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通报模板:水稻施肥模型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8
水稻盆栽试验报告模板前言本次试验旨在探究水稻在盆栽条件下的生长状况以及适宜生长环境的构建方案。
以下为试验报告的详细内容。
实验设置材料和工具•水稻种子10颗•盆栽土、泥炭土、腐叶土、蛭石、岩石粉各150g•营养液:氮、磷、钾含量比例为3:1:2•盆栽盆3个•叶绿素计、pH计、EC计各1个•其他盆栽工具实验步骤1.将4种土壤按照1:1:1:1的比例混合,分别填充到3个盆栽盆中。
2.将10颗水稻种子均匀地放置在土壤表面。
3.按照氮、磷、钾3:1:2的比例混合营养液,每日添加到盆栽中,水稻生长期间保持营养充足。
4.观察水稻生长情况,仔细记录生长细节和生长时间。
5.测量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并对营养液的浓度进行调整。
6.每日用叶绿素计测量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观察水稻叶片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水稻生长状况在此试验中,水稻的生长情况良好。
在第3天,水稻种子开始破土而出,逐渐长出新芽。
到第7天,水稻的茎长约10cm,叶片数量逐渐增多。
最终,水稻长成高约25cm的苗子。
所有的水稻苗均匀生长,没有出现生长不良或死亡现象。
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测量结果在第1天,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都符合水稻生长的要求。
但随着试验时间的推进,pH值开始升高,EC值开始下降,最终pH值超过了水稻的生长范围(5.5-7.5),EC值也较低。
这表明,水稻在相同的营养液浓度下,pH值过高导致难以吸收养分,营养成分无法有效地被利用。
因此,我们需要调整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以便为水稻提供更适宜的生长环境。
水稻叶绿素含量通过每日测量水稻叶绿素含量,我们发现水稻的叶绿素含量随着营养液的添加而逐渐升高。
水稻叶片颜色逐渐变绿,说明水稻充分吸收营养液,并进行了光合作用,合成了足够的叶绿素。
总结在本次水稻盆栽试验中,水稻在盆栽条件下生长情况良好。
实验中发现,盆栽土的pH值和EC值需要经常检测,并进行调整。
通过每日测量水稻叶绿素含量,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水稻的生长情况。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初报摘要进行了水稻测土配方施肥3414试验。
结果表明:在项目区中等肥力地块,最佳施用N、P、K肥纯量分别为419.69、20.93、73.65 kg/hm2。
关键词水稻;测土施肥;配方施肥;3414盐城市盐都区义丰镇现有耕地种植面积3 100 hm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2 600 hm2。
为确定项目区最佳的N、P、K施肥配比,为水稻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选用了主要土壤类型中等肥力田块,进行了水稻主体推广品种的3414试验。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盐都区义丰镇骏马村2组杨加山户的田块中;土壤类型为核桃土;地处北纬33°20′,东经129°9′;海拔6 m;前茬作物为小麦“扬麦16号”;土壤肥力水平中等。
1.2 试验设计1.2.1 试验设置。
试验设N、P、K 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
每个处理小区面积为30 m2,小区间筑实田埂(高度大于30 cm,用中膜包裹埋深15~20 cm)。
每个小区设独立灌排水系统,空白小区安排在上水口。
试验小区周边设2 m以上保护行。
1.2.2 肥料设置。
空白小区(小区①)除在苗床期与其他处理相同外,移栽后不施用任何肥料;其余13个小区为化肥施用区,N、P、K肥施用按4水平施用:N肥4个水平,施用南京尿素(46%)N0 0 kg/hm2、N1 252 kg/hm2、N2 504 kg/hm2、N3 756 kg/hm2;P肥4个水平,施用盐城磷肥厂过磷酸钙(12%)P0 0 kg/hm2、P1 312 kg/hm2、P2 624 kg/hm2、P3 936 kg/hm2;K肥4个水平,施用加拿大进口氯化钾(60%)K0 0 kg/hm2、K1 126 kg/hm2、K2 252 kg/hm2、K3 378 kg/hm2。
1.3 栽培管理供试水稻品种为镇稻99号,2007年5月9日进行旱育秧,6月18日移栽,移栽秧龄6.58叶,株行距为16 cm×26 cm,穴数保持在24万穴/hm2,基本苗达到110.25万/hm2。
##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实习论文论文题目:信阳地区水稻施肥情况调查报告学院:####学院专业:资环###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日期:####年##月##日信阳地区水稻施肥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农业大学####学院地址邮编)摘要:水稻和小麦、玉米被人们合称为“世界三大粮食作物”,水稻的年产量约占世界粮食总产量的27%,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
就河南省来说,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豫南信阳地区和豫北沿黄地区,但以信阳地区为主,因此对信阳地区的水稻施肥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调查。
近年来,水稻的产量在逐年增长,让不少农民朋友对化肥是越来越喜欢和依赖,盲目的认为施肥越多,产量越高,显然是不合理的。
对于信阳地区的籼稻,最佳的施肥量大约是:纯氮28斤/亩;五氧化二磷15斤/亩;氧化钾38斤/亩。
但是,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农户们的施肥量远远高出这个标准。
要想水稻高产稳产,品质优良,必须要合理施肥。
关键词:水稻信阳施肥调查前言:水稻属于禾本科的粮食作物,它是世界土最早栽培的农作物之一,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河南省是粮食大省,其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和夏玉米,但是信阳却是典型的以米为主食的地区,该地区的水稻研究往往被忽视了,所以本次调查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改进,水稻单产水平在不断地提高。
在水稻单产不断提高的同时,化肥的使用量也在持续增加。
目前水稻的施肥种类主要包括尿素、碳酸氢铵、普通过磷酸钙、氯化钾、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复混肥料、配方肥料,底肥的施用方法一般为插秧前撒施。
信阳地区具有悠久的农业种植历史,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花生、茶叶等,各种作物在生长期内,都施用了大量的化肥,对土壤理化性状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而了解信阳地区水稻的种植、生产和肥料施用状况,探寻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对于改善本地区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调查地点:信阳市光山县。
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田间肥效的实验研究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农业生产中采用了各种肥料和施肥方法。
其中测土配方施肥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可以精准控制土壤中养分含量,从而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作物产量。
本研究旨在对水稻测土配方施肥项目3414田间肥效进行实验研究,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的施肥方法。
一、实验设计1.试验地点:本实验在江苏省南通市的一个水稻田进行。
2.试验对象:选取了日本晚稻为试验对象。
3.试验设计:本试验采用了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组。
处理一:不施肥处理(空白组)处理三:测土配方1组4.测土配方:根据实验地土壤性质和水稻生长需要,测算出不同处理组的肥料配比。
测土配方1组肥料配比为氮、磷、钾分别为15:10:10;测土配方2组肥料配比为氮、磷、钾分别为10:15:10。
而常规肥料施用处理采用了该地区通用的肥料配方,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广泛采用的一种肥料施用方法。
5.施肥方法:在播种前进行底肥施用,底肥量为1500kg/亩。
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溉后采用相同的追肥量,分别是亩施用尿素5kg、磷酸二铵5kg和氯化钾5kg。
6.观测指标:主要观测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情况和品质情况,并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验结果1.生长情况:随着实验进行,不同处理组水稻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
空白组水稻长势不良,叶片黄绿色,株高低于其他处理组。
对照组水稻长势较好,但仍有较多的黄叶、穗少、穗小等问题。
测土配方1组和2组水稻长势最好,大部分叶片绿油油,穗多且较饱满。
2.产量情况:根据实验数据统计结果,不同处理组水稻的平均亩产量分别如下:空白组:400kg/亩测土配方2组:850kg/亩由数据可以看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能够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其中测土配方2组产量最高。
而对照组和空白组则受到了土壤养分不足的影响,产量较低。
3.品质情况:对于水稻品质方面,本试验主要观测了米质和食味。
水稻最佳施肥模型试验随着人类的不断增加,粮食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农业生产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施肥才能在保证农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的产生,以及降低施肥成本。
因此,探索一种水稻最佳施肥模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模型建立水稻最佳施肥模型的建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要素:水稻品种、氮肥用量、磷肥用量、钾肥用量。
根据过往的研究和实验,有专家提出以氮肥的用量为主,同时结合磷肥和钾肥的使用来进行研究。
1. 氮肥用量氮肥是水稻生长所必需的重要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产量。
但是,如果使用过多的氮肥则会导致氮素在土壤中的积累和流失,从而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如何合理地施用氮肥成为制定水稻最佳施肥模型的重要参考因素。
在一定程度上,氮肥的用量是决定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2. 磷肥用量磷元素是植物所必需的重要元素,能促进植物生长和根系发育,对水稻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有关键影响。
在水稻生育期内,磷元素用量多在生育初期增长期使用。
此时,磷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提高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3. 钾肥用量钾元素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钾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根系发育,而且能够提高植物的抗性和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另外,钾元素还能够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水稻的品质,增加机体产能,提高产量。
因此,在水稻生育周期中也需要一定的钾肥使用。
二、模型试验为了测试上述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进行了一次基于水稻田间试验,本次试验选取河南省的某水稻田为例,进行了一次试验田地比较的田间试验。
1. 设计方案为了保证试验的准确性,我们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择了8块土地作为试验的田间区域,每块土地的大小均为30坪。
在水稻生长期间,我们采用相同的种植管理措施,也采用相同的施肥标准。
我们将土地代号为A~H,其中A和B作为空白对照组,C~G成为5组施肥试验组。
2. 施肥方案此次试验中,我们采用了商业化的氮肥、磷肥和钾肥。
水稻肥料利用率试验报告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其肥料利用率的研究一直是农业领域的热点之一。
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不仅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本报告将对水稻肥料利用率进行试验研究,并分析试验结果,为水稻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一、试验目的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水稻不同施肥处理的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案的肥料利用率,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试验设计1. 试验区域:本次试验选择了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的水稻种植基地作为试验区域。
2. 试验材料:选用了当地适宜种植的水稻品种,以及相应的氮、磷、钾肥料作为试验材料。
3. 试验方案:分为对照组和三个处理组。
对照组不施肥,处理组分别施用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料。
4. 试验指标:收集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包括植株生长情况、产量、肥料的使用量等指标。
三、试验过程1. 土壤处理:对试验区域的土壤进行了基本施肥,并进行了喷淋作业,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和肥力水平。
2. 播种管理:在试验区域内进行水稻的统一播种,保证各组的播种密度和种子选择一致。
3. 施肥处理:按照不同处理组的施肥方案,进行了相应的施肥作业。
对照组不施肥,处理组分别施用了不同比例的氮磷钾复合肥料。
4. 生长监测: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生长状况、病虫害情况进行了监测,并记录相关数据。
5. 收获处理:水稻成熟后进行了统一的收割和收获处理,记录了不同处理组的产量情况。
四、试验结果分析1. 植株生长情况:经过对植株生长情况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处理组的水稻植株生长势旺,茎秆粗壮,叶片翠绿,均匀一致;而对照组的植株生长较弱,叶片黄瘦,生长不均匀。
2. 产量情况:处理组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施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表明适当施肥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3. 肥料利用率:通过对肥料使用量与产量的比较,可以计算出肥料利用率。
结果显示,处理组的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适当施肥可以提高水稻对肥料的吸收利用效率。
水稻推荐施肥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水稻是我国的主食粮之一,其稻谷产量对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而施肥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科学合理的施肥是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然而,现实中农民的施肥技术存在差异,使得水稻产量与品质存在时有波动甚至下降的情况。
本系统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农民能够更好的进行水稻施肥,以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
二、研究目的本系统旨在研究和开发一种水稻施肥推荐专家系统,通过分析土壤、气候、地形等因素,结合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和需求,对水稻的施肥量和施肥时间进行准确的推荐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本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土壤分析和诊断:该系统将会对不同种类的土壤进行实地调查、采样、分析和诊断。
通过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准确的了解土壤的营养状况、有机质含量、微量元素含量等情况。
2、水稻生长模型:根据水稻的不同生长阶段,建立相应的模型。
模型包括生育期、生长速度、产物积累、光合速率等因素。
3、施肥评价模型:通过对土壤和水稻生长模型的分析,结合施肥效果及种植收益等因素,建立施肥评价模型。
4、施肥推荐和指导:针对不同生长阶段和土壤情况,根据施肥评价模型,提供不同的施肥方案和指导,以达到最佳的生长状态。
四、技术路线本系统采用C/S(Client/Server)或者B/S(Browser/Server)架构方式,利用Java或者C/C++等语言实现专家系统的构建,采取决策树、人工神经网络、模糊控制等技术实现施肥方案的推荐和指导。
五、研究意义1、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2、提供专业的施肥指导,减少施肥成本和环境污染,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研究和开发水稻施肥推荐专家系统对于我国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土壤通报模板:水稻施肥模型的研究
多因素多水平回归设计的田间试验,固然具有处理少,信息量丰富,和可不设置重复的优点。
但得到非典型回归方程有相当的比例,结果事倍功半[1] 。
从田间试验研究中得到的模型,在通过了数学检验、生物学检验、计算机全模拟检验和部分历史产量模拟检验后,仍不能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方向和绝对值是完全准确的;实现重复建模,是对模型的最高要求。
[2] 本研究利用3因素5水平12处理回归设计法,设置重复与小区拉丁方排列相结合,通过对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择优,可有效地提高试验的成功率;又可以实现不同年度的重复建模。
1 材料与方法
试验于1996~1997年早季在宁德市农科所水稻土上进行,前作冬闲。
试验田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常规稻宁早517。
试验采用n(x1)、p2o5(x2)、k2o(x3)3因素5水平12处理最优设计。
每公顷施肥的下限和上限量分别为n 0~300kg,p2o5 0~150kg ,k2o 0~225kg ;按施肥量=下限量+码值×(上限量—下限量)计算出各处理养分和肥料量。
按要求设计2个区组的重复,各区组内小区随机排列[1],并贯彻拉丁方设计的原则进行双向控制地力差异。
小区面积。
单排单灌1996年3月22日播种,4月21日插秧;1997年3月18日播种,4月19日插秧。
插植规格17cm×20cm穴播5本,不同年度试验地块保持一致。
供试肥料全部采用化学肥料,犁耙前不施农家肥。
n肥:以尿素总量的50%为基肥,30%为分蘖肥;p肥:过磷酸钙全部作基肥;k肥:kci基追肥各半。
追肥期以叶龄为准。
收稿日期:2017-09-02;修订日期:2017-11-09
作者简介:张苇(1966-),男,福建福安人,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作物规范化栽培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回归方程的配置
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y=b0+b1x1+b2x2+b3x3+b4x1x2+b5x1x3 +b6x2x3+ b7x12+b8x22+b9x23。
式中y 为产量,x1、x2、x3 分别代表n,p2o5,k2o用量。
将两个区组24个处理分割成11种统计方式[1]后,以表1中的产量为依变量,采用中国农科院“creg3”程序在计算机上运算求解,得到22个数学模型的回归系数和统计检验参数。
22个回归方程中的b0值基本相同,绝大多数的b1、b2、b3(一次项)为正值,交互项有正有负,而b7、b8、b9(二次项)均为负值,表明不同施肥因素都具有一极大值,也说明本试验施肥设计量是合适的。
复相关系数r值均达以上,表明
本试验所选因子对产量的贡献率达97%以上;回归检验f值则有不显著、显著和极显著之分;se值大小不一,表明各式的标准误有别。
模型择优结果
由表2可知,计算所得的各式检验值及参数有别。
在通过数学检验和生物学检验后,对符合条件的组合从中择优。
分年度比较之下,以序号(3)和(18)组合算出的回归方程为最佳,其式为:
= + + + ––+ –
– x22 –
( r= f=** se=)(3)
=+ + + + –+ ––x22 –(r= f=** se=) (18)
可见,它们定量地描述了施肥后对水稻产量的效应,可作为作物生产决策的依据。
重演检验结果
由表2可知,不同年度计算所得的各式的检验值及参数有别。
在剔除回归检验f值不显著的组合系数后,对bi(i =
0,1,…9)值进行年度间f检验,结果,除b0值f=>(8..8)=达差异显著水平外,其余各系数f值变幅为~
= + + + ––+ ––x22 –( r= f=** se=)(5)
= + + + + –––––(r= f=** se=)(21)
可见,(5)式模型可作为不同年度水稻施肥决策的依据。
运用频率分布优选法,取步长为1确定产量在6750—7500㎏hm-2。
时,氮磷钾肥用量情况结果:模型(3)、(18)、(5)、(21)取值均落入n:150~180㎏hm-2,p2o5 75~90㎏hm-2,k2o 120~150㎏hm-2之间。
3 结论与讨论
(1)在模型的检验中,数学检验是最基本的要求;生物学检验仅是方向性检验,其特性要求模型中的二次项系数必须为“负” ;模拟性检验可在实践中得到证实,但以上的检验仍不能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方向和绝对值的完全准确。
由于作物品种的遗传性是稳定的,因此,
作为作物环境系统的模型的参数也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确定的条件下,重复试验中参数应当能够重演,我们认为在找出公认的因子和水平的条件下,可望实现参数的重演检验,从而通过生态条件达到定量控制水稻施肥的目的。
(2)尽管现代回归设计可以不设置重复,但农业科学面临的对象是极为复杂的,干扰因素很多,实际数据集很难都达到模型统计检验的要求,农业田间试验环境条件复杂性的客观存在,导致现代回归设计试验的成功率太低,采用设置重复与拉丁方排列相结合的方法,就可在试验结果的统计上增加了多倍次的重复,为回归模型进行选优和回归模型重演检验提供了可能。
3因素5水平12处理回归设计法独具特点,区组小区汲取拉丁方排列的优点以3×4方式布局,2次重复可形成11种分割方式,使每一分割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回归设计处理组合,从而得到11个回归方程式。
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同一年度处理组合得到
模型的r、f、se值以及回归系数进行全面比较、选优,可以找到典型的数学模型;通过对二年度处理组合得到模型的r、f、se值以及回归系数进行全面比较、选优,可以找到不同年度一致的数学模型,作为生产技术措施决策的依据。
(3)从数学角度提出的统计基本要求在纯数学上是必须严格满足的。
但是,农业科学面临的对象是极为复杂的,干扰因素很多,实际数据很难都达到数学上某些统计检验的要求。
本试验年度间模型参数bi值的f值是根据统计检验规则查f分布表得到的。
bi值的相关性影响参数的选择,如b0值就要进行二次f 值检验。
因此,农业科学应用数学方法时比数学本身应用这些方法时前提条件当放宽些,其放宽程度应以统计检验规则为标准,在所选择的样本数不一致时,仍能通过f检验。
(4)文中所提出的模型重演检验的方法及技术具有精确度较高、反馈性好的优点。
根据目前国内模型化栽培即定量
化问题的工作现状和国际发展研究趋势,建立包括实现重演检验的作物肥料试验模型势在必行,而本方法不失为一科学可行的途径,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本试验只涉及3因素5水平12处理回归设计方法,但如果是多因子(>3)田间试验,由于小区要符合拉丁方排列的原则,在理论上还没有可行的回归设计法,同时因子增多,模型较难控制,有待多专业的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