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孙权劝学教案新人教版 (31)

  • 格式:doc
  • 大小:82.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

本文记载了孙权劝说吕蒙学习的故事,本单元课文选择的名人,是在历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物,感受人物品格,学习他们良好的治学方法是非常有益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落实重点字词及翻译句子,感知课文内容;

2.通过分析孙权的语言,体会规劝的艺术;

3.通过探究本文主旨,领悟学习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通过分析孙权的语言,体会规劝的艺术。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本文主旨,领悟学习的意义。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预习,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3.学生课前阅读《三国演义》中相关篇章,了解演义小说中的孙权和吕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PPT展示吕蒙画像)画面中这个人物是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预习之前可能不是所有人都熟悉这个人物。那大家都知道关羽吧,他有万夫莫当之勇,被誉为武圣。这样一个人物,却因为吕蒙略施小计,就大意失了荆州,且战且退,败走麦城,最后被活捉了。吕蒙可以说是智勇双全了。

可当初吕蒙却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因为学识浅陋,人称“吴下阿蒙”。

究竟是什么彻底改变了吕蒙的人生轨迹?这件事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

引出课题《孙权劝学》。

二、朗读正音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正音、纠正停顿。

大家课前已经预习过这篇文章了,接下来请一位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读音和句中停顿,如果有不准确的地方待会举手纠正。

重点提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的意思。

2.教师有感情范读,学生标注读音、停顿。

(简单点评刚才学生的朗读)接下来由我来范读一遍,请大家在书上标注准确的读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全文。

三、疏通文意

现在大家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梳理文章的意思。

1.小组合作,串译全文。

请大家先四人一组合作翻译一遍全文,遇到整个小组都有困难的字词、翻译问题,请标记好,待会举手提问,咱们一起解决。

2.解词、翻译答疑。

大家有什么字词、翻译问题是组内难以解决的吗?请举手提问。

两个虽有注解但学生可能会有疑问的解词:

①“当涂”之“涂”是通假字吗?

此处书下注解为“当道,当权”,“当权”的意思应是由“当道”引申出来的。那么“涂”应该就是“道路,路途”的意思,可能会有学生质疑此处是否通“途”。但这里并非通假现象,因为古人通常以“途”指陆路,以“涂”指水路,虽各有专指,但两者都有“道路”的意思,所以在泛指“道路”时“途”“涂”皆可,是混用的。综上,“当涂”之“涂”并不是通假字。

②“涉猎”为什么有“粗略地阅读”的意思?

“涉”的本义是徒步过河,“猎”的本义则是抓捕野兽。把这两个词套用在读书的情境里想象一下,应当就是只把书过一遍,同时只捕获自己所需要信息的读书方法,就是所谓的“粗略地阅读”。

3.考查重点句子翻译。

通过答疑同学们没有更多问题了,接下来换我考考大家,以下几句话你能不能流畅翻译呢?(PPT给出要考查的句子。)

4.小结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四、分析内容

1.齐读全文

2.梳理结构

请一名学生概括主要情节。

教师提炼归纳:(孙权)劝—(吕蒙)学—(鲁肃)赞。(板书)

写鲁肃赞学和吕蒙调侃鲁肃的用意是什么?

(侧面体现孙权劝学的效果之好。)

3.分析孙权的劝说艺术

①孙权为什么劝?

吕蒙的长进让东吴第一谋士鲁肃都刮目相待了,可见孙权劝学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孙权的建议一开始被吕蒙采纳了吗?(没有。“蒙辞”)

孙权的这个要求是临时起意随便提出的,还是郑重其事严肃提出的?从文中可以找到依据吗?

(郑重其事提出的。“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句式,加强语气,强调了“学”的必要性。)

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提出这一要求是为难吕蒙,还是为他着想?

(“卿今当涂掌事”——直接原因在于吕蒙的地位、使命发生了变化,必须加强理论水平,因此孙权提出要求实际是为吕蒙好的。)

②孙权是怎样劝的?

面对孙权的郑重其事和良苦用心,吕蒙一开始却推辞了。那么孙权是怎么劝说吕蒙的?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首先针对吕蒙不愿学习的真实原因,为吕蒙指出了学习的内容、方法、目的;“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然后现身说法,批驳吕蒙不学的借口,表明学习的重要性。)孙权说的这四句话在意思、语气上轻重缓急是有区别的,哪些话说得轻、哪些话说得重?

(两句反问句说得重,两句陈述句说得轻。)

两个同是重话的反问句有没有程度的区别?两个同是软话的陈述句呢?请同学们思考体会,并分别用表示“强”“弱”“次强”“次弱”的符号标注在每句话下面。

(通过对比分析,应能体会到两个反问句中,“卿言多务,孰若孤”的语气是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更重的,如果后者尚能让吕蒙回答“您应当不会”,那么前者则实在是一个臣子怎么回答都是错,只能屏息沉默的反问了。而两个陈述句中,显然以身作则的那句“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比“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语气更和缓、更亲切。)

③孙权为什么不直接驳斥吕蒙说“卿言多务,孰若孤”?

如果你是孙权,在“蒙辞以军中多务”后,你会有何感想?这个理由好吗,在君王面前能成立吗?如果我是孙权,我肯定气不打一处来,会直接反驳他:“你说你很忙,你能忙得过国君我吗!”不少同学也有同感吧。

那么,孙权为什么不直接驳斥说“卿言多务,孰若孤”?

(若先说“卿言多务,孰若孤”这句意思最重的话,恐怕就不是“劝学”,而是在恼怒之下的“命学”、“逼学”了。)

现有的语序有什么妙处?这体现了孙权的什么用意?

(这四句话的意思按“较重”—“较轻”—“重”—“轻”排列,让被劝的吕蒙听来心情一紧一松、一紧一松,充分抓住对方心理变化,软硬兼施,事半功倍。而没有直接驳斥吕蒙的借口,实际是因为考虑到了对方的感受,驳斥借口前说的那两句话又直指吕蒙不学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