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糖尿病的降糖药物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48
糖尿病人常用口服降糖药及特点(一)一磺脲类药物药品名:优降糖达美康美吡哒克糖利和糖适平等;第三代的格列美脲适用者:可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的首选,不适合1型患者。
副作用:主要为低血糖、消化道反应。
二双胍类药物药品名:目前主要使用的双胍类药物是盐酸二甲双胍。
适用者:适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病友的首选抗高血糖药物。
副作用:主要发生在肠道中,20%~30%的病友会出现不良反应,包括食欲下降、口腔中有金属的味道、恶心、腹痛、腹胀、腹泻。
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药品名:拜唐苹、倍欣等。
适用者:餐后血糖高的2型、1型及糖耐量受损患者。
副作用:主要为消化道反应,腹胀、腹痛、腹泻。
糖尿病人常用口服降糖药及特点(二)四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类药品名:优罗格列酮(商品名为文迪雅)、吡格列酮(商品名为艾丁)等。
适用者:2型及肥胖的糖尿病患者,不适合1型患者。
副作用:水肿和血容量增加,但一般较轻。
肝病和心功能不全者不宜用。
五促胰岛素分泌剂药品名:瑞格列奈(诺和龙)、那格列奈等。
适用者:适用于基础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餐后血糖高者,不适于1型患者。
副作用:轻度低血糖反应、胃肠道功能紊乱。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特别提示:1药物要保持一定得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吃吃停停会造成血糖剧烈波动,很容易加重并发症。
所以,降糖药应坚持服用。
2 超量服药会加重肝、肾、胰岛负担,结果会造成胰岛功能和肝肾功能的提前衰竭。
所以,要按量而不是超量服用降糖药。
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一)糖尿病人一定要吃水果,与正常人不同的是需要有选择地食用。
糖尿病人的日常饮食(二)一糖尿病人该如何喝粥?●不喝纯大米粥。
可以在大米粥中加入蔬菜、菌类、杂粮或豆类做成菌菜粥、杂粮粥、豆粥等。
●米、水不要放多,熬得不要太烂。
●不单独喝粥,配合主食、菜。
●不喝热粥。
●配合运动。
●喝粥的时间:监测血糖。
二以下食物也不建议糖尿病人食用主食:汤面、油饼、油条、米饼、热干面、烙饼、煎饺、馅饼、无糖汤圆、年糕、粘豆包、粽子、粘米饭副食:土豆泥、煮甘薯、部分南瓜、勾芡的炒菜和汤类等冲制饮品:无糖芝麻糊、无糖核桃粉、藕粉等即时食品:精白面包、棍子面包、小麦饼干、膨化薄脆饼干、麦芽糖等三人均每日6克盐,别忘了味精、大酱中都有盐。
糖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选择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有哪些选择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那么,糖尿病的药物治疗都有哪些选择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胰岛素。
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尤其对于 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是必需的治疗药物。
对于 2型糖尿病患者,如果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或者出现了某些并发症,也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
胰岛素的种类繁多,包括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预混胰岛素等。
短效胰岛素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一般用于控制餐后血糖;中效和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较长,主要用于提供基础胰岛素水平,控制空腹血糖;预混胰岛素则是将短效和中效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口服降糖药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口服降糖药有以下几类:1、双胍类药物,比如二甲双胍。
这是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二甲双胍还具有减轻体重、改善血脂等作用。
2、磺脲类药物,常见的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发挥降糖作用。
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
3、格列奈类药物,如瑞格列奈、那格列奈。
它们也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来降低血糖,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适合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4、α糖苷酶抑制剂,像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
它们通过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血糖。
服用这类药物时,可能会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
5、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如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这类药物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但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和水肿等副作用。
6、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比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它们通过抑制 DPP-4 酶的活性,提高体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IP)的水平,从而发挥降糖作用。
XXXX医院糖尿病肾脏病降糖药物的选择和监护要点1、SGLT2i2、GLP 1RA3、二甲双胍4、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4i)5、胰岛素促分泌剂6、a糖苷酶抑制剂7、噻唑烷二酮类(TZD)8、胰岛素糖尿病肾脏病(DKD )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病,主要表现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 ) >30mg/g 和(或)eGFR<60ml/min/1.73m ,且持续超过3个月。
要点提示:使用服降糖药物的T2DM患者应根据eGFR调整降糖药物的剂量。
推荐二甲双胍作为T2DM合并DKD (eGFR>45ml/min/1.73m )患者的一线降糖药物。
确诊DKD的T2DM患者,无论血糖是否达标,若eGFR>45ml/min/1.73m ,均推荐使用SGLT2i以延缓DKD进展。
对于无法使用SGLT2i或使用后血糖仍不达标的T2DM患者,推荐使用具有延缓DKD进展证据的GLP 1RA。
对于T1DM及T2DM合并CKDG4~5期的患者宜采用胰岛素治疗,后者也可使用不经肾脏排泄的服降糖药物。
1、SGLT2i(1)SGLT2i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而降低血糖。
(2)SGLT2i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和卡格列净等。
(3)SGLT2i具有独立于降糖之外的肾脏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肾脏复合终点风险。
(4)SGLT2i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血容量降低相关的不良反应。
(5)对于酮症酸中毒高风险患者应尽量避免使用SGLT2i。
(6)肾移植患者,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增加感染风险,暂不推荐肾移植患者中使用SGLT2i。
(7 ) eGFR<45ml/min/1.73m 时不建议使用SGLT2i ,eGFR<30ml/min/1.73m 时停止使用。
2、GLP 1RA(1)GLP 1RA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刺激胰岛素分泌,同时具有延缓胃排空、抑制食欲和降低体重的作用。
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导致血糖升高。
为了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合理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用药的指南和几种常用的药物。
一、大类药物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
(2)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在此类药物中,格列奈类药物是最常用的代表,如格列奈普利和格列美脲。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2. 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胰岛素能够直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的稳定。
胰岛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迅速达到峰值,以模拟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情况。
常见的有胰岛素肽、胰岛素酸等。
(2) 中长效作用型胰岛素中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能够延长血糖降低的持续时间,常见的有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和巴真类胰岛素。
二、药物治疗的选择原则糖尿病用药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个体化治疗不同病情和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例如,年轻人在糖尿病的早期可以首选口服降糖药物,而老年患者或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以胰岛素为主。
2. 药物效果不同的药物对血糖的降低效果也是不同的。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其降糖效果和潜在的副作用。
3. 考虑并发症糖尿病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还要考虑其对其他合并症的治疗效果。
4. 患者接受程度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和个人意愿。
一些患者可能不适合注射胰岛素,因此口服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糖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与用药原则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选择药物和遵守用药原则对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和用药原则,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
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尤其适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严重胰岛素抵抗的情况。
胰岛素治疗的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胰岛素种类的选择: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用药方便性和经济可承受性等因素,可以选择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等种类进行治疗。
2. 用药剂量的调整:根据患者的血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的用药剂量,以达到血糖稳定的目标。
3. 胰岛素注射技巧的培训:患者和家属需要接受专业的胰岛素注射技巧培训,以确保胰岛素注射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除了胰岛素治疗,口服降糖药物也是常见的糖尿病治疗方式。
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和用药原则如下:1. 药物分类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胰岛功能状态,可以选择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等不同类别的药物进行治疗。
2. 用药剂量和适应症的考虑:药物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药物的适应症来调整,以确保药物疗效的最大化。
3. 药物的合理组合:在一些情况下,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的治疗效果更好。
合理的药物组合可以充分发挥不同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
三、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体质、年龄、合并疾病等因素各不相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治疗,选择适合患者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2. 根据血糖控制情况调整用药: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血糖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和药物种类,以维持血糖的稳定。
3. 定期复查和评估疗效: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和评估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症: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并避免使用存在禁忌症的药物。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需要通过饮食控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来降低血糖水平。
其中,糖尿病降糖药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降糖药的分类,为患者选择适合的降糖药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胰岛素增敏剂1.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胰岛素增敏剂,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等。
它们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减少胰岛素抵抗和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2.呋塞胺类药物:呋塞胺类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的糖和脂肪的吸收,减少胃肠蠕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内的葡萄糖吸收,从而使餐后血糖上升的幅度减小。
常见的药物包括阿卡波糖、伊纳卡糖等。
二、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可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如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
它们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2.胰岛素促分泌素样药物:这类药物模拟胰岛素促分泌素的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更多的胰岛素。
常用的药物包括普拉格列特等。
三、胰岛素替代治疗1.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剂适用于临时升高血糖的情况,如餐后高血糖、运动后血糖升高等。
2.中作用型胰岛素:中作用型胰岛素注射剂适用于长效或多次剂量胰岛素替代治疗,如罗麦来胰岛二、人胰岛素。
四、肠道抑制糖吸收药1.菊粉酯类药物:菊粉酯类药物能够阻断小肠内尤其是空肠内的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胰岛素的需求。
2.肠道激素类药物:肠道激素类药物通过调节肠道葡萄糖的吸收来控制血糖水平。
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肠促胰岛素样肽等。
五、其他降糖药1.脂肪酸类药物:脂肪酸类药物通过调节脂肪代谢来达到降低血糖的效果,如他格列奈等。
2.硫脲类药物:硫脲类药物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以及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如格列吡嗪等。
总结:糖尿病降糖药的分类有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分泌促进剂、胰岛素替代治疗、肠道抑制糖吸收药和其他降糖药等。
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不敏感,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为了控制血糖,患者通常需要使用降血糖药物。
然而,不同的患者情况不同,因此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和应用策略也有所不同。
本文将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药物的选择及应用策略。
降血糖药物通常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在选择降血糖药物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病史、体重、胰岛素敏感性等因素。
1.口服药物类:口服药物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来降低血糖。
-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Metformin),是首选的口服降血糖药物。
它可以降低肝脏糖原合成,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抑制血糖生成。
-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Glipizide)和格列美脲(Gliclazide),能直接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 呋塞米类药物:如瑞格列奈(Repaglinide),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迅速释放胰岛素。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Acarbose),通过抑制肠道中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转化。
- 苯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奈类药物(如皮格列特洛(Pioglitazone)),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增加非胰岛素抵抗组织细胞的葡萄糖利用。
2.注射药物类:当口服降血糖药物无法达到血糖控制目标时,可以考虑注射药物的使用。
-胰岛素:胰岛素是2型糖尿病患者最常用的注射药物。
胰岛素可以直接补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不足的胰岛素,以控制血糖水平。
- 胰岛素促分泌剂:如瑞格列奈(Repaglinide)和二甲基胰岛素功能增强剂(如Exenatide),可以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患者降低血糖。
在选择和应用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血糖药物时,还需要考虑以下策略:-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糖尿病控制目标,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糖尿病用药指南1000字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使用药物进行控制和管理。
在选择和使用药物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糖尿病类型、并发症、并发症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糖尿病用药指南,供参考。
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方式。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敏感剂。
1.1 磺脲类降糖药磺脲类降糖药主要作用于胰岛素的分泌,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从而降低血糖。
常用的磺脲类降糖药包括氯磺丙脲、格列苯脲、格列齐特等。
磺脲类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有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使用时应注意用药剂量和时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2 双胍类降糖药双胍类降糖药以甲双胍为代表,主要作用于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糖异生,增加胰岛素对组织的敏感性,促进糖的利用和下降血脂。
双胍类药物不会引起低血糖,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不适、乳酸性酸中毒等。
1.3 α-糖苷酶抑制剂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肠道,抑制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从而减缓血糖的上升。
常用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沙格列汀等。
副作用主要是胃肠道不适,使用时应注意饮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1.4 胰岛素促分泌剂胰岛素促分泌剂主要作用于胰腺,刺激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血糖。
常用的胰岛素促分泌剂有格列喹酮、格令泰等。
副作用主要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1.5 胰岛素敏感剂胰岛素敏感剂主要作用于改善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糖代谢。
常用的胰岛素敏感剂有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副作用主要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时机,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2. 胰岛素治疗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佳、胰岛素分泌受损、胰岛素敏感受损等情况,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主要通过补充患者体内胰岛素的缺乏,控制血糖。
一般来说,胰岛素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进食量、体重、身体状况等情况制定方案,确保胰岛素的用量和时机合适,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人怎样科学选降糖药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特点是体内的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疗法在控制血糖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学选降糖药的原则,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
1. 了解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在选择降糖药物之前,糖尿病患者首先要了解各种降糖药物的作用机制。
常见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
•胰岛素:包括胰岛素注射剂和胰岛素口服制剂。
•其他降糖药物:如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释放剂等。
不同的降糖药物作用机制不同,对血糖控制的效果也有所差异。
因此,了解这些药物的特点是选择降糖药物的首要条件。
2. 根据病情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药物除了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外,糖尿病患者还应结合自身的病情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2.1 类型1糖尿病患者选择胰岛素为主类型1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几乎完全丧失。
这类糖尿病患者通常需要注射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因此,类型1糖尿病患者主要选择胰岛素为降糖药物。
2.2 类型2糖尿病患者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类型2糖尿病患者通常有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等问题。
这类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病情和个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
2.2.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类型2糖尿病患者常用的降糖药物。
其中,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它通过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磺酰脲类药物是另一类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它们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
不同的磺酰脲类药物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所以在选择时应谨慎。
2.2.2 胰岛素治疗在某些情况下,类型2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治疗可以直接补充患者体内缺乏的胰岛素,帮助控制血糖。
胰岛素治疗可以选择胰岛素注射剂或胰岛素口服制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