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以此为准)
- 格式:doc
- 大小:734.50 KB
- 文档页数:53
建设项⽬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附件3建设项⽬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适⽤范围本指南适⽤以污染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包括⼀般⼯业项⽬,畜牧业,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不包括公园、旅游开发),医疗卫⽣,房地产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交通运输业中的导航台站、供油⼯程、维修保障等配套、长途客运站、油库、⽓库、仓库,海洋⼯程中的排海⼯程和其他以污染影响为主的项⽬。
⼆、总体要求⼀般项⽬按照“三、具体编制要求”填写固定表格。
如固定表格不能说明项⽬产⽣的环境影响或不能满⾜规划环评明确重点深⼊论证要求的,应在对重点要素或专题进⾏专项评价基础上填写固定表格。
专项评价按照相关技术导则确定评价等级和内容,作为附件附后。
专项评价⼀般不超过两项,设置原则可参照表1。
注:1.有毒有害⽓体指纳⼊《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的物质,不含基本污染物。
2.环境空⽓保护⽬标指居住区和⽂化区。
3.临界量可参考《建设项⽬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
4.报告表类项⽬不开展地下⽔、⼟壤专项评价。
三、具体编制要求(⼀)建设项⽬基本情况项⽬名称:指可⾏性研究报告(或代可研)、⽴项批复时的项⽬名称。
项⽬统⼀编码:指可⾏性研究报告(或代可研)、⽴项批复时的项⽬编码。
建设地点:⾄少填写到街道或乡镇级⾏政区及所在⼯业园区,有关海洋⼯程建设地点应明确项⽬所在海域位置。
地理坐标:建设地点中⼼坐标,经纬度坐标保留⼩数点后6位。
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指项⽬整体新建,改扩建指项⽬部分建设内容改建或是扩建;技术改造指项⽬在原址原规模的提升改造。
占地(⽤海)⾯积:指项⽬所占有或使⽤的⼟地⽔平投影⾯积,对于租⽤已有建筑物中⼀部分区域的建设项⽬可填写其实际租⽤⾯积。
⼯程概述:简要说明建设内容、规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是否开展了园区规划环评、其他专项规划环评,填写已开展规划环评的名称,如未开展,填写“否”。
一、综述根据XXXXX要求,编制该技术文件。
根据生态环境部《关于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排污许可发证登记中加强执法工作的通知》(环法函〔2020〕4号)工作要求,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执法能力,督促企事业单位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根据XXXXX生态环境执法重点工作安排,对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重点行业开展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时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根据核查情况,选取重点行业制作分行业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指南以及其他行业通用执法指南。
二、项目目标根据环境执法重点工作安排,依据《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对饮料制造,家具制造,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锅炉等5个行业排污许可证执行情况开展抽查检查,每个行业抽取1家。
同时完成重点行业(大气主要涉及锅炉、电子、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家具、石化、印刷等。
废水主要涉及污水处理、屠宰、酒和饮料制造、印染等)排污许可证后执法指南,以及其他行业通用执法指南编制工作。
三、工作依据3.1 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5年8月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第二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7月修正;(6)《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令第48号,2018年1月10日;(7)《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
3.2 技术标准(1)《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总则》(HJ942—2018);(2)《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技术规范总则(试行)》(HJ944-2018);(3)《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HJ 819-2017);(4)《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锅炉》(HJ953—2018);(5)《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家具制造工业》(HJ 1027-2019);(6)《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酒、饮料制造工业》(HJ1028-2019);(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T 397-2007);(8)《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T 55-2000)。
1、排污单位基本信息******* ***废气废水污染物控制指标(1)主要工艺名称:指主要生产单元所采用的工艺名称。
(2)生产设施名称:指某生产单元中主要生产设施(设备)名称。
(3)生产设施参数:指设施(设备)的设计规格参数,包括参数名称、设计值、计量单位。
(4)产品名称:指相应工艺中主要产品名称。
(5)生产能力和计量单位:指相应工艺中主要产品设计产能。
(6)请存在锅炉设备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的排污单位,填报本表时选择行业“热力生产和供应(D443)”或“锅炉(TY01)”按照锅炉规范进行填报。
说明:若本单位涉及多个行业,请分别对每个行业进行添加设置。
2-1、主要产品及产能补充(1)本表格适用于部分行业,您可在行业类别选择框中选到对应行业。
若无法选到某个行业,说明此行业不用填写本表格。
(2)若本单位涉及多个行业,请分别对每个行业进行添加设置。
3、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说明:(1)种类:指材料种类,选填“原料”或“辅料”。
(2)名称:指原料、辅料名称。
(3)有毒有害成分及占比:指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及其在原料或辅料中的成分占比,如氟元素(0.1%)。
此内容各行业不同,具体请参照内部填报页面说明。
(4)若有表格中无法囊括的信息,可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在“其他信息”列中。
(1)原料及辅料信息(2)燃料信息说明:请存在锅炉设备且执行《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2014)》的排污单位,填报本表时选择行业“热力生产和供应(D443)”或“锅说明(1)应包括主要生产设施(设备)、主要原燃料的流向、生产工艺流程等内容。
(2)可上传文件格式应为图片格式,包括jpg/jpeg/gif/bmp/png,附件大小不能超过5M,图片分辨率不能低于72dpi,可上传多张图片。
图1-2 生产厂区总平面布置图(1)应包括主要工序、厂房、设备位置关系,注明厂区雨水、污水收集和运输走向等内容。
附件3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2018-32《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编制组2018年6月目录1 项目背景 (1)2 汽车制造业概况 (1)3 标准制修订必要性分析 (13)4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14)5 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23)6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25)7 与国内外同类标准或技术法规的水平对比和分析 (51)8 标准实施的措施与建议 (53)《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1项目背景1.1任务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规定了有关排污许可的内容。
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国办发〔2016〕81号)对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实施企事业单位排污许可证管理做出部署。
2016年12月,环境保护部发布《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和《关于开展火电、造纸行业和京津冀试点城市高架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工作的通知》,启动了火电、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的相关工作。
2017年7月,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明确汽车制造业应于2019年完成排污许可证的核发工作。
2017年5月,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文件《关于征集2018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7〕824号)将《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序号18)列入《2018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指南》,完成时限为2018年,分管业务司为规划财务司。
经过公开征集、答辩、遴选,最终确定由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承担单位。
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江苏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公司、沈阳绿恒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建项目组,共同承担《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汽车制造业》的制定工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年×月—3—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编制单位: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建设单位编制单位电话: 电话: 传真: 传真: 邮编: 邮编: 地址: 地址:—4—1 验收项目概况简述项目名称、性质、建设单位、建设地点、立项过程、环评报告书(表)编制单位与完成时间、环评审批部门、审批时间与文号、开工、竣工、调试时间、申领排污许可证情况、验收工作由来、验收工作的组织与启动时间、验收范围与内容、是否编制了验收监测方案、方案编制时间、现场验收监测时间、验收监测报告形成过程。
2验收依据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2.2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2.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及审批部门审批决定:2.4主要污染物总量审批文件;2.5环境保护部门其他审批文件等。
3工程建设情况3.1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项目所处地理位置,所在省市、县区,周边易于辨识的交通要道及其他环境情况,重点突出项目所处地理区域内有无环境敏感目标,生产经营场所中心经度与纬度;本项目主要设备、主要声源在厂区内所处的相对位置,附地理位置图和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上要注明厂区周边环境情况、主要污染源位置、废水和雨水排放口位置、厂界周围噪声敏感点与厂界、排放源的相对位置、距离,噪声监测点、无组织监测点位也可在图上标明。
3.2建设内容简述项目产品、设计能规模、工程组成、建设内容、实际总投资,附环评及批复阶段建设内容与实际建设内容一览表(对于与环评及批复不一致的要备注)。
对于改、扩建项目应简单介绍原有工程及公辅设施情况,以及本项目与原有工程的依托关系等。
3.3主要原辅材料及燃料列表说明主要原料、辅料、燃料的名称、来源、设计消耗量、调试期间消耗量,给出燃料设计与实际的灰分、硫分、挥发分及热值。
3.4水源及水平衡简述建设项目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来源、用水量、循环水量、废水回用量和排放量,附实际运行的水量平衡图。
附件3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项目统一编号:2017-4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药工业—原料药制造(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制药工业》编制组二○一七年七月目次1 项目背景 (77)1.1 任务来源 (77)1.2 工作过程 (77)2 制药工业概况 (78)2.1 制药工业现状 (78)2.2 原料药制造排污许可实施特点 (80)3 标准制订的必要性分析 (80)3.1 环境形势的变化对标准提出新的要求 (80)3.2 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80)4 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 (81)4.1 国外相关标准情况 (81)4.2 国内相关标准情况 (81)5 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82)5.1 基本原则 (82)5.2 标准制订的技术路线 (82)6 标准内容结构 (84)7 标准主要条文说明 (84)7.1 适用范围 (84)7.2 规范性引用文件 (84)7.3 术语和定义 (84)7.4 排污单位基本情况填报要求 (85)7.5 产排污环节对应排放口及许可排放限值确定方法 (87)7.6 污染防治可行技术要求 (90)7.7 自行监测管理要求 (90)7.8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及执行报告编制要求 (91)7.9 实际排放量核算方法 (92)7.10 合规判定方法 (93)8 国内外相关标准、技术法规对比和分析 (94)8.1 主要申请材料 (94)8.2 纳入排污许可管理的污染物 (94)8.3 许可排放限值确定 (95)8.4 污染控制技术 (95)8.5 挥发性有机物管控 (95)8.6 自行监测 (96)8.7 台账记录和执行报告 (96)9 标准实施措施及建议 (96)1 项目背景1.1 任务来源2016年6月环境保护部标准司发布了《关于征集2017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的通知》(环办科技函〔2016〕1103 号),将《制药行业排污许可相关技术规范》列入《2017 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计划项目指南》。
附件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以污染影响为主要特征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包括一般工业项目,畜牧业,社会事业与服务业(不包括公园、旅游开发),医疗卫生,房地产业,研究和试验发展,交通运输业中的导航台站、供油工程、维修保障等配套、长途客运站、油库、气库、仓库,海洋工程中的排海工程和其他以污染影响为主的项目。
二、总体要求一般项目按照“三、具体编制要求”填写固定表格。
如固定表格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或不能满足规划环评明确重点深入论证要求的,应在对重点要素或专题进行专项评价基础上填写固定表格。
专项评价按照相关技术导则确定评价等级和内容,作为附件附后。
专项评价一般不超过两项,设置原则可参照表1。
注:1.有毒有害气体指纳入《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物质,不含基本污染物。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指居住区和文化区。
3.临界量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B。
4.报告表类项目不开展地下水、土壤专项评价。
三、具体编制要求(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指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代可研)、立项批复时的项目名称。
项目统一编码:指可行性研究报告(或代可研)、立项批复时的项目编码。
建设地点:至少填写到街道或乡镇级行政区及所在工业园区,有关海洋工程建设地点应明确项目所在海域位置。
地理坐标:建设地点中心坐标,经纬度坐标保留小数点后6位。
建设性质:新建(迁建)指项目整体新建,改扩建指项目部分建设内容改建或是扩建;技术改造指项目在原址原规模的提升改造。
占地(用海)面积:指项目所占有或使用的土地水平投影面积,对于租用已有建筑物中一部分区域的建设项目可填写其实际租用面积。
工程概述:简要说明建设内容、规模。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明确是否开展了园区规划环评、其他专项规划环评,填写已开展规划环评的名称,如未开展,填写“否”。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机关及文号:填写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审查部门名称及文号,没有可不填。
环保部印发《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前,环保部印发《发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规定了⼯业类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验收程序、⾃查内容、验收执⾏标准、验收监测技术要求、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的⼀般要求。
具体全⽂如下:关于公开征求《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新修改的《建设项⽬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规范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作,我部起草了《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技术指南》,见附件)。
为充分了解各有关⽅⾯的意见,现就《技术指南》公开征求意见,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
征求意见截⽌时间为2017年10⽉15⽇。
联系⼈: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邱⽴莉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坊8号院⼄ 邮编:100012 电话:(010)84943109、84943223、84943224、84943136(传真) 邮箱:qiull@ 附件: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征求意见稿) 环境保护部办公厅 2017年9⽉29⽇(公众号内回复:“验收指南”,下载原⽂件!)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 1适⽤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业类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的总体要求,提出了验收程序、⾃查内容、验收执⾏标准、验收监测技术要求、验收监测报告编制的⼀般要求。
本技术指南适⽤于⽆⾏业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的建设项⽬;⾏业竣⼯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中未规定的内容按照本指南执⾏。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于本指南。
2.1污染影响类建设项⽬ 污染影响类建设项⽬是指主要因污染物排放对环境产⽣污染和危害的建设项⽬。
2.2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监测 建设项⽬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是指在建设项⽬竣⼯后依据相关管理规定及技术规范对建设项⽬环境保护设施建设、调试、管理及其效果和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的查验、监测等⼯作,是建设项⽬竣⼯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
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重庆市环境保护局二○一二年目录第一部分适用范围 (1)第二部分评估依据 (2)1法律法规、规章 (2)2标准、技术规范 (3)第三部分术语及定义 (4)第四部分评估报告内容 (6)1企业概况 (6)2企业周边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7)3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8)4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执行 (9)5企业主要工程内容 (12)6企业产排污状况分析 (18)7污染物治理设施匹配性分析 (28)8在线监测装臵运行情况 (31)9排污许可证监测计划方案 (32)10环境风险防范及引发突发环境事件情况 (33)11环境违法情况 (33)12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37)13整改与建议 (42)14结论及建议 (39)15附图 (44)16附件 (44)第五部分评估报告格式 (46)1封面 (46)2内封面 (46)3前言 (46)4报告编制单位责任表与资质证书 (46)5目次页 (46)6正文 (46)7附件 (46)8评估机构及企业对报告的承诺书 (46)第一部分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按《重庆市排污许可证申领评估报告分类管理名录》需编制报告的工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报告的编制。
第二部分评估依据1 法律法规、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27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重庆市控制燃煤二氧化硫污染管理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23号);《重庆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2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限期治理管理办法(试行)》(环保部令第6号);《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国家环保总局令第5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环保部、国家发改委令第1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庆市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修订)的通知》(渝办发…2012‟142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渝府发[2011]3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考核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方案的通知》(渝办发[2011]95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11]303号);《工业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环办…2011‟48号);《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规范化管理指标及抽查表》(环办…2011‟48号);《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经营记录簿标准化考核评估细则》(渝环…2012‟52号);对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如有新的规定,按照新的执行。
2 标准、技术规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01);《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重庆市规整排污口(源)技术要求》;对其他有关标准、技术规范,如有新的规定,按照新的执行。
第三部分术语及定义排污许可证制度指排污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排污许可证,并按排污许可证规定排放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指排污者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申报登记并如实提供有关资料的环境管理制度。
排污收费制度指排污者依照国家法律和有关规定缴纳排污费的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同时”制度指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限期治理制度指对现已存在危害环境的污染源,由法定机关做出决定,强令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治理任务并达到规定要求的制度。
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指以环境质量目标为基本依据,对区域内各污染源的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实施控制的环境管理制度。
生产工艺流程图指以图解的方式整理、标示工艺过程,包括输入和输出系统的物流﹙含废弃物﹚和能量流。
物料平衡通过测定和计算,确定输出系统物流的量﹙或物流中某一组份的量﹚和输入系统物流的量﹙或物流中某一组份的量﹚相符情况的过程。
自动监控设施指在污染源现场安装的用于监控、监测污染排放的仪器、流量(速)计、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记录仪和数据采集传输仪器、仪表,是污染防治设施的组成部分。
固体废物指在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者虽未丧失利用价值但被抛弃或者放弃的固态、半固态和臵于容器中的气态的物品、物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纳入固体废物管理的物品、物资。
危险废物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委托处臵指排污者将其产生的污染物委托给具有法定资质和处臵能力的第三方进行有效处臵并跟踪其处臵效果的行为。
第三方对排污者委托的污染物处臵负责,排污者有权力、义务和责任跟踪污染物的处臵效果,如污染物未按照规定有效处臵,排污者将承担连带责任。
第四部分评估报告内容1 企业概况主要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生产地址、行业类别、企业规模、建设时间、投产时间、生产经营现状、占地面积、企业的历史发展沿革,并附企业历史沿革情况介绍表(表1-1)。
主要产品、设计能力,主要原辅材料。
基准年实际生产能力、生产负荷,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附注企业所在区域彩色地理位臵图、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图。
说明:地理位置图需标注比例尺、图例、方位标识。
表1-1企业历史沿革情况介绍表名词解释:基准年,指申领此次排污许可证的参照年,此次排污许可证申领技术审查,基准年为2011年。
2 企业周边环境功能区划及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2.1 环境功能区划(渝府发[2005]135号),根据《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重庆市地面水域适用功能类别划分规定》(渝府发[2012]4号),《重庆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渝府发[1998]90号)等文件相关规定,描述评估企业生产地址所处区域大气、水和声环境功能区划。
2.2环境敏感区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行业准入等规定,有明确防护距离要求的,评估企业防护距离范围内是否存在居民区、学校、医院、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河流/湖泊/水库等敏感点;无明确防护距离要求的,涉及化工、医药等产生有毒有害或异味气体的企业,调查范围不少于500米,引起群众投诉的,范围扩大至2-4公里.附企业周边环境敏感点分布及外环境关系图。
表2-1厂址周边环境敏感点一览表2.3企业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企业生产地址所处区域大气、水和声环境功能区划,列表给出企业执行的废水、废气、噪声污染物等排放现行标准。
3 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列表(见表3-1)说明企业所有工艺、产能、主要设备、主要产品清单,逐一判断是否符合产业政策。
表3-1 产业政策执行情况4 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执行1.结合评估企业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核实企业新、改、扩建工程,并对各期新、改、扩建工程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三同时”制度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时以1998年11月29日起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和2002年2月1日起实施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时间节点为准。
分别用表4-1、表4-2列出。
表4-1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说明:存在问题一栏填写“未批先建”、“久试不验”、“批小建大”、“越级审批”等。
表4-2企业现有产品、环评审批情况一览表102.对照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和竣工环保验收审查意见提出的环保要求,逐一说明核查企业建设和运行的实际落实情况。
用表4-3、表4-4列出。
表4-3环评批复意见落实情况一览表表4-4环保竣工验收批复落实情况一览表5 企业主要工程内容5.1 工程项目组成表简要介绍企业现有主要工程的内容、状态及厂区平面布臵情况。
对企业现有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列出项目组成表。
参照表5-1。
绘制厂区总平面布臵图,应标注比例尺、图例、方位标识、厂内主要生产设施、公用设施、环保设施、主要污染源位臵和污染物排放口等。
给出主要生产设施及环保设施图片。
表5-1企业工程组成表5.2 主要生产设备主要生产设备按表5-2给出。
表5-2企业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5.3 原辅材料消耗量企业基准年主要原、辅材料和能源消耗按表5-3给出。
表5-3企业主要原、辅材料、能源消耗情况5.3 工艺流程按企业实际情况给出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根据企业主要原辅材料消耗、能源消耗情况采用方框图的形式给出企业基准年物料平衡图和水平衡图,其中物料平衡图应给出总物料平衡图、有毒有害物质物料平衡图。
有关图例见下图。
14图例2 水泥行业生产工艺及产污环节图图例3 物料平衡图图例4 水平衡图(单位:m3/h)6 企业产排污状况分析此节需要核准企业的2个量,即①企业按照当前设计能力生产时的最大排放量;②企业基准年实际排放量。
污染物产生及排放量可采取物料衡算法、排污系数法及污染源监测数据法进行核算,计算方法选取的原则是二氧化硫及特征污染物采用物料衡算法,其它污染物采取排污系数法,监测数据一般情况下只作为对前两种方法的验证。
6.1 按当前设计能力生产时的最大排放量(1)废水评估企业废水情况见表6-1至表6-4:表6-1废水产生情况表6-2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产排污系数法)表6-3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在线监测数据)表6-4废水及其污染物排放量 (监督性(委托)监测数据)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用在线监测数据、监督性(委托)监测数据、进行验证和校核,确定企业废水污染物(表6-5)。
表6-5废水污染物排放量总量(2)废气评估企业废气情况见表6-6至表6-12:表6-6废气产生情况物料衡算法核定的数据)表6-7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产排污系数法核定的数据)表6-9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在线监测数据)表6-10废气及其污染物排放量(监督性(委托)监测数据)表6-11三种方法计算结果统计表6-12废气污染物排放量总量表(3)噪声根据监测报告评估企业厂(场)界噪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