粒成熟后脱水快、出籽率高、适合规模化种植和机械化收获等优点的玉米品种,是当前育种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3]。
以高产、多抗、优质、耐密、适宜全程机械化为育种目标,黑龙江大鹏农业有限公司以扎吉变为母本、fm104为父本选育出玉米新品种鹏玉14,2020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现将鹏玉14在不同种植区,从生育期、抗病抗逆性、果穗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详细介绍,明确鹏玉14田间综合表现,确定新品种种植区域,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应有的贡献。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 供试材料为鹏玉14,对照品种为德美亚3号。
1.2 试验地点 试验点共计8个,分别为桦南县、宁安市、红兴隆农场、桦川县、集贤县、牡丹江市、尚志市、鸡东县。
1.3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20m2,并设不少于4行的保护区。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一、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玉米在同一田块内的不同对比试验,对比玉米的生长情况和产量,确定最适合本地土壤和气候条件的玉米种植方式。
二、试验设计:1. 选取试验区域:选择一块土地作为试验区域,确保土质和气候条件相对一致。
2. 确定试验种植方式:将试验区域分为4块,分别采用传统种植、无土栽培、有机栽培和精细种植4种不同的种植方式进行试验。
3. 排列种植方式:将4种种植方式按随机排列方式安排在试验区域内。
4. 种植条件:对于每种种植方式,都按照本地种植标准进行播种、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等操作。
5. 监测参数:对于每种种植方式,监测玉米的生长情况、叶片颜色、叶面积、株高、茎粗、虫害和病害发生情况等参数。
三、试验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监测,得到以下结果:1. 生长情况:无土栽培和精细种植对玉米的生长速度更有利,茎粗和株高均较传统种植和有机栽培更优。
2. 叶片颜色:无土栽培和精细种植的玉米叶片颜色较传统种植和有机栽培更为翠绿。
3. 叶面积:无土栽培和精细种植的玉米叶面积较传统种植和有机栽培更大。
4. 虫害和病害:无土栽培和精细种植的玉米发生虫害和病害的概率较低,传统种植和有机栽培较容易受到虫害和病害的侵袭。
四、试验结论:根据以上试验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无土栽培和精细种植对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表现更好,可以考虑在本地开展大面积种植。
2. 传统种植和有机栽培的玉米表现较为平庸,可能需要一些改良来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
六、总结:通过本次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我们对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报告对于农民朋友们在玉米种植上有所帮助,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方案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不同品种的玉米在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的特点和适应性,进行玉米品种对比试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的方案和步骤,以及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一、试验目的和意义玉米品种对比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为选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比试验,可以了解不同品种玉米的适应性和优劣势,为农民选择合适的品种提供参考。
二、试验方案1. 试验地点:选择代表性的玉米种植区,如河南、湖北等地,确保试验结果具有普遍适用性。
2. 试验品种:选择常见的玉米品种,如黄淮早玉米、川北黄玉米等,保证试验结果的可比性。
3. 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试验地分成若干块,每块选择一种玉米品种进行种植。
4. 种植管理: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保证每个品种的生长环境相对一致。
5. 数据记录:在玉米生长期间,定期记录生长情况,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等生长特性指标,并在收获时记录产量和品质指标。
6.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品种之间的差异和显著性。
三、试验步骤1. 土壤准备: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耕翻和杂草清除,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品种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应性好、产量高的品种进行试验。
3. 播种管理:根据品种的特点和要求,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密度,保证每个品种的生长条件相对一致。
4. 生长管理:进行适时的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5. 数据记录:在玉米生长期间,定期记录各个品种的生长情况,包括株高、茎粗、叶面积等指标。
6. 收获和数据分析:在玉米成熟后,进行收获和产量的测定,并对不同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四、试验结果和分析通过对比试验,可以得到不同品种玉米的生长特性、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的数据。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8篇篇1一、引言本报告旨在探讨玉米同田对比试验的效果,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和数据分析,评估不同品种玉米在同一块田地中的生长表现。
试验旨在为农民提供科学的种植建议,优化玉米种植方案,提高农田生产力。
二、材料与方法1. 试验材料本试验选用当地常见的两种玉米品种,分别为A品种和B品种。
两种玉米品种均为当地主栽品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推广价值。
2. 试验方法试验采用同田对比的方法,即在同一块田地中种植两种不同品种的玉米。
试验田地位于本地区的中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试验时间为2024年5月至2024年9月,共计4个月。
在试验期间,对两种玉米的生长情况、病虫害情况、产量等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1. 生长情况从试验开始到结束,我们记录了两种玉米的株高、叶面积、生长周期等数据。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品种在生长周期、株高和叶面积等方面均优于B品种。
A品种的生长周期较短,从播种到成熟只需120天,而B品种则需要130天。
在株高和叶面积方面,A品种也表现出更强的生长势头。
2. 病虫害情况在试验期间,我们定期对两种玉米进行病虫害调查,并记录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品种在病虫害方面表现更优。
A品种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率较低,且防治措施较为简单有效。
而B品种则容易出现病虫害问题,需要采取更为复杂的防治措施。
3. 产量情况在试验结束后,我们对两种玉米的产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A品种在产量方面表现出更强的优势。
A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800公斤,而B品种的平均亩产量为700公斤。
A品种的高产稳产特性在同田对比试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A品种在生长周期、株高、叶面积、病虫害发生率和产量等方面均优于B品种。
因此,建议在当地推广种植A品种,以提高农田生产力。
同时,对于B 品种,也需要加强病虫害防治和优化种植管理措施,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玉米同田对比试验报告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在同一田地条件下的生长和产量表现。
试验场地:本试验场地为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的一块农田,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层深度在20-30厘米之间,土质疏松,有机质含量中等。
试验方法:3月初开始播种,播种深度约3-5厘米,行距为70厘米,穴距为25厘米,每穴2-3粒,保证在12天内发芽。
播种前清耙田地,施入有机肥50千克每亩,同时在播种前对土壤进行了化验,评测了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在生长期间每个品种的处理因宜施肥的时间、量等有所不同,但在同一处理中施肥时间和量应保持一致。
定期喷洒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以防病虫害,保持田间的卫生环境。
试验结果:经过长达6个月的试验,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土地条件下,粤杂3号的表现和产量明显优于巨玉8号和鲁豫335。
从叶片生长、茎秆高度、籽粒大小等方面来看,粤杂3号的表现都要明显优于其他两个品种。
另外,AP水稻肥在粤杂3号的生长过程中也发挥了比较明显的作用,而巨玉8号和鲁豫335的生长情况则表现较为平稳,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
结论:通过本试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同一土地条件下,粤杂3号的表现和产量要优于巨玉8号和鲁豫335。
具体表现在叶片生长、茎秆高度、籽粒大小等方面,其AP水稻肥也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这些结果和结论可以为今后的玉米种植提供宝贵的参考思路。
同时,试验也反映出了在同一土地条件下,不同品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表现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品种进行种植。
2019年贵州省玉米区域试验G组六枝点总结作者:江剑博蒋家欢毛洪梅罗艳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5期江剑博蒋家欢毛洪梅罗艳据省种子站安排,结合我区实际,为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省内外各育种单位新育成或引进的杂交玉米品种在我省不同生态区、不同栽培水平条件下的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我省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该试验。
1、参试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组合):共12个含对照,分别是:G1惠玉599G2水金玉8号G3碧玉11号G4龙玉4号G5禾睦玉901G6贵单8号G7GD2089G8金黄单88G9JQY325G10微单1811G11PL1722G12PGX1315。
(2)试验地点:木岗镇小黄桶村杨庭孝家承包地里,地势平坦,肥力均匀,交通便利,具有代表性的中上等地块。
(3)试验设计: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5行区,小区面积20平方米,长5米,宽4米,重复间走道80厘米。
实收中间3行(面积12平方米)测产,同时记录实收株数(缺株在10%以内的进行缺区处理),四周设保护行。
种植密度3300株/亩。
2、栽培管理(1)播种4月30日进行播种(直播,单株留苗,每窝播3—5粒种子)。
播种前深翻、平整土地,固定行、窝距,定点打窝播种,用西洋复合肥(80公斤)+辛硫磷杀虫颗粒8包混合用作底肥,防治地下害虫。
(2)田间管理4月30日播种,5月8-12日出苗,5月25日间苗、定苗,5月29日用赤天化尿素64公斤作提苗肥第一次追施,同时中耕除草。
7月3日用赤天化尿素96公斤进行第二次追施穗肥,在此期间用杀虫剂药(3次)防治草地贪夜蛾,9月23日进行收获计产,附产量表于后。
3、产量结果分析惠玉599:植株整齐,无倒伏、倒折、抗大、小斑病、丝黑穗病、纹枯病,无其他病害发生,虫害达90%。
综合性状好,平均亩产735.3公斤,比对照增产10.5%,排名第二。
水金玉8号:综合性状好,平均亩产728.0公斤,比对照增产9.4%,排名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