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音乐大师——贝多芬
- 格式:ppt
- 大小:1007.00 KB
- 文档页数:17
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名人故事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名人故事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_名人故事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
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
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
请注意这个天生的音乐家1770年12月6日,贝多芬诞生在波恩市的一个音乐世家。
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
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
莫扎特在听完贝多芬弹了几首钢琴曲子后兴奋地说:“各位,请注意这位年轻人,不久的将来他就会博得世人的称赞!”莫扎特还答应给贝多芬上课。
可惜此后两个月,贝多芬母亲突然去世。
对此,贝多芬父亲意志消沉,终日酗酒,贝多芬不得不挑起了养家糊口的重担,再次回到原来的歌剧院当钢琴师。
19岁那年,法国大路程爆发,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写了《谁是自由人》的合唱曲来表达他对自由与民主的渴望。
后来,贝多芬通过人介绍,认识了李希诺夫斯基公爵。
他很欣赏贝多芬的才华,收他为音乐仆役。
贝多芬也很快以自己的即兴钢琴奏迷住了维也纳人,其音乐旋律时而如细水潺流,时而如惊涛骇浪,时而如鸟语鸡鸣,时而如暴风骤雨。
有人曾评论贝多芬的即兴曲“充满了生命和美妙”。
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30岁时,贝多芬爱上了一个伯爵小姐朱丽叶.琪查尔迪,但她父亲嫌贝多芬出身低贱,硬是把女儿许配给一个伯爵。
这给了贝多芬极大的精神刺激,据说他的名曲《致爱丽丝》就是在这段时间内创作的。
失恋固然令他伤心,但更令他伤心的是他的耳朵开始发聋。
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到:“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要是干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在我的行当里,这是最可怕的遭遇!”贝多芬曾竭力治疗,却无济于事,他搬到维也那乡下去疗养了两年。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贝多芬: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是一位享誉全球的音乐大师,被公认为音乐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赞美。
本文将详细介绍贝多芬的生平、创作风格及其对音乐的影响。
一:贝多芬的生平1.早年生活- 出生于1770年12月17日,出生地为波恩,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早期受父亲音乐教育,并在孩童时期展现出非凡的音乐才能- 在青少年时代,成为一名备受赞誉的钢琴演奏家2.艰难的职业生涯- 贝多芬早年开始作曲,吸收了古典时期作曲家的影响,并逐渐脱离这一传统,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经常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和个人体验,这一风格在当时引起了争议- 1802年,贝多芬开始逐渐失去听力,但这并没有阻碍他继续作曲和演奏3.后期生活与去世- 贝多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挣扎和孤独,但他依然坚持作曲- 1827年,贝多芬因健康恶化去世,享年56岁,但他的音乐留存至今,成为世人永久的宝藏二:贝多芬的创作风格1.交响乐- 贝多芬共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其中第九交响曲更是令人瞩目,其中的合唱乐章《欢乐颂》至今广为演唱2.钢琴曲- 贝多芬在钢琴曲创作方面也有突出的贡献,他的钢琴奏鸣曲及独奏曲深受推崇3.室内乐与声乐作品- 贝多芬的室内乐作品,如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等,表现出他对音乐表达力度和情感的深刻理解- 他的声乐作品也具有强烈的表达力,如《第九交响曲》中的合唱乐章《欢乐颂》三:贝多芬对音乐的影响1.音乐风格和技巧的变革- 贝多芬的创新风格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摆脱了古典音乐的束缚,为后续音乐家打开了新的创作空间- 他的作品充满了惊人的和声变化、强烈的节奏感和复杂的结构2.音乐教育的改革- 贝多芬开创了音乐教育的新纪元,他曾担任过教师,为后来的音乐教育者树立了榜样3.激励后续音乐家- 贝多芬的作品和创新思想激励了无数音乐家,他的音乐被广泛传承和演绎,成为音乐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包括:-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列表- 贝多芬的简要传记- 贝多芬的作品录音或演奏集锦法律名词及注释:1.著作权:指对音乐作品进行创作、发表、复制、发行等行为的专有权利2.版权期限:指对音乐作品享有著作权的时限,通常为作者去世后的一定年限。
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课文以女佣的介绍、“客人”的观察和贝多芬的自述三个视角,为我们展示了人物矛盾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同时也无比真实的音乐巨人形象。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初中七年级语文《音乐巨人贝多芬》优秀教案一一、说教材:《音乐巨人贝多芬》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内自读课文。
第三单元是名人故事单元,学习这类题材的课文,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探寻人物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本课叙述的是音乐巨人贝多芬,学习这篇课文,营造审美氛围,从贝多芬的肖像入手,让学生对贝多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感受。
“相由心生”,贝多芬的外貌是他的心灵世界和独特个性的折射,激发学生对人物做进一步的了解。
贝多芬对待扼运的态度,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在苦难中造就的伟大品格对学生能起到一定的熏陶感染作用。
二、说目标:根据课文内容与教学实际,我设计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人物的肖像描写的技法——“形神兼备”。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过程和方法】:1、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引导学生从感受人物的肖像描写进而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学生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运用勾勒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三、说过程:1、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情导入,然后介绍他的生平。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作品及影响。
2、本单元的重点就是通过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为此我设计了第二个环节——学生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对精读品析课文做了有利的铺垫。
3、在整体阅读基础上,学生精读课文品析人物形象。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昂一个有音乐背景的家庭,是西洋音乐史上少有的伟大的音乐家,被誉为「乐圣」。
祖先为荷兰人,他家族是音乐世家,祖父是波昂宫庭乐长,爸爸于科隆选帝宫廷礼拜堂担任男高音歌手及宫廷乐长的职务,贝多芬有2个年幼的弟弟。
贝多芬年幼时由他爸爸教他弹琴,他的音乐学习进步很快,当他发现贝多芬的音乐天才,就急于将小贝多芬培养成音乐神童,强迫他长时间练琴。
但贝多芬真正的启蒙老师,却是宫庭乐长倪富(1748-1798)他是来自莱比锡的著名作曲家,除了钢琴和管风琴外,还教贝多芬作曲。
贝多芬8岁时已公开演奏,13岁担任宫廷的助理管风琴师和中提琴手,并写出「依德雷斯主题奏曲」,14岁在宫廷演奏管风琴。
1789年,贝多芬17岁被送往当时欧洲的音乐中心---维也纳学习音乐,并结识仰慕的莫扎特(WolfgongAmadeusMozart),后因妈妈患上肺结核病危,匆匆赶回波昂,返国后在布鲁宁一家的支持下,入波昂大学为旁听生。
妈妈过身后,由于爸爸酗酒,他要在教堂和剧院的乐队担任中提琴手,以赚取家庭年生活费,照顾 中文名: 贝多芬 英文名: Beethoven,Ludwigvan 生于: 15/12/1770 卒于: 26/03/1827 国籍: 德国 乐派: 古典乐派 贝多芬简介爸爸及2位年幼的弟弟。
1792年(22岁)贝多芬正式移居维也纳,先与有「交响乐之父」之称的海顿(JosephHaydn)、阿布雷兹亲王、萨里耶瑞等大师学习,之后在罗勃科维兹亲王、鲁道夫大公、金斯基亲王等贵族的赞助下,逐渐在维也纳尊定了名声,在维也纳贝多芬很快便成为出色的钢琴家,特别是他即兴演奏的本领更受人爱戴。
1800年左右,贝多芬发现听觉衰退,并且越来越严重,直至1812年(42岁)完全失聪。
贝多芬1827年3月26日逝世于维也纳,终年57岁,死因是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发长年来的多种症病而死亡。
生平大事1770年:12月生于德国波昂。
音乐家贝多芬生平事迹简介贝多芬是上个世纪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作曲家。
被称为乐圣。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贝多芬生平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贝多芬生平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德国著名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乐圣”。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在德国波恩的一户贫穷家庭出生,幼时便显露其非常卓越的音乐才华,四岁便会弹奏羽管键琴,因此被誉为音乐神童,五岁时患上了中耳炎,八岁开始登台演出,十一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十二岁曾在宫廷乐队里担任风琴师助手,十三岁参加了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后跟随多位名师学习,创作了《F小调前奏曲》、两首前奏曲等。
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听力开始衰弱,但他战胜命运完成了《英雄交响曲》。
后因欧洲动荡,贝多芬的创作一度呈现颓势,但在1818年至1827年期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恶化、精神备受折磨的情况下,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在音乐史上有着非常突出的地位,他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又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且是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有着非凡成就。
贝多芬的代表作有《月光》、《热情》、《皇帝》、《莱奥诺拉》、《悲怆》、《命运交响曲》等等。
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众说周知,贝多芬的音乐可以称之为世界瑰宝,贝多芬也作为一个音乐大师而闻名世界,那么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只是想简单列举几个例子,来全方面解析这位已经故去的世界音乐大师。
贝多芬这个名字可以千古流芳,事实证明,他是一个不容被历史忘记的人,不管时间流逝了多少年,贝多芬的名字依然在人类的光荣榜上熠熠生辉,很多人都在问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其实他是一个坚韧不拔而又才华超群的人,从小就遭受病痛的折磨,但是过人的天赋优势,他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钢琴大师。
后世的人尊称他为乐圣,说明了他的成就在艺术史上非常高,他为人类的艺术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您知道生活中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吗?虽然后人没有近距离接触过他,但是从仅有的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到他在晚年时经历了失聪,和胃痛关节痛的折磨,这些病痛在常人来说可能无法忍受,但是对他来说却是小菜一碟,他轻松就战胜了他们。
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案一、学习目标:(一)了解贝多芬的生平、代表作及音乐历史贡献。
(二)通过聆听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以及演唱《欢乐颂》来感受欧洲古典音乐的特点。
(三)初步懂得奏鸣曲、奏鸣曲式及交响曲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一)以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及《热情奏鸣曲》为重点内容,再感受、体验音乐情绪表现,风格特征,理解内容方面进行细致的赏析。
(二)了解贝多芬创造的背景,作品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三)在教师的引领下,欣赏并分析第四乐章《欢乐颂》。
(四)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通过指挥,歌唱的形式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情绪活跃气氛。
三、重点、难点:重点:聆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及音乐风格,理解音乐内容。
难点:认识交响曲,奏鸣曲的音乐特征。
四、教具钢琴,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请同学们拿出双手,模仿老师以下拍打的这段节奏。
预备起X X x︳X XX︳x x ︳X —‖刚才你们在模仿的时候,是模仿听到的声音还是模仿眼睛看到的动作呢?做个试验吧,接下来请你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以下这段节奏。
XXXX XX︳XXX x‖师问:同学们知道刚才这段节奏表达的情感是强烈的还是轻柔的呀?生:强烈的。
师:对的,它表达的是一种强烈的情感。
接着请大家再次闭上眼睛聆听老师接下来拍打的节奏。
你们能分辨出刚才这段节奏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吗?XXXXXXXXXX(没有声音的节奏学生无法分辨)师;同学们都非常疑惑。
当我们听不到声音时,还能感受到音乐的表情吗?(感受不到)这说明音乐听觉的艺术(非常棒)。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家们都要有一对非常灵敏的耳朵,如同画家失去了眼睛一样,音乐家失聪了,你们能想象这种致命的痛苦吗?可是有一位伟大的失聪的作曲家却在200年前创造了音乐史上的神话。
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贝多芬)对,他就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划时代音乐家路德维奇.凡.贝多芬。
名人传贝多芬简介导读:贝多芬简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1]之一。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5交响曲《命运》、F 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 小调第14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5钢琴奏鸣曲《春天》、F 大调第2号浪漫曲。
贝多芬对世界音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
人物经历童年经历1770年12月17日,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生于德国波恩的贫穷家庭。
父亲是当地碌碌无为的宫廷唱诗班的男高路德维希·凡·贝多芬音歌手,母亲是一名倍受生活折磨的宫廷大厨师的女儿。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常常遭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在五岁时患上中耳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在十一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十三岁的贝多芬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并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
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12岁时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
求学时期1781年贝多芬跟随乐队指挥克里斯蒂安·戈特洛宝·奈弗学习钢琴和作曲,贝多芬还跟弗兰兹·安东·里斯学习小提琴,在新老师的指导下使得贝多芬开始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涅槃的声响----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课前预习案一.古典主义时期1750年至1820年左右,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古典主义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随着人文和科技的发展,在欧洲掀起了著名的“启蒙运动”。
启蒙主义者反对传统宗教的权威,反对封建专制特权,提倡科学和知识,推崇“理性”,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
这场运动对整个欧洲的思想与文化艺术(包括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音乐艺术开始渐渐走向市民社会,出现了最早的公众音乐会。
“启蒙运动”渴望人类社会平等、四海一家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在许多音乐作品中,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是著名的典范。
此外,启蒙主义者对“返回自然”的追求则使音乐风格发生很大变化,逐渐从晚期巴罗克以复杂、沉重的复调音乐为主的风格,转向以简洁、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的风格。
海顿(Haydn)、莫扎特(Mozart)和贝多芬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由于他们都在维也纳渡过自己的创作成熟期,因而也被人们称作“维也纳古典乐派”。
这个乐派标着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成熟,是古典主义音乐的高峰。
二.名家简介1.“乐圣”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6—1827.03.26),男,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2部弥撒、1部清唱剧与3部康塔塔,另外还有大量室内乐、艺术歌曲与舞曲。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2.“交响乐之父”海顿海顿,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早期代表。
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
后两次去伦敦旅行,写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从此名震全欧。
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