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的几个计算公式及加班工资计算方式

  • 格式:docx
  • 大小:39.35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的几个计算公式及加班工资计算方式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有关人力资源的几个计算公式及加班工资计算方式

1.新晋员工比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

2.补充员工比率=为离职缺口补充的人数/在职总人数

(注:离职率争议较大,各位看官自行选择)

4.异动率=异动人数/在职总人数

5.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总人数)/同期销售收入总数

6.招聘达标率=(报到人数+待报到人数)/(计划增补人数+临时增补人数)

7.人员编制管控率=每月编制人数/在职人数

8.人员流动率=(员工进入率+离职率)/2

10.员工进入率=报到人数/期初人数

11.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总人数

12.员工增加率 =(本期员工数—上期员工数)/上期员工数

13.关键人才流失率=一定周期内流失的关键人才数/公司关键人才总数

14.工资增加率=(本期员工平均工资—上期员工平均工资)/上期员工平均工资

15.人力资源培训完成率=周期内人力资源培训次数/计划总次数

16.部门员工出勤情况=部门员工出勤人数/部门员工总数

17.薪酬总量控制的有效性=一定周期内实际发放的薪酬总额/计划预算总额

18.人才引进完成率=一定周期实际引进人才总数/计划引进人才总数

19.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100%

2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21.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员工当月应得薪资的计算方程式为:

每天工资=月固定工资/ 天

当月应得工资=每天工资x当月有效工作天x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例

备注:

当月应工作天数 = 当月自然日天数–当月休息日天数

当月有效工作日 = 当月应工作天数–全无薪假期

当月实际工作天数调整比列 = 天/当月应工作天数

企业经营活动规模的估计方法:

经营活动=人力资源的数量X人均生产率

销售收入=销售员数量X每位销售员的销售额

产出水平=生产的小时数X单位小时产量

运行成本=员工数量X每位员工的人工成本

《劳动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

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季工作日:250天÷4季=天/季

月工作日:250天÷12月=天/月

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

招聘成本=(招聘广告费用+招聘场地费用+其他相关费用+招聘专员人工成本)(以上费用可累计)/成功招聘人数

离职成本=培训成本*1/N+组织关系管理费用+赔偿金+特别福利费用+风险成本N=该员工服务年限

年离职率=年离职总人数/(年初人数+年末人数)/2*100%

月均离职率=(全年离职总人数/12)/(全年每月在册员工人数和/12)

人事管理统计指标查询手册

企业的和平过程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的过程。在企业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中,劳动力是最重要的因素,正确的统计、分析、预测劳动生产力指标,对于企业有序地组织生产、充分开发、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有着重要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A.按工作岗位分劳动力指标的统计。

1.工人:基本生产工人的(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

2.学徒: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

3.营销人员: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

4.管理人员: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

5.工程技术人员:指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

6.服务人员:指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

7。其他人员:以上六类以外的人员。

B.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

1.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

2.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期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期月日数

或:

月平均人数=(月初人数+月末人数)÷2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3

年平均人数=(年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2 或: =年内各季平均人数之和÷4备注:当企业人数变动个人的情况下,可采取以上的方法计算:反之,应采取加权平均数计算。

C.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

1.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2.员工变动指标: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D.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1.员工文化素质统计:

∑(实际培训时间×参加培训人数)

平均文化程度指标= ----------------

参加培训累计人数(人次)之和

E.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

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工日"、"工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附图三)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

企业劳动时间剖析图(附图三)

日历工日=报告期期平均人数×报告期日历天数

日历工时=日历日数×制度工作日长度

1.公休工日

=平均人数×

报告期节假日。

1. 公休工时

=公休工日×

制度工作日长度

制度工日=日历工日-公休工日

制度工时=日历工时-公休工时

同上

出勤工日=制度工日-缺勤工日

出勤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

全日缺勤

加班工日

加班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日=出勤工日-全日停工工日

-全日非生产工日

制度内实际工时=制度内实际工日×制度工作长度

-非全日缺勤工时-非全日停工工时

-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全日停工

实际工作工日=制度内实际工作工日+加班工日

加班工时

制度内实际工日

非全日缺勤工时

非全日停工工时

非全日非生产工时

实际工作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