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深度基准面
- 格式:docx
- 大小:27.72 KB
- 文档页数:4
2024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45题)1、在对进度计划调整时,大量超前领先的非关键线路()。
A.应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B.对于保证进度计划是有利的C.可能受其他线路发展的制约,中途不得不临时停工D.可能转化为关键线路【答案】 C2、大体积凝土宜选用缓凝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其中缓凝成分不应为糖类。
A.不宜小于10%B.不宜小于12%C.不宜小于15%D.不宜小于18%【答案】 D3、如重力式码头所在地波浪、水流条件复杂,在沉箱安放后,应立即将箱内灌水,待经历()后,复测位置,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后,及时填充箱内填料。
A.1~2个高潮B.2~3个高潮C.1~2个低潮D.2~3个低潮【答案】 C4、在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中掺加聚丙烯纤维,主要作用是提高混凝土的()。
A.抗压强度B.抗冻性C.抗氯离子渗透性D.抗裂能力【答案】 D5、基床夯实后,进行复夯检验时,对离岸码头采用选点复打一夯次,复夯选点的数量不少于()点,并应均匀分布在选点的基床上。
A.10B.20C.50D.80【答案】 B6、《中国水上水下活动许可证》的有效期由海事管理机构根据活动的期限及水域环境的A.2 年B.3 年C.4 年D. 5 年【答案】 B7、港口与航道工程中桩基工程中的沉桩结束后应及时(),加强基桩之间的连接,以减少桩身位移,改善施工期受力状态。
A.拉桩B.浇筑桩帽C.上部施工D.夹桩【答案】 D8、根据行业监管重点,对水运工程建设存在的突出质量安全问题所采取的针对性抽查称之为()。
A.专项检查B.综合检查C.专项督查D.综合督查【答案】 C9、为增加混凝土耐久性而采用环氧涂层钢筋时,以下措施不能一同使用的是()。
A.引气剂B.钢筋阻锈剂C.外加电流阴极保护D.硅烷浸渍【答案】 C10、《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S 202—2—2011)中对海水环境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最小厚度作了具体规定。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港口与航道工程实务高分题库附精品答案单选题(共40题)1、陆地海拔高度基准面与理论深度基准面相比较()。
A.理论深度基准面的高程低B.海拔高度基准面低C.某些时刻理论深度基准面低D.有些时刻海拔高度基准面低【答案】 A2、流沙(土)与管涌是由动水力引起的两种主要的渗透破坏形式,下列现象中,属于流沙现象的是( )。
A.土体翻滚B.土体隆胀C.土体浮动D.土体断裂【答案】 A3、关于大体积混凝土防裂措施的说法,错说的是()。
A.掺入缓凝剂,延长混凝土凝结时间B.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3.0mC.基础强约束区的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1.5mD.混凝土分层浇筑允许间歇期最长是14D【答案】 D4、《高桩码头设计与施工规范》要求:施工时期应验算岸坡由于挖泥、回填土、抛填块A.设计高水位B.设计低水位C.历年最高水位D.历年最低水位【答案】 B5、斜坡式防波堤一般用于水深较浅、地质条件较差、附近又盛产石料的地方,当用()A.100kg 左右的块石B.模袋混凝土C.混凝土人工块体D.钢制石笼【答案】 C6、斜坡堤抛填堤心石中,一次抛填量大,适用于粗抛的船是()。
A.民船B.方驳C.自动翻石船D.起重驳船【答案】 C7、整治口门内分汊河段的浅滩,宜选择()的汊道为主航道。
A.落潮流动力较强,输沙能力较大B.落潮流动力较强,分沙较少C.涨潮流动力较强,输沙能力较大D.涨落潮流动力较强,输沙能力较大【答案】 B8、港口与航道工程中,电化学的阴极防护方法对()的钢结构防护无效。
A.浪溅区B.水位变动区C.水下区D.泥下区【答案】 A9、港口与航道工程中高桩码头工程预制构件安装时,当露出的钢筋影响安装时,对此钢筋()。
A.不影响构件受力的,可随意割除B.影响构件受力的,不可随意割除C.不得随意割除,并应及时与设计单位研究解决D.不得随意割除,可与监理、业主代表研究解决【答案】 C10、我国海水环境严重受冻港水位变动区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的抗冻等级标准为()。
我国沿海高程基面及相互关系在海洋测绘中,高程和水深的起算面称为高程/深度基准面。
我国沿海常用的高程/深度基准面包括:黄海平均海水面、理论深度基准面、潮高基准面和当地筑港零点,各基面情况分别说明如下。
一、基本概念⒈黄海平均海水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测量高程,一般都要规定一个标准的起算面。
通常取某一永久性验潮站的平均海水面作为这个标准的基准面。
平均海水面是指某验潮站多年的每小时潮位观测记录的平均值。
分日平均海面、月平均海面和多年平均海面。
从资料分析可知: 同一验潮站的平均海面,具有以一年为周期的较有规则的变化,而它的年变化则与天文要素有关。
天文要素是以18.6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所以要得到精确的多年平均海面,最好取19年的平均海面的平均值。
我国在1957年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高程基准面很不统一。
1957年起,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中国国土地物高度的高度零点”。
它是根据青岛大港第一码头验潮站1950~1956年逐时观测的潮位平均值而计算的“位置”,位于该验潮井水尺零点以上239厘米处,命名为“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
至1985年,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这个“位置”作了上升29毫米,据此订正,产生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是我国高程的统一基准。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验潮站内一间特殊的房屋,青岛市大港一号码头西端验潮站室内有一直径1m、深10m的验潮井,有三个直径分别为60cm的进水管与大海相通。
实践表明:黄海地区多年平均海面,与青岛的黄海平均海面是基本一致的,而在渤海、东海、南海地区均有差异,其中渤海在-2~3cm之间,东海海区在20~26cm之间,南海海区在31~37cm之间。
⒉理论深度基准面平均海平面是确定陆域地物高度的起算面。
但对于计算海域深度来说,由于潮位升降,海面大约有一半时间低于平均海平面,因此,如果以平均海平面作为深度起算面,则海图上所标水深实际上约有一半时间没有那么深。
2022年一级建造师考试《港口与航道工程》模拟真题二1 [单选题](江南博哥)我国北方某受冻区海港,实测的高、低潮位与累积频率的关系如表1、表2所列。
该海港码头水位变动区的范围是( )m。
A.2.27~0.8B.1.85~0.5C.1.27~-0.5D.3.02~1.05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位于海岸和感潮河段常年潮流段的港口,设计高水位应采用高潮累积频率10%的潮位,简称高潮10%;设计低水位应采用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简称低潮90%。
水位变动区:设计高水位向下1.0m与设计低水位向下1.0m之间的区域。
此题中高潮累积频率为10%的潮位为2.27m,低潮累积频率90%的潮位为0.5m。
故此题水位变动区范围为1.27~-0.5m。
(2.27-1=1.27m;0.5-1=-0.5m)2 [单选题] 工程勘察报告关于地下水的描述中含水层指的是( )的渗透系数。
A.水平方向B.垂直方向C.各个方向D.垂直和水平方向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地下水类型、形成条件、水位特征、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垂直和水平方向)。
地下水活动对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和基础施工的影响。
3 [单选题] 理论深度基准面就是计算( )的起算面。
A.陆地海拔高度B.海图水深C.陆地水下高程D.河流水深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海图深度基准面就是计算海图水深的起算面,一般也是潮汐表的潮高起算面,通常也称为潮高基准面。
在水深测量或编制海图时,通常采用低于平均海平面的一个面作为海图深度基准面,此面在绝大部分时间内都应在水面下,但它不是最低的深度面,在某些很低的低潮时还会露出来。
我国1956年以后基本统- - 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海图深度基准面。
目前,我国规定以“理论最低潮位”为海图深度基准面,亦为潮位基准面。
4 [单选题] 强夯置换法适用于( )、软塑一流塑状的黏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严的工程。
A.硬塑的黏性土B.砂土C.高饱和度的粉土D.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等地基,上述以外的土应通过试验确定其处理效果。
高程和深度高程和深度,有人认为都是指地面某点至平均海水面的垂直距离,是以同一平均海水面起算的不同称谓。
认为高于平均海水面的为正值,叫海拔高又叫高程;低于平均海水面的为负值,叫海拔低又叫深度。
实际上这种认识是不准确的。
在海图和陆图上,高程、深度等概念的含义并不一样。
高程,泛指以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度。
采用不同的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程,准确和实用程度是不会相同的。
1956—1985年我国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
它是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观测的潮汐资料计算出的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面,由总参谋部测绘局与国家水利部门于1957年共同确定的,统一称作“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85年以后,我国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它是以青岛验潮站1952—1979年观测的潮汐资料计算出的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面,是1985年全国一等水准网布测协调组扩大会议决定的。
它较前者科学、精确、稳定、实用,前者平均海水面比后者稍高,但差值仅为0.0289,故1985年前出版的地形图可继续使用。
深度,一般指低于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位)的高度。
我国采用“1956年理论深度基准面”。
它是比最低低潮面还要低的埋论数值,位于平均海水面之下。
从上可知,高程与深度不是以同一起算面起算的,高程起算面是平均海水面,全国是统一的。
而深度起算面各个海区是不同的,都是比平均海水面低的理论数值,与平均海水面间的高差随着海区的不同而不同。
潮差大的海区,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高程起算面的高程差也大;反之,则小。
理论深度基准面与高程起算面的高程差,在国家海洋局和海军航保部每年出版的《潮汐表》和海图上都有记载。
由于陆图和海图服务的对象、任务不同,因此它们的高程和深度的具体含义也不完全相同。
陆图上,高程和深度一般可理解为以同一高程起算面,即以黄海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度,高于平均海水面的为高程(为正)或称海拔高,低于平均海水面的为深度(为负)或称海拔低。
第2节海洋测量知识点1、技术设计为了保证海洋测量工作顺利开展,在测量实施前必须深入调查、收集资料,进行技术设计。
技术设计的主要内容(1)确定测量目的和测区范围;(2)划分图幅及确定测量比例尺;(3)确定测量技术方法和主要仪器设备;(4)明确测量工作的重要技术保证措施;(5)编写技术设计书和绘制有关附图.知识点2、控制测量海洋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分为平面控制测量和高程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测量建立平面控制网的传统方法是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
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三角测量技术逐步被gps控制测量技术替代。
平面控制测量技术设计工作一般分为资料收集和分析、初步设计、实地勘察、技术设计书编制等四个阶段。
按照《海道测量规范》(gb 12327-1998)中关于平面控制精度的规定,海洋测量控制点分为海控一级点(以hi表示)和海控二级点(以h2表示)以及测图点(以h c,表示)。
海控点的分布应以满足水深测量和海岸地形测量为原则。
海洋测量平面控制基本要求和投影分带规定见表2-2-1海控一、二级点布设的方法主要采用gps测量、导线测量和三角测量,测图点可采用gps快速测量法,以及导线、支导线和交会法测定。
其图形布设要依据地形条件和仪器装备情况而定。
海控点和测图点的基本精度指标见表2-2-2。
用于平面控制的主要控制点应采用常规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定,其相对准确度为1/100 000。
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控制点时,在置信度为95%时,定位误差不超过10 cm。
而不能用于发展平面控制的次级控制点,采用常规大地测量的方法测定时其相对准确度不得大于1/10 000,采用卫星定位方法测定时不得大于50 cm。
高程控制测量的方法主要有几何水准测量、测距高程导线测量、三角高程测量、gps高程测量等。
在有一定密度的水准高程点控制下,三角高程测量和gps高程测量是测定控制点高程的基本方法。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可代替四等水准测量和等外水准,但三角高程网各边的垂直角应进行对向观测。
计算平均海面最简单地方法是算术平均方法.可分为日平均、月平均、年平均和多年平均海平面等.一般以多年地年平均海面地平均值作为长期地平均海面..高程基准目前,我国采用地是“国家高程基准”.它采用了年地资料,对青岛验潮站地平均海面重新计算,以年地资料为一组,滑动步长为一年,得到组以年作为一个周期地平均海面,然后再取其平均值作为高程基准.吴淞零点是以比实测最低水位略低地高程作为水尺零点.系根据吴淞站(现东海船厂内)年至年实测资料,于年确定一个略低于最低潮位作为吴淞零点,并于年引测到松江佘山,建立永久性测量标志,吴淞零点比全国统一基准面黄海平均海面(青岛)低米(又说低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年黄海高程..深度基准就大地测量而言,采用平均海面作为水深测量地基准面,可以使水深与陆地高程得以统一.但在海图编制中,常采用一个低于平均海面地参考面作为深度基准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理论深度基准面()年起,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在全国海洋测绘中,统一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深度基准面,同时也作为潮水位高度和潮汐预报水位地起算面.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年月日开始实施地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规定,原来作为海洋测绘深度基准面地理论深度基准面改名为理论最低潮面.同时规定,在计算理论最低潮面时,增加个长周期分潮进行长周期改正,因此计算理论最低潮面地分潮从个增加到个.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海图基准面()即海图所载水深地起算面,又叫深度基准面.定义:海图及各种水深资料所载深度地起算面.定义:海图及港口航道图中水深地起算水平面.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地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同一点地水深是不相同地,这个差数随各地地潮差大小而不同,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地潮高,必须确定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地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通常取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下深度为地位置.求算深度基准面地原则,是既要保证舰船航行安全,又要考虑航道利用率.由于各国求值地方法有别,因此采用地深度基准面也不相同.中国在年以后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海拔高度也称绝对高度,是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地垂直距离.海拔地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地平均海水面.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地多年记录,把海水面地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从年起,我国地绝对高程是以青岛港所设立地验潮站,经过长期观测和记录黄海水面地高低变化,取其平均海平面地高程为零,作为大地水准面地位置,并作为我国计算高程地基准面我国在青岛市内地一个山洞里建立了水准原点,其高程为,全国各地地高程都是以它为基准测算出来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相对标高相对标高表示建筑物各部分地高度.标高分相对标高和绝对标高.相对标高是把室内首层地面高度定为相对标高地零点,用于建筑物施工图地标高标注.在建筑施工图地总平面图说明上,一般都含有“本工程一层地面为工程相对标高±米,绝对标高为米”.这里地一层地坪±是相对于工程项目内地假定高度,但它比黄海平均海平面高米.当我们再施工到二层地面时,图纸上给出地二层地面建筑高度为米,那么我们说,二层地面比一层地面±高出米.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潮位零点( ),又称潮汐基准面.潮汐基准面:潮汐基准面是测量潮位地起算面.潮汐基准面一般与海图(深度)基准面相同.但是目前有些港口地海图基准面与潮汐基准面不尽一致.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是指根据深度基准面测定的深度值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地球科学领域,深度基准面是指在地下深层地层中确定一个固定的水平面,用来作为测量地下深度的参照点。
深度基准面的选择对于地质勘探和地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重点探讨根据深度基准面测定的深度值相等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探讨其在地质勘探和地质研究中的意义和应用。
通过对深度值相等的相邻点连成的闭合曲线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地下地层的特征和构造,为勘探和研究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深度基准面的定义和作用,深度基准面测定的方法,以及深度值相等的相邻点连成闭合曲线的意义。
结合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希望能为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将对深度基准面的概念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探讨深度基准面的定义和作用、深度基准面测定的方法以及深度值相等的相邻点连成闭合曲线的意义。
在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探讨深度基准面测定的应用与展望,并进行结语。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内容框架,更好地理解深度基准面测定的重要性和意义。
1.3 目的: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根据深度基准面测定的深度值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深度基准面的定义、测定方法以及深度值相等的相邻点连成闭合曲线的意义,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概念在实际工程和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本文的阐述,也可以帮助读者对深度基准面相关概念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正文2.1 深度基准面的定义和作用深度基准面是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用于描述地下体系中各种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在海洋和湖泊中,深度基准面通常是指海平面或湖平面,而在陆地上则可以是地面或其他参考点。
一建港航复习资料港口与航道工程一级建造师《港航工程管理与实务》复习与思考1E411000港口与航道工程专业技术1E411010港口与航道工程水文和气象一、波1、波浪要素波浪要素波高H波长L波陡δ波浪周期T波速C2、波浪玫瑰图波浪玫瑰图表示各向、各级波的出现频率。
波高以0.5m为一级,波周期以1为一级分级。
极坐标的经向长度表示出现频率,垂直于径向的横向长度表示波高,16个方位表示波浪方向。
3、波高统计特征值平均波高H最大波高Hma某有效波高H1/3连续记录波高总个数的1/3大波波高平均值1/10大波波高H1/10连续记录波高总个数的1/10大波波高平均值二、潮海水受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而产生有规律的垂直方向的升降运动1.潮汐类型一个太阴日为24h50min半日潮:周期为半个太阴日的潮汐(天津港、青岛港、厦门港)特征为两次高潮或低潮的潮高相差不大,两次相邻高潮或低潮的时间间隔几乎相等,两次相邻的潮差几乎相等。
全日潮:(北海、八所)混合潮: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香港)不正规全日潮混合潮(榆林)定义相邻波峰与波谷之间的垂向距离相邻波峰(或相邻波谷)之间的水平距离波高与波长之比波形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单位时间内波形传播的距离关系式按波高分为10级(0~9)δ=H/LC=L/T★22.潮位基准面平均海平面:计算陆地海拔高度的起始面我国规定黄海(青岛验潮站)平均海平面为起算面海图深度基准面:计算海图水深的基准面我国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为起算面注意:(1)理论深度基准面有多种称谓,如潮位基准面、潮高基准面、海图深度基准面、理论最低潮位等。
(2)赶潮施工:综合测试二案例四(3)沉箱拖运:综合测试四案例五3.设计潮位★三、海流1.近岸海流分类近岸海区:以潮流、风海流为主;河口区:以潮流、径流为主。
通常指的三种近岸海流:潮流.河口水流.沿岸流和裂流思考题:(1)港航工程中应当考虑哪几种海流?(2)哪些港航工程应当考虑当地海流?2.近岸海流特征近岸海流:潮流.风海流河口区水流:潮流.径流3、感潮河段内的水流特性潮流界:潮流溯河而上所能达到的河流上游最远处3潮区界:顺河而下的潮流界以上水流完全不受潮流影响即无周期性升降处『提示』潮汐是垂直方向的升降运动;潮流是水平方向的运动。
黄海高程系翁克勤2016年7月黄海高程系1,潮汐现象与海平面1.1,潮汐现象潮汐现象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古人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图1 月光下的潮汐由于海潮现象十分明显,并且与人们的生活、经济活动、交通运输等关系密切,因而习惯上将潮汐(tide)一词狭义地理解为海洋潮汐。
日球、月球引潮力作用下引起的海面周期性的升降与海水的流动,称海洋潮汐,简称海潮。
图2 潮汐示意图1.2,潮汐类型按照涨落次数和潮高,一般将潮汐分为:半日潮、混合潮(含不规则半日潮和不规则日潮)、日潮。
半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前一次高潮的潮高与后一次高潮的潮高大致相近,涨潮历时和落潮历时的时间也比较接近,约6小时12分钟。
一年内大约出现705个潮次。
一个太阴日指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50分钟。
在我国渤海、黄海与东海沿岸,一般每日涨落两次,潮高比较接近,称为半日潮。
比如天津大沽、青岛、厦门等。
日潮型:一个太阴日内经常只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出现半日潮的天数相对比较少。
比如在广西北部湾沿岸的北海港、龙门港,是世界上比较典型的全日潮海区。
混合潮型:细分为不规则半日潮与不规则日潮两类。
前者为一月内经常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但两次高潮和低潮的潮差相差较大,涨潮历时和落潮历时也有长有短;后者为一月内有些日子出现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又有些日子出现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
我国南海地区多数属于型。
比如海口属于不规则日潮(F = 3.92),一年内全日潮天数约200天,其余约160天出现不规则半日潮,1980年时全年出现518个潮次。
湛江港(F = 0.82 )属于不规则半日潮。
潮汐研究中发现:潮波可以分解成很多半日分潮与日分潮之和,其中最主要的半日分潮为H M2,日分潮为H K1和H O1。
地球表面、大地水准面和地球椭球的数学定义钟业勋;胡宝清;张卫京;吴丽芳【摘要】根据固体地球X1与大气体X2,植被X3和水体X4之间在不同地方存在界面的关系,推导陆地地表S陆和海底地表S海的定义,进而导出地球表面S表的定义.由于大地水准面S0是一个重力等位面,它有着相同的重力位值W0,根据这一物理特性,给出大地水准面的定义.在推求最佳地球椭球的计算过程中必须使用一组大地水准面差距,根据使用数据的地理坐标值域的大小,决定计算结果是参考椭球或总地球椭球,从而给出这两类地球椭球的数学表述.【期刊名称】《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4)004【总页数】3页(P74-76)【关键词】固体地球表面;陆地地表;海底地表;大地水准面;地球椭球【作者】钟业勋;胡宝清;张卫京;吴丽芳【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广西测绘局,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测绘局,广西南宁,530023;广西测绘局,广西南宁,530023;广西师范学院北部湾环境演变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2地理空间的数学建构,根据大地测量学的研究成果,Vanicek,E.K raskiw sky于1982年提出地球表面的几何模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最自然的面,就是包括海洋底部、高山、高原在内的固体地球表面。
第二类是相对抽象的大地水准面,它是假设把静止的海平面延伸到所有大陆底部而形成的一个连续、封闭的曲面,在这个面上,处处与地球重力方向正交。
第三类是椭球体模型,即根据大地水准面的形状和大小,应用数学方法拟合出一个与其最为接近的旋转椭球体[1-2]。
本文是笔者对固体地球表面、大地水准面和地球椭球面数学定义的探讨。
1 固体地球表面在地理空间X中,存在着固体地球X1、大气圈X2、植被圈X 3、水圈X4。
海洋调查方法上定义:理论深度基准面是根据本站多年多年潮位资料算得理论上可能的最低水深作为理论深度基准面;而潮高基准面是相当于当地最低低潮面。
潮高基准面大多采用理论最低潮面,但不同部门的潮位记录也可能会采用一些其他高程基准面作为潮高基准面,如公开发行的潮汐表中的潮高基准面一定是理论基面,但水文局内部整编的潮位记录的潮高基准面有可能是其他基面,如长江口区会存在85基面、吴淞基面(也有很多基准点)、理论基面,闽江口附近则有可能还会有罗星塔基面等。
大潮升,小潮升,平均海平面这些,潮信表,海图都是以理论深度基准面计,现在叫理论最低潮面
理论深度基准面与可能最低潮面是相差无几的,可以把他们当成一个概念来对待
深度基准面
目录
深度基准面
中文名称:深度基准面
英文名称:datum for sounding reduction
海图所载水深的起算面,又称海图基准面。
水深测量通常在随时升降的水面上进行,因此不同时刻测量同一点的水深是不相同的,这个差数随各地的潮差大小而不同,在一些海域十分明显。
为了修正测得水深中的潮高,必须确定一个起算面,把不同时刻测得的某点水深归算到这个面上,这个面就是深度基准面,深度基准面通常取在当地多年平均海面下深度为L 的位置。
求算深度基准面的原则,是既要保证舰船航行安全,又要考虑航道利用率。
由于各国求L值的方法有别,因此采用的深度基准面也不相同。
中国在1956年以后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即理论最低潮面)。
编辑本段发展
深度基准面
一、特大潮低潮面
清宣统三年(1911年)以前,英海军制定采用特大潮低潮面,以后海关海务处承袭使用。
30年代初期,国民政府海军和美海军在引用海关海务处资料时,也使用特大潮低潮面。
民国35年(1946年)英国出版的长江口1602号海图仍继续采用特大潮低潮面。
二、寻常大潮低潮面
宣统三年以前,上海开浚黄浦工程总局曾采用过寻常大潮低潮面为深度基准面,同时也作为黄浦江航道整治工程的整治零点。
在吴淞,寻常大潮低潮面高于特大潮低潮面0.61米,高于吴淞零点0.43米。
三、略最低低潮面
抗日战争以前,日海军已经采用略最低低潮面为深度基准面。
抗日战争期间,汪伪海军水路测量局在测量江阴至河口的长江河道图时,也采用
略最低低潮面。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1958年以前,仍继续采用略最低低潮面。
在吴淞,略最低低潮面和吴淞零点重合。
四、最低低水位
宣统三年,上海开浚黄浦工程总局根据黄浦江各个水位站历年观测的最低水位,制定最低低水位(也称通用最低水位,简称最低水位)作为黄浦江深度基准面。
是上述各个深度基准面中最低的基准面。
在吴淞,最低低水位和吴淞零点重合。
最低低水位一直沿用至今。
[黄浦江最低水位和吴淞零点关系示意图]
五、理论深度基准面
1956年起,海军司令部海道测量部在全国海洋测绘中,统一采用理论深度基准面作为深度基准面,同时也作为潮水位高度和潮汐预报水位的起算面。
1958年,长江口全测时首先采用了理论深度基准面,1959年全测杭州湾时也同样采用。
1965年,根据长江口的七丫口、浏河口、吴淞、外高桥、长兴、横沙、中浚、南门港、堡镇、奚家港等水位站,在1964年1月5日~2月3日连续30天同步观测的水位资料,计算理论最低潮面,经过适当调整,确定长江口的深度基准面,并于1965年7月开始使用。
这次调整的特点是参加调整的水位站在统一的时间内,同步进行观测,空间条件一致。
1971年对长江口的深度基准面又作了一次调整。
调整依据的资料是1971年2月11日~3月12日,江阴以下的27个水位站30天同步观测的水位资料。
这次调整的范围广,资料完整,计算成果合理性较好。
这次调整采用以平均年最低月平均水位代替年平均海面,近似于进行了长周期改正。
调整的成果,一直应用至今。
1975年6月27日,交通部、海军司令部航海保证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天津联合召开“审定各开放港口深度基准面”会议,会议确定了各开放港口深度基准面的数值,其中涉及上海市长江口地区的水位站中,大戢山深度基准面调整至吴淞零点下0.63米,绿华山调整至吴淞零点下0.77米,其他各站不变。
根据1990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标准《海道测量规范》(GB12327-90)规定,原来作为海洋测绘深度基准面的理论深度基准面改名为理论最低潮面。
同时规定,在计算理论最低潮面时,增加2个长周期分潮进行长周期改正,因此计算理论最低潮面的分潮从11个增加到13个。
六、吴淞零点
吴淞零点是中国确立最早的高程基准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左右由海关巡工司根据同治十年至光绪二十六年张华浜水位信号台观测的
水位确定。
当时吴淞零点仅仅作为黄浦江整治工程的基准面,以后陆续应用于上海市的水域工程测量。
根据1957年国家东南部地区水准网平差成果,吴淞零点的黄海高程系高程为-1.6297米,在吴淞口地区,吴淞零点和理论最低潮面重合。
[1]
吴淞零点初设时命名为吴淞海关零点(WOOSUNG CUSTOMS ZERO),后来正式命名为吴淞零点(WOOSUNG HORIZONTAL ZERO简称W.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