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附配套PPT)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17.92 KB
- 文档页数:7
课文《三袋麦子》教案课文《三袋麦子》教案教学内容三袋麦子共几课时3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读课文,初步掌握课文的脉络,了解三个动物的不同做法。
4.继续培养边读边想、咀嚼品味、圈画批注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通过朗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读好课文。
难点:理清课文脉络,了解动物们的不同做法,并读出相应的语气。
教学资源1.习字册、小黑板。
2.童话故事是孩子们十分喜欢读的一种体裁。
课文涉及的憨厚的小猪、节俭的小牛和聪明能干的小猴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动物形象。
预习设计1.自主练习朗读课文,读准文中生字和词语,通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部分词语地意思。
(烙饼发霉麦囤)2.找出小猪、小牛、小猴不同做法的句段画下来,练习感情朗读。
3.思考:假如你也得到一袋麦子,你会怎样做?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第一板块:走近课文(4分钟)读课题(“子”字读轻声)学生针对课题自由发表自己的疑惑。
第二板块:预习展示(20分钟)●预习作业11.展示——去拼音读生字。
2.全班站起来两两过关,过关完毕坐下。
●预习作业21.展示书本上的描红。
2.点评、总结记住字形、生字写美观的方法。
3.在《习字册》上练写。
4.同桌互评。
5.展示自己最得意的记字方法。
6.闭眼书空,出差错的字等书空完毕迅速看书巩固。
●预习作业31.组号为“2”的学生说词意。
●预习作业41.朗读展示。
2.小组内过关读。
第三板块:整体感知(6分钟)1.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老师指点再次归纳。
铭记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2.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三个小动物都意外的得到了一袋小麦,他们各自作了处理。
第二部分:(5~9自然段)讲土地爷爷向三个小主人公询问他们各自处理麦子的情况。
第四板块:精读课文内容(10分钟)根据要求,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一些关键的词语,并画下来“开心、迫不及待”写出了小猪对馒头、烙饼的喜爱。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一起学习的童话故事吗它叫——《三袋麦子》。
2.这三袋麦子是哪来的课件出示填空:三袋麦子是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和小猴的一份节日礼物。
答后齐读,再板贴:“土地爷爷”和“小猪”“小牛”“小猴”。
3.我们一起跟他们打个招呼吧!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袋同样的麦子在三只小动物眼里却是不同的。
5.还记得它是怎样的麦子,怎样的麦粒,怎样的麦种吗出示:( )的麦子( )的麦粒( )的麦种6.因为眼里的麦子不同,所以他们处理麦子的方式也不同。
还记得他们分别是怎么处理的吗7.出示填空:收到麦子后,小猪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小牛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小猴把麦子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角色演读第1~4自然段。
9.导入: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小猪、小牛和小猴时,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呢二、精读第5~9自然段,收获不同的麦子1听课文朗读,找一找:这三袋麦子的命运如何想一想,从中你看到了怎样的小猪、小牛和小猴2.交流:三袋麦子在小猪、小牛和小猴的手下的命运如何过渡:小猪最性急,看,他已经不请自来(出示插图)。
3.品读小猪,收获“憨厚可爱”的麦子。
(1)看图猜一猜:瞧,他见到土地爷爷就忍不住流口水,你猜他在想什么(2)指名读第6自然段前两句。
(3)听了小猪的话,你知道他为什么流口水,为什么舔嘴唇吗出示句式:他舔了舔嘴唇,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导读小猪的话。
①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说这句话自由练读。
②指名读,师生点评。
(5)小结:想起美食,他丝毫也不掩饰自己的馋嘴和贪吃,真是——憨厚可爱。
怪不得土地爷爷也忍不住——哈哈大笑。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三袋麦子》。
本课主要讲述了小猴子、小猪和小黑熊分别用不同的方式对待自己的麦子,得到不同结果的故事。
通过故事,让学生懂得珍惜、分享和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财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分享,有计划地使用财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角色和故事情节。
难点:理解故事中角色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文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农村丰收的场景,引导学生谈论麦子,引出本课课题《三袋麦子》。
2. 自主学习(10分钟)(1)课文讲述了哪三个动物?(2)它们分别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麦子?(3)它们得到了什么结果?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角色不同的处理方式所得到的不同结果,以及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容,把握故事所传达的道理。
5. 实践练习(10分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故事中的情景,体会故事中的角色心理。
六、板书设计三袋麦子小猴子 > 种麦子 > 得到更多麦子小猪 > 吃麦子 > 什么都没有小黑熊 > 送麦子 > 得到朋友七、作业设计(1)小猴子、小猪和小黑熊分别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麦子?(2)它们得到了什么结果?(3)你认为它们的做法哪个最合适?为什么?2. 写一篇关于“假如我有三袋麦子”的想象作文。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袋麦子》。
该章节主要讲述了分数的比较大小,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比较大小方法及应用。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麦子模型。
学具:练习本、笔、分数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一个故事:有三只小猪,它们种了一片麦子。
麦子成熟后,它们把麦子分成了三份,每份的数量不一样。
小猪们想知道哪一份麦子最多,于是决定比较一下。
2. 自主学习(10分钟)3. 合作探究(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麦子模型摆出不同的分数,并尝试比较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分数比较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讲解(10分钟)讲解分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分数比较大小,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课后练习题,教师巡回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的比较大小1. 分数的意义2. 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3. 实际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2个苹果,3个香蕉;(2)4个橘子,5个橙子。
答案:(1)2/3,3/2;(2)4/5,5/4。
2. 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分给了小明和小红,小明分到了2/5千克,小红分到了3/5千克。
请问:谁分到的苹果多?答案:小红分到的苹果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袋麦子公开课教案(多场合)教案三袋麦子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从故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1.故事内容的理解与复述。
2.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案的提出。
3.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难点:1.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复述。
2.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3.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1.故事《三袋麦子》PPT。
2.故事《三袋麦子》视频。
3.故事《三袋麦子》文本。
4.白板或黑板。
5.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故事《三袋麦子》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故事中的三个角色分别代表了什么?二、故事理解与复述(10分钟)1.播放故事《三袋麦子》的视频,让学生观看。
2.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总结故事的主要情节和角色特点。
三、问题发现与解决方案(15分钟)1.让学生观察故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
四、团队合作(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团队合作解决。
2.每组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3.各组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讲解。
五、创新思维(1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故事中的角色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会发生什么?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讨论。
3.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引导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中的收获。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方面的体验。
3.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复述故事《三袋麦子》,并讨论故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生:开心
师:是啊,瞧瞧小猪开心的样子,想想他此时此刻脑子里立刻会出现哪些好吃的东西?
【有包子、饺子、面包和蛋糕、面条等】
师:哇,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小猪开心的喊道——
生:朗读“太棒啦!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师:想着你们平时开心的样子,请你再读读这句话,把小猪开心的样子读出来。
生:朗读
师:是呀,他一分钟也等不及了,课文中有一个词最能体现小猪这种着急的心情,
生:迫不及待
师:请你再读读这段话,把小猪的开心和迫不及待的心情读出来。
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读的有滋有味
师:读的多投入啊!我们读书就应该这样,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课文自然就读的有滋有味了。
现在我们就用这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我请女同学一起读第三段。
女生:朗读
师:女同学声音真好听!小牛这段话写得多好啊,我们先来看这一句(“小牛捧起饱满
的麦粒,看了又看,心想:多好的麦子啊,我要先把它保存起来,等家里的草料和杂粮都吃完了,再慢慢吃这好东西。
”),请你来读,老师建议你读的慢一点,特别注意这几个描写小牛动作的词。
生:朗读第一句话
师:有点味道了。
想听听老师读吗?
师:范读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和小牛一起看一起想,再读读这句话,注意体会他“先……再……” 的思考过程,相信你比我读的更好!
生:朗读
师:听完你的朗读老师看到了一个会思考的小牛,一个做事有条有理的小牛。
那他到底是怎样保存麦子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这个长句子,(为了防止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
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这个句子读好了你也就读明白了。
请男同学一起读!师:小牛做事有条有理,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来,我们再一起读读第三段。
4、小猪面对黄灿灿的麦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它做成食品,吃了!(板书“做成食品”)而小牛捧起饱满的麦粒是看了又看决定保存起来慢慢享用;(板书“保存起来”)我们看看小猴,他发现这是上等的麦种决定怎样做?
生:全种下了地(板书“全种下地”)
师:小猴这段话语言最少,但包含的内容可不少,你觉得小猴当时可能想些什么才决定把麦子种下地?
生:小猴肯定想,如果现在把麦子吃了,明年就没东西吃了,不如种下地,就会有更多的麦子吃。
生:小猴想,一袋麦子很快就会吃完,我要种下地,明年收到更多的麦子还可以分给
大家吃。
5、恩,看来小猴更是动了一番脑筋啊。
看看故事越读越有意思了,同样是一袋麦子,三个小动物看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样。
那一年以后,当土地爷爷又来拜访三个小动物的时候,他们会对土地说些什么,土地又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请大家默读课文 6 7、8 9自然
段,默默地读,静静地想,老师特别想知道这次读完后,你会读出一只怎样的小猪,怎样的小牛和怎样的小猴?
【自己默读课文6 7、8、9段。
】
6师:你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猪呢?
生:憨厚可爱
师:从哪里看出来的啊?
生:我从这句话读出的“小猪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师:真会学习啊,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那请你学学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恩,带着这样的感觉请男同学一起读读小猪说的话。
生:刚才的插图里小猪口水都流出来了,能看出他特别憨厚可爱!
你再读读小猪说的话。
生:朗读“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师:读的多好啊!看看,从图片里看到了小猪的“憨厚可爱” ,从语言文字里读出了小猪的憨厚可爱,相信同学们的心里一定也出现了一只憨厚可爱的小猪!(老师板书“憨厚可爱”)7、说说你们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小牛?
生:做事有条有理
生:珍惜粮食
生:不浪费粮食
师:你看看小牛不仅做事认真,而且勤俭节约爱惜粮食,真会生活啊,这也可以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精打细算。
(板书“勤俭节约”)谁来读读小牛说的话?
苏教版国标教材语文第五册
三袋麦子
教学设计流程
南囡
最新资料推荐.....................................
纺机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