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书与阴阳五行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2
洛书原理推演洛书是如何产生的?或者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我们看到只是生成后的数字格局,纵横十五:“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宫。
”这个样子。
但如果给出1-9这样九个数字,我们又能怎样得出洛书九宫的格局,前提在没有接触过洛书九宫幻方的情况下。
其实洛书的创造总结起来就八个字:阴阳顺逆,对立统一。
也就是说洛书创造的过程也是阴阳呈现出来的过程。
下面笔者描述下这个过程:首先我们拿到这九个数字,将它们顺其自然地纳入九宫之中(9=3*3),即1 2 34 5 67 8 9这个排布方法是很简单的,将他们依次排下去。
如此,横向等差1,纵向等差3。
有些类似河图的十数,5种组合,16,27,38,49,5 10。
(10=2*5)为了后续解释方便起见,我们这里把四隅宫1379称为阳,四正宫数字2468称作阴,以应奇偶之分。
而5在中宫无阴无阳,亦阴亦阳,为太极中心。
一:我们保持阳数不动,阴数旋转变动,旋转调动180°。
即2到8的位置,8到2的位置,4到6,6到4。
箭头所指,即为旋转调动的方位。
见下图:而对此我把这个过程,用文字简化成:然后看下他们旋转对调位置后,是什么样的我在这里包括后面旋转后的结果图中19数字都用红色标示出来是为了方便可以看出这是洛书。
只是头超向了右下方向。
看不出是洛书的不再作过多说明,内容还有很多…二:阳数开始转动,全部表现为顺时针转动45°。
而阴数相应地逆时针转动135°。
这里的旋转的顺逆方向和角度问题不做太多说明了。
把过程走出来,得到下图。
可以看出,这是倒立方向的洛书。
后面省略不必要的文字说明了,直接上图。
三:四:六:七:八:如此便是八种得出洛书的方式,分别是八种方向、角度的洛书呈现。
每一种方式我都用了三张图,分别是思路,过程和结果。
而把这思路,过程和结果整合出来,分别成一张图。
由此可以宏观地看到整个过程的局象。
好,再回到我上面说的,洛书创造的过程,总结起来的八个字:阴阳顺逆,对立统一。
古代“河出图,洛出书,圣⼈则之”是什么意思?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化的滥觞。
河图洛书是阴阳五⾏术数之源。
河图是⼋卦分野,归类五⾏,是体;⽽洛书就是五⾏络合,系统九宫,是⽤。
河图洛书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百家多有记述。
太极、⼋卦、周易、六甲、九星、风⽔、等等皆可追源⾄此。
河1《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则之”之说。
《周易》和《洪范》两书,在汉⽂化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学、伦理学、美学、⽂学诸领域产⽣了深远影响。
作为中国历史⽂化渊源的河图洛书,功不可没。
洛书相传,上古伏羲⽒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演成⼋卦,后为《周易》来源。
⼜相传,⼤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禹。
⼤禹依此治⽔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
⼜依此定九章⼤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尚书》中,名《洪范》。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河图河图洛书⽬前⽽⾔,伏羲得到河图推出伏羲⼋卦,连这个伏羲⼋卦⾄今都少有⼈懂,也可以说是世上有⼏个⼈能懂,恐怕从古⾄今⼀个⼿都能数过来。
既然如此,那⼀切的源头《河图》、《洛书》呢?恐怕就是当时的伏羲都没有完全看懂吧。
唐朝武则天时期的袁天罡据说得到了《河图》、《洛书》,他从中悟出了⼀部分东西都让⼈⽆可奈何,他布阵乾陵,⾄今让⼈寻不到⼊⼝在哪。
五⽓经这么伟⼤的创作,究竟是出⾃何⼈之⼿呢?传说《河图》、《洛书》始作于距今⼋千年以前。
《河图》⼜称《星系轮布图》,是燧⼈⽒、弇兹⽒部落所创。
该图由象征阴阳的⼆⼗个图形符号构成,内涵极深,被世界学术界公认为是易学、⽞学、术学等多学科之先。
《洛书》是燧⼈⽒、弇兹⽒在观察北⽃九星时创制。
北⽃我们今天所见的北⽃星为七颗,⼀⽈天枢,⼆⽈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衡,六⽈开阳,七⽈摇光,故称北⽃七星。
“河图”、“洛书”是怎么回事?自从《周易·繫辞》中出现了“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样的话后,关於“河图”、“洛书”的争论,也就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
此后,伴随着这个争论,与此有关的“新事物”又不断出现,争论的内容也不断增多,且相互纠缠,搅成了一个“谜团”,神神鬼鬼,扑朔迷离,竟成了《易》学研究中著名的历史谜题。
那么,这个至少争论了两千年的“河图”、洛书”,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得从先秦、西汉至北宋、南宋以来这样三个历史时期分阶段先后说起。
因为,在这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於“河图”、洛书”的争论,在性质和焦点方面,是存在着重要区别的:(一)先秦时期——从史事到神道设教。
“河图”、“洛书”是周王朝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产物,不仅有其事,有其物,亦有其详细的历史记载。
但这根本不是汉代人所附会出来的甚至么“龙马”、“神龟”从黄河、洛水中驮出来的“神物”,而是周成王七年三月乙卯日周公决定营建洛邑的地图及占卜卜辞。
“武王克商,迁九鼎於洛邑”①,就已有定都洛邑的想法。
因为,洛邑地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①《左传·桓公二年》。
对於治理国家,有效地控制殷之遗民,维护国家安定,方便於各方诸侯献给周天子贡物等,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周武王灭殷之后,不久就死了,没有来得及办理这件事。
周成王即位后,虽然年幼,也还是将营建洛邑作为一件大事,与周公、召公积极策划,进行实施的。
成王三年,“迁殷民于卫”;五年夏,“迁殷民于洛邑,遂营成周”①;七年,周公复政於成王。
二月,“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②;三月,周公也亲赴洛水之北,涧水、瀍水、黎水间实地察看,确定城址方案,绘制河图,呈送成王最后敲定。
《尚书·周书·洛诰》中是这样记载的:“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
洛诰: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复子明辟,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予乃胤保,大相东土,其基作民明辟。
下面讲洛书下面讲洛书,河图分五方,洛书分九宫,五方各有阴阳,五方阴五行阳五行十位,九宫只有九位,少了一个什么,少了一个中间的,十没有了,这个十代表什么呢?中央戊己土,阳为戊土,阴为己土。
大家都是学黄元御学说过来的,中央戊己土,己土代表什么呢,代表脾土。
这个图大家回去要反复看,经常想,一看到东方甲乙木,天三生木是什么,胆。
地八成之是什么,肝。
就按这样的对应,这样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理解呢,这样的对应关系不是死对应,你脑子里初步有这个概念,万物不离阴阳,取类比象怎么取,靠阴阳来取,天三生木,三为阳数,阳为腑,气流动,地八成之,八为阴数,代表阴,阴为脏,可以这样类比。
而中央呢,戊土,戊土之数为阳,十呢,己土,己土没了,己土跑哪里去了呢,己土没了,外在的四行位置就发生错乱,就打开了,打开了以后顺序排列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人刚生下来时,一个小孩,睁开眼来看世界,没有什么好恶,对很多外在东西都很新奇,刚开始也分不出来喜好善恶排斥,那种固有的成见和认识,都没有。
但是随着知识在增长、逐渐认识清楚了以后,是我们家自己人,自己人就亲,见外面人就生疏,就害怕,这样家里人就放心,就出现了这种远近亲疏这种现象,这是靠什么来分别呢,就靠这个己土。
大家知道,五脏者,分藏五神,心肝脾胃肾,脾藏什么?脾藏意。
中土呢,己土外溃了以后,代表我们分别意识以前能够藏在里面,就像一面镜子,去映照外物,这个长什么样,那个长什么样,都是不带一丝一毫有色的。
见了大便,小孩会吃大便,因为不知道这个臭,也不知道这个香,他不会去分析,看见大便,他不会感觉恶心,等到他认识了以后,一见到这些污浊的东西,就感觉厌烦,这种厌烦心理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成见,这种脾的分别意识不断在用,一看到外物,意识马上先溃散,先来认识它,但这也是人类的一用。
修道的时候,大家讲究百日筑基、炼己,如果看过道家的书就知道了,这个己就是中央戊己土的己土,就是要把分别意识收回来。
河图洛书与数字五⾏河图洛书与数字五⾏摘要:河图洛书与数字五⾏,河图就是数字的五⾏阴阳,洛书就是奇门九宫格,河图洛书与彩票预测,正确的数字与五⾏:49⽕、27⾦、16⽔、50⼟、38⽊、50中央⼟。
什么是河图和洛书?河图和洛书有什么⽤?看了我写的这篇⽂章读者就明⽩了,世⾯上的书把河图和洛书讲的⽞之⼜⽞,好象是什么千古之迷⼀样,最后⼤师们可能⾃⼰都茫然什么是河图洛书。
经读者要求我再把河图洛书讲解⼀下,以使⼴⼤易学爱好者不要被世⾯上的书所误导,我写的东西都是任何书上没有的。
河图和洛书为天地间的理数,有必要阐述清楚。
我们⼤家看书上讲的河图洛书都是纠缠表⾯现象,没有丝毫实际⽤处,河图洛书⾥⾯隐藏着⼆个链条,就是这⼆个链条,才是河图洛书最有价值最有⽤的地⽅,可以说就是依据这个链条,才会有我今天奇门遁甲预测彩票的体系,其重要性不⾔⽽喻。
再说⼀点预测彩票不⽤管数字的五⾏属性,最后只依据河洛链条判断出球。
洛书:洛书就是奇门九宫格。
奇门预测彩票就是以洛书九宫模拟10个奖号。
天地间再深奥的易理⽆⾮就是阴阳五⾏,洛书寓意着五⾏链条,河图寓意着五⾏阴阳。
河图⽐洛书深奥⼀点,说深奥其实理解了也⾮常简单,只是⼤师们把它复杂化了,只要读者记得下⾯这句话就够了,反复推敲⼀下就明⽩河图的含义了。
河图:同种类型的阴阳五⾏⽤⼆个奇偶数字表⽰就是河图。
五⾏⼀定要分阴阳,数字也不例外,河图就是⽤⼆个数字分别表⽰阴阳五⾏。
河图的本质含义就是数字与五⾏,也是河图的⽤处。
如今⼤家都知道的数字与五⾏如下:16⽔、38⽊、49⾦、50⼟、27⽕,可以告诉⼤家有⼆项是错误的,也就是易学界⼀直在沿⽤这些错误的讲不出任何道理的数字与五⾏。
当然还有很多⼤师凭主观臆想编造了某些数字与五⾏,⼤家⼀笑了之就⾏了。
世⾯上的书讲的河图洛书基本上都是胡编乱造,看了我就头疼。
河图是根据洛书推演⽽来,但是在推演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偏差,河图必须与洛书⼀致,今天的河图49和27应该调换⼀下五⾏属性才是对的。
洛书是太阳和风候的阴阳合历书《易·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尚书·顾命》曰:'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
' 《论语》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孔子在七十一岁时,感叹乱世之中没有圣人出世。
说明春秋时代的大圣人也无缘见过河图洛书很久了,不可能了解其中的真意。
所以后人有各种疑惑、猜测和附会之说。
这都是羿射日之恶(点击蓝色标题查看)变更历法后的恶。
远古的十日太阳历和十二月太阴历《山海经》“有女子方浴月。
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生十日”就是十日太阳历法,“生月十有二”就是十二月的太阴历法,帝俊、常羲、羲和都是伏羲氏、女娲氏的后裔,帝俊时代,同时采用两种历法(阴阳合历),昊天命,授民时。
宜宾出土的东汉石刻画像中,伏羲捧日女娲持月。
说明古人已经把十二月太阴历上朔到伏羲女娲时代。
女娲伏羲持规握矩图测日月规律河图和洛书彝族文化仍保存有远古的图书,一有图书之形,二有图书之数,三有图书的详尽解释。
图书之形由虚心圆与实心圆所组成。
实心圆代表偶数,虚心圆代表奇数。
上九下一,左三右七,四二为肩,八六为足,这是洛书(彝族文化称“鲁素”,汉语译为“龙书”)的图形。
一六北方(下),二七南方(上),三八东方(左),四九西方(右),五十居中央。
这是河图(彝族文化称“付托”,汉语译为“阴阳联姻”)的图形。
彝族的洛书(龙书),河图(合图)洛书(龙书)中的十日太阳历,彝族同胞还在使用,一年分五季,五季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表达。
五季始于木而终于水,一行72天。
五个季节生生不息,周而复始。
这就是五行的起源。
一行有阴阳两个月,每个月36天,奇数月为阳,偶数月为阴。
一年之中,一三五七九月为阳,二四六八十月为阴。
一年分暑寒两截,暑为阳、寒为阴,这是阴阳的源头。
每一行的两个月有奇偶之分,奇偶即阴阳,阴阳即奇偶,划分出了阳木阴木,阳金阴金,五行依次类推。
河图洛书的传说——龙马负图寺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是汉族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
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
因此《易·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之说,从而成为易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龙马负之于身,神龟列之于背”,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
千百年来,河图洛书一直披着神秘的外衣,而这个千古之谜的源头就在——龙马负图寺。
龙马负图寺位于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雷河村,因有龙马“负图出于孟河之中”而得名。
始建于晋穆帝永和四年(公元348年),是为感念“人文之祖”伏羲的功绩,在图河故道上建起的第一座祭礼场所。
是河洛文化中“河图”出现地,也是中华易学的发源地,距今已有1600余年。
该寺北临黄河,南依邙山,寺前紧邻图河故道,规模宏伟,供殿巍峨,山门峻拔,前有崇邙横卧,后有大河奔涌。
这是一座神秘的古寺,这里有无穷无尽的传说。
寺前有一座桥梁,桥下之河叫做图河,寺内古碑“图河故道”四字便是指的这里。
图河发源于邙山,向东北延伸,在雷河村一带汇入黄河,孟津当地世代相传,龙马就是在图河与黄河交汇处出现......龙马负图寺共有三进院落,一进为山门、钟鼓楼,二进为伏羲、文王、孔圣三殿,三进为三皇殿。
很简单的中轴线布局,但是其中却有着很多独特的所在。
大门为朱红城楼式外观,给人感觉这里仿佛一座独特的堡垒。
左右红墙上分别刻有“河图之源”和“人文始祖”的字样。
进入山门,可见两侧分立“图河故道”、“龙马负图处”两通巨碑。
不过为了保护文物,石碑是复制品。
真正的石碑移至山门内了,用玻璃框加以保护,如果粗心的话会忽略掉这里。
在伏羲殿之前,有一3米多高的龙马塑像,这匹龙马足踏波浪,仰首嘶鸣,栩栩如生。
该寺伏羲圣像碑上也刻有龙马像,并附《龙马记》曰:“龙马者,天地之精,其为形也,马身而龙鳞,故谓之龙马。
河图洛书与中医“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河图洛书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起源,对中医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本文朱燕中老师为大家解读河图洛书:河图讲五行生成变化,阳生阴长,以五之数滋养成形;洛书讲五脏藏精化气变化,以十五之数运行不息。
阐释了中医对人体生理之认识,别开生面、不落窠臼。
其中明言,河图为天之五行而非地之五行,洛书与九宫不同,洛书逆向相克牵强等,更是独出机杼。
其中意旨,恭请同道细品。
河图洛书是很古老的两个图,最早在《易经》里就有记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但是至今河图洛书还是一个谜,很多人尽管知道它很有意思,但是具体它怎么用的,它跟中医、中国文化什么关系,大家的观点都不统一,所以借此机会把自己最新的一些想法跟大家介绍一下,尤其是河图洛书和中医到底有什么关系。
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复古,要把中医恢复它的本来面目。
今天我们就通过河图洛书从根本上来了解一下它对中医的本意。
一、解读河图首先来看河图,上古伏羲时代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黄河中浮出龙马,背部背了一张图,就称为河图。
伏羲就借此化成后来的八卦,这也是《周易》的源头,所以河图的历史非常悠久。
1、河图中的五行关系这张图是由十个数组成,这不是序数从1到10,而是量数从一个到十个。
《尚书·洪范》里说,“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一和六在下部位于北方,二和七在上部位于南方,三和八在左部位于东方,四和九在右部位于西方,中间是五和十,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这十个数里,一三五七九,奇数为阳,是白色的,二四六八十,偶数为阴,是黑色的,这是河图的基本构架。
东南西北中这五个方位本来就代表五行,这五行是阳气的变化,跟生克五行不一样。
这个图是天之物,是由四方、四气衍化出来的。
它的五行是天之五行,特点就是四方在四边,土居中至阴,脾为至阴讲的就是天之五行。
天之五行和地之五行(生克五行)的区别就是生克是有形,天之五行指的是气。
水一北斗与四时八极关系口令一六太一北斗二十八宿关系口令一气灵布场口令六气灵成象口令水阴阳五气口令坎气灵场态类性口令坚五行气内蕴关系凛五行气内化关系寒五行气机制属性关系操五行气物化关系肃五行气生化关系静五行气所主关系严贞阴阳造化功能关系凝冽五行与时令关系冰雹阴阳违逆关系
夜半地球自转与太阳关系冬太阳辐射场的关系水气太阳系五大气态关系北天地磁场与地球自转关系
壬癸二十八宿与太阳关系
寒地球自转公转与太阳关系环境气候关系玄天地、日、二十八宿关系黑日光分解与水气关系北宫北极星与二十八宿关系水星行星与太阳关系水运五气生化与四时关系
水运临子(丙子)一天阳之气口令冬胜夏天阳制约关系盐五物味气属性关系圆事物外显性状关系下人与空间关系藿菜气类性关系栗果气类性关系藏
天地气消长关系
坎万物阴阳气灵象数理类性关系北斗星每月所指向及黄道十二星座位置关系申酉坤无极太极生化关系口令宇宙信息与生命节律关系子亥五星六十年中宿位与天气主气关系。
诸经之根“河图”“洛书”●“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
其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表达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
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名训,以及孔子发出“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慨叹的理由。
虽然有《易经》为群经之首的说法,但什么是诸经之根呢?若据“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论述,“河图”“洛书”应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之源。
“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记录他们对天文历法知识的理解。
其中所应用的阴阳符号是黑圈和白圈。
太阳光不能照耀的用黑圈“●”表示,太阳光能直接照耀的用白圈“○”表示。
这是现今已知最早的阴阳符号。
黑白圈数目的多少则表示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太阳照射时间的长短、所给予万物的热量的多少;黑白圈排列的次第则客观地反映了一个太阳回归年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白昼、黑夜时间的长短、气候的寒热变化等次序和周而复始的节律,而这些知识属于天文历法范畴。
此处具有数理所表达的时间、空间、序列,以及存在于不同时间、空间、序列之中的万事万物变化规律及其状态之内涵。
其以子午(南北)卯酉(东西)为纵横坐标,用“数”表达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以及由此发生的自然界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表达了木、火、土、金、水五季气候周而复始的运行状态。
因此说,“河图”“洛书”是史前人们用符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天文、历法,乃至天地万物变化规律的把握,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生的根。
这也是为何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传·系辞上》)的名训,以及孔子能发出“河不出图(洛不出书),吾已矣夫”(《论语·子罕》)慨叹的理由。
这些知识也是《内经》构建生命科学知识体系的科学基础,在原文中随处可见,因而学习其中的原文之时,务必要对此类有所认知,否则就难以知其所以然。
河图洛书(二)再谈一下洛书。
河图是生化之道,洛书是制化之道。
一个代表生化,一个代表制约。
河图是五行顺生,洛书就不一样了。
洛书也是北方水,四周分裂,代表八卦的一种方位。
洛书中央五土,没有十,这一点跟河图不一样。
河图阴阳五行共十位,洛书只有九宫。
河图,应画成圆形,洛书,画成方形。
天圆地方。
河图代表生化之道,属阳;洛书代表制化之道,属阴。
所以两图,一方一圆,所行的方向,河图左旋,洛书右旋。
洛书,中土阳五,土克水,克下面一点阳水。
从这一点开始,行制化之道。
水克火,六点阴水克西方七点阳火,然后阴火克阳金,阴金克阳木,阴木最后再克中土阳。
以阴克阳,阴静阳动,以动治静,洛书表达这种含义。
天地之间,五行生化。
生化,是木火之道。
制化,就是金水敛藏之道。
金水敛藏之道,古人又说是金火之功。
为什么呢?只有金火能熔冶万物。
所以说,河图洛书,金火之位是相互变化的。
本来火来熔金,现在金来敛火,这个是变。
医学上如何应用呢?就是我们平常讲疾病,一个是升发的、脏腑生化的道理,这是河图。
另一个是疾病要好转,要逆于天时,或者要逆于疾病发展,要治病的道理,有时也要用洛书。
你要克制,才能够把浮散的元气慢慢收敛起来。
这是洛书的制化之道。
对于整个人身来说,有生化,有制化,才成其道。
道家修道,所谓返还之术、九转还丹,讲的就是洛书的这种智慧,就是不断的练己,然后返还制化。
首先起源于中央之土,用意念守己。
守哪个己,就是中央戊己土的己,把意念敛藏住了以后,通过土克水,水气不浮动了以后,经过五行克化的道理,然后逐渐的安藏,达到合于生化的道理。
为什么?因为敛藏,心火敛藏,水木才能生发,也就是说气机收藏了以后,这种元火才能够逐渐升生。
这在我们治病过程中,寒凉苦寒派的应用,能够达到这种水木的生发。
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慢慢学习,逐渐领悟到这点。
我们中医,为什么历来有温阳派,有苦寒派。
他们走不同的道路,各有其方,自有道理。
有的病人,通过温阳化气以后,能够达到治疗的效果。
河图洛书是哪部经典的源头《易经》的源头。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上天授予的祥瑞之兆。
相传圣王如有德政,上天会授予河图洛书(箓图、丹书),象征天子为天命所归,有合法治理天下的权威。
现代大数据研究认为,河图洛书是中国特定方法阴阳五行的来源。
河图和中华古术五行思想相互印证,含生克乘侮变化次序,方位。
古术五行以自然界基本元素金水木火土作喻指事,暗含阴阳,谓之“气”与“音”,类似于现在科学所谓“波粒二象”或者“质能二元”。
五行之气可谓耳熟能详,五行之音则在甲子纳音的阐述中有所涉及。
如果说河图描述质能模型,那么洛书则描绘了一个可能的四维时空的最小稳定模型——九宫。
以“吾(五)”为中心,纵横对角皆稳定平衡,正是时空四维(模型此处不论)。
“先天八卦”由此而生。
一三五七九对应五行之“气”,自一而始。
方位,并五行相生次序:东方一木生南方三火生中央五土生西方七金生北方九水复生木;二四六八十对应五行之“音”,因河图之数分天地,以观察者为中心,如果大地是上西下东右北左南,则天空是上西下东左北右南。
于是便有了五行之音始于西方二金,传南方四火传东方六木传北方八水传中央十土复传金。
后世理解西汉刘歆以河图为八卦,以《尚书·洪范》为洛书。
汉代纬书有《河图》九篇,《洛书》六篇。
以九六附会河洛之数。
宋初陈抟创“龙图易”。
吸收汉唐九宫说与五行生成数,提出一个图式,名龙图,即河图。
西蜀隐者则以陈抟之先天太极图为河图。
刘牧将陈抟龙图发展为河图、洛书两种图式,将九宫图称为河图,五行生成图称为洛书。
南宋朱震于《周易挂图》中载其图。
南宋蔡元定认为刘牧将河图与洛书颠倒了,将九宫图称为洛书,五行生成图称为河图。
朱熹《周易本义》卷首载其图。
后世所称一般以蔡说为准。
南宋薛季宣以九数河图、十数洛书为周王朝的地图、地理志图籍。
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胡渭《易图明辨》亦认为河图洛书为四方所上图经一类。
今人高亨认为河图洛书可能是古代地理书,另有人认为河图为上古气候图,洛书为上古方位图,或以为河图为天河之图。
风水学中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这对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阴阳学说,从宏观上和事物的相互联系的视角上来观察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风水学知识,一起来看看吧!风水学入门知识大全——阴阳五行学说一、简介阴阳五行学说,就是易学哲学关于物质的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这对基本矛盾的对立统一,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阴阳学说,从宏观上和事物的相互联系的视角上来观察和认识各种事物的共同性和普遍性。
无论是宏观宇宙,还是微观世界,阴阳的对立统一是普遍存在的。
有阳性的物质,就有阴性的反物质;有正电,就有负电;有质子,就有反质子;天地、男女、上下、前后、左右、高低、前进后退、寒暑、昼夜……地形上的乳突窝钳、山龙的正面背面、山水的顺逆、直曲、紧舒、急缓、刚柔、老嫩、宽窄、硬软……处处都有阴阳。
总之,凡属于沉静、下降、寒冷、重浊、柔弱、阴暗,趋向于静的物质都属于阴的范畴,而活跃、上升、轻浮、炎热、刚强、光亮,趋向于动的物质则属于阳的范畴。
阴阳一方面是对立的,另一方面又是统一的,阴阳互相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阴和绝对的阳存在。
所以说阴阳互根。
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物极必反,阳极必阴,阴极必阳。
阴阳是风水术的一个中心理论,风水特别讲究阴阳二气的冲和。
因为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是阴阳交媾的产物,孤阴不长,孤阳不生。
所以,过去风水师又叫做“阴阳先生”,有的地方也叫做‘二宅先生’。
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民对宇宙的认识水平就达到了如此高度,我们不能不为我们祖先的智慧感到骄傲和惊讶。
二、五行的特性五行,即我们常说的金、木、水、火、土。
五行学说的“五行”概念,是易学哲学对世界万事万物高度抽象的概括。
“木曰曲直”,木具有生长、条达、能曲能伸的特点。
“火曰炎上”,火具有发热、发光、向上的特性。
包括看得见的光、热、火和看不见的辐射和能量。
阴阳五行对照表————————————————————————————————作者:————————————————————————————————日期:阴阳五行对照表(综合版)洛书三九五七一北斗与四时八极关系口令河图三八二七五十四九一六太一北斗二十八宿关系口令生数三二五四一气灵布场口令成数八七十九六气灵成象口令五行木火土金水阴阳五气口令八卦震巽离坤艮乾兑坎气灵场态类性口令先天八卦离乾太一坎坤无极太极生化关系口令后天八卦震巽离坤艮乾兑坎万物阴阳气灵象数理类性关系五气柔息充成坚五行气内蕴关系五性暄暑静兼凉凛五行气内化关系五德和显濡清寒五行气机制属性关系五用动躁化固操五行气物化关系五化荣茂盈敛肃五行气生化关系五政散明谧动静五行气所主关系五令宣发郁蒸云雨雾露严贞阴阳造化功能关系五变推拉炎烁动注肃杀凝冽五行与时令关系五眚损燔淫溃落冰雹阴阳违逆关系五时平旦日中日西日入夜半地球自转与太阳关系地支(流注) 子丑午未辰戌巳亥寅卯申酉宇宙信息与生命节律关系季节春夏长夏秋冬太阳辐射场的关系五行气木气火气土气金气水气太阳系五大气态关系方位东南中央西北天地磁场与地球自转关系地支(纪月) 寅卯巳午辰戌丑未申酉子亥北斗星每月所指向及黄道十二星座位置关系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二十八宿与太阳关系气候风热湿燥寒地球自转公转与太阳关系环境气候关系五天苍天丹天黄天素天玄天地、日、二十八宿关系五气色青红黄白黑日光分解与水气关系五宫东宫南宫中宫西宫北宫北极星与二十八宿关系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行星与太阳关系五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五气生化与四时关系岁运木运临卯(丁卯) 火运临午(戊午) 土运临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 金运临酉(乙酉) 水运临子(丙子) 五星六十年中宿位与天气主气关系天数三七五九一天阳之气口令五胜春胜长夏夏胜秋长夏胜冬秋胜春冬胜夏天阳制约关系五味醯酒饴蜜姜盐五物味气属性关系五形直尖方薄圆事物外显性状关系方位左上中右下人与空间关系五菜韭薤葵葱藿菜气类性关系五果李杏枣桃栗果气类性关系五化生长化收藏天地气消长关系品类草木火土金水有形物质类关系五谷麻麦黍稷穀稻豆食用作物类属关系五畜鷄羊牛马彘家饲动物类性关系五律角征宫商羽音调、声波之关系五物色青(绿) 赤(红) 黄白黑(紫) 电磁波色子关系地数八二十四六地阴气口令五凤青鸾丹凤宛雏鹄鸑鷟五彩鸟类性关系五虫毛虫羽虫倮虫介虫麟虫动物的类性关系五方东南中西北人、天与地平方位关系五岳泰山衡山嵩山华山恒山山岳与方位关系五地山林丘陵原湿坟衍川泽人地物宜关系五彩青赤黄白黑物色关系五帝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上古五族关系五佐神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上古五属族关系五器规衡绳矩权万物时空度量关系五正后稷司马司徒司寇司空上古官职关系五官春官夏官中官秋官冬官上古官职关系五教父义母慈子笑兄友弟恭社会伦理关系五祀(社) 户竈中靁门行祭祀祖先庙堂关系五常仁礼信义智信瞻、思维、性格关系五事视言思听貌感官与宇宙关系五德明从睿聪恭人脑功能态关系五瑞玉青圭赤璋黄琮白琥玄璜祭祀天地人神礼器五脏肝心脾肺肾气化与人体关系五官目舌口鼻耳感官(内脏与外界直接交换及联系通路)五体筋膜血脉肌肉皮毛骨髓与机体物质结构的关系(对内联系)五声呼笑歌哭呻情绪(精神)关系五情怒喜忧思悲惊恐七情之关系病变握忧哕咳慄病气与情志的关系病位头项胸脇脊肩背腰股病气与人体的关系五华爪面唇皮毛发内脏气血功能态外显五音嘘呵呼哭吹音(唇、齿、舌、气口、等综合效果)关系表里(时辰)胆(子) 三焦(亥)小肠(未) 胃(辰) 大肠(卯) 膀胱(申) 六腑:吸收、排泄、消化器官之关系肝(丑) 心包(戌)心(午) 脾(巳) 肺(寅) 肾(酉) 五脏:储存、输送、加工、分配、交换、过滤器官五腧井荥俞经合运行路线(经络运行通道)特点五劳步视坐卧立生命力外显关系五嗅臊焦香腥腐嗅觉感官与物气关系五神魂神意魄志气与精气神关系五津泣汗湿燥寒体外分泌物(内外分泌关系)五味酸苦甜辛咸性味(味觉器官与口舌关系)五欲色味安佚臭声情欲与环境关系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脾恶湿肺恶寒肾恶燥五脏与环境关系志伤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志与脏气的制约关系志胜悲胜怒恐胜喜怒胜思喜胜悲思胜恐情志的制约关系变动握呕哕咳慄功能外显关系气机升开开升结(合) 合降降合气活力关系脉象弦钩缓毛石气血关系五风肝风心风脾风肺风肾风时邪经风内疾关系脏气肝气凉心气燥脾气温肺气热肾气寒脏气功能内疾关系正旗旗交龙旟鸟隼常日月旗熊虎旐龟蛇五旗与五方关系五养酸养骨苦养气甘养肉辛养筋咸养脉五味与身心生化关系五象少阴老阳中宫太一少阳老阴太极生二仪四象关系RNA A C 氢键G U RNA醎基性状关系DNA T G 氢键 C A DNA醎基性状关系粒子电子光子中子(重子) 介子质子基本粒子属性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象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方东南中西北五灵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五季春夏长夏秋冬六气风热、火湿燥寒五促生长化收藏五时日旦日中日西日入午夜八卦震巽离坤艮乾兑坎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寅卯巳午辰戌申酉子亥五数三、七一、九五、五二、八四、六地象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臭臊焦香腥腐五味酸苦甘辛咸五果李杏枣桃栗五畜鷄羊牛鷄豚五谷麦黍稷稻豆人象五体筋血(脉) 肉皮骨五藏血脉营气精五情怒、惊喜思悲、忧恐五液泣汗涎涕唾五官眼(目) 舌唇(口) 鼻耳五声呼笑歌哭呻五音角征宫商羽五智魂神意魄志五脏肝心(心包) 脾肺肾五腑胆小肠、三焦胃大肠膀胱五指食指中指大拇指无名指小指五性少刚(雅) 阳刚(急) 申和(直) 少柔(刚) 阴柔(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帝内经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脏之官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之官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心包络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河图洛书的本源是什么?它真是千古之谜吗?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还说不清楚吗?中国历史上的千古奇图河图洛书之谜!内含惊天之秘!“河图”、“洛书”是华夏文化的源头。
《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个圣人就是人类文化始祖伏羲。
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从黄河出现,背负“河图”;有神龟从洛水出现,背负“洛书”。
伏羲根据这种“图”、“书”画成八卦,后来周文王又依据伏羲八卦研究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并分别写了卦辞。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
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一直被作为群经之首。
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研究断层,导致精髓失传。
只留下《河图》、《洛书》、先天卦、后天卦,以及六十四方阵等。
但该书成于何时?作者是谁?有人说是伏羲氏,有人说是周文王,众说纷纭。
河图洛书,是八卦灵感的源起,是阴阳五行术数文化的发端,是中国道德根文化中来自上古时代修身内求法而产生的图案。
据说伏羲通过修之身而内求,进入天人合一状态后,观察到这一图案,并且记录下来,由此而产生易理哲学,画出八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源生于此。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易经、风水、五行、子平八字、紫微斗数、择日等领域中。
“河图”、“洛书”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纪的流转,今天人们已经难以寻觅其真相了,但从一些史籍残留记载看,它的慧根是很古远的。
在人类初始时期,圣人依据自然物象的一些特征,模仿刻在龟背和兽骨上,以作为经验对人们的生存起到一种警示作用。
因为它是经验所积聚,所以往往比较灵验,一定程度上能使人们逢凶化吉,后来逐渐被人们视为神灵祥瑞之物。
我们从已出土的商代大量的甲骨文多刻在龟背和兽骨之上,内容又多为占卜之辞可以得到印证。
中国远祖先民对龟和龙都很崇拜,在流传下来的远古神话和先秦典籍中,多见记载。
河图洛书的原理及应用概述河图洛书(He Tu Luo Shu)是中国传统数理学中的一种经典文化遗产,也是古代卜筮理论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河图洛书的原理和应用广泛应用于中国的历史和文化领域。
本文将介绍河图洛书的原理以及它在历史和文化领域的一些应用。
原理河图洛书是基于中国传统的阴阳理念和五行学说构建的。
它通过将数字1-9排列在方格中,形成一个特殊的图案,称为“河图”。
河图中的数字有着特定的排列和组合规律,可以通过这些规律来推断出一些事物的发展和趋势。
河图洛书基于数字的排列和组合规律,通过对数字之间的关系进行解读来进行卜筮和推测。
在河图洛书中,每一个数字都代表着特定的含义和象征,如数字1代表天,数字2代表地,数字3代表人等。
通过对数字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推算和解读,可以获得一些有关未来发展和趋势的信息。
应用历史研究河图洛书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历史事件中的数字模式和关系,可以揭示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例如,通过对历代皇帝的生辰八字进行河图洛书推算,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帝位继承、政治局势和朝代兴衰的信息。
这对于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揭示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研究河图洛书在文化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文化符号和象征的河图洛书解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例如,通过对诗词、书画和古建筑等文化作品中出现的数字模式进行解读,可以揭示出这些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现代应用河图洛书在现代应用中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利用河图洛书中的数字模式和关系来进行未来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同时,在艺术创作和设计领域,河图洛书的原理可以作为一种创作工具和灵感来源,帮助艺术家创作出更有意义和内涵的作品。
总结河图洛书作为中国古代数理学的一部分,拥有独特的原理和应用价值。
它通过数字的排列和组合规律,帮助人们理解和推测一些事物的发展和趋势。
在历史和文化研究中,河图洛书可以帮助我们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理解古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洛书与阴阳五行
作者:裴春云
从阴阳五行角度对洛书进行分析的观点与方法。
洛书通行指“九数图”、“九宫图”。其结构为“九宫之数,戴九
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龟背之象也”。(《易
楔·图书》引蔡元定语)图式总数为四十五,其三个横向、三个纵向,
两个斜向的数字相加均为十五。
其奇数为阳,象征天道运行规律:阳气由北方始发,按顺时针方向
左旋转,经过东方渐增,到达南方后极盛,然后继续旋转到西方则逐渐
减弱。以奇数“一”在北方,表示阳气初生;“三”在东方,表示阳气
逐渐增长;“九”在南方,表示阳气盛达顶峰;“七”在西方,表示阳
气逐渐衰退。
其偶数为阴,象征地道运行规律:阴气由西南角上始发,按逆时针
方向向右旋转,经过东南角渐增,到达东北角极盛,然后继续旋转到西
北角而逐渐减弱。以偶数“二”在东南角,表示阴气初生;“四”在东
南角,表示阴气逐渐增长:“八”在东北角,表示阴气达到极盛;“六”
在西北角,表示阴气逐渐衰退。阳数之天道与阴数之地道相反。
“五”则居中央,为三天与两地之和。其右旋(逆时针)体现五行
相胜之理。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
木克中五土,中五土克一六水。其四正四隅相对,表示五行相生。一与
九相对,六与四相对,九四金生一六水;二与八相对,三与七相对,三
八木生二七火。克中有生,寓克于生。
象征阳的奇数是三相乘得来,1×3=3,3×3=9,9×3=
27,27×3=81······表示阳气升已而降;象征阴的偶数
是以二相乘得来,2×2=4,4×2=8,8×2=16,16×2
=32······表示降已而升。
如此阴阳升降,反映了事物运动升降往复的周期变化规律。中央五
数为土,在洛书五行中起到调和作用,致使纵横斜数合和为十五,体现
万物相对平衡、相对稳定状态,同时有生机藏于中的意思。奇数居正位,
偶数居隅位,反映阳主动、阴主静,阳化气、阴成形的含义,体现阴阳
分居、生成分离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