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需求、供给、弹性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14 MB
- 文档页数:62
学习任务四: 弹性理论【知识目标】掌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能力目标】掌握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计算【案例导入】 “谷贱伤农”在日常生活中, 有时可以看到, 某些商品价格下降了, 人们蜂拥抢购; 而另一些商品价格下降了, 却无人间津。
《五代史·冯道传》中记载这样一件事,有一年风调雨顺,年景很好,“明宗问:‘天下虽丰,百姓得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无独有偶,叶圣陶在解放前写的一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中也描写了一种丰收成灾的情形。
在风调雨顺的年景,农民喜获大丰收,但当老农们粜完米后却发现他们的收益却比往年少了。
老农们感到非常迷惘:去年是水灾,收成不好,亏本。
今年算是好年时,收成好,还是亏本!为什么“谷贵饿农”“谷贱伤农”的故事在历史上不断地重演,类似的“菜贱伤农”“果贱伤农”的事件在今天也时常发生,这里面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经济学理论,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这里将介绍与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弹性理论”。
一、弹性的一般概念弹性(Elasticity )是因变量的相对变动对于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变动的反应程度,是衡量买者与卖者对市场条件变动反映大小的指标。
其大小可以用两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即弹性系数来表示。
即:弹性系数 =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因变量变动的百分比 =变动前的自变量变动前的自变量变动后的自变量变动前的因变量变动前的因变量变动后的因变量-- 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主要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二、需求弹性需求弹性主要有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和交叉弹性三种类型。
(一)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1.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及计算方法需求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如果一种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可以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
经济学原理知识:弹性原理——为什么需求与供给的弹性如此重要弹性原理是经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需求与供给的关系,描述了价格变化对市场的影响程度。
在市场上,所有的供给和需求都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描述了市场何时会做出止步的决定。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弹性原理的概念以及其为何在经济学中如此重要。
什么是弹性原理弹性原理指的是某种特定资源或商品的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邮件价格的影响。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小,该资源或商品的价格弹性较小。
如果需求或供给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大,则价格弹性较大。
在经济学中,价格弹性是指一个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在价格变化时的反应程度。
如果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的反应较大,则需求弹性大。
相反,如果价格变化对需求变化反应较小,则需求弹性较小。
供给的情况类似,并由供给弹性来衡量。
需求与价格弹性的关系需求弹性的大小是确定购买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这直接影响对市场恢复平衡的速度。
如果需求弹性较小,价格变化对需求的影响也较小,需求量也不会大幅下降。
反之,如果需求弹性较大,即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十分敏感,价格的变动将对市场带来明显的影响。
例如,如果家庭紧缩预算后,汽车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本来可以负担汽车的家庭放弃汽车购买。
在这种情况下,汽车价格弹性相对较高,意味着需求下降的程度与价格上涨的程度大致相等,自然而然地,汽车制造商和车行将必须调整价格来平衡汽车市场,否则面临所面临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另一方面,如果汽车价格弹性较低,需求与价格的变化之间的变动并不相等,汽车制造商可以轻松地提价,因为消费者仍然愿意买车,不管价格是多少。
供给与价格弹性的关系供给弹性是用来衡量生产者在价格上涨或下跌时的反应程度。
如果供给弹性较高,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的供给量也会大幅增加。
如果供给弹性较低,当价格上涨时,供给的增加将不会对价格带来显著影响。
例如,在农业市场中,当农民收成减少,农产品的供应量下降时,价格往往会上涨。
经济学需求、供给、弹性理论引言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活动的科学,其核心包括需求、供给和弹性理论。
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们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而弹性理论则涉及需求和供给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学中的需求、供给以及弹性理论,并解释它们对市场的重要性。
一、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研究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理论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因素:价格、收入和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
1. 价格对需求的影响价格是需求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量下降,价格下跌会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减少消费者购买该商品或服务的能力,从而降低需求量。
而价格下跌则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的意愿,从而增加需求量。
2. 收入对需求的影响收入是另一个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会增加,从而导致需求量增加。
这种情况下的需求被称为正常需求。
然而,某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在收入增加时可能会下降,这被称为低级经济品的需求。
3. 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除了价格和收入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以影响需求,如消费者的偏好、人口结构、市场推广和宣传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改变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因此在需求理论中也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二、供给理论供给理论是研究生产者和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决策和行为的理论。
供给量是指生产者愿意在一定时间内提供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理论同样关注价格、成本和其他影响供给的因素。
1. 价格对供给的影响价格也是供给理论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价格上涨会刺激生产者提供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价格下跌则会导致供给量下降。
这是因为价格上涨会提高生产者的利润,激励他们增加供给量。
而价格下跌则会降低生产者的利润,从而减少供给量。
2. 成本对供给的影响成本是另一个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
如果生产者的成本上升,他们可能会减少供给量;相反,如果成本下降,他们可能会增加供给量。
第三章 弹性理论前面的分析表明,商品的供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因素变化后,商品的供求会相应变化。
但是,当这些因素变动一定量的时候,商品的供求数量会变动多少呢?在经济学中,弹性理论成为测度和反映这种变化程度的重要工具。
弹性理论最早由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古诺提出。
后来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完善了弹性公式,并将其发展为一个完整的理论。
20世纪以来,弹性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有了很大发展,并被广泛运用于实际经济分析。
本章介绍的弹性理论包括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及弹性理论的运用。
第一节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是用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发生变动后,需求数量所变动的程度大小的概念。
由于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相关商品的价格。
因此,需求弹性主要有三种,即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和需求的交叉弹性。
一、弹性的一般定义一般说来,只要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我们就可用弹性来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的反应的敏感程度。
弹性(elasticity )的一般公式为:()()百分比自变量的变动率百分比因变量的变动率弹性系数=弹性系数表达的含义是,自变量变动一定的程度(用比例或百分比表示)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的程度之比值。
如设两个经济变量的函数关系为)(X f Y =,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yx xy x x y y e ⋅∆∆=∆∆=(3.1)式中,e 为弹性系数;△x 、△y 分别为变量x 、y 的变动量。
若经济变量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弹性的公式还可表示为:yx dx dy x dx y dy xx y xe ox ⋅==∆∆=→∆lim(3.2)通常将(3.1)式称为弧弹性公式,将(3.2)式称为点弹性公式。
从弹性的一般定义公式中可以看出,弹性是两个变量各自变化比例的一个比值,所以,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和自变量与因变量度量单位无关。
二、需求的价格弹性1、需求的价格弹性定义需求的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弹性供给与需求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弹性供给与需求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该理论基于市场中商品数量和价格的相互作用关系,并通过测量商品数量和价格变动之间的反应程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弹性供给与需求理论在西方经济学中的应用。
一、弹性供给与需求理论简介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经济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概念。
供给是指市场上所有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的商品数量;需求则是指市场上所有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数量。
弹性供给与需求理论就是衡量供给与需求之间响应变化的程度,从而帮助分析市场的弹性情况。
二、供给的弹性性质与应用弹性供给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根据供给的弹性性质可以分为弹性供给和非弹性供给两种情况。
1. 弹性供给当市场上商品供给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时,我们称之为弹性供给。
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会随着价格的变化而明显波动。
弹性供给在西方经济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农产品和劳动力市场中被广泛研究。
以农产品市场为例,当商品价格上升时,农民会增加其生产量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农民可能会减少生产从而避免亏损。
因此,农产品市场中供给的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价格的变动。
在劳动力市场中,供给的弹性也非常重要。
当工资水平上升时,更多的人可能会愿意从事该行业,并增加其劳动力供给。
而当工资水平下降时,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减少。
因此,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弹性对于预测工资变动以及分析就业市场的情况至关重要。
2. 非弹性供给相反,非弹性供给是指市场上商品供给对价格变动不敏感。
在这种情况下,供给量变化较小,无论价格如何变动。
非弹性供给在某些行业和市场中常见,比如独特的奢侈品、特殊药物或受限制的资源等。
三、需求的弹性性质与应用需求的弹性性质是指市场上商品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类似于供给的弹性性质,需求的弹性性质可以分为弹性需求和非弹性需求。
理论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分析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两个基本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以及市场的运行状态。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则是衡量供给和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理论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机制和经济波动的原因。
首先,供给弹性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供给弹性可分为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两种情况。
完全弹性供给意味着供给数量在价格变化下变化无限大,而完全不弹性供给则表示供给数量对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响应。
实际上,供给弹性通常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供给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其中包括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规模等。
例如,某一商品的生产成本很高,生产规模有限,那么即使商品价格上涨,供给数量的变化也不会太大,供给弹性较小。
相反,如果某一商品的生产成本较低,生产规模较大,那么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引发供给数量的大幅增加,供给弹性较大。
其次,需求弹性是指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与供给弹性类似,需求弹性可分为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两种情况。
完全弹性需求意味着需求数量在价格变化下变化无限大,而完全不弹性需求则表示需求数量对价格变动没有任何响应。
同样地,实际需求弹性通常介于这两种极端情况之间。
需求弹性的大小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产品的替代性、收入水平、消费习惯等。
例如,某一商品具有许多替代品,价格上涨后消费者可以很容易地转向其它替代品,那么需求的弹性较大。
相反,如果某一商品没有替代品,且属于基本生活用品,那么需求的弹性较小。
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差异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产生了重要影响。
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引发供给数量的大幅增加,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价格下跌。
反之,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引发供给数量的小幅增加,市场出现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价格上涨。
因此,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不同决定了市场价格的变动和供需关系的稳定性。