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用锂离子电池及其管理系统..共36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3.28 MB
- 文档页数:36
2MWh储能系统方案1.项目概述2.技术方案3.系统设计4.系统实施5.风险评估6.成本分析7.结束语1.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为客户提供一套2MWh集装箱储能系统,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储能和调峰。
该系统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储能介质,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管理和优化。
2.技术方案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储能系统的设计、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集成、以及系统的测试和调试。
储能系统采用集装箱式设计,方便运输和安装。
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软件和硬件技术,实现对储能系统的监控、控制和优化。
系统测试和调试将在安装完成后进行,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系统设计储能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并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对系统的扩展和维护。
系统采用了高效的充放电控制算法,以实现对储能系统的优化和管理。
同时,系统还具备自动故障检测和报警功能,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系统实施系统实施包括集装箱储能系统的制造、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集成、系统测试和调试、以及安装和调试。
系统的制造和开发将在工厂内进行,而系统测试和调试、安装和调试将在客户现场进行。
在安装和调试过程中,我们将与客户紧密合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风险评估本项目存在一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包括储能系统的设计和控制系统的开发,需要我们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经验。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竞争优势。
6.成本分析本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成本、运输成本和维护成本等。
我们将通过优化设计和管理,以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7.结束语本项目是我们公司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我们将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实现共赢和可持续发展。
一、2WMh项目简介2WMh项目是一项针对储能系统的开发项目,旨在提供高效、稳定、安全的储能解决方案。
该项目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编 制 说 明目录一、编制背景 (1)二、编制原则 (1)三、主要工作过程 (1)四、主要条款的说明 (2)五、其他应说明的事项 (3)一、编制背景随着我国能源结构的转型,储能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电化学储能系统具有适应频繁的充放电转换、毫秒级的响应速度、较高的容量等特点,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电化学储能系统的核心是储能电池,而电池管理系统是保证储能电池系统稳定、安全、可靠、长寿命运行的关键设备,建立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对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编制原则鉴于储能系统标准的重要性,全球主要国家和标准化组织都积极开展了相关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目前我国发布的相关标准主要有:GB/T 34131-2017《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管理系统技术规范》、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GB 51048-2014《电化学储能电站设计规范》、NB∕T 42091-2016《电化学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技术规范》。
电化学储能系统用电池管理系统对储能电池系统的安全性、经济性、一致性等具有极大的影响,本标准在原有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储能系统的应用,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进行了详细的定义,为储能系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主要工作过程本标准是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18年度第一批四项联盟标准之一,项目编号CNESA2018001,由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牵头起草。
标准主要工作过程:1、2018年2月,编制组成立,构建标准编写组织机构,确立标准编写的总体工作目标,确定参编单位及其人员,开展标准前期研究工作。
2、2018年6月,标准项目正式立项。
3、2018年7月,编制组通过前期查阅收集资料以及所进行的针对性调研,确定标准框架结构和主要章节内容。
7月11日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编制组研讨会,会议确定了标准框架结构与主要章节内容,以及后续工作安排。
储能系统方案设计近年来,储能技术的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储能系统方案的设计。
储能系统是由多个元件、设备和技术组成的,设计合理的储能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同时也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
在本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储能系统的方案设计,并提供实用的指导。
一、储能系统的类型目前主要的储能系统类型包括:电池(包括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超级电容器、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储热储能等。
其中,电池是最常见的储能设备之一,由于其成本逐渐下降、功率密度提高等原因,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储能系统方案的设计原则1.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越来越高,而储能系统可以为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保障。
因此,在储能系统方案的设计中,应考虑如何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进一步推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2. 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储能系统的效率是影响其使用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设计储能系统时需要选用高效的储能技术,并考虑提高能量转化率、降低能量损耗等措施,以提高储能系统的效率。
3. 确保储能系统的安全性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应根据储能系统的类型和使用环境,设计合理的安全措施,保障储能系统的正常运行。
4. 根据使用需求设计方案储能系统的使用需求应当是储能系统方案设计的基础。
储能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需求差异很大,应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设计出合适的储能系统方案。
三、针对不同场景的储能系统方案1. 居住区域的储能系统方案居住区域的储能系统需要满足日常家庭用电的需求,同时也需要考虑峰值电力的储存。
可以选择利用锂离子电池储能,将太阳能和风能转化成电能,进而储存起来,以便于日间或其他时间使用。
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家庭用电的效率。
2. 商业区域的储能系统方案商业区域的储能系统通常需要满足较高的负载要求,例如一些办公楼、购物中心等。
可以采用超级电容器等储能设备,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储能电量进行统一调度,达到高效供电的目的。
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设计方案——采用 3.2V/80Ah 电池项目部第 1 页共 15 页1、术语定义◆磷酸铁锂单体电池:由电极及电解质构成的磷酸铁锂电池基本单元;每一个单体电池只能有一个独立封闭体。
(注:若用多个单体电池并联并再次用外壳封装成为一个独立电池,将不视为一个单体电池)。
◆电池箱:包含电池、连接件、BMS 均衡管理模块、电气连接件及通讯接口等,安装在电池柜上的基本单元,本方案中一个电池箱包含 40 并 4 串 160 支单体电池(。
注:对于同一厂家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组,其几何尺寸、工作性能以及接口规格应统一,以便各电池组之间具有互换能力)。
◆电池簇:由一定数量的磷酸铁锂单体电池组通过串联组合,并配置BMS的组合体,其通过断路器或 DC/DC 模块接入 PCS 入口直流母线。
◆电池系统:一台双向变流器直流侧接入的由一定数量的电池组通过串、并联组合,并配置电池管理系统(BMS)的组合体。
◆储能单元:由一台双向变流器(PCS)和一个电池系统构成的,可以作为独立的负载或电源直接调度的单元。
◆电池管理系统(BMS):用于监测、评估及保护电池运行状态的电子设备集合。
用于监测并传递锂离子电池、电池组及电池系统单元的运行状态信息,如电池电压、电流、温度以及保护量等;评估计算电池的荷电状态 SOC、寿命健康状态 SOH 及电池累计处理能量等;保护电池安全等。
◆电池柜:放置电池箱及电气元器件的柜体。
◆电气柜:放置具有电动操作功能的断路器、熔断器、接触器及电池管理系统元件,实现电池系统的能量与状态监控,配合双向变流器进行系统管理。
2、设计目标在本方案设计一套 100KW 锂离子储能电池系统。
该电池系统主要包括单体模块(3.2V80Ah)、电池箱、电池架等。
整体设计基于科学的内部结构与连接设计,先进的电池生产工艺,独立的电池箱模块化设计,既便于安装维护,有便于安装运输,具有高比能量和长寿命、安全可靠、使用温度范围宽等特性。
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1.引言电力储能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热点领域之一,而电池管理系统的标准是其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何制定和遵守相应的标准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的重要性、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的重要性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是指对电池进行充电、放电、温度控制、电压平衡和状态监测等管理函数的系统。
其标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有助于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性能。
在全球范围内统一的标准还有助于降低产品成本、促进产业发展和推动技术创新。
在当前国际市场上,尚缺乏统一的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
各国制定的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和通用性较差。
制定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势在必行,以促进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应用。
3.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的现状在我国,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的制定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储能电站用锂离子电池组管理系统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标准。
该标准主要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管理系统,规定了其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为相关企业提供建设和运营的技术指导。
与此国际上也已经形成了一些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的初步框架。
如IEC、ISO等国际标准化组织陆续发布了相关标准,内容涵盖电池系统的安全性、性能评估、通信协议、环境适应性等方面。
这些标准为全球范围内的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4.电力储能用电池管理系统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随着电力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电池管理系统标准将会进一步完善和丰富。
标准将更加强调对电池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要求,以应对各种特殊工作条件下的挑战。
标准将更加注重对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和自适应性提出要求,以满足不同场景下的灵活运行需求。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GC/GF XXXX:2013CNCA/CTS XXXX-2013储能系统用锂离子电池技术条件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Lithium Batteries Used in Energy Storage System2013-XX-XX发布2013-XX-XX实施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发布目录目录 (I)前言 (II)1范围 (1)2参考标准 (1)3术语、定义 (1)4要求 (2)4.1锂电池单元组/单体 (2)4.2锂电池模块 (3)4.3加速寿命测试 (4)4.4发射 (5)4.5通信接口 (5)5试验方法 (5)5.1试验条件 (5)5.2锂电池单元组/单体试验 (6)5.3锂电池模块试验 (7)5.4试验程序 (10)6检验规则 (12)6.1检验规则及检验项目 (12)6.2出厂检验 (13)6.3型式检验 (13)7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3)7.1标志 (13)7.2包装 (14)7.3运输 (14)7.4贮存 (14)前言目前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能量型锂电池作为储能系统中重要储能部件,具有维护简便、容量高的特点,适合在储能产业应用。
由于目前没有专用标准,导致产品参差不齐,储能行业未能大规模健康发展。
为正确引导我国储能用锂离子电池的技术发展,促进安全、高效、可靠产品的推广应用。
本技术规范综合储能以及锂电池的特点从适用范围、技术条件、试验方法、出厂检验要求以及标志、包装、运输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要求。
本技术规范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分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归口。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单位: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山东圣阳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信息产业化学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北京寰能天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王婷、隋延波、马洪斌、李永、谢汉鹏、石彤、王子冬、王宗、胡道中、李军。
储能系统技术方案1、方案简介储能系统(EnergyStorageSystem,简称ESS)是一个可完成存储电能和供电的系统,具有平滑过渡、削峰填谷、调频调压等功能。
可以使太阳能、风能发电平滑输出,减少其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给电网和用户带来的冲击;通过谷价时段充电,峰价时段放电可以减少用户的电费支出;在大电网断电时,能够孤岛运行,确保对用户不间断供电。
储能系统是电力系统“采-发-输-配-用-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新能源微电网的基础。
系统中引入储能环节后,可以有效地实现需求侧管理,消除昼夜间峰谷差,平抑负荷,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利用电力设备、降低用电成本,还可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可作为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参与调频调压、补偿负荷波动的一种有效手段。
2、储能系统架构储能系统包括锂离子电池、BMS系统、PCS系统、EMS系统等。
其中,电池模组采用模块化设计,由若干电池串并联组成。
每个电池模组配置一个电池管理单元,对单体电池的电压、温度等参数进行监测;储能系统架构图电池根据市场情况,储能电池选择为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一定的优势。
1)长循环寿命由于风光资源的不确定性、间歇性,蓄电池经常处于部分荷电状态(PSOC)模式下运行。
电池在这种状态下经常处于过充或欠充状态,尤其是欠充状态会导致电池寿命提前终止,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年限达到15年,循环次数4500次以上。
2)高能量转换效率储能电池经常处于充放电循环,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高低对规模储能电站的经济性好坏有决定性的影响。
磷酸铁锂电池改善了电池部分荷电态(PSOC)模式下的充电接受能力,充电接受能力较普通电池提升40%以上,使电池具有了优异的充放电效率(97%以上),整个储能电站的能量转换效率可达到90%以上。
3)经济性价比寿命期内性价比是评估储能技术是否可行的一项重要指标。
磷酸铁锂电池既保持了电池高能量密度,又具有快速充放电、循环寿命长、价格低等优势,收益/投资比可达;相比铅碳电池、管式胶体电池、三元锂电池相比,具有更低的成本及更高的性价比,可有效的降低储能电站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