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类石油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 格式:pdf
- 大小:254.81 KB
- 文档页数:10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石油醚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石油醚化学品英文名:Petroleum ether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可能致癌。
GHS危险性类别:吸入危害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致癌性类别1B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4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H340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H350 可能致癌。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01 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1 不得诱导呕吐。
•P308+P313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P405 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P501 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
可能致癌。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
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
咨询医生。
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灭火剂: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无资料。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石油精【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石油醚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企业名称】【地址】【邮编】163411【电子地址邮件】【传真号码】++86-【企业应急电话】++86-【技术说明书编号】02【生效日期】2011年8月1日【国家应急电话】++86-010********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化学品名称】戊烷、己烷【有害物成分】戊烷、己烷【组成】正己烷42% 【CAS No.】8032-32-4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1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应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特性(石油醚)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中文名:石油醚;石油精英文名:Petroleum ether分子式:分子量:CAS号:8032-32-4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化学类别:醚第二部分主要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戊烷、己烷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煤油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作溶剂及作为油脂的抽提用。
第三部分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其蒸气或烟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中毒表现可能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还可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炎。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充分漱口、饮水,就医。
第五部分燃爆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闪点(℃):<-20自燃温度(℃):280爆炸下限(V%):1.1爆炸上限(V%):8.7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着回燃。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灭火方法: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泄漏处置: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服。
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水雾会减少蒸发,但不能降低泄漏物在受限制空间内的易燃性。
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第七部分储运注意事项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石油醚msds石油醚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化学品俗名: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 技术说明书编码:352CAS No.:8032-32-4分子式:分子量: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戊烷109-66-0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石油醚使用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中文名称2:石油精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戊烷109-66-0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企业名称:地址:邮编:电子地址邮件: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技术说明书编码:生效日期:2018年4 月 3日国家应急电话:(86)-(0532)-(83889090)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高度易燃,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被吞食,可能造成严重的肺部损伤。
对水生生物有毒。
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有害作用。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吸入危险,类别1生殖细胞至突变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高度易燃液体和气体,吞食或进入呼吸道可致命,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造成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火源、热源、火花。
保持容器密闭。
使用不产生火花或静电的工具。
操作时佩戴防护手套、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眼罩。
事故响应: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立即呼叫急救中心,不得诱呕吐安全储备: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
远离火种、热源。
保持低温废弃处置:建议燃烧处理物理化学危害:高度易燃物,其蒸汽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混合物。
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 混合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石油醚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产品名称产品名称:石油醚别名/通用名:轻石油,石油精,石油馏出物,石油脑产品用途:溶剂第三部分危害危害性概述:高度易燃。
透明的挥发性的液体。
摄入会产生中度毒性。
吸入会产生轻度毒性。
可能的健康危害:皮肤:具刺激性。
通过脱脂会导致刺激性皮炎。
眼睛:具刺激性。
液体和蒸气会导致发红和搔痒。
吸入:会导致头痛、恶心、困倦、呕吐、定向障碍以及昏迷。
会对肺和肾脏造成损伤。
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摄入:会导致类似于吸入所引起的症状:头痛、恶心、困倦、呕吐、定向力障碍以及意识丧失,肾脏损伤以及呼吸局促。
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延迟效应:会对呼吸道、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应用缓和的肥皂和水清洗受侵害皮肤,冲洗至无化学残留的迹象。
眼睛: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溶液冲洗眼睛至少15 分钟。
需就医治疗。
吸入:将受害者从本品暴露域转移至新鲜空气中。
如果呼吸困难,应根据已有的培训水平施予人工呼吸,并立即寻求获得专业医疗救助。
摄入:除非有医师指导不可自行催吐。
立即就医治疗。
给医生的建议:无特异性解毒药。
针对症状积极加以治疗。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易燃特性:闪点:55℉(3℃)闪点测定方法:闭杯法自燃温度:550℉(228℃)易燃上限(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5.9%易燃下限(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1.1%火焰传播速率(固体):不适用OSHA易燃性等级:IA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化学制品或灭火泡沫。
石油醚平安技术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部份化学品名称第九部份理化特性第二部份成份/组成信息第十部份稳固性和反映活性第三部份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份毒理学资料第四部份急救方法第十二部份生态学资料第五部份消防方法第十三部份废弃处置第六部份泄漏应急处置第十四部份运输信息第七部份操作处置与贮存第十五部份法规信息第八部份接触操纵/个体防护第十六部份其他信息第一部份: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石油醚化学品俗名: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称:Petroleum ether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352CAS No.:8032-32-4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份:成份/组成信息有害物成份含量CAS No.戊烷109-66-0己烷110-54-3第三部份: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发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份:急救方法皮肤接触:当即脱去污染的穿着,用香皂水和清水完全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当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完全冲洗至少15 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维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当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份:消防方法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发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映。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发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址,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式: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假设已变色或从平安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需马上撤离。
石油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石油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产品名称产品名称:石油醚别名/通用名:轻石油,石油精,石油馏出物,石油脑,饱和无环烃,庚烷,白电油产品用途:溶剂第二部分组成/成分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石油醚 100% 8032-32-4第三部分危害危害性概述:高度易燃。
透明的挥发性的液体。
摄入会产生中度毒性。
吸入会产生轻度毒性。
可能的健康危害:皮肤:具刺激性。
通过脱脂会导致刺激性皮炎。
眼睛:具刺激性。
液体和蒸气会导致发红和搔痒。
吸入:会导致头痛、恶心、困倦、呕吐、定向障碍以及昏迷。
会对肺和肾脏造成损伤。
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摄入:会导致类似于吸入所引起的症状:头痛、恶心、困倦、呕吐、定向力障碍以及意识丧失,肾脏损伤以及呼吸局促。
会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延迟效应:会对呼吸道、肾脏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 应用缓和的肥皂和水清洗受侵害皮肤,冲洗至无化学残留的迹象。
眼睛: 用大量水或生理盐水溶液冲洗眼睛至少15 分钟。
需就医治疗。
吸入: 将受害者从本品暴露域转移至新鲜空气中。
如果呼吸困难,应根据已有的培训水平施予人工呼吸,并立即寻求获得专业医疗救助。
摄入: 除非有医师指导不可自行催吐。
立即就医治疗。
给医生的建议: 无特异性解毒药。
针对症状积极加以治疗。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易燃特性:闪点: 55?(3?)闪点测定方法: 闭杯法自燃温度: 550?(228?)易燃上限(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易燃下限(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 ,火焰传播速率(固体): 不适用OSHA易燃性等级: IA灭火方法:二氧化碳、干化学制品或灭火泡沫。
罕见的着火及爆炸危害:受热或遇到明火时会引起危险性火灾。
蒸气比空气重,有发生回火的危险。
特殊的消防警告/注意事项:不可让消防径流流入下水道或排水沟。
石油醚安全技术说明书石油醚(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石油醚;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Petroleum ether;Petroleum spirirts(2)成分/组成信息成分:C5烃类(正戊烷和环戊烷等)、己烷CAS No:8032-32-4(3)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石油醚蒸气,可出现麻醉症状和眼、呼吸道粘膜、皮肤的刺激症状。
吸入石油醚蒸气,由于排挤肺内氧气,造成缺氧,引起死亡。
石油醚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出现头疼、头晕、食欲不振、无力;四肢远端,尤其下肢,进行性感觉异常,触、痛、震动和位置感觉减退,麻木;四肢肌肉无力、疼痛、震颤,腱反应减退。
肌电图检查呈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抢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净化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诊。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活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
如有不适感,就诊。
吸入:迅速离开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坚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截止,立即进行心肺苏醒术。
就诊。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5)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构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回响反映。
高速冲击、活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考前须知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带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大概的话将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突然收回异常声音或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撤离。
用水灭火无效。
(6)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石油醚化学品英文名:ligroine;low boiling point naphtha化学品别名:石油精CAS No.:8032-32-4EC No.:232-453-7分子式:-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如果被吞食,可能会造成严重肺部损伤。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2;吸入危险,类别1;生殖细胞致突变性,类别1B;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可能导致遗传性缺陷,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得诱导呕吐。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高度易燃液体,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在正常生产处理过程中,吞咽本品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石油醚; 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Petroleum ether; petroleum spirits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C5烃类(正戊烷和环戊烷等)无资料109-66-0己烷110-54-3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急性中毒接触高浓度石油醚蒸气,可出现麻醉症状和眼、呼吸道粘膜、皮肤的刺激症状。
吸入石油醚蒸气,由于排挤肺内氧气,造成缺氧,引起死亡。
石油醚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有报道人前臂皮肤接触石油醚10~30分钟,引起严重刺激,约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出现头痛、头晕、食欲不振、无力;四肢远端,尤其下肢,进行性感觉异常,触、痛、震动和位置感觉减退,麻木;四肢肌肉无力、疼痛、震颤,腱反射减退。
肌电图检查呈现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分钟。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医。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蒸气比空气重,沿地面扩散并易积存于低洼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石油醚使用说明书一、产品概述石油醚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学试剂,具有较低的沸点和良好的溶解性能。
本使用说明书旨在介绍石油醚的基本性质、安全使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帮助用户正确、安全地使用石油醚。
二、产品性质1. 外观与气味:石油醚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2. 熔点:约为-40℃3. 沸点:约为40℃4. 相对密度:约为0.60-0.70(20℃)5. 稳定性:石油醚稳定性较低,易于燃烧。
请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并远离明火、高温或火花。
三、安全注意事项1. 避免直接接触:石油醚具有刺激性,长时间或大剂量接触可能导致皮肤过敏或过敏反应。
使用时请佩戴防护手套、护目镜和防护面罩。
2. 防止吸入:石油醚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吸入过多可能导致头晕、恶心等症状。
使用时请确保通风良好,并避免吸入过量石油醚蒸汽。
3. 远离火源:石油醚易燃,遇明火、高温或火花可能引发火灾。
使用时请远离明火,并确保周围环境无明火存在。
4. 储存注意事项:石油醚需存放于阴凉、通风良好的地方,远离火源和热源。
请勿将石油醚储存在可燃性物质附近,避免发生火灾。
5. 处理废弃物:使用完毕的石油醚及废弃物需按照当地环境保护法规进行处理。
请勿将废弃物随意丢弃,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使用方法1. 溶剂:石油醚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溶剂。
在使用过程中,请根据具体反应需求选择适当的溶剂浓度。
2. 清洗剂:石油醚亦可用作清洗剂,常用于清洗实验器皿、工具、仪器设备等。
使用时请将石油醚均匀涂抹于待清洗的物体表面,轻轻擦拭即可。
3. 注意量取:在进行实验或操作时,请根据需要精确量取石油醚。
使用前请充分摇匀,确保石油醚的成分均匀混合。
4. 密封容器:使用过程中,请确保石油醚容器密封良好,以防止揮发和外界杂质的污染。
5. 安全储存:使用结束后,请将石油醚密封保存于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免光照及高温。
五、紧急处理措施1. 面部接触:如石油醚不慎溅入眼睛或接触到面部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立即就医。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石油醚;石油精化学品英文名:Petroleum ether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邮编: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生效日期: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戊烷109-66-0己烷110-54-3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
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喉炎、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
本品可引起周围神经炎。
对皮肤有强烈刺激性。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强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燃烧时产生大量烟雾。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高速冲击、流动、激荡后可因产生静电火花放电引起燃烧爆炸。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灭火剂: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石油醚操作安全技术说明石油醚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强烈的挥发性和易燃性。
在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石油醚被广泛用作溶剂和萃取剂,但它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质。
为了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严格的操作规程、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预案。
本文将介绍石油醚的操作安全技术,以便读者能够正确地使用这种有害物质。
1. 操作规程在操作石油醚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充分的了解并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这些规程应包括以下内容:1.1 存储和配送:石油醚应该存放在密闭、阴凉、干燥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明火。
在配送时应使用特殊的容器,严禁任何形式的拖拉和托运。
1.2 实验条件:在实验过程中,必须遵循正确的技术条件,如温度、压力、反应物比例等。
1.3 操作程序:在使用石油醚之前,操作者必须仔细阅读其特殊的方法和技术文件,了解其物理特性和危险性。
在操作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流程、使用正确的设备,并遵循正确的污染处理方法。
所有的试验操作都必须由有经验的实验人员执行。
2. 个人防护装备保护操作者的安全非常重要,必须确保操作人员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根据操作的性质和危险性,必须在适当的情况下使用以下个人保护装备:2.1 防护衣:必须穿戴无缝接缝的棉质衣服和长袖工作服。
对于长时间的操作,防护衣应该使用可透气的材料,以保持操作者的舒适感。
2.2 眼睛保护:在操作石油醚时必须使用安全眼镜或面罩,以防止石油醚喷溅到眼睛,造成伤害。
2.3 声音保护:在操作噪音高的设备时,必须使用耳塞或耳罩,以保护听力。
2.4 手部保护:在进行石油醚操作时,必须戴上防水手套和口罩,以防止石油醚直接接触皮肤引起损伤。
3. 应急预案在使用石油醚时,必须制定应急预案,以应付发生紧急情况。
这些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3.1 操作员培训:操作人员必须接受必要的培训,并熟悉应急预案中的流程和安全措施。
3.2 漏洞处理:当石油醚发生漏洞时,必须迅速处理,以防止石油醚散布,并造成爆炸和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