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逝去的岁月—老宣传画(四)
- 格式:pps
- 大小:3.52 MB
- 文档页数:49
63张《人民文学》老插画,让我们眼含热泪回忆共和国的童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面对满眼废墟,满目疮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
创刊于1949年10月25日的《人民文学》,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脚步,从文学艺术角度,反映了建国初期的这段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
不仅仅是文学作品,就连它的装帧画页,也都以现实主义风格真实地描绘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大珊老师从家中收藏的《人民文学》期刊中,选取了1949年创刊号到1955年12月号有代表性的封面及画页,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回顾共和国建国之初的光辉创业史。
01 恢复与重建新中国成立后,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要迅速恢复国民经济。
1949年10月25日的《人民文学》创刊号,其封面配图是木刻《抢修发电机》,里面的插页是《鞍山炼铁炉之修复》。
在解放战争过程中,东北三省是最先解放的,接着成为支援全国的战略大后方,作为工业基础雄厚的辽宁,其生产能力的恢复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中之重。
正因为如此,创刊号的插页特意选了《鞍山炼铁炉之修复》这幅木刻画。
创刊号封面画:《抢修发电机》创刊号插页:《鞍山炼铁炉之修复》《人民文学》1950年新年号及2月号的插页,仍然突出工业生产的恢复与重建。
1950年新年号插页的两幅作品分别是《锻工》和《电焊》。
1950年新年号插页:《锻工》1950年新年号插页:《电焊》《人民文学》1950年2月号的封面画是《伐木》,插页作品是《生产竞赛》。
1950年2月号封面画:《伐木》1950年2月号插页:《生产竞赛》《人民文学》1950年5月号封面画是《修火车头》。
1950年5月号封面画:《修火车头》《人民文学》1950年8月号的内文插页名为《流送》,“流送”指的是伐木工人将木材做成木排,利用河流运出林区。
建国初期,钢铁与木材是最重要的建设物资,所以这两个生产题材的美术作品较多。
1950年8月号插页:《流送》《人民文学》1950年10月号画页是《马丁炉之修复》。
古元版画《回忆延安》
古元版画《回忆延安》
《回忆延安》是一幅由古元(1919—1996)同志在20世纪70年代创作的原拓木刻套色纸本版画,长方形,长80厘米、宽60厘米,
画面主色调为黄色、蓝色和绿色,生动地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宝塔山下、延河之滨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史诗般画卷。
古元同志的这幅版画,笔法简练,技法纯熟,构图巧妙,意境优美,真实地再现了延安时期延安军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舍我其谁的战斗生活场景,生动地反映了延安军民勇于担当、团结一心、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自由、平等、民主的宽松氛围,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令人激情澎湃的黄金年代,回到了那个温暖、明朗和蓬勃向上的革命圣地延安。
1974年,古元同志将《回忆延安》这幅版画作品捐赠给延安革命纪念馆,作为文物对外展出。
72张海报设计记录新中国的发展史导语今年是国庆67周年,新一代的年轻人已经很难感受到过去的建国岁月,也无法感受祖辈和父辈们的生活环境,现在一个手机就可以知晓大千世界,但是60多年的变化却被一张张海报记录下来,忆苦思甜,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让我们重温回味下那些年的岁月吧!50年代初,全国掀起一股扫盲热,口号随之而来,所有人都在开始学习热1952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担心美国实行细菌战《选好人,办好事》1954年,人民代表的选举,表明中国人大制度的开端1956年,一化三改中的工业化政策,要求优先发展重工业1958年,大跃进开始了,人定胜天的标语也表现出足够浮夸《让大自然听我们的摆布》《全民体育大跃进》不仅经济上要大跃进,体育上也要大跃进1959 继续跃进《开展国防体育运动,学习科学知识和军事技术》《今天是红领巾,明天是红旗手》1960n年纪念《儿童年代》发刊10周年《交通新貌》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小有成就,走出3年自然灾害困境1963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1964 全面学习大寨1964 上海黄浦江的早晨1964 美国侵犯越南那时候还是兄弟1965年发布的标语——做好高温作业防暑准备工作《反对帝国主义,争取民族解放》1966年,外部环境太恶劣,与两极交恶逼使中国自力更生1966年,中国与美国持续交恶,特别在越南战场上,所以有了这句标语1966年,一件大事发生了头号走资派是谁,大家猜猜吧男女平等的口号1966年,毛主席,红太阳1966年,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评革命造反派大联合万岁标志1966年文革开始反对经济主义其实在60年代初中国并不排斥市场解决3年自然灾害后遗症靠的还是市场反对经济主义标志着一场灾难来临1967 与苏联交恶两年之后爆发了珍宝岛战役与美苏翻脸,这个时期最出名的口号应该是一寸山河一寸金,十亿人民十亿兵终于轮到广州了,感觉广交会就是一口通商知识青年下乡广东是去海南岛的,北京是去内蒙古的,上海是去青海的1969年,真的内忧外患国内经济不行,国外跟美国不好,跟苏联交战真的大风大浪《常备不懈,立足于打》越南战争,珍宝岛战役跟两个大哥对垒,对中国来说只能调集人民力量了1971年那时候足球还是中国主流1971年林彪作反1971年的口号1971年另一件大事发生了猜猜吧1972年,中国的好山河寸土不让那年发生什么事了吧1974年,批林批孔1974年1974年,继续批林批孔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加入这场斗争《向贫下中农学习,为贫下中农服务》1976年灭鼠疫不忘打蒋匪华主席上台1976年打倒四人帮其实那个时代的人是怎么想的摆上神坛的人突然要被打倒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1976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句口号喊了十几年1978年鸡壮蛋多那个是由浮夸走向务实的年代1978年农村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1980年计划生育坚持晚婚晚育把青春献给党1980年。
五六⼗年代的宣传画2019-08-21从收藏的⾓度来看宣传画,图⽂并茂、记载特定历史画⾯,正是其独特的魅⼒所在。
宣传画本⾝也是书画作品,它是时代的产品,画风绝⽆仅有。
其中,新中国成⽴后的宣传画正在以其印制精美、历史感强等特性,成为⼈们热中的收藏对象。
宣传画在中国的兴起,是20世纪⾰命运动和战争的需要,曾经在⾰命运动和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
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社会政治运动的减少,以及宣传⼯作在社会⽣活中的转换,宣传画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式微。
兴盛时期的宣传画由于有着特殊的社会地位,曾吸引了许多在绘画上卓有成就的画家从事宣传画的创作,因此也使宣传画成为艺术创作和纯绘画展览中⼀个重要和不可缺少的形式。
西⽅收藏家认为,没有宣传画,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中国是⽆法想见的,中国宣传画艺术的变化,与中国的社会变迁紧密相关。
早期的宣传画刻画的都是⼀些朝⽓蓬勃,两眼放光,充满乐观情绪的年轻⼈的形象――宣传画有意淡化男⼥差别,画中出现的他(她)们⼀样有着强壮的体魄,⼏乎像是“超⼈”。
他们的服装宽⼤,缺乏性别特征,灰⾊、军绿和⼯装蓝是少有⼏种可选的颜⾊,⾮常独特。
收藏价值⾼的宣传画要具备下述条件:描述有价值的历史事件,画⾯艺术感染⼒强,品相要完整,印刷数量要少。
在成千上万种宣传画中,上世纪五六⼗年代的最珍贵。
2004年5⽉,北京海王村拍卖公司举⾏的拍卖会上第⼀次出现了宣传画,起拍价为5000元的《诗满⼯地》宣传画画稿外加⼀张印刷品,画⾯描写了当时⼯⼈在建设⼯地上集体朗诵诗歌的情形,成交价为11万元,是被⼀个外国⼈买⾛的。
另外⼀张宣传画画稿《青年突击队》,画⾯描述的也是当时的青年⼯⼈满怀热情投⾝社会主义建设的场⾯,最后成交价达到了49500元。
⼀张于1968年⾯世,正中央绘有主席招⼿半⾝像的宣传画,2001年4⽉在伦敦索思⽐拍卖中竞拍到2070美元,着实令⼈咋⾆。
2006年9⽉中国书店的⼀场⼩拍中,⽔粉宣传画稿《在思想旗帜的指引下奋勇前进》(105×69厘⽶),另附此稿出版物⼀张,并⾮出于名家之⼿,还是以2200元成交。
50年代的政治宣传画研究(马琳、李怡)马琳、李怡Ma Lin Li Yi内容提要本文阐释了毛泽东时代前期政治宣传画的涵义,并对照20世纪50年代历次政治运动,列举当时的代表性作品,在此基础上从画理上分析了政治宣传画形成的两个原因,其一是苏联和波兰宣传画的影响,其二是绘画因素的渗透。
最后对此时期所产生的政治宣传画进行了文化反思,指出长期的文化积淀、文化环境使它具有两种大的类型:一是展现农民英雄的性格;二是对社会开展的各项运动进行描绘。
关键词毛泽东时代50年代政治宣传画文化反思作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极为关心文艺事业的发展,其主导思想主要体现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文章中,前者系统地阐发了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为当时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后者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并特别指出把握“双百”方针,最重要的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而并非赞成绝对自由化。
毛泽东这些文艺思想,尤其是《讲话》,在其时代前期(本文特指二十世纪50年代),对政治宣传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主导作用。
一、政治宣传画的涵义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
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
宣传画一般都招贴或绘制在引人注目、行人集中的公共场所,通过直接面向群众以期及时地发挥社会作用,按其性质大致可分为社会性、文化性和商业性等几种。
本文所说的政治宣传画,是就绘画内容而言,并非在公共场所张贴的特殊画种。
由于毛泽东时代前期党和政府要求绘画为政治服务,擅于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艺术家,纷纷参与到为政治运动作宣传的创作之中。
因此,在新中国初期的50年代,报刊、杂志或美术出版社发表印制了数量巨大的绘画作品中,政治内容的宣传绘画占了绝对的比例。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一画一课:红色美术经典作品赏析之革命历史篇在漫长的革命历史中,红色美术家们创作的众多经典作品展现了无数无私奉献的英雄们的英姿和光荣事迹。
这些作品以鲜明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向全社会展现了革命的艰辛与胜利,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结合一些革命历史上著名的美术作品,深入分析其创作背景和意义,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个红色美术欣赏的视觉盛宴。
一画:《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毛泽东和他的战友》是伟大画家徐悲鸿的杰作之一,以独特的手法展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在长征中的英勇和顽强。
画中,毛泽东领导下的红军士兵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仍然始终坚守原则,勇往直前,表现出了他们堪战抗敌的英雄气概。
这幅画的创作是在抗战初期,徐悲鸿被派往西南采风时完成的。
当时,徐悲鸿在山间欣赏到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及其战友,深受感动。
他决定展现他们的英勇和顽强,以表现中国人民在革命中的奋斗。
这幅画不仅仅是一件艺术品,同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历程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英勇斗争精神,让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革命的艰辛和胜利的来之不易。
二画:《黄土地》在革命历史上,徐悲鸿的另一幅作品——《黄土地》,也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这幅画中,中国工农红军占据了全画面,背景是中国西北地区那片贫瘠的黄土地。
红军士兵们排成了整齐的队形,手持武器,显现出他们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奋斗到底的精神。
《黄土地》是在革命胜利后,纪念苏区的建立而创作的。
徐悲鸿看到了革命胜利后红军进驻苏区进行生产和建设的情景,深受感动。
他通过创作《黄土地》,表达了对苏区新生活的祝福和对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所表现出的顽强和毅力的敬意。
这幅画向人们展示了苏区红军拼搏在黄土高原上的艰苦卓绝,并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不畏艰险、为国家繁荣发展而奋斗的精神,是革命史上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旧年画依然亲切,老时光记忆犹新文/逝者如斯夫年画是一种风俗文化的积淀。
与年字相依相伴,这画儿就多了一份特有的内涵。
年画(newyear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
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故名。
年画的文化,其实就是早岁年间里过年的文化。
那时,悬挂、张贴年画是辞旧迎新的分界线,是欢乐祥和的里程碑。
在华北乡村的文化旋涡里,年画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老年人注重年画,是因为它是驱邪助善、吉祥如意的使者;年轻人青睐年画,是因为它能把驿动的情感聚焦在无限的遐想中;而孩子们,早已蹦蹦跳跳地把买年画、贴年画的欢乐牵到了白雪红灯映衬的梦幻中。
在艰难的日子里,年画如一缕春风,轻轻地拂进寒冷的家门,让苦苦围坐在小方桌旁的家人们希冀无限。
祖父说,年画是年的标记,没有年画,年的味道儿就没了。
年前,年画到来时老榆树上的那个大喇叭就会忽然响起来:广大公社社员同志们,供销社来年画了,供销社来年画了。
瞬间,这声音就已从村东头刮到了村西头,从村南头飘落到了村北头,浓浓的年味已经扑面而来。
如果不买几张、贴几张年画真的不叫过年。
穷困一年就盼过年,纵然家里拮据难耐,年画却一定要买几张的。
买了、贴了,家才是家,年才是年,日子才好安稳过一年。
小年儿一过三件事:扫墙、糊棚、贴年画。
打好一碗浆糊儿,大人就急不可耐地找出几天前从供销社买回来的年画。
当几张新年画重新映入眼帘时,大人脸上也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年画主题鲜明令人心头震颤,色彩鲜艳让人眼花缭乱,样式齐全使人目不暇接。
夸张的也好,渲染的也罢,反正使每家每户都热气腾腾、喜气洋洋。
年在团圆中过,年画也把希冀点燃。
老屋中央的那盏煤油灯光线虽然暗,但是墙上那一张张年画还是显得格外鲜艳。
年画在历史上有过很多谓称,如纸画、花纸、卫抹子、年方等,先秦《礼记·丧服大记》中,有君释菜、扎门神的记载,唐代已见木板雕刻的作品,到了宋代,年画已基本成熟,并定为手工雕版、套色水印、辅以手绘的制作工艺技术。
中国老电影珍贵海报回顾(图片)
红楼梦
攻占石门
钢铁战士
蔓萝花
夜店
渡江侦察记
松花江上
英雄小八路
51号兵站
羊城暗哨
林家铺子
碧海丹心
五朵金花
暴风骤雨
八年离乱
红旗谱
党的女儿
阿诗玛
画中人
秘密图纸
喜迎春
平鹰坟
宝葫芦的秘密
宝葫芦的秘密2
兵临城下
槐树庄
肠断天涯
革命家庭
孟丽君
桃李劫
万家灯火
再生花
野火春风斗古城
小石柱
刘巧儿
十字街头
冰山上的来客
西厢记
草原雄鹰
祝福
青松岭
遥远的爱
革命样板戏
红鹰
枯木逢春
青春之歌
风云儿女
锦上添花
小城之春
铁道游击队
红楼梦
渔光曲
群魔
假凤虚凰
三毛流浪记
丽人行
燎原
聂耳
家
鸡毛信
幸福狂想曲
青春似火
同志,感谢你
南海潮
她爱上了故乡
大李、小李和老李
红灯记
霓虹灯下的哨兵
西安事变
南征北战
南征北战2
两个小八路
回民支队
黑三角
停战以后。
歌曲:快乐的节日
本集内容:祖国新貌,吉祥、儿童、春满人间
宣传画又名招贴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一般带有醒目的、号召性的、激情的文字标题。
其特点是形象醒目,主题突出,风格明快,富有感召力。
在这里分专题介绍建国60年来的一批宣传画。
这些作品,记录和积淀了那个年代的历史,是当时历次政治运动的缩影和展现,很有收藏价值。
在收藏的同时,我们在回顾历史追忆逝去的岁月的时候会有无限的感慨。
时代在进步,历史车轮一直滚滚向前,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带给我们的财富和经验!
E-mail文化传播网
欢乐的节日
甜
幸福曲
祖国的骄傲
锦绣前程
孩子们的理想
丽影欢歌
劳动模范上北京
巧女散花
宝宝识字图
长大我要学姐姐
长大我也去边疆
嫦娥奔月
春满人间
春意盎然
大地回春
大红花
哥哥戴上了红领巾
给娃娃做新衣
光荣人家春更浓
好儿女志在四方
福星高照
光耀乾坤
国泰民安
荷花灯
荷花鸳鸯图
红花开万代
吉祥如意
福寿欢喜
看菊花
乐寿图
龙年如意
那吒闹海
年年如意
普天同庆
人参娃娃与梅花鹿
完成作业再游戏
望穿碧海千层浪
我爱仙鹤
我给全家画年画
我们的小白兔
希望
喜结良缘
小冠军
幸福的笑容
更多精彩请点击这里访问
HR 20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