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G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中的若干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97.50 KB
- 文档页数:14
某工程CFG桩复合地基质量问题原因分析【摘要】本文根据工程中采用cfg桩复合地基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有关质量问题的争议,从多方原因多角度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出在cfg桩施工和检测时中应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 cfg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抽芯检测垫层材料河北省某市一住宅楼工程,地上24层,地下1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筏板基础,基底标高为-4.56m。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采用cfg 桩复合地基进行处理,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360kpa,桩端持力层为(5)层粉质粘土。
1.地层概况本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上更新统河流冲积夹湖积地层,主要地层及cfg桩设计参数如表1:2.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设计桩径:400mm;有效桩长:18.0m;桩顶土质为(2)层粘土,桩端土质为(5)层粉质粘土。
计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为715kn,采用值为645kn,面积置换率为5.43%,桩间距为1.51*1.53m,矩形布置,桩身材料采用预拌混凝土,强度为c20。
褥垫层采用5~10mm 碎石屑,厚度200mm。
桩总数为478根。
3.施工概况该工程于2012年9月份施工,历时12天。
采用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成桩工艺,施工时在自然地面上施工。
4.质量检测情况在cfg桩完成40天后,由检测公司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检测。
并对混凝土试块进行了试验。
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混凝土强度约23.2~27.8mpa,达到了设计强度。
在现场抽取了不少于20%桩进行了桩身完整性检测,根据测试结果,除4根桩为浅部轻度离析,其他均为i类桩。
随后进行了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检测,抽取了三根试验桩,试验采用堆载慢速加压法。
试验共分八级进行。
根据试验结果,除一组达到设计要求外,其他二组均未达到设计要求,均为在第八级加载后突降破坏,后又增加二根试验,均在第八级加载后发生突降破坏。
5.对质量问题相关方意见试验结果为复合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对不合格原因,相关各方发生争议,主要如下:建设单位:压桩不合格,就是质量不合格。
CFG桩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策略摘要:随着现阶段建筑市场的迅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对于桩基工程质量和安全的管控都非常严格。
现阶段的各类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中,常常会面临很多不良地基条件,如果地基条件无法得到改善,整个建筑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将无法符合施工要求。
CFG桩兼具低成本、低噪声和轻污染等多种优势,但施工作业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的施工问题。
因此,本文针对CFG桩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处理对策。
关键词:建筑地基加固;CFG桩;施工问题;应对措施引言所谓的CFG桩指的是将水泥与石灰混合而成所形成的一种土桩。
CFG桩可以利用不同的原材料任意组合而形成强度可以变化的土桩。
CFG桩具有低强度性的特点,可以利用桩间之间的受力面积,使受力更加均匀和稳定,同时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一般建筑工程中所用到的CFG桩的施工工艺都非常简单,且施工性价比也非常的高,可以有效地在保证桩基础工程建设项目质量的同时,并发挥桩基础的优势[1]。
近年来,得益于CFG桩的良好的地基加固效果和技术优势,在工程领域中,CFG桩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但因为工程现场的条件相对复杂,CFG桩常常会出现各种的问题,影响单桩承载力,地基加固效果不明显。
因此,工程企业在开展CFG桩施工时,必须要严格根据现场情况,做好技术流程的全面管控。
1 CFG桩施工的主要作用CFG桩更加适用于具有粘性的土质,例如粉土,沙土等。
除此之外CFG桩的标准规定受力为70kpa,它不需耗费大量的人工力量就可以将使地基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固。
此外,CFG桩的终端由于要接触非常坚硬的土质层,为了能够保证施工工作的正常进行,需要将桩的表面积增加到标准的应用范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成桩和地表面积的承载力,同时还能够对变形的地面进行加工的处理。
除此之外,又因为CFG桩不需要耗费大量的钢筋材质,因此在原材料的参与上降低了经济成本的投入。
复合式的地基在设计中由于增加了较厚的褥垫层,因此可进一步缓解因复合地基的复杂性而无法进行正常施工工作的问题[2]。
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问题及事故分析作者:高伟来源:《科技传播》2011年第01期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问题,包括设计阶段的持力层、桩长等的确定问题,施工阶段的堵管、缩径、扩径、断桩等问题,最后结合工程事故,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施工等方面去分析原因。
关键词 CFG桩复合地基;基本问题;分析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34-0100-020 引言CFG桩和桩间土一起,通过褥垫层形成CFG桩复合地基。
由于CFG桩桩体材料可以掺入工业废料粉煤灰、石屑、以及不配钢筋,充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力,工程造价一般为桩基础的1/3~1/2。
然后,CFG桩在设计阶段难以对地基做到严密的理论分析和精密的定量计算,所以目前往往只能依靠经验公式做粗略估算,尚有不少问题需要探讨。
1 CFG桩设计问题1.1 桩端持力层的选择一般选择中密—密实的砂土、碎石土做桩端持力层,也可选择中密—密实的粉土、粘性土做桩端持力层;如果在处理的范围内有多层砂土(碎石土)时,也可采用长短桩复合地基。
1.2 桩长、桩数的确定根据设计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综合确定,变形控制设计对桩长、桩数起到关键作用。
1.3 施工工艺及对环境的影响1)人工成孔工艺。
人工成孔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地层,成孔采用洛阳铲成孔,孔径350mm~600mm,孔深一般小于50m,在灌注砼前,用重锤夯实孔底虚土,其优点为:施工速度快,造价低,桩底虚土容易处理;缺点:需要好的桩端持力层;2)振动沉管工艺。
在刚开始CFG桩施工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成桩常采用振动沉管施工工艺,优点:成孔过程中对桩间土有挤密作用;缺点:如桩间距不合理,或桩穿透多层中密砂层时容易形成断桩,造成地面隆起,对软土可能造成震陷,振动噪声易扰民;3)中心压灌(长螺旋成孔泵送砼)工艺。
中心压灌(长螺旋成孔,泵送砼)施工工艺是目前最常用的施工的工法之一,它采克服了振动沉管成桩难穿透多层砂层或碎石土的难点,适用于多种地层,不扰民。
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CFG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将对复合地基的桩完整性和承载力进行试验。
通常,桩的承载能力由多个或单个复合地基荷载试验确定,桩体的完整性由一个低应变动力试验进行测试。
事实上,在执行复合地基探测方面仍然存在违规情况,而且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影响到对工程接收情况进行适当评估的能力。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引言CFG(飞灰碎石水泥)是一种高黏附性桩体,也称为粉煤灰桩、煤粉、碎石、石料和砂渣,与水混合,用专用机器制造。
CFG桩在桩与床垫层之间形成土的复合地基,可以充分利用桩与桩之间土的承载力来承受荷载,结构可以共同实现桩体强度与天然土层承载力。
与此同时,CFG桩不需要钢筋,桩材以工业废料产生的粉煤灰为低成本的掺杂材料,目前CFG型复合地基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基本支柱、复合地基、支撑桩处理基地其实施简单、高效、负荷大、工作后变形小、成本节约、绿色环保等具有良好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
1CFG桩复合地基受力原理CFG桩复合地基的基本原理是CFG桩、桩与床垫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复合地基的能力。
CFG桩的强度和刚度在硬化后逐渐形成,桩之间的压缩程度低于地面。
复合地基的荷载集中在桩体上,桩之间的楼板变形,桩之间的楼板应力减小,荷载能力逐渐增大。
位于地面上的CFG桩限制了围绕桩的地面的横向变形,从而有效地减少了地面的横向变形。
复合地基竖向变形也降低,承载力提高,CFG桩渗透率较好,复合地基中产生排水减压通道,渗透率较高,有助于排出孔隙水,减轻孔隙水压力,提高有效应力,增加反应物。
2CFG桩常见承载力问题分析一些中间商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设计桩,以获得不同的利润。
CFG桩通常使用螺旋钻进行钻孔,并使用混凝土浇筑。
施工结束时,需要使用手动板或小型挖掘机板,并清除土壤,这很容易造成诸如在该连接处断开板体等问题,应立即进行修复处理,以避免出现各种问题。
无论是原材料的选择还是桩帽的保存,在以后阶段都特别重要,必须以科学的方式加以组织和认真执行,而且不应过分依赖于工作进展,这将使CFG桩的质量难以保证。
CFG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通病现象堵管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
当混合料中的细骨料和粉煤灰用量较少时,混合料和易性不好,粗骨料粒径过大时常发生堵管。
防治措施:注意混合料的配合比,尤其要注意将粉煤灰掺量控制在 140 kg/ m3~155 kg/ m3 的范围内,坍落度应控制在 160 mm~200mm 之间,粗骨料粒径控制在 3cm 以内。
2、混合料搅拌质量有缺陷。
在 CFG 桩施工中,混合料由混凝土泵通过刚性管、高强柔性管、弯头最后到达钻杆芯管内。
混合料在管线内借助水和水泥砂浆润滑层与管壁分离后通过管线。
坍落度太大的混合料,易产生泌水、离析,泵压作用下,骨料与砂浆分离,摩擦力加剧,导致堵管。
坍落度太小,混合料在输送管路内流动性差,也容易造成堵管。
防治措施:提前按规范要求做好混凝土施工方案,严格执行方案中有关混凝土搅拌的配比要求,加强过程控制。
3、施工操作不当。
钻孔进入土层预定标高后,开始泵送混合料,管内空气从排气阀排出,待钻杆内管及输送软、硬管内混合料连续时提钻。
若提钻时间较晚,在泵送压力下钻头处的水泥浆液被挤出,容易造成管路堵塞。
防治措施:加强对实际操作工人的交底和培训,增加试桩演练,完善做好过程标记。
4、冬期施工措施不当。
冬期施工时,混合料输送管及弯头均需做防冻保护,防冻措施不力,常常造成输送管或弯头处混合料的冻结,造成堵管。
防治措施:1、做好输送管及弯头处的防冻保护措施。
2、采用加热水的办法提高混合料的出口温度,同时水温不超过60℃,否则会造成混合料的早凝5、设备缺陷。
弯头曲率半径不合理、弯头与钻杆不能垂直连接等会造成堵管。
混合料输送管要定期清洗,否则管路内有混合料的结硬块,还会造成管路的堵塞。
防治措施:施工前,对砼输送管道连接处、转弯处及出料进料接口处进行仔细检查,排除管管不对口、不垂直及管道清理不到位等情况。
6、施工输送管过长。
输送管过长容易发生堵管现象防治措施:控制混合料输送管长度,一般长度不易超过 100m。
CFG桩复合地基检测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摘要:中国现行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要求CFG桩复合地基施工完成后,应检查桩和地基承载力。
在运行过程中,通常会对基础进行负荷和功率测试,以确保CFG文件符合设计要求。
目前,中国CFG文件的控制仍存在许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施工验收。
关键词:CFG桩;复合地基检测问题;解决措施引言CFG(CementFly-ashGravel)是一种高黏附性桩体,也称为水泥粉煤灰桩、煤粉桩、碎石桩、石料和砂土桩,与水混合,用专用机器制造。
CFG桩在桩与床垫层之间形成土的复合地基,可以充分利用桩与桩之间土的承载力来承受荷载,结构可以共同实现桩体强度与天然土层承载力。
同时CFG桩不需要钢条,桩材使用工业废料产生的粉煤灰作为成本较低的掺杂材料。
1 CFG桩概述水泥粉尘坑,CFG桩(C指Cement、F指Flyash、G指Gravel),是一种可变粘结强度桩,由碎石、石屑、粉煤灰组成,配有适当的水泥和水泥混合料。
然后,将桩底与桩帽结合在顶部床垫上形成整体形式的作用力。
施工完成后,对CFG桩进行桩身承载力和完整性检查。
在这种情况下,将使用静态载荷测试来检查基础的承载能力。
CFG桩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工程实际检测存在诸多问题,导致检测不准确,无法对CFG桩进行准确评估,加剧了日后使用CFG桩时的安全隐患。
2 CFG常见检测试验方法2.1低应变反射波法低应变反射波法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桩基无损检测方法,基本原理为杆件一维弹性波动理论,即通过在桩顶施加敲击力,产生波动在桩体内传播,当波遇到不连续界面,也即桩阻抗变化界面(如断裂、峰窝、离析、夹泥等缺陷)、桩界面面积发生变化(如缩径或扩径)和桩底面时,将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于桩顶的接受传感器,接受反射波,得到加速度时程曲线,通过曲线形态特征判断得出桩体缺陷的位置或校核桩长。
低应变反射波法主要用于检测桩基桩身完整性,可以判别桩身各种病害,如离析、断桩、缩径、扩径等缺陷位置及其影响程度,以及桩端与持力层的结合状况。
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及施工检测提要本文讨论了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以及复合地基检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Abstract : In this paper, bearing capacity of CFG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its testingafter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Key words:composite foundation of CFG pile; bearing capacity; construction testing;thickness of flexible cusion一、引言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已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颁布,为工程技术人员进行 CFG桩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及检测提供了技术依据。
但在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及复合地基检测方面,在不同地区基于某些地区性经验,存在一些差异。
本文将根据自己一些粗浅体会就上述问题做一些讨论。
二、复合地基承载力的确定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9-2002)(简称地基规范)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简称地基处理规范),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可分为设计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进行讨论。
1、设计阶段在复合地基设计阶段,地基规范规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或采用增强体的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地基处理规范规定: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载荷试验确定。
初步设计时,也可按下式估算:fspk=mRa/Ap+β(1-m)fsk (1)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m —面积置换率;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Ap —桩的截面积(m2);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fsk —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CFG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中的若干问题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ement Fly-ash Gravel pile)简称CFG桩,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应用以来,因其具有造价低、建筑物沉降量小等优点迅速得到推广,本省已大量应用于甲、乙类住宅建筑中,但在其施工质量检测中存在着承载力检测数量、桩身浅部断裂质量评价和桩长不足工程处理等问题值得探讨。
1、关于承载力检测数量问题CFG桩的承载力检测数量,相关规范均规定为按总桩数的0.5%~1%确定。
范围值较大。
规范编者意图,可能是具体检测数量由检测单位根据工程重要程度、建设场地地层情况和施工情况与有关单位协商确定。
但在实际工作中,建设方为了节约投资常取下限,即按总桩数的0.5%确定承载力检测数量与承包方(检测方)签订合同;如系招标项目,投标方为达到“低标中”目的,亦根据此下限做标书。
由于规范中规定的承载力检验项目属重要项目,其中规定的检测数量均指最低值,故不分建筑物重要性程度,一律按0.5%这一下限确定承载力检测数量显然不够科学,如果说对丙类建筑取0.5%是合理的,则对甲乙类建筑来说,在某种程度上便存在着结构安全隐患。
我们建议:对CFG桩承载力检验数量取总桩数的0.5%~1%这一条款应予细化,具体意见是:对丙类建筑取总桩数的0.5%;对乙类建筑取总桩数的0.75%;对甲类建筑取总桩数的1%;且各类建筑每个单体工程的检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
2、关于桩身浅部断裂问题2.1 规范规定和造成桩身浅部断裂原因《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以下简称JGJ 79-2002规范)第9.3.4条规定:CFG桩施工完毕在“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为此,清土应避免机械设备超挖,并应预留至少50cm用人工清除,截桩则应用钢钎或电锯等工具沿桩周向桩心逐次剔除,而不可用重锤猛力横向击打,但缺乏经验或为了赶进度又疏于管理的施工单位,往往因截桩不当而使桩顶标高以下0.5m~1.5m范围内桩身断裂。
2.2 桩身浅部断裂工程实例2.2.1 工程概况某工程,位于西安市建工路与万寿路十字西南角,地下1层地上14层,建筑面积约15000m2。
框剪结构,梁板式筏形基础。
建设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人工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风积黄土、古土壤、中更新统风积黄土及冲洪积粉质粘土等。
该工程设计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桩径400mm,桩长12.0m,桩间距1400mm,正方形布置,桩总数880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FG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 ≥320kPa。
CFG桩施工采用400mm螺旋钻成孔,C25商品混凝土灌注成桩。
施工28天后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联合清土和截桩。
2.2.2 施工质量检验结果(1) 承载力检验结果本工程采用配重堆载静载荷试验法检验CFG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共检测5点。
根据试验结果,在最大加载量pmax=640kPa时,5个检测点的压板沉降量介于8.65~15.66mm,在加载量p=320kPa时,5点压板沉降量为3.89~7.64mm,其最大相对变形s/b=7.64/1400=0.005<0.010,为此,判定该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20kPa,满足设计要求。
(2) 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本工程采用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采用美制PIT型桩身完整性检测仪施测)。
进行了两次检测。
第一次按桩总数的20%检测了176根桩,经分析,发现约有10%桩的桩身波形异常,经开挖验证为桩身浅部断裂,判为Ⅳ类桩。
为保证建筑结构安全和查清全数桩的桩身完整性情况,建设单位决定对其余未检桩进行全数检测。
根据低应变法检测结果,发现97根桩桩身存在浅部断裂缺陷,占880根受检桩的11.02%。
桩身浅部断裂桩低应变法检测曲线如图2.2.2(2)所示,波形呈低频振荡特性。
图2.2.2(2)桩身浅部断裂的低应变法检测曲线2.2.3 桩身浅部断裂桩的处理根据相关规范和科技书籍中关于“桩体断至桩顶设计标高以下者,必须采取补救措施”的阐述,本工程对桩身浅部断裂桩采取了如图2.2.3所示接桩头的方法予以处理。
图2.2.3 浅部断裂桩补强措施D-CFG桩直径;h—桩身断裂面至桩顶设计标高距离2.3 桩身浅部断裂桩工程处理讨论2.3.1 相关规范规定(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第9.3.4条规定,“清土和截桩时,不得造成桩顶标高以下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这里用“不得”二字,属“严格”用词。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表4.13.4规定桩身完整性检测为“一般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及检查方法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3)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编制的《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标准》(ZJQ00-SG-014-2006)表4.13.4规定,桩身完整性检测为“主控项目”,并在条文说明中指出:“桩身完整性和桩长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的重要参数,本标准将其列为主控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及检查方法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4)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条文说明第3.4.1~3.4.5条指出:桩身完整性和单桩承载力是两个独立概念。
“竖向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而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也可能存在安全和耐久性方面的隐患。
如桩身出现水平整合型裂缝(灌注桩因挤土、开挖等原因也常出现)或断裂,低应变完整性为Ⅲ类或Ⅳ类,但高应变完整性可能为Ⅱ类,且竖向抗压承载力可能满足设计要求,但存在水平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隐患。
”该规范在条文说明第3.5.3条还指出:“工程基桩整体评价满足设计要求的必要条件应理解为:包括补强处理后复检在内的承载力和完整性应全部符合要求”。
2.3.2 两种不同看法我省当前建筑工程界(以下简称业界)对CFG桩桩身浅部断裂问题存在两种看法,兹分述如下:(1) 第一种看法:CFG桩桩身浅部断裂问题不重要,可不进行补强处理。
此种看法认为CFG桩桩身浅部断裂问题不重要的理由是:GB50202-2002规范规定CFG桩质量检验标准中桩体完整性为“一般项目”,并据此推理说既然是一般项目,则桩身完整性只须80%合格就可以了。
持此种看法认为CFG浅部断裂桩“如果断裂部分无垂直方向偏移,在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断裂桩体不必进行补强处理,可直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这样,既可节约建设资金,又可缩短建设工期”。
(2) 第二种看法:CFG桩桩身浅部断裂属桩身存在明显缺陷或严重缺陷,应评价为Ⅲ类桩或Ⅳ类桩,须进行补强处理。
我们支持此看法,理由如下:1) 应该认真执行相关的技术规范。
从本文第2.3.1条可以看出,对浅部断裂的CFG桩是应判定为Ⅲ类桩或Ⅳ类桩的,《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条文说明第3.4.1~3.4.5条明确指出:对于Ⅲ、Ⅳ类桩,即使竖向抗压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但存在水平承载力和耐久性方面的隐患,因此,从消除隐患确保建筑结构安全角度说,对浅部断裂的CFG桩应进行补强处理。
2) “浅部断裂桩问题不严重,可不进行处理”的论点会造成不良后果。
那就是,此论点如果在某一工程项目被采用,将会有许多项目效仿,会出现许多浅部断裂桩,这将是建筑工程质量的倒退。
再者,浅部断裂桩可不处理,那么深部断裂桩须处理否?某项建筑工程中存在许多Ⅲ类桩、Ⅳ类桩如何进行质量验收?该工程能评“长安杯”、“雁塔杯”、“鲁班奖”否?3) 低应变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方便快捷,浅部断裂桩补强处理费用不多,耗时不长。
一位操作熟练的低应变法检测人员每日约可检测100根桩。
由清理桩间土或截桩造成的浅部断裂桩的断裂位置多在桩顶设计标高下50~150cm内,一根补强桩桩身平均按桩径40cm,长度100cm计,所需混凝土仅0.126m3,所以补强费用不多,耗时不长。
再说,如能精心施工浅部断裂桩是可以避免的,施工单位花费一点小钱,耽误若干时日,对断裂桩进行补强处理,保证了结构安全,对职工是一个教育,同时也践行了“质量第一”的诺言,树立了“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形象。
对业界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来说,坚持执行施工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总体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3、关于桩长问题3.1 概述CFG桩当用长螺旋钻机械成孔时往往很难穿过圆砾或砂层,导致施工桩长<设计桩长(以下称桩长不足)。
施工桩长原可以在钻孔中根据设在钻杆上的孔深标识和灌注成桩中的混凝土用量容易发现,但由于施工单位管理不善,监理人员监督不到位或其它不正常因素而发生桩长不足缺陷。
我们近年来曾发现两起桩长严重不足事故,兹简述其要点并讨论如下:3.2 桩长不足工程实例一3.2.1 工程概况某商住楼工程位于我省彬县县城公刘街,地下1层地上18层,建筑面积约44000m2.框架结构,筏形基础,拟建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①-1层杂填土:主要由建筑垃圾和煤渣组成,成份杂乱,结构松散,层厚1.50~5.50m。
①-2层素填土:主要由建筑垃圾和煤灰渣组成,成份杂乱,结构松散,层厚1.50~5.50m。
②层黄土状土:黄褐色,具针状孔隙,可见氧化铁条纹,软塑状态,层厚4.00~6.30m。
③层圆砾:主要由砂岩碎块组成,一般粒径2~20mm,最大粒径约100mm,混少量卵石,稍密状态,层厚2.30~5.0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spk≥250kPa。
④层砂岩:深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风化,层厚1.20~2.70m,层底深度12.00~15.5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spk≥400kPa。
⑤层砂岩:浅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中等风化,该层未穿透,最大揭露厚度12.50m,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fspk≥750kPa。
该工程设计采用CFG桩复合地基,桩径400mm,有效桩长5.90~7.80m,且桩端须进入④层砂岩>500mm,桩间距1.30m,正方形布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桩总数2029根,要求处理后的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350kP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420kPa。
CFG桩施工采用长螺旋钻成孔,管内泵压混合料成桩。
施工单位自报桩长5.8~6.6m,且桩端进入④层砂岩不小于500mm,施工28天后采用小型挖掘机和人工联合清土和截桩。
3.2.2 施工质量检测结果(1) 承载力检测结果本工程采用配重堆载静载荷试验法检验CFG桩单桩复合地基承载力。
共检测9点。
根据试验结果,各检测点在最大加载p=700kPa时,各检测点的压板沉降量介于17.31~30.31mm,在设计值p=350kPa时,各检测点的压板沉降量介于6.77~9.92mm,其最大相对变形值S/b=9.92/1300≈0.008<0.010,为此,判定该CFG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满足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